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字圣人”仓颉为后世留下二十八个字,至今无人能完全读懂它

在中国古代,大家应该知道,其实最开始,是没有汉字的,而今汉字的出现也是经历了许许多多前人们的收编以及整理改造才出现的,而在这其中呢,“造字圣人”仓颉就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仓颉造字,天雨粟、夜鬼哭

只是造个字而已,天怎么就下雨了呢?鬼怪怎么就哭了呢?这事儿在我小的时候啊,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造字圣人”仓颉为后世留下二十八个字,至今无人能完全读懂它

古籍记载,仓颉龙颜四目,生有睿德

不过后来我慢慢懂得了文字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没有文字就不能记载历史,没有文字就无法书信交流,没有文字就无法传承一种文化,可以说文字就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所在,所以用“天雨粟、夜鬼哭”来形容实际一点儿不夸张。

而在书本上对于这六个字的解释,还略微带有一点神话的韵味,仓颉造字成功,上天为之感动,洒下了粟雨,而鬼怪则因为仓颉造字之后再也无法在欺瞒世人,因此而感到痛苦流泪。

仓颉造字时代久远,早已无证可考,不过对于“造字”这件事本身,现在的人们普遍认为,仓颉并不是第一个造字的人,而更多的观点在于,仓颉在造字的过程中起到了一个收集整理、并传至后代的作用。

“造字圣人”仓颉为后世留下二十八个字,至今无人能完全读懂它

《荀子解蔽》中记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也就是说,仓颉在古代文字的发展中,其实可以更多的被看作是一个整理文字的代表人物!

当然了,既然是代表人物,那么自然也有他的代表性,虽然古代中国的文字并不全是仓颉所造,但仓颉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的造字传说,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还在于,他为后世留下的“二十八字”!

“造字圣人”仓颉为后世留下二十八个字,至今无人能完全读懂它

仓颉造“二十八字”

“仓颉造字”的传说

《万姓统谱·卷五十二》记载:“上古仓颉,南乐吴村人,生而齐圣,有四目,观鸟迹虫文始制文字以代结绳之政,乃轩辕黄帝之史官也。”

仓颉并不是普通人,而是作为轩辕黄帝的史官,史官的责任之一就是记载和管理部族内发生的事情,当时社会下,史官仓颉并不需要记载历朝历代的大事件,因为他有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记载和管理圈里的牲口、屯里的食物,这些都是关乎部族存亡的关键资源。

而在当时呢,由于还没有文字的产生,人们使用的是“结绳记事”的方法,一件小事打一个小结,一件大事就打一个大结。这种方法呢很简单,但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事情少的时候尚且可以用结绳记事,可一旦需要记载的事情多了之后呢,结绳的方法就变的不那么适用了。

那怎么办呢?于是聪明的仓颉又想到了一个办法,

既然每种事物都有它各自不同的特征,何不用事物本身的特征来代替该事物本身呢!譬如以鸟、兽、牲、畜的足迹来代替鸟兽本身,以日、月、星、辰的特征来代表客观事物,于是这种想法也就催生了第一代象形文字的出现,影响深远直到现在……

仓颉造字的过程,我们如今自然无法深究,毕竟是几千年前的往事了,不过仓颉造字多少?造了那些字?却是我们现在可以讨论的,仓颉造字多少不知,其中多少毁于岁月中亦是不知,而直到现在被发现的,却只有“二十八字”!

仓颉所造“二十八字”

这二十八字是什么字?为什么能跨越前年流传下来?记载了什么?这些都是我们感兴趣的,但你要知道,当初造的字其实和我们现在用的汉字已经大不相同,究竟是否能够翻译,也需要看后人的缘分了。

“造字圣人”仓颉为后世留下二十八个字,至今无人能完全读懂它

现存于仓颉庙内的《仓圣鸟迹书碑》上记载了仓颉所造文字中的二十八字,确切来说应该是二十八个符号,因为没人能准确的说出它们代表的是什么,只有宋朝的《淳化阁帖》将其翻译为现在我们所熟知的二十八字:

戊巳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左互爻家,受赤水尊,戈茅斧芾。

这二十八字是什么意思呢?古今大家议论纷纷,却没人能够拿出绝对正确的解释,当然了,如果硬要解释并不是不可能,历朝历代解释其意的大有人在,但是否真的是“造字圣人”仓颉想要表达呢,那就不得而知了。

想要解释这二十八字代表的含义呢,首先我们需要单独解释这二十八个字,然后将这二十八个字拼合在一起呢,可能就是我们要得到的结果了,不过用现在的语言翻译过去的文字,其差异也是显然不可避免的。

“造字圣人”仓颉为后世留下二十八个字,至今无人能完全读懂它


  • “二十八字”解析:

:象形字,戊在古代指的是一种兵器;不过同时,它也是天干中的第五位。(甲乙丙丁戊)

:象形字,指系在箭上射鸟类飞禽用的绳子,和“弋”字同解;同时己字在天干中排第六位。

:象形字,指古代战士们穿在身上的盔甲;同时在天干中排第一位。

:象形字,弯弯曲曲像肠形,本义为鱼肠;同时在天干中排第二位。

:象形字,像一个屋子,上形为岩穴状,下形为穴居之洞。

:象形字,像一个人的头,长了两个发梢,同时也有表示为开端、初始的意思。

:像两只手供起来的样子,所以也有“供”的含义,即供奉。

:形状像两只手高高举起,乞天保祐,也有朋友相逢拥抱握手的意思。

所:会意字,一个人手持一把大斧头,凿岩为穴。

:象形字,和“趾”同义,形容鸟爪的印记。

:象形字,有分列两端的意思,《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列,分解也”。

: 草木之叶重累百叠,也有解释为形容人的一生。

:古代占卜用的道具。

: 象形字,像天上的云气,形若山中之烟岚。

:“明”的含义,形若日、月、星明照山河。

:事物的称号,也表示部落的标志,《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名,自命也。”

:指方位,形状向一只手指向左边。

:像藤枝交缠在一起,一有交错缠绕的意思。

:芟草,可引申意为治理安定太平无事。

:安居落户之所,房子下面有只猪(豕)。

: 形容两只手参合接物,《说文解字》中解释为:“相付也。”

: 形容颜色,红色。

:象形字,弯弯曲曲的流水形状,表示下雨、河流。

:尊敬的意思,形状像双手高举酒具。

:象形字,指古代的一种兵器。

:象形字,指古代的一种兵器。

:象形字,像拿着一把斧头砍树,所以也有“砍”的含义。

:古之蔽膝,今之围腰。


“二十八字”讲述了什么?

“戊巳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左互爻家,受赤水尊,戈茅斧芾。”

关于这二十八字的单独解释都已经给出了,大家有能够理解的吗?反正我是不能,就连上面给出的单独解释,其实也未必完全正确,因为我们总是以今人的眼光去打量古人,虽然已经足够虔诚,但真正能够理解其含义吗?没有人能够给出一定的答案。

“造字圣人”仓颉为后世留下二十八个字,至今无人能完全读懂它

而关于这“二十八字”的翻译,如今得到大众普遍认可的有两种解释说法:

  • 1、“史书说”

何为“史书”?记载的往往都是领袖的丰功伟绩,而这二十八字即可以看作是对轩辕黄帝的功德记述。

“戊已甲乙”分别指的是黄帝和炎帝;

“居首共友”指黄帝居于所有部落中的首领地位;

“所止列世”说黄帝部族代代相传,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其模范和正义的行动,得到了很好的发扬和传播,并传之后世;

“式气光名”指黄帝部族对图腾十分崇拜和尊敬,并以天上的云及自然景观命官,各司其职,治理天下;

“左互乂家”指人民经历过了战争之后,互相协作帮助,收获庄稼清除杂草,重建家园的美好景象;

“受赤水尊,戈矛斧芾”翻译为,在战争结束后,人们在黄帝的领导下,携带着戈矛及生产、生活用具,在草木茂盛的地方游牧狩猎,过上了美好的生活。

大致翻译为:在轩辕黄帝当领袖的时代,各部落之间和睦相处,在黄河流域代代繁殖生活,四方远近部落都来归附,轩辕黄帝任用贤能管理部族,使得人们在经历过了战争之后,生产不断向前发展,军队力量逐渐强大,社会也更加安定祥和,人民安居乐业。

“造字圣人”仓颉为后世留下二十八个字,至今无人能完全读懂它

  • 2,“憧憬说”

何为“憧憬说”呢?也就是说,这二十八字记载的故事可能并非已经发生的,而是仓颉对于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之情。

“戊已甲乙”描述的是一副狩猎场面,人民带着弓箭等武器,穿着护身衣,外出打猎;

“居首共友”描述的是祭祀场面,部落首领和人民一同跪在地上,将捕来的猎物,共同敬奉给图腾和祖先;

“所止列世”讲了占卜盟誓场面,人民在一起破开兽骨进行占卜,他们一起盟誓,表示要永远在一起同甘共苦,世代友好;

“式气光名”描述了自然美景的场面,夕阳的霞光和晚上的火光月色交辉,把天空和大地照耀地光彩明亮;

“左互乂家”描绘的是一副祥和太平的场面,人民互相协作帮助、互相收获庄稼,共同建设家园,使社会更加安定太平;

“受赤水尊”讲述了共享劳动成果的场面,人民手抓食物,用火把食物烤的通红,大家在一起吃着美味食物,并且互相不断地碰杯敬酒;

“戈矛斧芾”讲述了开垦新领地的场面,人民带着武器和生产工具,到草木茂盛的地方去开垦新的领地或捕获更多的猎物。

大概翻译为:远古时代的人民拿着武器外出打猎,他们把打猎获得的食物供奉给图腾和祖先,人们在一起盟誓说要永远生活在一起,在晴朗的日子里,大家一起互相帮助收获庄稼共建家园,在晚上的时候大家可以一起共享美食欢呼喝酒,第二天又去开垦新的领地。

“造字圣人”仓颉为后世留下二十八个字,至今无人能完全读懂它


对于这两种说法呢,相信大家都有各自的看法和见解,或者说还有其他不同的想法,但不管怎么说,斯人已逝,我们很难再百分百的肯定这“二十八字”想要表达的确切含义,也许,它们只是仓颉一时兴起留下来的图画,也许,其中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跨越千年的浪漫故事。

但这些种种解析其实都注定只能成为后世之人的徒然猜想罢了,得不到回应,当然了,可能也正因如此,这“二十八字”才会愈加显得神秘动人!

参考书籍:

《万姓统谱·卷五十二》

《说文解字》

《荀子·解蔽》

《仓颉与仓颉庙》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