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试行裁判职业化,与5人签订劳动合同,闫军有望入选签约裁判

今天下午,2019-2020赛季CBA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CBA公司CEO王大为重点介绍了新赛季CBA联赛关于赛事运营的升级新举措,其中最令人关注的是会上公布了裁判工作“獬豸计划”,“獬豸”代表着光明正大,以此命名的CBA裁判2.0计划,着眼于全面提升裁判员、技术代表管理考核体系,而这一切都是CBA推行职业裁判的铺垫,新赛季将率先推出5名专职裁判,签订劳动合同,推行专职裁判与兼职裁判并行制度。

CBA试行裁判职业化,与5人签订劳动合同,闫军有望入选签约裁判

和裁判员签订劳动合同而非劳务合同,聘请他们成为CBA联赛的专职裁判,以联赛执裁为全职工作,接受CBA公司的全面管理,与兼职裁判共同组成本赛季的裁判队伍,另外,兼职裁判普遍涨薪30%以上。同时,裁判监评体系将在新赛季进一步升级,已经投入运营的CBA视频回放中心将实行监评员监评裁判,并接受特邀监评员考核的双重监评制度,并将裁判员的考评与绩效考核、升降档、末位淘汰紧密结合。

CBA的裁判全是兼职裁判,他们有其他工作,大部分是体育院校的教授,或者是挂名学校的名誉主任,另外还兼职CBA或者WCBA的比赛,兼职裁判的工资并不高,每场比赛不到2000块钱,而且还要扣税,实际到手的只有1千出头,现在的CBA常规赛增加到了46轮,但是以前可没这么频繁,而且不能保证每场比赛都能上场执法,一个月到手也就四五千块钱左右,所以在CBA联赛初期,难免会出现一些人情哨、官哨、黑哨之类的错漏判。

CBA试行裁判职业化,与5人签订劳动合同,闫军有望入选签约裁判

竞技比赛讲究的就是公平,一旦裁判有所杂念,球员一整场比赛的努力就算白费了,CBA的裁判也饱受球迷质疑。这种现象确实存在,所以自从姚明上任篮协主席后,一直在致力于改善裁判的执法环境,尽可能的保证公平公正,但是仍然会有一些错漏判的出现,有的确实是因为业务不熟练、角度视线不好、现场的设备不够齐全,但是确实也有裁判自己的判罚尺度的问题,相信在推行裁判职业化以后,这些问题能够得到解决。

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先和5名裁判签合同只不过是一个尝试罢了,即便签了合同又有谁能保证不出现错漏判?那种特别明显的误判肯定不会吹,但是架不住会出现不一样的吹罚尺度,可吹可不吹的吹了你,可是那边就不吹,又能拿裁判怎么样?即便赛后回放也挑不出裁判的毛病,中国是一个非常讲究人情世故的国家,迎来送往是常事,想要办点什么事都得托人、花钱,一时半会儿人想要改变这种陋习还不太可能。

CBA试行裁判职业化,与5人签订劳动合同,闫军有望入选签约裁判

最后来猜测一下哪几名裁判有幸能够入选首批的专职裁判,中生代裁判中确实有几名表现的不错,比如段铸、叶楠和闫军,段铸和叶楠执法了今年在本土举行的篮球世界杯,他们的个人执法水平毋庸置疑,而闫军虽然最近几年饱受球迷质疑,但是他依然频繁出现在CBA季后赛和总决赛的舞台,当然,作为一名兼职裁判来说,他们是否会放弃原有单位的待遇,成为一名CBA的专职裁判呢?CBA裁判有淘汰制度,可学校没有,他们也会考虑来自这方面的风险。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