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矿千两,不如柜子一堂

家里有矿千两,不如柜子一堂

文 | 明清家具研习社

研习君语

在过去,看一个人家里有没有钱,第一是看房子(外部建筑),第二便是看家具(内部陈设),而家具中最主要的就是柜子。

在古人的观念中,形制硕大的“柜”,除了储藏收纳的实用功能外,还会当做是一份重要财产,一份可以传宗接代的宝藏。

于是,“柜子”成为了家道传承的载体,在延续财产的同时,也延续着文化。


家里有矿千两,不如柜子一堂

柜子在古代有一个专业的术语,叫做“庋具”,“庋”我们今天已经很少看到了,读音与“鬼”相同,意思是收藏。

柜,谐音“贵”,象征着富贵与吉祥。

家里有矿千两,不如柜子一堂



睡在柜子里的人

家具圈子的人应该都听说过,王世襄先生在北京城还有另外一个外号,叫“柜人”。

其一是因为“柜人”音同“贵人”;其二是因为王世襄家里堆的古代家具实在太多,在地震的防震时期,老先生和老伴有时晚上睡觉只能睡在柜子里。

家里有矿千两,不如柜子一堂

王世襄先生及其夫人袁荃猷

那是一对明代的大漆四件柜,通体断纹,弥漫着古韵。柜子被王世襄拼在一起,当做床使用,以至黄苗子专门为这张特殊的“大床”写了一副对联:

移门好就橱当榻,仰屋常愁雨湿书。横批:斯是漏室

可见,古时的柜子储物收纳空间非常之大,两件拼起来可以睡下两个人。

家里有矿千两,不如柜子一堂


家里有矿千两,不如柜子一堂

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写道:“造橱立柜,无他智巧,总以多容善纳为贵。”

橱和柜子,为了充分利用空间,须多设隔板,所以分层多放物品。橱和柜子都是我们说的柜子,只不过南方人习惯称橱,北方人习惯称柜,这是地域上的差异。


方与圆

“方”和“圆”是中国人认识世界的宇宙观,也是为人处世的哲学观。体现在柜子上,就是柜子的基本分类——方角柜、圆角柜

家里有矿千两,不如柜子一堂

圆角柜的结构


家里有矿千两,不如柜子一堂

四件柜基本结构图

圆角柜是典型的明式家具,各历史时期都有由各种木料制作的圆角柜,流行区域遍及大江南北。“上小下大”造型的圆角柜,又可称之为“A字柜”、“面条柜”。

圆角柜看似简单,其实有非常多的奥妙在里头。

家里有矿千两,不如柜子一堂


家里有矿千两,不如柜子一堂

在造型设计上,它是“上小下大”的造型,缓解人的视觉落差,同时由于侧脚收分的关系,重心向内倾斜,柜门不用外力便可自动关闭。

圆角柜外观毫无装饰,尽显其简洁雅致的本色,丝毫无拖泥带水之嫌。而且整体稳定、优雅。传达出中庸、含蓄的“文化特性”,体现了儒家“中和”、“温柔”及“敦厚”的审美思想。

家里有矿千两,不如柜子一堂

著名收藏家安思远宅中的圆角柜

在“圆”之外,中国自古对“方”也有独特的看法,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中国人讲究规矩和秩序,这些都是建立在道德传统上的秩序。

方角柜则是这一秩序的外化体现。

家里有矿千两,不如柜子一堂

明末 黄花梨大四件柜成对

方角柜中的最具代表的制式是四件柜,即在方角柜上加上顶箱,因需要成对摆放,加上顶箱正好是四件,故此得名。

四件柜是一种大器晚成的家具。在中国的家具史上顶箱柜成型较晚,是随着中国人口的增加,在居住面积不变的前提下,为增加储物空间及实用性的要求而诞生的。

家里有矿千两,不如柜子一堂

当一对顶箱柜靠在一起的时候,它的储存功能扩大到极致,一面墙都被它占满,有一种房子都是由柜子撑起来的感觉。

因为顶箱柜在视觉上的富足感,成为后来家庭中最重要的财产之一。所以在过去,看一户人家有没有钱,一看房子,二看家具,而家具,主要看的就是顶箱柜。


最实用的万历柜

万历柜,是方角柜的变体式样,也是中国家具中唯一一个用皇帝年号命名的家具,不过这还是它的小名,学名应该是“亮格柜”。

家里有矿千两,不如柜子一堂

明神宗朱翊钧,年号万历

亮代表明朗,明摆出来,给人以豁达,坦荡荡之感。以光与美的完美融合,在视觉上有层次及通透之感,表达光明之意。

明代的皇帝对中国器物的命名有四个贡献,分别是宣德炉、景泰蓝、成化杯、万历柜,都是以年号加器物的形式命名的,非常好记,也很有特点。

家里有矿千两,不如柜子一堂


家里有矿千两,不如柜子一堂

黄花梨雕花万历柜

万历柜是架格和柜的合体,上半部分用于陈列古董,下半部分用于储物。万历柜的出现,和当时的社会风气有极大的关系。

中国历史上,有若干次收藏热,第一次是北宋,第二次就是晚明,晚明期间的全国收藏热导致了万历柜的出现。

家里有矿千两,不如柜子一堂

清早期 黄花梨万历柜

万历柜在晚明期间是全民收藏的热门家具,但是万历柜的名字却不是从明代叫起的,只是到了清代晚期经后人归纳才开始流行这个名字。

最为著名的万历柜,应该是黄胄先生收藏的那对。王世襄先生和马未都都觊觎良久。

家里有矿千两,不如柜子一堂

明 黄花梨雕花万历柜 黄胄旧藏;见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版图137

黄胄先生是中国著名的中国画画家,笔法娴熟,用笔如神,寥寥几笔,形神尽显,所画的驴,栩栩如生,无人能比。

他用独特的眼光审美,收藏的这对黄花梨雕花万历柜,成对传世极为罕见,当时也有很多收藏家对这个万历柜望眼欲穿。

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因为当时囊中羞涩而错失这对万历柜,等再次遇到已是二十年后了,为此遗憾不已,开玩笑说,只恨自己不会画驴。

家里有矿千两,不如柜子一堂

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内页

后来,该对万历柜被王世襄收录在《明式家具珍赏》一书之中。王世襄先生对此柜同样青睐有加,毫不吝啬赞美之词,每每来黄胄家中研究这对柜子,总要一边欣赏,一边感慨:“太难得了!太难得了!”

家里有矿千两,不如柜子一堂


家里有矿千两,不如柜子一堂

清早期 黄花梨上格加圈口万历柜 故宫博物院藏



体量最大的柜子

在故宫的坤宁宫,陈列着一对目前最为巨大的顶箱柜。

这是一对用花梨木打造雕刻云龙纹的四层顶竖大柜,宽192cm,深80.5cm,通高518.5cm。

家里有矿千两,不如柜子一堂


家里有矿千两,不如柜子一堂

乾隆七年 花梨木雕云龙纹立柜

通常所见顶竖柜由顶柜和立柜组成,两个顶竖柜合称四件柜。而这对柜每只竟由七件组成。立柜之上装三层顶柜,为组合方便,每层顶柜由两个并排拼合而成。

家里有矿千两,不如柜子一堂

立柜高223厘米,顶柜每层98.5厘米,合计总高度达518.5厘米

这对大柜是在乾隆七年(1742)制作完成的,当时有明确的档案记载,是一件可以从清宫档案中确切找到制作时间,实物与档案记录能对应得上的家具。

其实最早摆放在坤宁宫的大柜并不是这一对,而是明代所做的一对黑漆地堆灰罩金云龙柜,龙纹都是凸起的,可以说是这一对的原型。

家里有矿千两,不如柜子一堂

明代 黑漆地堆灰罩金云龙柜残件

后来因为柜子年久失修,漆剥严重,乾隆皇帝下了御旨,用花梨木重新做了一对,据《清官造办处活计库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载:

(乾隆七年,1742年)正月初三日,太监高玉传旨:“坤宁宫……南北安设之大柜,照样做花梨木雕龙柜一对,弓箱亦照样做花梨木雕龙弓箱一座。要与炕取齐。其柜与弓箱外围碎小花纹不必雕作。钦此。”

于本年二月十五日,司库白世秀来说,太监高玉等传旨:“将现做坤宁宫花梨木柜得时换出黑漆柜,漆完时,再安在坤宁宫东暖阁。钦此。”

根据档案记录我们可以知道,这对花梨木雕云龙纹顶竖大柜在制成安放以后,坤宁宫大殿内原来的那对黑漆堆灰罩金漆云龙纹顶竖大柜经过了修理,被移往坤宁宫东暖阁。

家里有矿千两,不如柜子一堂

故宫纪录片中的坤宁宫及花梨木云龙纹大柜


家里有矿千两,不如柜子一堂

此对立柜陈设于北京紫禁城坤宁宫大殿外间西墙的南北两端,里面存贮清朝内廷于萨满教祭神时所用的各种器具,自从成造安放迄今已达270余年,从来没有被移动过。

坤宁宫现在对外展出,虽然不能进去,但透过西面的玻璃,可以看到这对顶着天花板的柜子,非常壮观。

这对花梨木大柜从奉旨成做,中间经过设计图样、制作小样、屡经呈览直到最后完工,前后经历了9个月的时间。

从乾隆七年九月二十七日安放之日起,到现在已度过270多个春秋,这对柜子一直陈放在这里,谁也没有挪动过它。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