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到這12條,成功讓抑鬱親人迴歸社會

我做到這12條,成功讓抑鬱親人迴歸社會

請關注!每天將分享推薦權威精神心理相關的治癒經驗、科普資訊

這只是我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我不知道是否可以通用,也許不同的情況,不同的人會有區別,不過我覺得可以借鑑!

家屬/朋友想為身邊的抑鬱症患者提供幫助,首先要對抑鬱症及相關常識有個大致的瞭解,才能為他們提供幫助。

我做到這12條,成功讓抑鬱親人迴歸社會

抑鬱症的症狀都有哪些?

回答中提到的抑鬱症症狀,常被不瞭解抑鬱症的家屬/朋友誤以為患者是懶惰、軟弱、內向、暫時的情緒低落、患有身體疾病……甚至是無理取鬧。在他們尋求幫助的時候,基於這些誤解不能給予他們理解、支持和照顧,反而對他們說教(eg.要堅強,懶惰沒前途),糟糕的情況由於不理解產生的惱怒情緒,對他們橫加指責,嚴重的是非打即罵。這些舉動會讓患者感到受傷害,處於不被理解和支持的處境痛苦不堪,還不如死了的好。所以說,瞭解抑鬱症的症狀是理解他們的基礎。

由於國內網上關於抑鬱症及治療的訊息繁雜,很多人受到不良訊息的誤導,不敢讓患者採用正規的治療手段(eg.認為藥物有較大的副作用,臨床心理諮詢是忽悠人的手段),錯誤的認為抑鬱症靠某些自學的療法、信仰宗教或驅邪等方式就可以治癒。在患者對於病情茫然不知所措,對治療舉棋不定的時候,親屬/好友對患者的誤導所產生的影響,給患者的恢復帶來阻力,延誤了最佳的治療時機。故此,獲取抑鬱症的訊息務必從正規渠道瞭解,不宜過多和繁雜。在醫療及公益方面的資源中的「抑鬱症」分類下羅列的網站、講座及書籍,可供選擇。

我做到這12條,成功讓抑鬱親人迴歸社會

在瞭解抑鬱症的基礎上,家屬朋友可以提供如下的幫助:

1.提供情感的支持

在溝通的最初,告訴對方你已經留意到他/她的異樣,為他/她擔心。願意仔細耐心地傾聽,對方存在什麼問題。永遠不會因為對方的坦誠離開他/她。交流上以傾聽為主,情緒上要能做到儘量的照顧到對方。不要做評判,更不能去指責和侮辱他/她。(eg.因為患者某種讓自己覺得不聰明或不理智的行為,認為他她患病是自找的)。

2.建立足夠的信任感

是給予的幫助和支持被他/她接納的必要條件之一。患者在患病期間會有很多消極、自卑的想法。交流時多鼓勵他/她,引導他/她往好處想。患者受病情的影響,完成學業或工作,甚至日常起居和一些小事都會有困難。面對這種情況,多給他/她鼓勵,少去批評。

我做到這12條,成功讓抑鬱親人迴歸社會

部分抑鬱症患者在需要幫助的時候,可能並不知道或不願承認自己患有抑鬱症。他們可能不知道抑鬱症的症狀,或認為自己的狀況沒到患病的程度,持續的負面情緒靠自己克服過一段時間就會好。處於這些情況的時候,跟對方解釋說:

抑鬱症是一種疾病,和身體疾病並無多大的不同。並不是一個人的性格缺陷或軟弱的表示,它可以通過治療好轉起來。

他/她若是對抑鬱症不怎麼了解,可以把正規渠道瞭解到的訊息提供給對方。患者受患病的影響,訊息瞭解越多可能擔憂的程度,不敢去治療的可能性越高,此時提供的訊息最好能精簡些,並且說辭要一致。在正規治療的範疇內,鼓勵患者的積極主動的尋求幫助。選擇去哪裡看找哪位醫生看,就可以鼓勵他/她自己找,自己做個參謀,或與他/她商量著辦。若是他/她尚且年幼或已老邁,已經病重到無法做出選擇和判斷,才替對方尋找和聯絡醫療資源。頭幾次看病時儘量陪同。如需住院治療,患者會有害怕和恐慌的情緒,多安撫和陪伴。

我做到這12條,成功讓抑鬱親人迴歸社會

患者會由於病情變得記性差,丟三落四,也會出現治療不依從的狀況。幫助他/她記下與醫師約見的時間和藥物的服用劑量,看病和服藥方面多提醒和監督,務必讓患者持續治療和服藥。部分患者在藥物治療進行後會出於各種原因抗拒就醫和服藥,偷偷地減藥或停藥,這需要家屬與他們溝通,詢問清楚減藥、停藥的原因。若是由於藥物的副作用引起的不適感,讓患者不肯服藥下去。陪同患者去醫生處調整藥物(用量和所用藥物的品種),並鄭重的跟他/她鄭重說明,不聽從醫囑減藥、停藥或不連貫的服藥,會讓藥物顯得無效,大幅度提高人體的耐藥性,增加今後的治療難度。大劑量停藥可能引發疾病惡化或出現其他病況。若是患者擔憂藥物有副作用,需打消他/她心理上的顧慮。自己勸說起不到作用,可以諮詢醫師怎麼勸說或直接由醫師來勸說。在治療期間,若是患者對治療產生失望情緒,需要親屬/好友多鼓勵和給予支持。

我做到這12條,成功讓抑鬱親人迴歸社會

服藥一般4-6周見效,心理治療持續1-2個月也可以起到一些幫助作用。若持續6-8周後沒有改善,可以建議或陪同他/她更換醫師或醫療方式。如治療起效但患者自身感覺變化不明顯,可以提醒他/她治療已經起到了幫助作用,鼓勵繼續保持下去。

4.陪伴與照料

創造一個減壓的環境。不要強迫他患者做不願意做的事,多鼓勵他/她做一些對自己有益的事。在一起的時候,儘量保持自己較為輕鬆愉快的情緒,多說些笑話和愉快的事,也能通過情緒感染影響到患者,起到一些幫助作用。在家修養的患者,家屬和同住的好友長時間離開前需告知,不然會引起他/她的不安情緒。外出時,開通手機方便他/她能及時找到自己。

5.提醒或協助患者的日常生活。

患者受病情影響,會出現日常生活不規律,疏於自我清潔,無法定時飲食的狀況。親屬/好友可以適當的提醒或協助他/她日常生活的規律,梳洗和進食。

我做到這12條,成功讓抑鬱親人迴歸社會

6.鼓勵或陪同運動

運動有助於人體分泌多巴胺,能幫助人體減壓,減輕些抑鬱情緒。堅持運動讓身體變得強健,也能消除一些身體亞健康或患病給心理帶來負面影響的因素。

7.邀請或陪同

她參與興趣愛好、外出、郊遊和社交活動。如果對方有所抗拒,不要勉強。儘量把行程安排的寬鬆,參與的活動安排的簡單些,不要來去匆匆,這樣會起反作用

8.規避引起患者抑鬱症的刺激源

若是校園暴力誘發抑鬱症,可以通過轉校來避免他/她受到進一步的刺激。若是戀情或婚姻破裂誘發,對方有反覆的糾纏行為,可以幫著一起擋駕,把騷擾方與患者隔離開,避免他們接觸。部分患者的病情產生與家庭關係有關,若是與家庭因素有關,可以嘗試與他/她一起做家庭治療來幫助彼此。

我做到這12條,成功讓抑鬱親人迴歸社會

9.自殺的預防

不要忽視患者對於自殺的看法,如他 / 她有自殺的傾向,及時處理並告知醫生及親屬。

如何辨別抑鬱症患者的求救信號?

見過或聽聞幾位從事精神醫療和臨床心理的醫師提到,精神疾病患者多跟心理健康的人來往,有助於病情的恢復。也就是說,想讓一位精神疾病患者得到有效的幫助,提供幫助的親屬/好友最好能確保自己的心理維持在健康水平,用恰當的方式,和健康的相處模式去照料、對待和陪伴他們。這樣才能夠起到幫助作用,否則有弊無利。屬於好心幫倒忙。

幫到抑鬱症患者不是件簡單輕鬆的事。親屬/好友需做到以下幾點:

10.照顧好自己

幫助過程中情緒可能會受到波及,這是潛在的風險。沒有健康的心理狀況難以幫到患者,需要平時維持好自己的興趣愛好、體育鍛煉、人際關係和社交活動。對自己和患者有益的興趣愛好、戶外和社交活動,可以一起參與。自己的情緒受到影響的時候向其他家屬或朋友尋求幫助,並採取措施防止自己持續的抑鬱或焦慮。與其他患者的親友組成互助團體,可通過醫院或相關機構來尋找,由醫生組織和管理的優先考慮。必要時可以向心理危機干預中心、精神科醫生和心理諮詢師求助。

我做到這12條,成功讓抑鬱親人迴歸社會

11.提供幫助的態度與立場

疾病治療與恢復殘酷的地方在於,不是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穫。儘管親屬/好友向抑鬱症患者提供了幫助,患者的病情有可能幾個月就有好轉的跡象,也可能幾年沒任何的起色。即使患者顯得痛苦萬分,消沉到如同死水一潭或時不時的自殺一回,作為身邊的親屬/好友無法幫患者脫離痛苦,或者哪天被迫面對患者自殺成功的局面,由此產生的內疚和無力感會很很強烈。

試圖用自己的力量去消滅抑鬱症來拯救患者,是不切實際的念頭,最終抑鬱症的恢復只能靠患者自身來達成。照顧時切記尊重患者自身的意願,他/她在合理範疇的意願及行為陪同及協助他完成。不要因為他/她患病而對他/她的人生方方面面大包大攬,尤其不能把成年人當做孩子來照顧,長此以往會引起他/她的心理退行,失去自我獨立性,更難恢復到健康的狀態。

我做到這12條,成功讓抑鬱親人迴歸社會

12.要有耐心

無論是治療、陪伴或照料,都需要親屬/好友有足夠的耐心,不要因為患者情緒的長期低落,治療的不順利而失去耐心。親屬/好友對於患者若是起初給予足夠的支持,有朝一日撒手不管,給他/她帶來的打擊不小。若是有苦衷不得已要疏遠或離開,請與他/她坦誠地說明自己的苦衷和想法,交流過程中避免指責和過激的言辭。不然可能刺激到患者,引起他/她心理狀況進一步惡化,把他/她推向死亡。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