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化学家戴伟:我很庆幸当年决定来到中国

英国化学家戴伟:我很庆幸当年决定来到中国


英国化学家戴伟:我很庆幸当年决定来到中国


 (英国)戴伟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在科研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如今,中国不少重点实验室都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科技、通信技术、新材料等领域的科技创新不断涌现。中国不断改善的科研环境和人员待遇将吸引更多国内外人才加入到创新队伍中。

少年时的我有两大兴趣,一是纷繁多彩的化学实验,另一个就是中国。中国这个拥有众多人口的广袤国家令我深深着迷。


英国化学家戴伟:我很庆幸当年决定来到中国

戴伟在山西省科学技术馆进行科普讲座时演示化学实验。资料图片

我博士毕业于牛津大学,后在英国埃克塞特大学任教。1987年,第二十五届国际配位化学会议在南京召开。那是我第一次来中国,留下了温暖的回忆。所到之处,总有热心的中国人为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杭州西湖边上,两位素不相识的小伙子用不甚流利的英语为我讲解历史典故的情景,令我至今难忘。

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和踏实进取,加深了我对中国的热爱。此后,每年我都会来中国参加学术交流。每一次来,我都发现中国的面貌在变化,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我因此萌生到中国工作的念头。1996年,北京化工大学应用化学系的段雪教授向我发出了合作邀请,我便毅然辞去埃克塞特大学化学系教学委员会主席职务,加入了北京化工大学。

20多年前,中国无论是实验室条件还是科学家待遇都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当时很多英国同行不理解我的选择,但时间证明了一切。随着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科研投入不断增加,中国的科研环境得到了巨大改善。仅就北京化工大学而言,博士生的人数已从我初来时的24人增加到目前的500多人,形成了有规模的科研团队。包括我与段雪教授长期专注的层状及插层结构功能材料系统研究在内,我所在的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学研究已经走在国际前沿,具有国际影响力。

回想起来,我很庆幸当年决定来到中国。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洪流中,我们的科学研究得以与中国的国民经济建设紧密联系。中国工业链条日趋完善,能将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在民众的生产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令我们充满成就感。例如,我们实验室研制的超分子结构紫外阻隔材料解决了沥青耐紫外老化能力弱的世界性难题,在中国西部等紫外线辐照强烈的地区应用广泛;插层结构功能材料中的阻燃剂则对于改善塑料制品性能、保障安全生产不可或缺。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在科研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如今,中国不少重点实验室都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科技、通信技术、新材料等领域的科技创新不断涌现。中国不断改善的科研环境和人员待遇将吸引更多国内外人才加入到创新队伍中。

除科研外,我也专注于科普工作。8年来,我每年都前往中国各地几十所中小学开展化学实验,教授化学知识,在孩子们心中播撒科学的种子。

去年初,我开通了短视频平台的账号,将科普实验的视频上传到网上,一年多来已吸引了280多万粉丝。我在平台上看到,中国许多地区的农民在网上展示、出售当地土特产,由此走上致富之路。中国各类互联网平台飞速发展,农村地区也基本实现了全网络覆盖,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农村带来了巨大发展机遇。中国将在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我对这一目标的实现充满信心。

再过几年我就要退休了,但我并不打算回英国。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团已经邀请我加入到他们的队伍当中。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我很高兴能够同众多中国老科学家一道,继续在科学传播之路上发光发热,继续见证中国创新发展的新气象。

(作者为中国政府友谊奖、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获得者,北京化工大学特聘教授、英国皇家化学会北京分会主席,零时差工作室记者尚凯元采访整理,责编:瑞麒)


英国化学家戴伟:我很庆幸当年决定来到中国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