“趕考”,永遠在路上——香山革命紀念地籌建側記

海拔575米的香爐峰腳下,一棵樹齡五六十年的老槐樹枝繁葉茂。為了它,場館規劃面積2.4公頃的香山革命紀念館往東挪了5米。

秋風颯爽,枝葉總關情,點滴見初心。這初心是來時路,路的起點就在樹根深扎的這片土地上。

為傳承銘記這份紅色記憶,一座香山革命紀念館在香山腳下悄然建成,香山南麓半山腰的8處革命舊址也完成修繕,數萬件文物和展品、數千張圖片和表格,還有珍貴的歷史視頻,在聲光電的輔助下,撥開歷史的浮雲,全景式生動呈現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在香山期間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完成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使命,開啟了中國歷史發展新紀元。

“赶考”,永远在路上——香山革命纪念地筹建侧记

6千平方米追溯新中國奠基

紀念館《為新中國奠基——中共中央在香山》展廳裡,一枚證章貌不驚人——一元硬幣大小,金屬質地,上面有一顆紅色五角星,裡面豎著書寫“七一”兩字。“很多人不知道它的作用,有人猜這是一枚紀念徽章,有人猜是獎章。”紀念館展覽徵集組負責人何丁表示,這是勞動大學的通行證章。

“赶考”,永远在路上——香山革命纪念地筹建侧记

勞動大學通行證

1949年3月25日,這所特殊的大學迎來新生——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同志率領中共中央機關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由西柏坡進駐香山,對外稱“勞動大學”。何丁說:“這枚通行證章反面有編號,除此之外,沒有任何文字或標誌,保密性強,是當時中共中央機關及中央軍委機關人員出入香山的通行證。”

證章值得珍藏,這一天更值得銘記。從此,中國共產黨人告別最後一個農村指揮所,迎來了從農村向城市的偉大轉折,開始建立和建設人民共和國的宏圖偉業。

在香山的181天中,毛澤東同志指揮了舉世聞名的渡江戰役,吹響了“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偉大進軍號角;組織籌備政治協商會議,明確了新中國一系列基本國策和宏偉藍圖;在香山,毛澤東同志發表了著名的《論人民民主專政》,為新中國的建立奠定理論和政策基礎;在香山,中共中央確定了“公私兼顧、勞資兩利、城鄉互助、內外交流”的經濟建設根本方針;在香山,留下了毛澤東同志等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李濟深等眾多著名民主人士的足跡。周恩來在談到香山時說,要記住這個地方。中國革命走了許多彎路,只有在毛主席領導下才走上正確的道路,從勝利走向勝利。

“赶考”,永远在路上——香山革命纪念地筹建侧记

紀念館序廳

70年後,香山風景依舊,紅色記憶愈發鮮明。

據不完全統計,毛澤東同志在香山期間,起草了179封電報,主持和出席了重要會議13次,撰寫重要文章、發表社論、新聞稿及聲明21篇,會見各界人士48人次以上。修繕後的屋內,格局未變,巨大的《中國解放區形勢圖》鋪滿整面牆,每一處解放區都用深紅色標註。紀念館的展廳也復原了這一場景,“屋”內新增了電子屏,17封重要電報滾動播放,解放南京的珍貴歷史畫面投影在牆壁上。

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江戰役使用的木船、曾聯松設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圖案原稿、開國大典上使用的“九頭鳥”喇叭、開國大典珍稀影像……6千平方米的展廳裡,一件件從歷史中走來的夢想,折射出革故鼎新、築基開元的光輝。

22.5米高新館打造“中國質量”

紀念館裡,第一件大型文物是一輛吉普車。這是1942年美國道奇公司生產的軍用中型吉普車,備胎位置位於駕駛室外,前機蓋為側開式,是其典型特徵。1949年3月23日,毛澤東率領中央機關從西柏坡出發,乘坐著同款汽車,進京“趕考”。

“赶考”,永远在路上——香山革命纪念地筹建侧记

西苑閱兵時使用的同型吉普車

隔著不遠,還有一輛吉普車展品。這是1949年,毛澤東在西苑閱兵時乘坐的同款車,生產商是美國福特公司。當年,北平市的一位副市長建議將自己乘坐的一輛高檔轎車作為檢閱車輛使用,幾位民主人士也爭相邀請毛澤東使用自己的車。毛澤東都沒同意,他笑著說:“用我們繳獲的戰利品——美式汽車檢閱部隊,豈不是更有意義麼?”

展廳裡還有一枚小小的郵票。這是1949年由中華郵政東北郵電管理總局發行的,票面上印著“發展生產 繁榮經濟”。

70年轉瞬,歷經苦難的前人圓夢,我們見證著輝煌:

佔地2.4公頃、建築面積17985平方米,建築高度22.5米的新中式風紀念館落成,施工中所有用材,包括釘子等小微材料全部使用國產。

“中國製造,確保了高水平的中國質量。”紀念館常務副館長唐開文說,紀念館總體佈局沿南北軸線展開,依山就勢。建築東側,群樹和遠山映襯出場館的自然質樸、穩重莊嚴;建築南側,儘可能保留原有植被並適當補植,豐富植物層次;建築西側,採用消隱式處理,通過綠化設置弱化建築體量,融於周邊群山;建築北側,營造豐富種植空間和種植層次,使建築整體融於西山。

“赶考”,永远在路上——香山革命纪念地筹建侧记

建築本身也藏著紅色情懷。東門外設國旗及旗臺,高度為19.49米。南門外建造28根廊柱,象徵中國共產黨從建黨到建國的28年奮鬥歷程。二層東側設“四梁八柱”造型,展現中共中央同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籌備新政協,組建中央人民政府,為新中國的誕生搭建四梁八柱。

一館可見70年時光穿梭。

這座宏偉的新中式建築,從修建到裝修,全部用料都實現國產化。共和國從一窮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用70年時間走完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

讓不可能成為可能的原因,藏到館內。一個先進的政黨,一個優越的制度,還有一群偉大的人民。

步量全國徵集2千件展品

“赶考”,永远在路上——香山革命纪念地筹建侧记

雙清別墅外觀

香山南麓,松林挺拔,池水清澈,灰瓦白牆的雙清別墅大門敞開。臥室的衣架上,掛著毛澤東的一件中山裝、一條襯褲。

講解員娓娓講述背後的故事——有一天,毛澤東去北平飯店會見張瀾,事先囑咐警衛員李銀橋:“張瀾先生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做了不少貢獻,在民主人士中享有很高威望,我們要尊重老先生。你幫我找件好些的衣服換換。”李銀橋在僅有的幾年衣服裡選了半天,也沒找到一件沒有補丁的,心裡不是滋味,“訴苦”說,主席,咱們是窮秀才進京趕考,連件好衣服都沒有。毛澤東說:“歷來紈絝子弟考不出好成績,安貧者能成事,嚼得菜根百事可做,我們會考出好成績。”

“現在您看到的這條襯褲是1962年李銀橋離開中南海時,毛澤東送給他的紀念品。後來,李銀橋把它捐贈給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現國家博物館),我們專門按照原物複製了一條。”

“赶考”,永远在路上——香山革命纪念地筹建侧记

毛主席的辦公桌

山上山下,數個展覽一同開放,1200件文物還有近萬件原狀陳列使用的擺件,都是紀念館籌備組的工作人員跑遍全國各地蒐集來的。文物徵集組工作人員喬玲梅說,我們沿著千里河堤希望找到一艘解放軍過江時使用的木船。我們跑遍四五個省,為了找到一輛吉普車。“有人問我們值得麼?當然值!因為它們都是新中國奠基過程中的親歷者。”

“赶考”,永远在路上——香山革命纪念地筹建侧记

渡江戰役中使用的木船

在徵集中央軍委作戰部參謀趙光琛參與設計製作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徽樣徽時,95歲高齡的趙光琛思路有些遲緩,但聽說紀念館希望徵集樣徽並進行公開展示時,老人目光炯炯,他說:“我整個人都是共產黨的,還有什麼不能給?!”

這只是一個徵集過程的片段。展品徵集過程中,一位外地收藏家專程在北京轉機,就為了將珍藏無償捐出;一位河北收藏家特意出資購買了一組珍貴的史料,捐贈給紀念館;清華大學檔案館將一套歷史檔案完整地複製了一份,供新展使用……

一人一物,一段段記憶有了溫度,匯聚在展廳裡。蘇靜在北平和談和簽署《關於和平解決北平問題的協議》時用的鋼筆是從平津戰役紀念館複製的;渡江戰役期間人民解放軍第30團團長鬍士平寫的《渡江日記》、“渡江第一船”錦旗是從渡江勝利紀念館複製的;1949年10月1日於北京臥佛寺召開的慶祝人民政協開幕大會照片是張克難捐贈的……細微之處見證偉大。

“赶考”,永远在路上——香山革命纪念地筹建侧记

國共談判信件

策展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展示藝術研究所所長洪麥恩73歲,脖子上掛著工作證,他一步一停,認真核對展陳形式。他說,重點圖片使用燈箱、重要展品說明牌底色由灰色變成紅色,我們希望引領觀眾身臨其境地走入歷史,重溫人民共和國在東方屹立起來的全過程,感受時代的精神。

展覽最後一部分,一幅幅老照片將70年快速串聯:王進喜和工人們用身體攪拌水泥;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1984年國慶遊行的大學生隊伍通過天安門時,打出“小平,您好”的橫幅;中國政府恢復對香港、澳門行使主權;中國成功舉辦第29屆夏季運動會;“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載入聯合國多項決議;“玉兔二號”成功登陸月球背面;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新的歷史不斷創造,是對過往最好的紀念。

每個人的夢想都拾級而上,征途繼續,“趕考”永遠在路上。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