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美食——後套民勤拉麵

特色美食——民勤拉麵

一提起拉麵,人們自然就會想到蘭州,因為蘭州拉麵譽滿華夏。但今天我要說的是後套的民勤拉麵。在杭後西南片鄉鎮,現居住的多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移民來到後套的甘肅民勤人,勤勞的民勤人用後大套又白又筋的白麵做出了令人難忘的特色美食——後套民勤拉麵。雖然後套的民勤拉麵沿襲自蘭州拉麵,但因其主要用料是地道的後套高筋麵粉,比蘭州的白麵更加筋道,就產生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出眾效果,大有碾壓蘭州拉麵的氣勢。

特色美食——后套民勤拉面

關於民勤拉麵的由來,最早源自於甘肅民勤人招呼第一次上門準女婿時一個約定俗成的習俗。準女婿登門時,提前把面餳好,如果女方對男方滿意,就吃拉麵,如不滿意,但又不好意思直接回絕,就吃揪面片兒,男方自然就知道了,下次再不來了。久而久之,就形成民勤人招待尊貴客人的一道美食。

民勤拉麵由面和湯組成。做面第一步要選麵粉。麵粉必須用後套小麥新加工成的高筋粉。第二步是和麵。面要反覆地揉,後套有句俗話,“打到的老婆揉到的面”,因此面和好後要反覆揉,每二十分鐘揉一次,反覆揉兩小時。面和得軟硬決定了拉麵的粗細和筋道,如果面和得軟了,麵條拉出來就不筋道;如果面和得硬了就發脆,在拉的過程中就會斷成幾個截,而且還拉不細。因此和麵是做拉麵的關鍵環節。第三步是餳面。先找一個大的圓盤,盤底上抹上一層胡油,將和好的面用刀切成約一釐米的均勻的細長條,然後用手在案板上慢慢搓成筷子粗細的圓形長麵條,然後一圈一圈盤入準備好的圓盤內,每盤一層必須抹上一層胡油,防止面粘到一起。夏天餳面需要四十五分鐘左右;冬天天氣較冷,餳面需要一小時左右。第四步是拉麵。水燒開後,面也餳好了,為防止麵條粘連,在燒開的水裡放少許食鹽,然後開始拉麵。拉麵時要用力均勻,可根據個人的口味,想吃細的可拉成米線一般粗細,想吃粗的可拉得稍粗一些。拉麵下鍋後用筷子慢慢扒拉開,等面滾起來後再煮三分鐘左右就可以出鍋了。

特色美食——后套民勤拉面

把面品做到位,只是好拉麵的第一步,要想拉麵吃得香,更關鍵的是拉麵的湯和佐料的烹製。在餳面的空隙間,就可以準備湯和佐料。民勤拉麵的湯是用農村的笨雞熬成的。

先把笨雞剁成小塊放入鍋中,然後加蔥、姜、蒜、枸杞、紅棗等小火清燉,慢慢熬,大約熬90分鐘左右(因笨雞家養時間較長,加之肉質細密故比普通雞需時長),等雞的香味和鮮味出來後,放點西紅柿丁就可以上桌了。佐料包括醋、蔥花油、蒜泥、油炸辣子、香菜、韭菜花、黃瓜絲、醬豆腐等各一小碟。

特色美食——后套民勤拉面

吃民勤拉麵可是有講究的。在吃法上一般是先涼拌一碗,再澆雞湯熱吃一碗,最後冷熱搭配吃一碗,飯後再喝一碗煮麵湯,原湯化原食,那真叫一個舒服呀!後套民勤拉麵尤其是喝酒後吃,能夠起到醒酒、保護腸胃的作用。

關於後套民勤拉麵還有個段子,有個小夥子第一次到女朋友家,女朋友的母親把七大姑八大姨都邀請到家中,幫助給女兒參謀參謀。中午吃的是燉農村笨雞拉麵,小夥子家是呼市周圍的,吃雞湯拉麵還是第一次,覺的實在是好吃,就吃了三大碗,才不舍地放下筷子。站在廚房拉拉麵的母親問端飯的姨姨們,“你們給看看後生有甚毛病了”。姨姨們說:“載後生腦子有沒有毛病不知道,胃是肯定沒毛病”。

民勤拉麵做起來比較費時、費工,只有在招待尊貴的客人時才作為一道壓軸主食上桌,它有著拉近與客人的感情、增進友誼的特殊意義。曾經有人總結拉麵的特點:“白、精、細、長”。“白”即做人做事清清白白;“精”即做人做事有精、氣、神;“細”即做人做事細心、認真;“長”即吃民勤拉麵的人感情天長地久。

遠方的客人請到後套來做客,“白、精、細、長”的後套民勤拉麵一定會令你流連忘返。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