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今年玉米价格低至几毛一斤?是玉米太多了吗?

三农小管家


为何今年玉米价格低至几毛一斤?是玉米太多了吗?

截至目前已经是10月下旬,主产区新玉米收获在加快,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玉米秋收已经达到72%,华北黄淮产区基本结束,东北地区收获进度加快,吉林过了8成,黑龙江也过5成。新玉米上市量的增加,导致短期内玉米价格的下跌压力比较大。

但回顾2019年产玉米收获上市以来的价格行情,主产区大多同比是高开的,幅度约在50-100元/吨的水平,之后是一路下跌,其中华北黄淮地区的用粮企业挂牌价基本跌到了1元/斤以下,东北地区也大多跌到0.90元/斤以下。虽然国庆节以来,在天气原因、阶段性上市量高峰已过等影响下,华北及东北地区出现了一周多的持续稳中上涨,但最高价格也没突破1元/斤。

随着北方产区新玉米即将迎来上量高峰,新玉米的供应压力将再次显现,产区玉米价格也将开启新一轮的下跌行情。截至目前,华北黄淮产区新玉米加工企业挂牌收购价格高的在0.99元/斤,低的在0.92元/斤,东北地区水分高(30%水分)的新玉米挂牌价在0.63-0.68元/斤、折合标准水差不多在0.85-0.85元/斤的水平。所以说,题主说的价格在几毛钱一斤,也是对的,但要说低,相比往年同期也差不多。毕竟有农民的种植成本在那放着呢。

从后期来看,预计11-12月份之前,随着东北产区玉米上市量的增加,农民卖粮的节奏将直接影响着玉米价格的底部到底有多深,玉米价格下跌的空间有多大。但考虑到下游需求在逐渐回暖,以及当前价格本身已经接近了去年的底部,在今年国内玉米面积和产量连续三年下降的形势下,各方主体对于玉米价格后市行情刺穿往年低位也不认可,预计进一步下跌的空间有限。

综上所述,今年的玉米产量刚才已经说了,很多机构都预测比去年继续略减,从总体供应能力上来看也是继续下降。但今年玉米价格并没有表现出来应有的强势行情,主要还是下游需求太弱了,特别是饲料养殖方面的需求,受生猪存栏大幅下降的影响,明显要弱于往年,预计恢复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粮小咖


几毛一斤?不太可能吧,河南种植玉米大省,我在农村做了调研,今年收购价最低也在1元一斤啊,还有很多地方收购价都在1元多,没发现几毛的行情,不知道你说的那个地方,如果有这样的地方公布出来,大家就发财了

现在是2019年,我估计全国也没有几毛的玉米了,毕竟物价都在涨。

下图是全国玉米收购价,目前均价也在1800一吨啊,供大家参考一下





可可带你进农村


大家好我是农村养殖1978











农村养殖1978


其实不仅仅是今年的玉米价格为几毛钱一斤,在玉米主产区已经很多年是这样的行情了,在基层农户集中卖粮时,收购价基本上低于1元/斤,目前东北地区玉米价格为0.74—0.87元/斤,华北黄淮地区玉米价格为0.92—0.98元/斤。玉米价格表现较好的时候是在2012—2014年,因为那时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玉米主产区执行收储制度,每年会给出一个收储价格,就跟目前水稻、小麦最低收购价一样。2013年、2014年的收储价格,可以说是近些年主产区玉米收购价的峰值,内蒙古、辽宁地区是1.13元/斤,吉林地区1.12元/斤,黑龙江地区1.11元/斤,这样的价格是国标三等质量的,相邻等级按0.02元/斤进行波动。为何今年玉米价格低至几毛钱一斤?是不是玉米太多了?微尘微视界对此有以下几个观点。



一、玉米总产量与消费量相对平衡,基础原料就决定着其价格难以明显上涨

前些年玉米跟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一样,每年都有着最低收购价托市,之所以有这样的扶持措施,那也是因为其特殊性。2018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为4213万公顷,产量为2.57亿吨;水稻的播种面积为3019万公顷,产量为2.12亿吨;小麦的播种面积为2427万公顷,产量为1.31亿吨。从直观的数据上来看,玉米的播种量和总产量都是明显超过小麦和水稻的,看到这样的数据相信就比较清楚了,玉米市场供应量与消费量是相对平衡的,暂时还没有到紧缺的时候,这也就觉得了玉米价格不会明显上涨,低于1元/斤也较为正常。

二、主产区玉米产量偏高,而本地消费需求有限,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

在我国,玉米价格基本上从南到北呈现阶梯价,南方地区种植面积相对较小,而玉米饲料需求较为明显,所以玉米价格相对较好,基本上在1元/斤以上。华北地区处于中间地带,处于东北主产区与南方销区沟通的桥梁,很多玉米深加工企业在华北地区汇集,这里的玉米价格有时可以接近1元/斤。价格比较偏低的就属东北地区,作为我国玉米种植的优势产区,玉米播种面积和总产量是比较大的,仅黑龙江一个省,玉米产量就达到全国总产量10%以上,然而东北地区玉米消费量有限,靠本地无法消化那么大的产量,基本上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这也就是为何东北地区玉米价格相对偏低的主要原因。



三、临储玉米依然有不少库存量,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玉米价格上涨

我国的玉米收储是从2004年开始的,2016年将临时收储改为市场化收购加上生产者补贴的方式,原来在收储的作用下,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很高,每年到收粮时,各地的粮库都是满满的。为了减轻库存压力,每年还得进行临储玉米拍卖,2018年临储玉米竞价销售成交量超过1亿吨,然而2019年临储玉米累计成交量不足2200万吨,也就意味着临储玉米还有5700多万吨的库存量。一方面是新季玉米逐渐供应市场,另一方面是临储玉米还有不小的库存量,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后期玉米价格上涨幅度。

四、国内玉米供应量相对充足,而进口玉米及其替代品却出现较为明显增长,对国内玉米价格形成一定冲击

虽然国内玉米价格相对偏低,如果遇到不利天气,种植玉米还可能面临着亏损,但一直以来很多农民还是习惯性种植玉米,这也就导致国内玉米供应量较为充足,无论是玉米饲料需求,还是深加工领域所需的,基本上供应量可以跟上。在国内并不缺玉米的情况下,国际市场的玉米也参与竞争,仅2019年前8个月,玉米累计进口量达到373万吨,同比上涨30.1%,还有像高粱这类的替代品,近几年进口量也明显加大。虽然每年玉米关税进口配额为720万吨,但每年进口量增加时,对国内的玉米市场也有一定的影响,毕竟国内外存在价格差。



总之,玉米作为一种种植很广泛的品种,作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性质就决定了玉米价格不会明显上涨,就跟水稻、小麦类似,虽然市场需求量大,但同时总产量也大,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2019年新玉米开秤价比去年相对高些,不过由于当前收割进度相对偏慢,部分玉米深加工企业厂门口到货量不足,出现了适当提价的现象,这也使得部分地区玉米价格上调10—30元/吨。对于后期的玉米价格,个人认为不会有较大幅度的上涨,基本上难突破1.2元/斤,东北地区更是突破1元/斤大关,当然也不会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毕竟种植成本在那,所以农民得合理安排售粮节奏,不要扎堆售粮。

以上为微尘微视界对“为何今年玉米低至几毛钱一斤”问题的理解,如有不妥之处,欢迎多多指导交流。

微尘微视界


我们这边于10月上旬完成了秋收玉米,目前已经晒干囤了起来,打算等到年底放假或过完春节再卖掉,而至于今年玉米行情和新季玉米收获情况,的确会有一些尴尬和困境,一方面今年玉米产量和质量因前期高温干旱和台风影响,使得玉米生长过程并不顺利,导致新季玉米产量和质量下滑;另一方面则是今年玉米价格一落再落,使得农户种植效益越来越少,进而影响接下来新季度种植积极性,而至于题主所说今年玉米行情不断突破新低情况,下面结合本地一些状况简单聊一下,以供参考:



一方面,今年玉米供应充足,却并不团结。虽然今年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继续处于减少趋势,但因目前市场需求不景气,导致目前玉米行情仍处于买方掌控市场,而目前玉米供给端包括各地玉米囤货贸易商、临储玉米拍卖方和新季玉米供应农户,因行情不断走低,使得玉米供应方都比较紧张,价格越低就会相应急于卖粮,而需求端到货量就会越多,导致其收购难度不大而采购价格不断下调,因而目前玉米行情仍为买方市场掌控局面,而供应方各自为战,导致无法扭转当前玉米行情偏弱形势。

二方面,今年玉米需求不景气。今年玉米供应方举步维艰,而玉米深加工和玉米饲料等需求方的日子也不好过,可谓是寸步难移,没有充足市场和资本去增加玉米消耗量,导致目前很多企业开机率很低,库存减少缓慢,根本无力支撑当前玉米行情好转。例如玉米饲料需求因国内生猪存栏量下滑已近40%影响,导致玉米饲料消耗量大幅减少,使得玉米需求市场不断萎缩,而其他养殖项目也因各地不同程度限制影响,使得养殖规模萎缩,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玉米需求减少趋势。



三方面,今年仍为临储玉米去库存年份。虽然这几年新季玉米产量不断下滑,但因政策调控而导致托市收购的临储玉米库存量越来越高,在2016年临储玉米库存量已达2.58亿吨,相当于国内一年新季玉米总产量,因而开始了为期三年的去库存计划,在2017年减少5700吨玉米,2018年去库存量达到1亿吨,而2019年大概还有7000多吨临储玉米要拍卖。因此,受临储玉米去库存计划影响,这几年玉米行情应该很难好转,只能期待2020年后了!

总得来说,当前玉米行情总体偏弱,与玉米市场粮源充足,需求量很少局面有很大关系,再加上进口玉米冲击市场,使得目前国内玉米市场供过于求的格局很难明显扭转,因而今年玉米行情不好应该是长期局面。另外,今年新季玉米因部分地区遭遇极端气象影响而品质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会拉低玉米价格,使得农户种植效益一减再减,积极性不断受挫!未来只能寄托于养殖业好转和政策调控措施出台,或许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玉米行情偏弱格局。(以上为个人见解)


龙百晓生


探讨玉米价格的高低问题,并不能只把玉米的多少看成决定玉米价格的唯一决定因素。供需关系的紧张程度才是更能够搅动玉米价格的市场杠杆。如果市场上没有对玉米的需求意愿,就算想要出手玉米的农户很少,玉米的价格也注定高不上去。



来自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最新预测表明,2019年,国产玉米不是多了,而是已经少了。由于全国各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组织实施大豆振兴计划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打压了2019年的玉米播种面积。全国预测玉米播种面积为4153万公顷,相比于2018年减少了59.9万公顷,减幅1.4%,预计全国玉米单产6.15吨/公顷,总产约为2.554亿吨,比2018年减少193万吨,降幅0.8%。


当前的玉米价格之所以在在总产下降的大背景下仍然呈现相对低迷的状态,应当说最重要的决定因素还是一时的供求关系在起决定性作用。在眼下全国玉米纷纷收获上市,玉米供应市场严重饱和的情况下,无论怎么说,想求玉米价格的突然高升都是不现实和不可能的事。

其实,就当前的玉米价格来说,与往年的玉米丰收季相比,实质上也并不是有太大的差距。何况,如果是把现实的玉米和许多像苹果、柚子之类的农产品价格形势联系起来看的话,好像更容易理解这是2019年下半年不少农产品陷入低迷低价的大趋势,玉米的问题关键还是目前没有刚需。



按照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预测,受生猪存栏下降且暂时无法恢复的影响,2019/20年度饲料用玉米消费为17200万吨,同比下降300万吨。但是,2019/20年度全国玉米工业消费将达到8500万吨,同比增加700万吨。国内玉米深加工产能1.25亿吨,同比增加1400万吨。因此联想,玉米后市并非没有希望,只不过某些增加影响在应季玉米丰收的大趋势下暂时还没有体现出来。后期玉米价格还是有可能会显现上升趋势。后市玉米价格会有所上升,不过种植玉米的农民朋友也不能把玉米涨价的幅度想象的过高。


乡村萤火虫


珊珊觉得这个问题不只是玉米多了,那么简单!应该还有好多方面的原因呢,那么,接下来珊珊就详细的给大家分享一下。

主要影响因素:

第一,农民价格预期较高,春节前放慢销售节奏。一般而言,东北地区农民在春节前,应销售60%的玉米,余下40%春节后销售。但今年春节前,农民只销售了40%。调研表明,今年农民按兵不动、待价而沽的原因在于,近几年玉米价格一般春节前较低,而春节后会逐步上涨。今年许多农民选择在春节前不卖粮,等待节后卖粮。这样形成春节后、天气变暖前,许多没有储粮设施的农民集中售粮的局面。

第二,今年春节比往年推后2个星期,这意味着压缩了节后玉米销售时间。在农民大量集中售粮的形势下,加工企业、贸易商的烘干设施既要承担比往年多20%的任务,同时比往年少2个星期的时间,这样,形成节前浪费了宝贵的烘干能力,而节后,两者的叠加,使市场烘干能力不足,再加之预期不稳,目前市场化收购能力相对有限,由此就出现一反常态的玉米价格下跌趋势。这是目前东北玉米收购形势形成的主因。但是,对有简单存粮条件的农户影响并不大。

第三,目前部分没有存粮条件的农民或有恐慌心理,卖跌不卖涨的操作,也加剧了市场走低预期。



山东珊珊


为何今年玉米价格低至几毛一斤?是玉米太多了吗?

玉米的 “ 供需是否平衡 ” 是决定玉米行情的主要因素。从入秋9月份开始个地方的玉米逐步成熟上市,极大的缓解了现货市场的供应压力,所以玉米的价位随着供应量的增加而下跌(如所说的近期玉米太多了!),以至于北方某些地区的玉米价位跌落至阶段性低谷。在华北以及南方各地了解到,多数地区玉米的价格已下跌至每斤9毛多钱,众多人士认为后期玉米的行情将“不容乐观”?



秋季本应该是需求的旺盛时期,从而带动价位上调,可偏偏今年怎么跌落至半年的低谷呢?编者小希认为原因有三个方面:

其一,从9月份开始玉米陆续成熟上市,无论是玉米产地还是非玉米产地供应量充足,而实际的需求消费并没有大幅度增加,价位自然有所回落,这是正常的供需波动。比如玉米成熟上市,各地的农户对收获的玉米采取积极出售的办法,有的原本打算在仓储一段时间出售的选择近期出售,为的就是减少仓储操作带来的劳动作业,这属于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其二,前期玉米的仓储能力充足。比如有临储玉米拍卖,在了解到今年临储玉米拍卖停止的消息时,玉米的需求大户会提前储备玉米,这属于应对生产的需求所做的行动,那么近期对玉米的采购量会减少。


其三,东北部分地区轮种热情高,玉米的产量增幅明显;华北部分地区也是类似的情况发生,而华北地区又是玉米的主消费地之一,其当地产量较往年比较还是不错的状态,将有可能抑制价位上调。

综上所述这三个因素,短时间内玉米的供应量增加是主要方面。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往后时期玉米的行情会继续处于低谷中,预计从12月开始的行情将重新迎来升势。

上述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批评指正。文字原创,图片来之网络!!谢谢


小希时间


大家好,我是天义,专注于三农领域。明天是霜降节气,农村里面的玉米早已经收获结束了,不过我在村里发现和往年不太一样,有一些院子里面不存放玉米的种植大户,今年也齐刷刷的摆好,晾晒起玉米来。之所以这样,和今年市场上面的玉米低价格有关。

为何今年玉米价格创新低,几毛钱一斤商贩收购的还少,玉米太多了是比较现实的,还有几方面的问题和大家分享一下

1,首先现在市场上面的玉米数量,的确处于比较饱和的现象,从秋天鲜玉米上市的时候,就显现出来了,随着玉米成熟期的到来,市场上面的旧玉米加上今年的,导致供求数量远远大于需求的数量,从而出现供过于求,价格下跌。所以大家在收获以后, 更多的选择将玉米晒干,脱粒储存起来,等等价格有没有上涨的空间,到时候再卖了。

2,其次玉米同类型领域的农作物,价格普遍不高,造成了拉价,比如今年的小麦以及稻谷小米等,价格从刚收获上市的时候,就不如往年,像山东河南一带的种植区域比较多的地方,价格排名还不如东三省以及其他的地方,处于中下游的位置。

3,收购商贩或者中间商有一些环节压价比较低,按说现在的猪肉行情居高不下,种植玉米农民卖出在1元左右,比较合情合理的,但现在商贩压低到几毛钱,对于老百姓来说,真的是白忙活,收入入不敷出。但是对于这些上门收购的,眼里只有利润了吧。

最后补充,我们种植比较多的农民朋友, 也要积极的寻求转变,比如利用同城优势,将玉米和一些加工食品企业合作,或者是利用网络宣传,拓宽销售渠道,减少损失才好。

希望以上的看法对大家有帮助,欢迎关注点赞天义,让我们一起学习到更多的三农知识。

天义说


回答这个问题需从多方面综合考虑。按理说,猪肉与粮食的"料肉比"不很协调,玉米应该有升值空间,如果猪肉到春节前继续暴涨,那么玉米价格还会上升。

从玉米种植面积上与去年基本持平,产量也大获丰收,只所以现在玉米价格上不去,与各养猪场生猪存养量少有关系,虽然近几天价格略有上升,是因为很多人对玉米后期价想象空间大,各大粮站囤货心理较重,出现争抢收购现象,而导致了玉米“七连涨"。



也可能出现前期持粮不卖,后期集中销售,价格不能继续升高。也有可能春节后养殖业开始火爆,玉米需求量大,价格出现历史新高。

无伦从那一方面分析,玉米下跌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因为生猪存栏量少,会加速各养猪场发展,而导至各大粮食贸易商急需囤粮,后市缺粮价格升高,


从另一方面分析,如果猪肉价格下跌,说明生猪存栏已满,玉米需求量会更大,价格也会随着升值。总体上讲,春节前后玉米只涨不跌已成定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