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反思:黄帝神秘经文,汉朝人藏下宝贝,解密宇宙人生

一、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很多文明游着游着就沉迷在时光浪花中,为什么中华文明能穿过时空迷雾笑到了最后?

中国象形文字立了大功!

象形文字相隔几千年也能品读,后来者随时可以读几千年前的文章,如同U盘插到电脑上一样,方便地接驳前贤往圣智慧,仔细想来太幸福了。


经典反思:黄帝神秘经文,汉朝人藏下宝贝,解密宇宙人生

​没有这种厉害的文明传承,可能很快忘记了昨天。有了传承,中国人知道了远古有黄帝时代,可惜的是很多远古典籍消失了。

汉朝时司马迁写下《史记》很有价值,往前查春秋战国以前,记载了黄帝征战四方事迹,打蚩尤游四海,当年官位都用云来命名,很洒脱帅气啊,称为云师。

我们来看司马迁的《史记》,在字里行间发现他对黄帝很崇敬,认为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可惜没说黄帝写过什么书,留给后人什么文字,有点遗憾。

1973年,在中国的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了很多宝物,其中的《黄帝四经》很神秘,在此之前从未出现过。

比如这样的经文内容让人眼前一亮:恒先之初,迥同太虚。虚同为一,恒一而止。湿湿梦梦,未有明晦。神微周盈,精静不熙。古未有以。万物莫以。

这是讲宇宙级大事件,在天地之初,还没分出光明黑暗时,混沌之中的道充塞于整个宇宙之中,如梦如幻不知因何而生却变化莫测……

看起来与《道德经》一样高妙,又有不同。那这样的经文为什么藏在古墓中呢?


经典反思:黄帝神秘经文,汉朝人藏下宝贝,解密宇宙人生

二、

这个墓主人是西汉长沙王丞相利苍的儿子,根据出土的文字木版记载看,是于公元前168年下葬的。只有特别宝贵的东西才会丧葬,这是大型王侯将相古墓的惯例,《黄帝四经》被珍重地埋入地下,等待着两千年以后重见天日。

从那时起再没有发现过同样的经文,直到古墓打开之际《黄帝四经》让人目眩神迷,这样看来长沙马王堆古墓埋下的《黄帝四经》成了传世孤本。古代写书不容易,保存古籍更不容易。

事实上在春秋战国时,有很多周朝的藏书散失在民间,“黄老学说”盛行,“老“指的是老子思想,也就是《道德经》。“黄”指的就是黄帝学说。

很多人偷偷研究,偷偷藏下秘籍,比如说《黄帝四经》。公元前168年很遥远,《黄帝四经》已经入土。司马迁出生于公元前145年,也就是说司马迁也没看过,不然他在写《史记》时会把黄帝写得更立体真实。记载中国历史大事件的司马迁还没有出生,而黄老学说却要走下坡路了,这是为什么?

经典反思:黄帝神秘经文,汉朝人藏下宝贝,解密宇宙人生

三、

我们推想西汉年代,当司马迁奔走考察历史古迹时,赶上了汉武帝吊打匈奴开拓西域的兴盛时代,需要统一天下人思想集权做事,而黄老学说好像不合汉武帝胃口,而儒家经典正合他的心意。恐怕汉武帝也没读过《黄帝四经》,不然汉朝运行得会更稳健。

汉武帝那个年代,也是经历了汉朝的变革沸腾时期,司马迁见证了黄老学说转向独尊儒术的变革时期。

那《黄帝四经》都说了什么?是否真是黄帝所著?

《黄帝四经》分为四部:《经法》、《十大经》、《称经》、《道原经》。

光听名字觉得高古,其实也很耐读,我们再选一段看看:鸟得而蜚,鱼得而流,兽得而走。万物得之以生,百事得之以成。人皆以之,莫知其名。人皆用之,莫见其刑。

因为有了道的存在,主导着宇宙变化,鸟得以飞,鱼得以游,兽得以走,万事万物得以生存变化成就。人因道而生却不知其名,顺从道做事,却看不见道的形象。

如此追本溯源的思维,只有独具慧根的中国人方有此感悟,才能写下如此的文字。或许你已经有了答案,不管是不是黄帝所写,《黄帝四经》都耐人追忆回味……

如需要可以联系我查看《黄帝四经》原文,方便读者观摩。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