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为何要留辫子?

难过的下雨天


一、说到清朝人为什么要留辫子,那就首先要了解一下清朝统治者满人的风俗习惯。留辫子是满族人(金人)的习俗传统。清朝起于塞北,满人是马背上的民族。也许是由于骑马的缘故,很早就有了结辫的习惯。满族人的祖先是金人,就是剃发蓄辫的民族,其发式是“半剃半留”,于额角引一直线,线前面的头发全部剃光,线后面的头发结辫垂于脑后。究竟这种习惯始于什么时候,保持了多久,现今难以确考,但至少可以肯定在宋代就已经出现了。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建炎三年,金元帅府禁民汉服,又下令髡发不如式者杀之。”《宋史》记载宋将刘琦抗金事迹时说:“是夕,天欲雨,电光四射,见辫发者辄歼之。金兵退十五里。”

二、留辫子是为了满足统治者强权的需要。

大约是祖先有此强迫削发之先例,几百年之后,当满洲的八旗兵势如破竹地越过山海关,开入关内,推翻业已腐朽的明朝,确立清朝的统治以后,清朝统治者便开始强力推行剃发蓄辫制度,以树立满清王朝的权威。1645年,清顺治皇帝发布命令,宣布“自今布告以后,京城内外,直隶各省,限旬日尽行剃完。若规避惜发,巧词争辩,决不轻贷”,臣僚不得论奏剃发,否则“杀无赦”。此即为历史上著名的“剃发令”。

皇帝下令“剃发蓄辨”,那么“留辫子”就不是个人的喜好,也不再是一个伦理的问题,而是上升成了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清朝统治者为了强权的需要,彻底从精神上征服汉人,是把剃发作为一种表示归顺的标志。因此从臣僚不得论奏剃发,开始“留辨子”,从上到下推行这项“剃发令”。

三、民众反抗“剃发令”,遭到镇压屠杀,满清强权“留辩子”成为事实。

当初,在清顺治皇帝的“剃发令”出来后,很多民众不惜以死要挟。特别是对汉人来说,是无法接受,一缕青丝,不仅受之父母,而且成了忠于明朝的象征,这是千万不能剃掉的。为此,很多汉人奋起反抗,口号是:“宁为束发鬼,不作剃头人!” 反抗异常激烈,满族统治者的镇压也异常残酷。血风腥雨之下,演出了多少惨不忍睹的历史悲剧,江阴十日,嘉定三屠,多少人头落地。

最悲壮的反抗“剃发令”事件莫过于“江阴十日”了,是年农历六月二日,江阴人在阎应元、陈明遇的率领下誓死捍卫头上之发,誓死效忠明朝,坚守城池八十一天,杀死清兵七万五千人,有六万七千壮士战死于城墙上下。城破,清军纵兵屠杀十日,直到满城杀尽方才封刀。有十七万多军民死于清兵刀下,仅有五十三名老小幸免于难。

“江阴十日”之后,还有人不断反抗,但是,满清强权继续镇压,再反抗,再镇压。随着南明小朝廷一个一个地垮台,人们光复的希望也一个一个地破灭了。人们不再反抗了,终于接受了满清统治的现实。而辫子,也就一根根地留了起来。随着日子的流逝,久而久之,人们麻木了,习惯了,不再觉得不顺眼,不再觉得它是化外蛮夷之俗了。甚而,辫子乃至成了中国人当然之习俗流传了二百余年。

四,清朝“留辫子”历史的终结。

清朝末年,康有为是中国第一个正式向皇帝奏请断发剪辫的人。

1903年,《学生界》发表“剪辫易服说”一文,申述剪辫有利于“强兵强种”之由。1904年,《大公报》又发表一篇文章,提出中国出洋留学生应该“改装去辫”,以“便与西人来往”。尽管提出者小心翼翼,把剪辫的范围限制在去洋留学生之内,但此种议论在当时仍然有“易服改元,革命排满”之嫌,没有更多的人敢于去冒这个风险。

1910年10月3日,作为清朝新政产物的资政院第一届常委会开幕。开会不久,一名叫罗杰的议员便提出了《剪辫易服与世大同》的议案;接着,来自湖南实为革命X人的议员周震麟又提出《剪除辫发改良礼服》的议案,资政院议决时认为“两案之主旨,皆以中国辫装妨碍运动,朝廷整军经武,非剪除辫发,改制冠服,不足以灿新天下之耳目,改除骄奢之习惯”。最后,以大多数议员赞成获得通过。资政院关于剪辫易服的议决案一经通过,消息传来,不管清廷是否批准此案,民间的剪辫便“一时风发云涌,大有不可遏制之势”。但是,这时候的剪辫还是一种自由的选择,没有形成强制性的社会压力。总之,满清存在,留辫子难以清除。

最后是“辛亥革命”终结了满清“留辫子”的历史。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革命浪潮汹涌澎湃。与清初强迫汉人剃发相比较,辛亥革命也把头发看成是政治分野的象征,独立各省很自然地把标志汉人臣服于满清朝廷的辫子作为革命目标,剪除辫子已经成为去旧图新的标志。许金城《民国野史》记述道:“无数的汉人都兴高采烈地剪去这条奴隶标志的辫子。也有迷信的,事先选择吉日,拜祭祖先,然后庄重地剪除,把辫子烧了。更有联合多人同日剪辫,并燃放爆竹,举行公宴庆祝的。”当时有一名《越风》的杂志载文说:“不剪发不算革命,并且也不算时髦,走不进大衙门去说话,走不进学堂去读书。”一时间,剪辫的浪潮便如风起云涌,浩浩荡荡,迅速席卷大江南北。


佐航居士莫志生


理科男答历史。

这是清朝的一种手段,最直接的目的是为了打击汉人们的自尊心。

清朝留辫子是因为有一条法令叫“剃发令”,何为剃发令呢?

清朝刚入关之时便发布了“剃发令”,但是因引起汉人的不满,便作罢了。

可还没过一年,又被重新提起,并正式实行。

“剃发令”规定,头顶只能留一钱大小的头发,并且要留和手指粗细大小一样的辫子,这种发型被满人称为“金钱鼠尾”。

其实这种发型就是满人的发型,但是为了羞辱汉人,所以让汉人跟随满人的习俗剃发。

清朝官员韩菼在《江阴城守纪》中记载:

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意思就是说不遵守“剃发令”的人,要被处死。

“金钱鼠尾”是清初时期的发型,到清朝中期又变为了“猪尾”,也就是头发面积变大了,不再是一钱。

我们在电视上看到清朝的发型,那些都是清朝后期才有的发型,叫“牛尾”,也就是把头发剃一半,脑袋后面的头发留下,并扎辫子。

我们看一看图更能清晰了解。

跟随“剃发令”一起颁发的还有一个“易服令”,统称为“剃发易服”。

清朝所有官员百姓不仅要剃头发,而且还要改变服装,服装需要穿满族的服装。

我们下面来看一看满清“剃发易服”的原因。

从大的方面来说,清朝是满族,他在中原建立国家,需要有足够的威信。

在这里满人并不多,所以想要尽快的建立起一个满族国家,并且能够很好的统治汉人,那么就只能以“攻心”为主。

如何“攻心”?

首先“剃发易服”,让清朝所有人都变成了满人的模样,这时候敌我不分。如果有反抗的人,就直接杀掉。这样就能够清理很多反清分子,也能够巩固满族的统治。

其次长期“剃发易服”,让汉族人迷失了自我,忘记自己的民族与传统。实际证明,“剃发易服”确实深入人心,就算当初废除了“剃发易服”,仍有很多人不愿改发型、换服装,原因则是害怕被杀头。

“剃发易服”让汉族人深受打击,因为满族不仅占有了自己的土地,反而还想同化汉人,不仅有丧失国土之痛,还有民族之痛。


理科男读历史


首先,剃头和留辫是清朝入关以来强行推行给中原人民的。那么关于清朝满族留辫子的由来也是深有历史的,其实不止满族人,东北亚许多少数民族都有剃头辫发的习惯。比如建立了北魏王朝的鲜卑人,一开始也是这样。早期鲜卑人“皆髡头衣赭”。髡头和辫发是鲜卑发式的主要特点,就是剃去头颅四周的头发,只保留头顶的一点点,编成辫子,垂到脑袋后面。这种方式在汉族人看来很奇怪,因此拓跋鲜卑被中原人称为“索虏”,就是因为“索头”,或者说“辫发”。


关于这种发式的记载在东汉墓壁画中得到证实。在内蒙古发现的东汉墓壁画中,有乌桓和鲜卑人像,都穿着褐色的衣服,剃头后,在头顶留有一部分头发。嘉峪关魏晋墓壁画中的男子,则是髡首,后脑留发,与史籍中“髡头衣赭”的描述恰相符合。


事实证明,起源于中国东北的很多少数民族在风俗习惯上古来有大量一以贯之的相似之处。比如起源于大兴安岭的拓跋鲜卑,除了剃发外,还信萨满教,衣服则袍服较窄,口小。后来的满族也与此一样。


雅客V8


满清留辫子的主要原因

一、东亚民族的一种习惯,蒙古族在成吉思汗的时候也是剃一部分留一部分,日本🇯🇵在明治之前也是这样一样的发型。

二、头发是智慧的源泉,且身体发肤皆父母恩赐这样的留法方式来表达孝。同时满族人(清朝)把留长发当作对祖先的尊重。

三、游猎民族习俗

满族生活在东北长白山⛰️的游猎民族,以骑马射猎为业,生产能力低,没有今天这种理发工具🔧,所以便不长理发。

由于头发长了会遮挡视线,影响骑马背驰射箭,所以便剪掉前额后面蓄发。

四、长期戴皮帽子,🎩帽子和头发接触摩擦发炎。后来为了避免就将头顶剃光。蒙古,契丹等北方游牧民族多是这种发型。





小手冰凉噻


清军入关,铁蹄一直往南下,统一全国势在必行。然而满族做为一个少数民族,现在征服了人数众多的汉族人民,以往汉族人都是瞧不起满族这些少数民族,认为这些都是蛮夷之人。自然满族人入主中原后,要彻底征服汉人的心思,让汉人们认同自己的地位,也是为了巩固满族的统治地位。所以满清政府颁布了“剃发令”,让汉人留满族传统的发型和服饰,于是就有了这么的瓜皮脑长尾辫。衣服也成了马褂长褂大衫。

此令一出,很多汉人都不遵从,所以引发了很多流血事件,不剃发的都被处死。最后终于成形,所有人开始留这种长辫子成为习惯。乃至到清末,清朝留学生留学海外也拖着长辫子被外人所取笑;很多自尊心很重的孩子都把长辫剪了,回国后又带上了假辫子。可清政府始终不肯废除留长辫,除了后期为了改革军队,训练新军有一部分军人把长辫剪了。

可清朝的长辫给人留有了十分重的印象,可以说外国人很多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都源于此。因为清朝和国际慢慢靠拢,很多外国人见到的中国人都是留有长辫子模样的,他们有的觉得很可笑是落后的。所以中国人在国际的形象很受了这长辫的影响。


木铎人


满清时留长发可能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头发是父母给的,剃头就是不孝。

二、头发是长在人身体的顶端,剪了就会使人失去灵气或灵魂。

三、因当时物质缺乏,长发可以当枕头垫睡。


美梦成真193267163


满人留发最出的原因可能与满人信奉的萨满教义有一定的关系,萨满教主张崇拜万物,山川、河流、植物、动物所有大自然中的一切萨满教都尊重它们,这叫:万物有灵。与现代观念里面我们推崇的爱护大自然,爱护动物的观点很一致,可以说是保护生态的最早理念。萨满教是在原始信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信仰活动。流传于中国东北到西北边疆地区操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蒙古语族、突厥语族的许多民族中,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赫哲族和达斡尔族到20世纪50年代初尚保存该教的信仰。对这些民族的生产、生活和社会习俗等各个领域产生过重大影响。因为通古斯语称巫师为萨满,故得此称谓。萨满曾被认为有控制天气、预言、解梦、占星以及旅行到天堂或者地狱的能力。

 

另外成吉思汗和满清贵族都是信奉的萨满教,而且他们不属于一个族,而成吉思汗也留有类似于满清的辫子,由此推断出这个现象可能跟他们信仰有关,好比和尚都要剃光头,道教弟子都是束发一样。

 

还有一说是努尔哈赤顺应时代的发展,于1616年终于统一了女真各部,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辖地数千里、臣民数十万的后金国。也就在那个时期八旗制度正式确立,政权上下使用满语满文;服装发式亦须一律,妇女不得缠脚,男子皆要剃发留辫。这样一来,使原先来自不同地区、制度各异、习俗不一的几十万女真、蒙古、汉人,在生产力、生产关系、赋役负担、国家法令、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等等方面,大体上达到了同样的水平,旧有的差异迅速消失,一致性愈益增多,逐渐形成为一个在经济条件、语言文字、心理状态等方面基本一致的新的民族——满族。





御键飞行


大清电视剧中经常看到,清朝的男子都是留辫子的,而对于这个留辫子其实也是因为在那个时候是东亚民族的一个习俗哦,而对于清朝时期的鞭子也是有着前提中期和后期的发展,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电视剧的清朝时期的男人,基本上都是属于后期的,前期的清朝辫子就是太丑了比较少拍,那么清朝为什么要留辫子 ?



清朝男人留辫子,且前面脑门的头发都刮去,这种发型我们在清朝题材的电视剧中看得很多了。东北的女真族在明朝初分为建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当时女真族各族蜂起,皆称王争长,互相残杀,这种情形愈演愈烈,一直持续到明末努尔哈赤统一女真为止。



明万历二年(1574年),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被明军所杀。1583年,努尔哈赤为报亲仇,正式起兵征战四方,迈出了统一女真各部的步伐。女真人传说中出过一位杰出的前辈英雄人物,叫作束机能,因其人前额和两鬓天生秃发,所以被后人称作秃发束机能。聪明的努尔哈赤于是束发为辫,一则纪念前辈英豪,有利于人心所向,众望所归;二则以此为始,避开了先前各女真贵族的干扰。


 

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努尔哈赤于1616年终于统一了女真各部,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辖地数千里、臣民数十万的后金国。也就在那个时期八旗制度正式确立,政权上下使用满语满文;服装发式亦须一律,妇女不得缠脚,男子皆要剃发留辫。这样一来,使原先来自不同地区、制度各异、习俗不一的几十万女真、蒙古、汉人,在生产力、生产关系、赋役负担、国家法令、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等等方面,大体上达到了同样的水平,旧有的差异迅速消失,一致性愈益增多,逐渐形成为一个在经济条件、语言文字、心理状态等方面基本一致的新的民族--满族。



努尔哈赤开创了清王朝的基业,史称清太祖。三百年后清朝覆灭,男人剃发留辫的社会禁制也随之消亡在茫茫历史中了。1645年,清顺治皇帝发布命令,宣布"自今布告以后,京城内外,直隶各省,限旬日尽行剃完。若规避惜发,巧词争辩,决不轻贷",臣僚不得论奏剃发,否则"杀无赦"。此即为历史上著名的"剃发令"。从此,头发之去留,不再是个人的喜好,也不再是一个伦理的问题,而是上升成了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清朝统治者为了彻底从精神上征服汉人,是把剃发作为一种表示归顺的标志,为此,不惜以死要挟,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对汉人来说,当然无法接受,一缕青丝,不仅受之父母,而且成了忠于明朝的象征,这是千万不能剃掉的。为此,汉人奋起反抗,口号是:"宁为束发鬼,不作剃头



人!" 反抗异常激烈,满族统治者的镇压也异常残酷。血风腥雨之下,演出了多少惨不忍睹的历史悲剧,江阴十日,嘉定三屠,多少人头落地。最悲壮的莫过于"江阴十日",是年农历六月二日,江阴人在阎应元、陈明遇的率领下誓死捍卫头上之发,誓死效忠明朝,坚守城池八十一天,杀死清兵七万五千人,有六万七千壮士战死于城墙上下。城破,清军纵兵屠杀十日,直到满城杀尽方才封刀。有十七万多军民死于清兵刀下,仅有五十三名老小幸免于难。反抗,镇压,再反抗,再镇压。随着南明小朝廷一个一个地垮台,人们光复的希望也一个一个地破灭了。人们不再反抗了,终于接受了满清统治的现实。而辫子,也就一根根地留了起来。随着日子的流逝,久而久之,人们麻木了,习惯了,不再觉得不顺眼,不再觉得它是化外蛮夷之俗了。甚而,辫子乃至成了中国人当然之习俗。



随着满清王朝的覆灭,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国男人留辫子也就成为了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