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射殺了李廣的兒子李敢後,付出了怎樣的代價?

古代的官場上一向是實行世襲制,所以會出現很多親屬同朝為官的現象,甚至有的還是父子一起當官。而朝堂上利益關係錯綜複雜,即使有血緣關係,也不代表他們同屬於一個黨派。

這裡列舉幾個親戚一起當官的例子,比如漢朝將領李廣與李敢父子,南北朝時的權臣高歡和長子高澄,北宋時期的宰相蔡京與兒子蔡攸等等。可見,古代不僅有親屬同朝為官,而且父子一起當官也很常見。

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一個舅舅和外甥一起當官的故事。這對舅甥可不一般,他倆的權力可以說是幾乎將朝權“壟斷”了。說到這兒大家想必都猜到了,因為歷史上這樣的例子並不多見,沒錯,今天要說的就是西漢時期漢武帝的愛將衛青和霍去病。

且說舅甥倆都是西漢名將,而衛青第一次出征就將漢匈戰爭反敗為勝,創造了七戰七捷的神話。而年少有為的霍去病也是了不得,年紀輕輕就跟隨舅舅衛青一起大破匈奴。然而,可惜的是,任憑霍去病再怎麼勇猛,他終究還是個年輕氣盛的年輕人。

所以在很多事情上,他顯得很沒有頭腦,由此還遭到了諸多的責罰。別的不說,就以霍去病給自己最敬愛的舅舅報仇而犯錯的事情來說。他當時犯了一個他人生中最大的錯誤,導致自己被罷黜,最後還因此英年早逝,實為可惜。

可以說,如果他沒有一時衝動,史書上屬於他的筆墨應該要再多許多。可惜他太嫩了,結果就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那麼霍去病到底做錯了什麼事?他又是怎麼死的?這一切得從西漢的飛將軍李廣自殺說起了。

霍去病射殺了李廣的兒子李敢後,付出了怎樣的代價?

一、李廣請戰漠北,卻羞愧自殺

且說西漢的李廣,曾以百餘騎騎兵嚇退入侵的匈奴大軍,被匈奴奉稱為“飛將軍”。然而,李廣的名號比較響亮,但是他的功績比衛青、霍去病倆人低。

元狩四年(前119年)衛青和霍去病出徵匈奴,李廣多次向漢武帝請求加入漠北之戰,但漢武帝認為他年事已高,不肯任用。直到元狩六年,漢武帝才勉強同意李廣隨衛青出征。當時衛青已得知單于的駐紮地位置,並且與李廣約定準備襲擊。

而《史記·李將軍列傳》中記道,李廣主動請求作為先鋒去探路。他說:“臣部為前將軍,今大將軍乃徙令臣出東道,且臣結髮而與匈奴戰,今乃一得當單于,臣願居前,先死單于”。

但他不知道,衛青早已受到過漢武帝的囑咐,漢武帝認為李廣年老且命數不好,怕他跟著一起去襲擊單于會壞了事,於是讓衛青到時候找個理由把他支開。於是衛青就讓李廣從迂迴的東路出發,結果李廣的隊伍路遇風沙又沒有嚮導而迷了路。

而衛青也因為後援沒有及時趕到而沒有成功活捉單于,結束後他去審問李广部下。而李廣作為一個有尊嚴的大將,在又羞又憤之下,竟拔刀自刎了。

二、李敢為父報仇,上門狂揍衛青

李廣自殺之後,作為李廣的第三個兒子的李敢。他得知自己的父親在漠北之戰中自殺了之後,認為父親的死跟衛青的決策有很大關係。於是他便不分青紅皂白,就帶著一些精兵,到衛府連問聲好都沒有。就直接讓人把衛青綁起來,而後就是一頓狂揍,結果把衛青給打得鼻青臉腫的。

而衛青的性格向來比較寬厚,而李敢又是同僚李廣的兒子,況且李廣的死,自己也有推脫不掉的責任。但不管怎麼說,他還是身為國家重臣,被人打傷是可以上報漢武帝來懲治李敢。

可是他沒有這麼做,而是暗中將此事壓了下來。因為對衛青來說比起李敢的喪父之痛,自己受點皮肉傷又算得了什麼。然而,也就是他的寬容,卻造就了兩個人的傷害。

霍去病射殺了李廣的兒子李敢後,付出了怎樣的代價?

三、霍去病替舅舅衛青鳴不平,射殺李敢

然而,衛青雖然把此事給隱瞞下來。可是作為衛青的外甥霍去病就不一樣了,他正是衝動的年紀,知道這件事後怎麼會當做無事發生。何況李敢還是他的手下,自己的手下打了自己的舅舅,於情於理他都不能忍。

他當場就想去找李敢報仇,不過起初是被通情達理的衛子夫攔了下來。然而,年輕氣盛懂得霍去病並不甘心,一直在等待復仇的機會。終於在一次陪著漢武帝到甘泉宮狩獵的過程中,他趁李敢一時不注意,就搭弓放出暗箭,直接將李敢射殺。

不得不說,霍去病這個年輕人做事不顧後果。當著皇帝的面射殺李敢,未免也太大膽了一點,或許他也是憑藉著自己是漢武帝的寵將才敢這麼做。果然漢武帝也確實沒有當場懲罰霍去病,而且漢武帝為了包庇霍去病射殺臣子的罪行,就對外說李敢是被鹿用鹿角將其撞死的。

然而,霍去病死罪可免,但活罪難逃。事後他就被漢武帝罷黜出長安,而後讓其遷至漠北戍守邊境。結果在漠北邊疆,霍去病誤喝了匈奴人屠宰牲口的帶有病菌汙染的水源。

結果一病不起,後來因醫治無效去世,享年才24歲。可以說24歲在現代正是一個人剛步入社會,正感受大好年華的年紀。可是就這麼死了,而且又是一位功臣,著實令人唏噓。

由上可知,霍去病替舅舅鳴不平而射殺李敢的作法是愚蠢的,果然是他太嫩了。如果他沒有衝動射殺了李敢,也許就不會被貶謫出京,也就不會誤喝了被汙染的水源,這樣他就不會英年早逝。

甚至憑藉著他的魄力與手段,大可在西漢成為首屈一指的大臣。這可以從其弟霍光在漢昭帝、漢宣帝時期成為一代權臣便可窺見一斑。

另外,如果霍去病當時射殺李敢要是被大臣知道了,大臣肯定不會饒過他。而漢武帝出於對他的寵信,故而將其貶謫出京。其實,霍去病沒有必要直接動手射殺李敢的。他大可憑藉著自己的身份,將李敢毆打皇親兼棟樑的衛青之事上訴給朝廷。

而大臣肯定也會出面主持公道,而漢武帝也絕不會放過李敢。而後等到李敢下獄之後,霍去病就可以在獄中對其進行報復也是很現實的。可是他卻因為一時衝動,導致自己最後也落了個悲慘的下場。只能說他在人情處世方面太嫩了。

那麼問題來了,霍去病明知李敢也是朝中的一員虎將。而他又是李敢的上司,雖然二人平時不怎麼好,但卻也沒有什麼深仇大恨,可他為何非要親自動手射殺了李敢呢?原因解釋如下:

1、年輕氣盛,難免恃才傲物,輕視生命

霍去病是少年英才,年紀輕輕就建立了功業得到了皇帝的賞識和眾人的信任愛戴。在一個人心智未完全成熟之時,站在如此高的地方難免有一些持才傲物,何況他是一個血氣方剛、年輕氣盛的征戰沙場的狼性少年。

而李敢也還年輕,又是霍去病的下屬,倆人私下有些齟齬也未可知。年輕氣盛的霍去病對於屬下傷害自己舅舅的行為顯然是很憤怒,放在現代,兩個少年產生矛盾打一架是很正常的。

另外,霍去病是在戰場上殺慣了人,從而擁有了狠心,便視人命如草芥。所以他的出氣辦法在其衝動因子的支配之下,便選擇了殺人這種方式。

霍去病射殺了李廣的兒子李敢後,付出了怎樣的代價?

2、不想功勞被搶

另一方面,霍去病和李敢兩人年紀輕輕,卻都有一身的功業。尤其是霍去病,很小的時候就善於騎射。十七歲就敢深入敵軍,大有以一敵百之勢,把匈奴兵殺的四散逃竄。

畢竟對他來說,保家衛國和建功立業是頭等大事,甚至在皇帝希望他成家的時候說出“匈奴未滅,何以為家?”的豪言壯語。可見霍去病是個事業心很重,渴望建功立業之人。加上他小小年紀就戰績不菲,每戰都要親力親為,因此也就產生了獨攬功勞的心理。

而李敢作為霍去病的直屬下屬,同樣也是當仁不讓的人。每次一有功勞,他也要一馬當先,從而建功立業,這從他後來被漢武帝封為關內侯可以看出。顯然,李敢是搶了霍去病不少功勞,因此霍去病不免要對其不滿。

3、霍去病與衛青甥舅感情好

再說霍去病與衛青是流著相似血緣的親甥舅,衛青對於霍去病來說是舅舅又不止是舅舅,兩人的關係似乎又比平常父子還親切。可以說霍去病之所以能夠迅速成長,併成為一代少將,少不了衛青對他的養育、栽培和賞識。

在生活上,衛青雖然是霍去病的舅舅。可是在血氣方剛的霍去病眼中,能征善戰的衛青不僅僅是自己的舅舅,而且還是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和偶像。無不對其充滿了膜拜,並渴望成為他那樣的人。

在事業上,他又算是帶霍去病入門而後一直提攜他的老師。所以霍去病對衛青的感情是十分複雜的,又崇拜又敬又愛。也正是這樣的一個對他如此重要的人,受了霍去病認為不公平的待遇,他自然是替他鳴不平,要為他討回公道,只是方式太過於偏激了。

霍去病射殺了李廣的兒子李敢後,付出了怎樣的代價?

4、李廣爽約衛青,導致貽誤戰機

最後,在當年那場漠北之戰中,雖然李廣是被漢武帝授意衛青而讓他繞了遠路才迷路的。但不可否認的是,戰機也確實被他給延誤了,最後讓匈奴單于逃走了,其實李廣和衛青雙方都有很大責任的。

但在霍去病的視角來看,一定不會覺得舅舅有錯。反而會認為李廣果然是年紀大了連路都不知道怎麼走了,而且這一次失敗,也讓衛青錯過了建功立業的機會,從而對李廣心生怨念。但李廣既然已死,只能順勢把怒氣轉移到他的兒子李敢身上了。

以上就是對霍去病為何要親自射殺李敢的解釋了。雖然說霍去病是個英雄,可是他難免也有點小情緒。可是他的一時情緒,卻鑄成了大錯,結果把自己推向了英年早逝的邊緣。這是一種悲哀。

總評:

對於霍去病這種本應該控制卻沒有控制好的小情緒,除了嘆一聲可惜外也必須意識到這是不可取的。只是霍去病年少成名,心氣太高。所以行事不考慮後果,從人性的視角來看也能夠理解。可是站在歷史的角度來看,確實是不宜取的。

而霍去病之所以有這樣的性子,這是因為他年紀輕輕就有了諸多功勳的過。畢竟在其成長路上,他沒有學會包容和寬待他人,而是一味的殺伐以及爭名鬥利。因而造成了他輕視生命,只為貪功的性格。所以教育孩子,就不能太急於給他們功利,否則就會將他們引入萬惡深淵。

但話又說回來,儘管霍去病因為一時衝動而間接導致自己英年早逝。可他也還是憑藉著短短24年的人生,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他擊敗匈奴時所運用的長途奔襲、大迂迴和大穿插等戰法,都決定了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天才神將。而在天才的光芒面前,一些小缺點自然也都被隱去了。那麼,對於霍去病殺李敢之事,你又是怎麼看待的呢?

更多精彩歷史故事,歡迎關注【探筆史記】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