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越为何能成"八王之乱"的最后赢家?

白船


(晋武帝司马炎)

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东海王司马越虽然笑到了最后,但也没能笑多久。八王之乱将天下搞的民不聊生,并引狼入室,纠集匈奴等兵入中原作战。匈奴人刘渊称帝,司马越率西晋最后的主力军队北伐,病死军中,大军被石勒歼灭。随后,匈奴人相继攻克洛阳和长安。

如果勉强说八王之乱的最后赢家,就是匈奴人刘渊和羯族人石勒,还有南渡的晋元帝司马睿。没有八王之乱,刘渊、石勒、司马睿都不可能当上皇帝。

(八王之乱人物关系)

有几位悟空问答的网友将八王之乱的经过讲述得非常清晰了。

我这里主要讲讲导致八王之乱的西晋体制的弊端。

西晋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有效的政治人才选拔机制,仍然是封建残余的宗室豪族血统继承及九品官人法。

中国的皇权官僚体制,一直到隋朝出现科举制,到宋朝完善科举制,才奠定了一套完整有效的政治人才选拔机制。

1:西晋在权力分配机制上进退失据,外戚、内宫、亲王相继作乱,只是乱得太狠了,宦官们都没来得及作乱,西晋就灭亡了。

从西汉的霍光开始,一直到西晋,外戚擅权一直是中原王朝的政治顽疾。

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权,搞的天下大乱。

东汉末年,外戚与宦官的斗争,搞的政权奄奄一息。

秦始皇建立了皇权至上的郡县制大一统制度,采用的人才选拔机制仍然是军功授勋和法吏升迁制。这套机制适合耕战为核心的战争时期,不适合和平时期。

军功和法吏把六国的人才全部排除在上升管道之外。六国人才不能当秦军的将领,也难以通过学习秦朝小篆和繁琐的秦律像蜗牛一样升迁。

所以陈胜吴广振臂一呼,六国人全都开始造反。

西汉建立后,采用军功贵族和察举征辟制。

察举制,其实是一种推荐素质人才的一种手段,二千石的官都有推荐权。一开始的二千石,大都是军功贵族。察举,主要是举孝廉,这个人孝顺、廉洁,就可以推荐。孝顺、廉洁都是一个主观标准,发展到最后,二千石的大吏推荐的都是自己人脉关系网中的人。

征辟就更直接了,大吏们可以直接任命自己的手下官员。

察举征辟制,造就了西汉末年的豪族大吏。

西汉中后期,其实是皇帝和豪族官吏共同统治。

东汉建立后,外戚擅权的现象更加严重,主要的原因仍然是豪族政治。

光武帝刘秀之所以能顺利当上皇帝,是因为有一大批豪族接受他的盟主地位。刘秀也拉拢这些豪族,给他们种种优惠政策,让后代皇帝与豪族通婚。

豪族政治加上政治婚姻,导致外戚的势力在东汉继续膨胀。

三国曹魏建立了九品官人法,实际是皇权对豪族的进一步控制和妥协的产物。通过九品官人法,曹魏细化了对豪族的分类管理,对上等豪族进一步妥协,对中下等豪族进一步控制。

一句话,分化瓦解。

九品官人法实际上强化了上等豪族的势力。

比如司马氏一族,就是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扩充权力,最终篡夺了曹魏的政权。

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为大将军,就是九品官人法的具体表现。老子是什么官,儿子最终也会当什么官。

司马氏一家得权不正,也需要一些忠诚的豪族支持,比如司马炎皇后的父亲杨骏,司马衷皇后贾南风的家族。

上梁不正下梁歪。

这些外戚豪族在皇帝暗弱或皇后垂帘听政时,就会野心膨胀,将西晋推向灭亡之路。

西汉初年的七国之乱,表明不但外姓王靠不住,就连同姓王也靠不住。春秋时期的同姓诸侯还不是斗得你死我活。

曹魏的曹丕,很警惕宗室谋乱,如果不是《七步诗》,就差一点把自己亲弟弟曹植害死。曹丕一直压制着宗室亲王,让他们不能获得一点实际权力。

因此,司马氏一家来夺曹魏的天下时,曹魏的宗室亲王一点反应也没有,没实力啊!

司马炎当了西晋皇帝后,也怕手下的大臣篡权夺位,就大力分封有实力的宗室亲王。

西晋八王之乱前,一共分封了二十七个同姓亲王,各镇一方要地,控制各州郡的兵马。

司马炎的内心一阵狞笑:天下要镇,全部是我儿子们、侄子们、孙子们控制,应该不会再出现第二个曹操、第二个司马懿了吧!?

确实没有出现第二个曹操,因为司马家族内部自相残杀起来了。

这就是八王之乱。

(八王封地)

2:八王之乱的经过

司马炎的悲剧是立了一个傻儿子晋惠帝司马衷当皇帝,晋惠帝司马衷就是那个天下饥荒时“何不食肉糜”的白痴皇帝。司马炎本人并不傻,他看到嫡长孙司马遹非常聪明,傻儿子虽然笨,但等儿子死了,聪明孙子就会当皇帝,也不错啊。

晋武帝司马炎一直把孙子司马遹带在身边。一次夜里宫中失火,司马炎借着火光登楼观望,五岁的司马遹却把爷爷拉到暗处说:

“暮夜仓卒,宜备非常,不宜令照见人君也。”

五岁的小儿竟然知道让皇帝躲避不测之祸,司马炎当然大为惊奇了。

晋武帝司马炎的两任皇后都是杨氏,司马炎死后,外戚杨骏与其弟杨珧、杨济权倾天下。

(杨骏)

晋惠帝皇后贾南风的权力欲也是无比惊人,她秘密联络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进京城清君侧。

西晋的亲王都带兵。

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很轻松地进京诛杀了杨骏一族,连带把皇太后杨芷也废了,囚禁在金墉城并饿死她。

(八王之乱的谱系图)


贾南风翻云覆雨。

她先是设计让司马亮、卫瓘掌权,把立功的司马玮晾在一边,又写一份假诏书给司马玮让他诛杀司马亮、卫瓘。

司马玮把事办完后,贾南风又说司马玮伪造诏书,把司马玮也宰了。

贾皇后权术大,把两个亲王、两个大臣全害死了。

贾南风掌管了天下,八年还算太平。

但贾南风自己作死,想害死太子司马遹,因为她是后妈,司马遹的亲妈是屠夫之女。

贾南风骗太子司马遹喝醉了酒,用司马遹的笔迹伪造了一份逼晋惠帝让位之文。

据此,贾南风废掉并最终杀掉了太子司马遹。

赵王司马伦和齐王司马冏矫诏进宫,杀掉了贾南风,并把名臣张华也杀掉。

赵王司马伦自己当上了皇帝。

许昌的齐王司马冏、长安的河间王司马颙、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联合起兵,杀掉了赵王司马伦,迎晋惠帝司马衷复位。

齐王司马冏又想独霸政权。

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心怀不满,又联合长沙王司马乂,诛杀了司马冏。

长沙王司马乂又想雄霸天下。

司马颙、司马颖联军二十七万讨伐司马乂,双方两败俱伤,谁也没吃掉谁。

这时,第八王出现了。

司空东海王司马越勾结禁军将司马乂抓获,送到司马颙处,司马乂被架在火堆上烧烤而死。

司马颖和司马越又打起来了。

司马越处于下风,司马越的弟弟司马腾引乌丸、羯兵助战。

司马颙也趁势要渔翁得利,向司马越挑战,但打不过胡人骑兵。

败将司马颖和司马颙又联合起来,派手下的匈奴人刘渊引匈奴兵助战。

刘渊回去后,自立为汉国皇帝。

司马颖和司马颙相继被害死。

八王只剩下了东海王司马越。

(八王之乱末期形势图)

匈奴人势力已坐大,司马越在北伐途中病死。

随后,西晋灭亡。


沂蓝书院赵月光


八王之乱这段历史很乱,我尝试给它讲清楚了,诸位看完也就知道,所谓最后的赢家其实并无多大意义。以下是正文。


公元290年5月16日,晋武帝司马炎撒手人寰。

在司马氏的治理下,西晋初年即有盛世之相。“是时天下无事,赋税均平,人咸安其业而乐其事”,国家上上下下富得流油,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史称“太康之治”。

而政治上,在进一步革新、完善制度之余,司马炎大行分封:二十七个同姓亲王各镇一方,同时国内州郡之兵马悉数被裁撤。靠着世族大家的力量登·上·帝·位的司马氏,此时再也不用担心外姓专权、魏晋禅代之剧重演。

虽然四海承平如此,但随着最·高·统·治·者的离去,晋朝的命运陡增变数。

因为新·皇帝,是个傻子。

1.

晋惠帝司马衷,司马炎的次子,其母为武元皇后杨艳。由于其兄司马轨早夭,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嫡出的司马衷便毫无争议地成为第一皇位继·承·人。

然而,若从“立储以贤”的角度来看,这争议可就大了。早在司马衷做太子的时候,朝廷上上下下就都知道这家伙没什么帝王之才,就连他老爸也对他表示怀疑。

▲ 晋武帝司马炎(236-290)

而司马衷继·位之后的事迹,更是与段子无异。有次司马衷去华林园游逛,听到蛤蟆叫声,脑洞大开问左右说:

“此鸣者为官乎,私乎?”

这是公家的蛤蟆?还是私人的蛤蟆?

在场的人听了无不懵逼。有个人机智地回答说:

“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

在公田里的就是公家的,在私田里就算私人的。

后来天下大乱,百姓多饿死。见此场景,司马衷又说了句旷世名言:

“何不食肉糜?”

啊,饿死人了?那饥民不是正好有肉粥喝了吗?

一千多年后,明武宗正德年间,浙江钱塘发生命案,死者身中五刀,刀刀致命,钱塘县令断此人系自杀身亡。案情上报后,刑部驳回勒令杭州府重审,而重审的结果仍然是自杀。于是案情再次被上报,到了皇帝那里。明武宗朱厚照了解案情之后便勃然大怒:

“岂有身中五刀自毙者?欲将朕比晋惠乎?”

自杀要如此捅自己五刀吗?当朕傻吗?

“晋惠”已然成了“傻皇帝”的代名词。

2. 骏

皇帝痴傻如此,自然就很容易被身边的人掌控。最先把手伸向权力的,是皇帝的母族,外戚杨氏。

司马衷15岁的时候,他的生母武元皇后杨艳就撒手人寰了,年仅37岁。临终前的杨艳对自己的痴儿很是放心不下,生怕自己走后说不定哪天,多情好色的晋武帝另立皇后,痴儿的储君之位便就此不保。于是杨艳便枕在晋武帝的膝上请求说:

“叔父骏女男胤有德色,愿陛下以备六宫。”

叔父杨骏的女儿德貌兼备,希望陛下选她来备六宫。

晋武帝流着眼泪答应了她。两年后便立杨艳的堂妹、杨骏之女杨芷为皇后,即武悼皇后。

杨芷立后,杨氏家族更加飞黄腾达。而晋武帝在位晚期,由于天下太平,无事可忧,于是晋武帝也变得“不复留心万机,惟耽酒色始宠后党”。虽然有大臣对晋武帝说杨骏小器,不可以任社稷之重,但终不被采纳。

借着晋武帝的专宠,杨骏与其弟杨珧杨济,势倾天下,时人有“三杨”之号。

晋武帝病重时,杨骏趁着“亲侍左右”的机会,“改易公卿,树其心腹”。晋武帝发现杨骏“所用者非”,这才有所醒悟,下诏让以汝南王司马亮入朝辅政。

然而杨骏害怕失宠,从从中书监那里“借”了诏书来看,看完便把诏书“藏”了起来。任凭中书监怎么要,杨骏都不给。武悼皇后于是向晋武帝奏请以杨骏辅佐新君。在看了臣下拟好的遗诏后,晋武帝一言不发,知道事情已经不可挽回,无奈点了头。

▲ 杨骏

杨骏此人虽然没什么威望,没什么器量,也没什么能耐,但权力欲却非常强。

司马衷一继位,杨骏即升为太傅、大都督、假黄钺,统摄朝政,总领百官。为了收买人心,不惜大肆封赏。却又“不纳良言,遍树亲党,疏远宗室。”

针对这种情况,他的朋友劝诫道:

“你现在是外戚之身,却行伊尹、霍光之事,辅佐傻皇帝,必须要效法古人至公至诚谦顺之道。从来没有外姓专政而得善终的。

现在海内尽是司马氏藩王,宗室的力量如此强大,你却不给他们参政的机会,‘内怀猜忌,外树私昵’。如此很快就要大祸临头了。”

但杨骏却当耳旁风。完全不把二十多个宗室亲王放眼里。

然而,还没等司马氏藩王动手,有人就给杨骏做了局。

3. 风

晋惠帝司马衷之所以留名青史,除了因为他的痴他的傻,还有他的皇后给他增光添彩。

贾南风,曹魏名臣贾逵的孙女,晋朝开国元老贾充之女。她和司马衷的这门亲事,最初是非常不受公公晋武帝待见的。

当时晋武帝中意的是卫瓘家的女儿,而武元皇后杨艳则受了贾充妻子郭氏的贿赂,在晋武帝面前推极力荐贾充之女。这时候晋武帝就说了:

“卫公女有五可,贾公女有五不可。卫家种贤而多子,美而长白;贾家种妒而少子,丑而短黑。

话都说这份上了,这亲事要成那得多离谱。

然而武元皇后坚持推荐,而大臣也有人进言说贾氏之女“贤”,最后晋武帝架不住劝,就给自己的傻儿子订了这门亲事。

之后的事情跟所预期的差不太多,毕竟这贾南风是名门之后,爷爷和爸爸都那么聪明,到她这,智商自然低不到哪里去。

史载在司马衷当太子的时候,晋武帝经常怀疑太子不聪明,觉得他难当大任,有朝臣也进言说“太子不慧”。于是晋武帝便召集东宫属员宴饮,并出了题目让司马衷作答。

啥?要考试?太子妃贾南风得知消息后可是吓得不轻。知道这傻太子肯定答不上来,所以没办法,贾南风“急中生智”:找人代答。

枪手把答案写好了,其文各种引经据典,文采飞扬。眼尖的人看出破绽来了,跟贾南风说道:

“这太子又不读书,你答案里那么多典故,不是一下子就露馅了吗?还不如直白了说。”

贾南风听后大喜,便让这人重新用大白话作答。晋武帝看了之后,“甚悦”

贾南风不仅有心机,还是出了名的狠心妒妇。史载:

“性酷虐,尝手杀数人。或以戟掷孕妾,子随刃堕地。”

司马衷的小妾怀孕,便以戟打之,以致流产。

晋武帝闻之大怒,想废了她。有大臣劝道:

“贾妃年少,妒是妇人之情耳,长自当差。愿陛下察之。”

后来杨珧也替贾南风说话:

“陛下忘贾公闾耶?”

就算不喜欢这儿媳,好歹给她爹她爷爷一个面子吧。

由此贾南风才得不废。

▲ 贾南风

性格残忍,有心机,善妒,这一系列性格特质背后的本源,是贾南风的权力欲:

现在的她身为太子妃,未来便是皇后。而皇帝是又是个傻子。如此天下,不就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了吗?

4. 亮

虽然杨骏也知道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不是省油的灯,处处对其提防限制,并任命亲信掌控禁军,但在杨骏专权于朝,得罪皇亲之时,一张大网早已不知不觉地布下。

鉴于朝中四下多为杨骏所把持,为了扳倒杨骏,贾南风只得打亲王们的主意。先前因杨骏矫诏,错失辅政之机的汝南王司马亮进入了贾南风的视线。

公元291年,贾南风密令司马亮兴兵讨杨。司马亮闻之曰:

“骏之凶暴,死亡无日,不足忧也。”

另外,楚王司马玮也收到了贾南风的密诏,也上表请求入朝。杨骏虽然素来忌惮司马玮,可生性懦弱的他面对司马玮的“请求”却不敢拒绝。

于是司马亮、司马玮两个亲王便进了京城。形势对杨骏而言,急转直下。

▲ 八王之乱中主要的几个王的分封情况

杨骏的下属向他进言,劝他烧云龙门,向贾南风示威,并兴兵先下手为强,惩办宫中“奸人”。以此扭转局势。然而杨骏“素怯懦,不决”,并说:

“魏明帝造此大功(云龙门),奈何烧之!”

出于这样一颗爱惜古建筑的心,杨骏终无所行动。

而当司马玮等人率军围攻杨骏府邸时,杨骏已无处藏身。一代权臣就这样被乱兵杀死在马厩里了。武悼皇后杨芷亦被废,囚于金墉城,冻饿而亡。

在株连数千人,铲除了杨骏的党羽之后,根据晋惠帝的诏令,司马亮与老臣卫瓘分掌大权。明眼人应该很容易就看出来,这自然不可能是傻傻的晋惠帝自己的主意,必是贾南风在后面翻云覆雨。

对诛灭杨氏之功臣为何如此处置,贾南风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很快,司马亮就给出了答案。

事实证明,当初晋武帝病重时,选择的辅佐新君之臣,无论是杨骏,还是司马亮,论政治手腕,都是非常差劲的货。

杨骏伏诛后,司马亮掌权,而另一个参与其事的实力派司马玮却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这本就是一颗定时炸弹。而司马亮却忌惮司马玮的功勋和威名,竟然迫不及待地要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削夺司马玮的兵权。司马玮闻之,大惊。而贾南风则心中暗喜。

一道司马衷的密诏,下到了司马玮的手中。司马玮据此兴兵,围杀司马亮、卫瓘等人。而就在杀死司马亮的第二天,又一道皇帝的诏令发了下来,这次却是向司马玮的部下宣布司马玮伪造诏令,杀害司马亮、卫瓘。司马玮的部下闻之皆散,司马玮就此被擒杀。

就这样,杨骏、卫瓘等老臣不在了,两个亲王也做了陪葬。

天下,是贾南风的了。

5. 遹

八王之乱,起自公元291年,终于公元306年。然而这十六年间,并非年年动乱。在公元291年,诛杀杨骏、卫瓘、司马亮、司马玮,前前后后只用了三个月。之后的八年,贾南风大权独揽。

在这段时间里,史家给出的评价是海内晏然”“朝野宁静”。贾南风虽如其他外戚一般擢拔宗族,却也能选贤任能,不拘一格提拔人才,不论寒门还是高门,皆得任用。以致这八年,在名臣张华

等人的辅佐下,短命的西晋王朝又渡过了一段稳定的时期。

然而造化弄人,最后打破这种稳定的,还是贾南风,是她的善妒的性格,是她膨胀到无以复加的权力欲。

傻皇帝司马衷,只有一个儿子,名叫司马遹[yù]。

司马遹的生母,出身低微。为了躲避贾南风的妒害,其母回到晋武帝皇宫,这生下孩子。于是司马遹出生之后就一直长在宫中。而对此,时为太子的司马衷居然毫不知情,直到有一次进宫上朝,才知道自己有这么一个儿子。

司马遹小的时候,一直养在他的爷爷晋武帝身边,也非常讨人喜欢。司马遹五岁的时候,宫中失火,晋武帝登楼观望,司马遹却拽着爷爷的衣角,轻轻地把他拽到暗处。晋武帝问其原因,司马遹回答说:

“暮夜仓卒,宜备非常,不宜令照见人君也。”

宫中失火,非常时刻,身为人君不可以被火光照到,以避险。

武帝甚奇之。

一次,司马遹跟着晋武帝视察猪圈,对晋武帝说:

“豕甚肥,何不杀以享士,而使久费五谷?”

猪都这么胖了,为什么不杀了犒赏臣下,还让这猪在此浪费粮食?

晋武帝深为嘉许,于是就把猪杀了。

在晋武帝眼里,这个小皇孙有宣帝司马懿遗风,对自己的大臣说:“此儿当兴我家。”

史家也普遍认为,晋武帝没有改换皇储,坚持立傻儿司马衷为太子,除了长幼嫡庶的考虑,也有这“好圣孙”的因素。

然而等到“好圣孙”长大了,事情却起变化了。

虽然少时有美名,但跟司马衷一样,年纪稍长得司马遹也不好学,每天只顾嬉戏玩闹。不仅玩,还玩得很花:

史载司马遹竟然在宫中开市场了……让人杀牲卖酒,他亲手称重,从不缺斤短两。由于其生母是屠户之女,因此他也特别喜欢卖肉。又让西园卖葵菜、蓝子、鸡、面等,赚钱牟利。

如果只是玩闹也就算了,司马遹跟自己的“后妈”贾南风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僵。

贾南风本就忌惮身为太子的司马遹长成之后,会分自己的权力,遑论以后君主更替,新君继·位会不会像当初自己对杨氏一族一样斩尽杀绝。而太子在贾南风面前也很是跋扈,几次对人扬言以后要清算贾氏。

于是随着司马遹年纪渐长,贾南风对他的忧虑也日日渐长。

一个惊天的阴谋布了下来。

▲ 晋都洛阳。“政治监狱”金墉城位于洛阳城东

6. 伦

赵王司马伦,司马懿的第九子。论辈分,他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叔叔,是晋惠帝司马衷的叔爷爷,是司马遹的祖叔爷爷。此时的他正担任太子太傅,是司马遹的老师。

一直以来,司马伦对贾南风与司马遹之间的争斗,看得都很清楚。虽说是太子太傅,东宫的人,但司马伦很明白,此时帝国的掌权者,唯贾南风而已。因此对贾南风,司马伦一直是谄媚逢迎。

而贾南风对司马遹,也终于到了不可再忍的时候。

公元299年,贾南风骗太子司马遹进宫,诱至别室,以酒灌之,司马遹大醉。然后趁司马遹醉酒让他抄写一份要其父、白痴皇帝司马衷退位的文章。但因为司马遹醉得太厉害,只写了一般就醉得不省人事,剩下一半,贾南风只得找人代笔,仿照司马遹的笔迹抄完。

此文呈给司马衷之后,傻皇帝大怒,下诏将太子废黜,囚禁于金墉城。

虽然张华等大臣力劝,但太子只是被废,显然不能让贾南风满意:得让太子死了,贾南风才会放心。

另一方面,司马伦在太子被废后,曾一度想与东宫属员一起,谋废贾南风,让太子复位,然而幕僚孙秀的一番话,却让司马伦改变了主意。孙秀说道:

“今国无嫡嗣,社稷将危,大臣将起大事……

明公素事贾后,时议皆以公为贾氏之党。今虽欲建大功于太子,太子含宿怒,必不加赏于明公矣。当谓逼百姓之望,翻覆以免罪耳。此乃所以速祸也。

今且缓其事,贾后必害太子,然后废后,为太子报仇,亦足以立功,岂徒免祸而已。”

傻皇帝就一个儿子,现在太子废了,国家后继无人,社稷将倾。明公一直与贾南风亲善,现在人都把你当做贾南风的党羽。明公想建功于太子,但太子对明公宿怒已久,一定不会加赏,反而会加害。如今之计,不如暂缓一步,等贾南风杀了太子,我们再废后为太子报仇。

这样既可以立功,又可以免祸。

司马伦闻之,便坚定不移地开始鼓动贾南风谋害太子。

▲ 司马伦。此人对西晋之害,远甚于贾后。

不久,贾南风果然于金墉城杀了废太子司马遹。司马伦等人于是立即伪造晋惠帝的诏书,派齐王司马冏[jiǒng]进宫收捕贾南风,废为庶人,并大肆捕杀后党。

在被押出宫殿时,贾南风隐约看到了傻皇帝司马衷的身影,打呼道:

“陛下有妇,使人废之,亦行自废!”

你让人废了你的皇后,无异于让人废了自己啊!

司马伦将贾南风囚于金墉城,下伪诏赐喝金屑酒。

一代妖后的人生就此谢幕。

7. 乱

贾南风谢幕了,真正的八王之乱的帷幕却刚刚拉开。

皇帝是傻子,皇太子被废杀,皇后又被废杀了,而之前太后一族也已被杀干净:中枢皇权轰然崩塌,一时间没有了绝对的权力统领全国。

原来被贾南风压制的各个宗室亲王,这下都跃跃欲试,都想在这乱局之中分一杯羹,试试自己有没有皇帝运。

为首的便是赵王司马伦。

在废后不久,司马伦便大杀特杀,许多有功有能之臣,如张华等,皆被杀尽。

清理完各路障碍后,司马伦迫不及待地将手伸向了皇冠。他强逼晋惠帝司马衷退位,囚于金墉城,尊为太上皇。

就这样,司马衷成为史上第一个既当过皇帝又当过太上皇的人。可怜的他,不仅在皇帝圈里面,傻的程度位列前茅,在太上皇圈里,还是他独霸傻帽头名。

司马伦当皇帝了,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yì]、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yóng]、东海王司马越等等能不能当皇帝呢?反正就是比谁的膀子粗呗。别忘了,当初晋武帝可是封了二十七个王啊!至高的权力面前,谁不垂涎?

自此天下大乱。

经过一通混战,七年后,所谓“八王之乱”,终于以东海王司马越的胜利告终,然而晋朝的天下,也就此歇菜了。华夏迎来了一个更大惨局:

五胡乱华开始了。


最爱历史


八王之乱没有最后赢家。一个皇帝被匈奴人俘虏并虐杀,朝廷被人给一锅端的王朝,何来的胜利者可言?



一、八王之乱的起因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老祖宗的兵变给了后人一个启示——只要对统治者不满意,是可以兵变的。

公元254年,司马师废黜魏帝曹芳。老祖宗的行为又给了后人一个启示——只要看小皇帝不爽了,是可以废黜的。

公元260年,司马昭杀掉魏帝曹髦。老祖宗杀戮再次给了后人一个启示——对不服的人就要杀掉,皇帝也不例外。

公元265年,司马炎废掉魏帝曹奂。小祖宗的登基继位给了所有人一个启示——只要拳头够硬实,谁都能当皇帝。

公元266年,司马炎分封二十七个王,这些王以郡为国,可自行选用国中文武官员,收取封国的租税。并且,各诸侯王还可以有数目不等的军队。

虽然说,司马炎分封诸侯王的本意很好,是为了让诸侯王领兵制约大士族。但就实际结果来说,却导致了诸侯王拥兵自重,使诸侯王变成了事实上的军阀。

结果这一下,诸侯王起兵造反的硬件和软件算是全具备了。

从硬件上说,诸侯王手上有兵,具备了造反的实力。从软件上说,老祖宗早有示范,不满意可以造反,皇帝是可以废杀的,实力够硬还可以称帝。既然祖宗都可以这么干,那么我为什么就不能这么干?

当然了,硬件软件全齐活,不代表诸侯王就一定能造反。因为只要皇帝不昏庸,拍死个把造反的诸侯王根本不是难事。但是,问题坏就坏在了皇帝这一点上。

晋武帝司马炎明知道儿子司马衷是傻子,却还是要传位给他。于是这就造成了一个很坏的影响——傻子都能当皇帝,我们智商正常的人为什么不行?

于是,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这八位诸侯王就开干了。(参与八王之乱的诸侯王不止这八个王爷,但这八王是主要参与者,也就是核心人物)


二、司马伦、司马玮被诛杀

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驾崩。他在咽气之前,他的老岳父杨骏惧怕失势,就修改了司马炎的遗诏,让半死不活的司马炎默许他一个人辅佐司马衷。由于司马衷是傻子,所以国家大权全掌握在杨骏一人之手。

杨骏独揽大权后,汝南王司马亮害怕杨骏要害他,便逃亡许昌。司马亮这一跑,更是让杨骏嚣张跋扈。他辅政时期,凡有诏令,晋惠帝过目后还要交于他,然后由他直接下发执行。一时间,杨骏俨然变成了西晋王朝的真皇帝。

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对杨骏独揽政权的行为非常不满,她便派人与司马亮和楚王司马玮秘密联络,要他们带兵进京,讨伐杨骏。结果,杨骏就被杀了。

贾南风联合二王诛杀杨骏后,朝政大权由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元老大臣卫瓘三人共同执掌。贾南风的亲戚也担任了一些要职,在朝中有一些势力。

但未能独揽大权,这让贾南风极为不满。于是在诛杀杨骏后不久,她又以晋惠帝的名义下密诏给楚王司马玮,让他杀了汝南王司马亮与卫瓘。然后再让他一个人辅政。楚王司马玮为人比较实在,圣旨让他杀,他也就杀了司马亮和卫瓘。

结果,等他杀了司马亮和卫瓘后,贾南风却翻脸不认账,派人造谣,说他伪造手诏,故意杀害朝廷重臣。司马玮的部下听到谣言后吓得不轻,丢下武器就跑路了。于是司马玮也就这么稀里糊涂的变成了光杆司令,被贾南风派人活捉。

过后,贾南风以司马玮伪造手诏,恶意害死司马亮、卫瓘为名,将其处死。

至此,八王之乱的第一阶段结束。朝政大权被贾南风掌控,她的亲戚党羽,比如她的族兄贾模、内侄贾谧、母舅郭彰等人,很多都被委以重任。司马氏的江山,就这么被贾南风给操控了。


三、贾南风、司马伦被诛杀

贾南风独揽大权后,掌权了八年,社会比较平静,诸侯王们都不怎么敢造次。(八王之乱前后二十年,并不是一直都在乱战,中间有一段平和期)

假如说,贾南风要是有个儿子,八王之乱到这里可能就结束了,不会有后来的事。但是偏偏就这么巧,贾南风没有儿子,并且当时的太子司马遹跟她还不和。她为了保证自己将来能当上皇太后,就设毒计害死了太子司马遹。

结果这一下,赵王司马伦高兴了。因为赵王司马伦早就看贾南风不爽,并且他也想当一把皇帝过过瘾。于是,他就在贾南风毒死太子司马遹后,也学贾南风一样,伪造晋惠帝诏书,以杀太子的罪名,杀掉贾南风,并诛灭了贾氏一党。

事后,司马伦伪造诏书自封相国,掌握了朝政大权。又过了几个月,司马伦废黜惠帝自立为帝,将惠帝软禁于金墉城。

由于司马伦一党道德低下,无治国能力,党羽之间又勾心斗角,在政治上并无建树,因此司马伦称帝后,天下彻底大乱。

在许昌的齐王司马冏,联合关中长安的河间王司马颙、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三王联合起兵讨伐司马伦。

司马伦兴兵反击,与三王混战,死者近十万多人,但最终战败,被三王杀掉。至此,司马伦一党被消灭。



四、司马囧、司马乂被诛杀

司马伦被诛杀后,三王当中势力最大齐王司马冏迎接惠帝司马衷复位,并由他出任大司马一职,主理朝政。


三王当中的另外二王,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见司马囧捞的好处最大,对司马囧独揽朝政也非常不满,便决心二度起兵,杀掉司马囧。但是由于二王实力不够,二人就决定再拉一人入伙,此人就是第七个被裹入八王之乱的诸侯王,长沙王司马乂。

长沙王司马乂当时驻军在洛阳,他在密会河间王司马颙的使者后,率军奔袭皇宫,以奉天子的名义攻打司马冏。司马冏最终战败被杀,其党羽被诛灭。

诛灭司马冏党羽后,司马乂独揽大权。而司马颙因为什么都没捞到,又见朝政被司马乂一人独揽,便心怀不满,联合司马颖集中了27万大军起兵讨伐洛阳。

司马乂领兵迎战,与司马颙、司马颖联军会战于洛阳城下,双方打的两败俱伤。

此时,在朝廷内任职司空的东海王司马越见双方两败俱伤,便勾结一些禁军将领,在夜里捕获司马乂,将其交给了河间王司马顒的部将处理。最后,司马乂被火烤而死。他的党羽也被诛灭。



五、司马越获得最终“胜利”

在接连坑死了司马囧和司马乂后,成都王司马颖终于是修成正果,坐上了第一辅政大臣的宝座。他一入洛阳,就给自己增封了二十郡的封地,拜丞相。俨然当年独揽大权的赵王司马伦一样。不过司马颖认为洛阳乃不祥之地,就没有留在洛阳,而是回到了封地邺城。

此时在洛阳的东海王司马越对司马颖的遥控专政非常不满,就召集了十万大军,并带着晋惠帝一起进攻司马颖的老巢邺城。司马颖领兵还击,大败司马越十万大军,并把晋惠帝抢到了手。

司马越兵败后,他的弟弟司马腾害怕被司马颖报复,就外结乌丸、羯朱等胡人部落,共同攻击司马颖。司马颖派去的镇压大军打不过,被打的全军覆没。

失败的消息传到邺城后,人心惶惶,官僚士兵相续逃跑。司马颖甚是恐慌,与几十个将军连同晋惠帝连夜逃到洛阳。司马腾纠集胡人番兵在其后一路追杀,不及而还。

就在司马越和司马颖混战期间,河间王司马颙偷偷攻占洛阳。他看到司马颖失势,就把司马颖赶回了封地,由他接替司马颖,自行选置百官,独揽大权。

其后,司马颙让晋惠帝下诏,要司马越回朝与自己共同辅政。但司马越不受。于是司马颙就挟持晋惠帝,发诏攻打司马越。司马越当时的实力有所恢复,就起兵迎战。

双方一通混战,司马颙军大败,由洛阳退往关中。司马越继续追杀,由他从塞外搬来的鲜卑外援攻破潼关进入中,大掠长安,屠杀了两万余人。

司马越进入长安后,留下一军镇守关中。然后他就率领诸侯及鲜卑军队护送晋惠帝回到了洛阳。事后,晋惠帝下诏:升司马越为太傅录尚书,增封下邳、济阳二郡。司马越变成了朝廷权臣。

这个时候,司马颖和司马颙全完了。可是二人不服输,就想翻盘。其中,司马颖派部将刘渊回老家搬救兵。可当刘渊回老家后,却故意不救司马颖,而是自立为王,建立了五胡乱华时期由胡人建立的第二个政权——匈奴汉国。(第一个是由氐人在四川建立的成汉政权)



六、司马颖、司马颙之死

八王之乱期间,天下大乱。东海王司马越独揽朝政时,氐人在益州、匈奴在并州,都趁机建立了胡人政权。冀州和幽州虽然没有独立,但两地的地方最高长官刘琨、王凌也都是拥兵自重,不拿朝廷当回事。

并且这还没玩。当时的辽东半岛实际上已经独立了,被鲜卑慕容氏霸占。而山东和河南也分别由苟晞、王弥割据。所以事实上,西晋王朝当时已经是四分五裂。

但尽管如此,西晋朝廷那帮肉食者却依然是浑浑噩噩,不知悔改,继续内斗。

成都王司马颖等不来刘渊的援军,又被司马越追杀,便躲到了范阳王司马虓处避难。司马虓只将司马颖囚禁,并未将其加害。但是司马虓不久后暴毙,范阳国长史刘舆担忧留司马颖一命,会成为后患,就令人秘密勒死了司马颖。

司马颖死后不久,惠帝司马衷突然死亡。有人说是被司马越毒死,但没有证据。其后司马越扶持司马炽继位,是为晋怀帝。

晋怀帝刚登基,就下诏书赦免司马颙,任命为司徒,让其回朝廷。司马颙喜极而泣,没怀疑这是陷阱,就急忙奔赴洛阳。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南阳王司马模早已派遣人在半路截击,最终把掐杀死了赶往洛阳的马车内。

司马颙死后,参与八王之乱的八人,就仅剩司马越一人了。

七、后续


东海王司马越虽然赢下了八王之乱,但是面对日益强大,由刘渊建立的匈奴汉国时,他完全没有应对办法。并且由于他的无能,朝中大臣也对他颇为不满。为了排除异己,巩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他下令杀害中书监缪播、散骑常侍王延等人,结果此举不仅没有巩固地位,反而大失人心,遭到了朝野内外的一致指责。

为了平息舆论,司马越只得自请出征,帅军征讨匈奴汉国。可他知道自己根本就不是匈奴人的对手,因而大军还在半路上时,他就急血攻心,病死在了军中。

司马越一死,十几万晋军群龙无首。匈奴军队在石勒的率领下,袭击晋军。石勒把匈奴骑兵摆成了一个环形阵,将十几万晋军围在环形阵中,用弓箭射杀,十余万王公、士兵和庶民相践如山,全被歼灭。

随后,石勒焚烧司马越的灵柩,将天下大乱之罪归罪于司马越,同时,洛阳的晋怀帝也发诏贬司马越为县王。至此,八王之乱算是完全终结了。



八王之乱虽然结束了,但是悲剧其实才刚刚开始。由于司马越出征讨伐匈奴时,带走了洛阳的所有精锐,因而这就导致石勒歼灭司马越大军后,洛阳变成了一座空城。匈奴军队眼见洛阳空虚无防,自然是大举进攻。不久后,洛阳沦陷,晋怀帝被俘。

洛阳沦陷后,秦王司马邺于长安即位,延续国祚。但当时天下大乱,各地的军阀和藩王都不救援。因此,司马邺在关中坚持了四年后,也被匈奴击败,沦为俘虏,而西晋也正式灭亡。

在匈奴兵全力攻打关中期间,琅邪王司马睿在江南趁机发展势力。司马邺死后,司马睿于江南即位称帝,是为晋元帝。

所以说,八王之乱没有胜利者,所有参与八王之乱的人,都是失败者。还说胜利者,那也是胡人、江南的士族。


Mer86


首先,所谓的八王之乱:<strong>是指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因皇后贾南风干政弄权所引发。这次动乱共历时十六年,参与动乱的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止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故史称这次动乱为“八王之乱”。

其次,从结果上看根本谈不上赢家。于司马氏,自相残杀,血流成河。于国,大一统的西晋王朝昙花一现。于民族,中国进入五胡乱华时代,导致了近三百年的大动乱,汉族几乎遭灭族。

最后,看看东海王司马越的结局。司马越是晋宣帝司马懿四弟东武城侯司马馗之孙,高密文献王司马泰长子,与西晋皇室的血缘关系很远,在争权夺利上并没有优势。八王之乱非常混乱,见下图:

司马越在八王之乱生存之道就是后发制人和“墙头草”,待其他诸王杀的差不多了再出手。司马越在毒死晋惠帝司马衷后,重新扶持皇太弟司马炽继位是为晋怀帝。司马越掌权以来,诛杀忠良,排除异己,不臣之心引起世人不满,但鉴于其他诸王的教训,没有称帝。但是司马越手里的天下就只是一个烂摊子。外部,北方匈奴人刘渊建立的前赵政权不断压迫。内部,晋怀帝不满司马越专权,下诏大将军苟晞讨伐司马越。在内忧外患下,司马越惊惧成疾,吐血而亡。司马越的灵柩在运回东海途中被焚烧。 司马越的王妃裴氏在逃回东海时,被乱兵所俘虏,后被转卖给江南吴氏,东海王的世子被乱兵所杀。从这个结局来看,司马越完全谈不上是胜利者!!!


闲话历史君


其实没有最后的赢家,自16年的八王之乱后,汉族经历了最残酷的五胡乱华。其实为八王之乱埋下祸根的正是泰康之治的司马炎,真是成也司马炎败也司马炎。

先看历史的评价:

革新政治,振兴经济, 厉行节俭,推行法治, 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人口增殖, 整个社会呈现繁荣景象, 史称“太康之治”。晚年生活奢侈腐化,公开卖官,宫中姬妾近万人,上行下效,各级官吏不理政事,斗富成风,奢侈之风盛行,他为了巩固皇权而大封宗室,使得诸王统率兵马各据一方。然而,在晋武帝死后,诸王为争夺中央权力,内讧不已,形成16年的内战,史称八王之乱。

结合历史我们知道,司马氏是得到士族官僚的支持才控制政权的,而司马炎建立的晋朝也是第一个世家大族控制的大一统王朝,后期,司马炎为了皇权考虑,开始控制世家大族,于是他犯下了第一个错误,大肆分封皇族子嗣为王,并且拥有军权,企图用皇族实力对抗大士族的野心家。虽然,起到了特定作用,但是没有吸取周朝的教训,导致诸侯王势力庞大,这才是对中央的最大威胁,这时八王之乱的第一个隐患。

之所以是隐患,那是因为没有导火索,隐患是可以控制的,但是司马炎却又偏偏犯了第二个错误,立傻子为太子,在当时所有人都能看出司马衷是个痴呆,但司马炎仍一意孤行让司马衷即位,好,其实可以,你只要学汉武帝为了防止子少母壮杀钩弋夫人把外戚全部控制住,然后立一贤臣辅佐,或许还有些许转机。但是,巧就巧在,司马衷白痴,而媳妇贾南风却是个又丑又恶毒又想专权的女人,继承人又不是贾南风所生,贾南风想除掉他,却不得不借助司马氏诸王的力量。

如果,贾南风安分守己,到继承人即位,或许可以保证她皇太后的身份,但恰恰相反,贾南风被司马伦利用杀害继承人,司马伦又以此为理由杀掉贾南风夺得政权,之后自立为帝。而司马伦又是个缺乏政治远见的人,又被不服气的诸王讨伐,兵败被诛。

此后,诸王相继内乱,一直到司马越掌权自任太傅,立晋怀帝,然此时的晋王朝经过十几年的战乱,已经千疮百孔,再加上司马越辅政期间不思团结官员一致对外,反大权独揽,杀戮朝臣,弄得人人自危,各方纷纷起兵讨伐。也就在此时,胡人还是入侵,五胡乱华掀开了血腥的屠戮汉人一幕。


史海渡今朝


“八王之乱”中,参与者不止八王,而最后剩下的只有司马越,如果这就叫赢家,那他勉强算,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还没嗨多久,整个西晋就完蛋了,他也是吓死在了路上。具体的要从傻子皇帝的老婆贾南风说起。

首先,丑女贾皇后祸乱朝廷。

晋武帝死后,傻儿子登基,贾南风成为皇后,她一心想的就是掌控皇朝大权。但因当时朝堂大权被皇太后的父亲杨骏一手把持,她插不进手,所以就策划了一场政变。她招来汝南王司马亮和楚王司马玮,诛杀了杨骏一党,然后又饿死皇太后(老太太,养儿防老呼?),希望从此能夺得至高无上的权位,但事与愿违。这次政变后,朝政大权由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元老大臣卫瓘三人共同执掌。虽然贾家也分到了一些权力,但这显然无法让贾南风满意。于是,她又以晋惠帝的名义让司马玮杀了司马亮与卫瓘,然后把诛杀大臣的罪名嫁祸给司马玮,把司马玮也杀了,这下终于高枕无忧了,西晋王朝大权终于在握,从今以后这天下就是她的了。

司马亮与司马玮的死,揭开了“八王之乱”的序幕。

尽管手握重权,但贾南风一直有块心病,就是她只给傻皇帝生了四个闺女,没儿子,为了长期掌握大权,她设毒计杀了由谢才人生的太子司马遹,把妹夫韩寿之子韩慰祖抱进宫来立为太子。这娘们儿胆子太大,简直疯了,下面的王都炸了毛了。于是赵王司马伦以矫诏的名义,带兵进宫诛杀了贾南风及其所有党羽。贾南风终于结束了她贪婪罪恶的一生,“八王之乱”也由此局面失控。

司马家族内讧升级,王爷们互相残杀,乐此不彼

司马伦杀了贾南风后,伪造诏书,自封宰相,没多久就按捺不住欲望的驱使,软禁傻皇帝司马衷,自立为帝。他都能当皇帝,下面的兄弟肯定不高兴,然后齐王司马冏,联合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联合起兵讨伐司马伦,司马伦被杀,这时他们又抬出了司马衷,但因为三王分赃不均,司马颙和司马颖又打不过司马冏,于是又联合长沙王司马乂,杀了司马冏。好事还没完,司马乂因势力也很强大,就也独揽了大权,司马颙和司马颖等于白忙活了半天,于是俩人纠集近三十万大军跟司马乂杠上了,结果两败俱伤。

这个时候,暗地里看热闹的东海王司马越出现了,他暗地勾结一些禁军将领,在夜里捕获司马乂,将其交给了河间王司马顒的部将,然后,司马乂自然也挂了,还是被火烤死的。结果,成都王司马颖趁机捞到了最大的好处,他一入洛阳就自封宰相,然后,就跑回封地了。东海王司马越很不满,于是拉上皇帝司马衷,率领十万大军去讨伐司马颖,结果大败,连皇帝都被司马颖劫走了。司马越兵败后,他的弟弟司马腾害怕被司马颖报复,就外结胡人部落,共同攻击司马颖,司马颖大败,连夜带着皇帝司马衷跑回洛阳。在此期间,河间王司马颙偷偷攻占洛阳,他赶走司马颖,自己独掌大权,又想把司马越骗到洛阳除掉,于是也派大军向司马越杀去,结果没成功,于是连洛阳也不住了,直接带着皇帝跑长安了,司马越就带着自己的人马和塞外鲜卑人一起杀向长安,先夺得晋惠帝送往洛阳,又接着追杀司马颙。最后,司马颖死于范阳王司马虓手下的长史之手,司马颙被南阳王司马模埋伏击杀,八王只剩了一个司马越,惠帝司马衷在此期间也挂了,结束了傀儡的一生。

司马越的结局

司马越是硕果仅存的一位王,当然也是最有实力的一个了。到了这里,你认为他成了最后的赢家,那也是正确的。可是,这赢家还能嗨几天?

由于这么多年的内讧,天下已经四分五裂,除了各地实权官员或王爷不听中央诏命以外,少数民族贵族还建立了一些新政权,瓜分天下,如匈奴人刘渊建立的汉,氐羌人建立的成,还有鲜卑慕容氏独霸的辽东。

司马越独霸朝政,但却由于自己的愚蠢和无能,大失人心,在匈奴的高压下,自己不得不带兵讨伐匈奴,希望为自己增加些政治筹码,但在带兵进攻匈奴人的途中连吓带累,病死于军中,他的军队也被匈奴人全部消灭,至此,“八王之乱”结束。

跟司马懿、司马昭和司马炎比,司马家是一代不如一代,心眼子没一个用到正地方的。司马越从独霸朝政到死,总共也没多久,不但自己生命走到了尽头,连带着西晋政权也走到了头,怎么看这司马越也不像是赢家的样子。但严格来说,他又确实是这场“八王之乱”后硕果仅存的一个王。


历史天空下的蚂蚁


“八王之乱”是晋朝皇室内部相互之间的一场血腥残杀。在这场残杀中,司马家族内部的人,几乎都参与进去了。算起来,介入程度最深的,却只有八个王。在这八个王中,司马越是活到最后的人。那么,是什么原因,司马越能够活到最后,成为最终的赢家呢?

(司马越剧照)

有人可能说,这是因为司马越在“八王之乱”中出场时间最晚,一般出场时间最晚的人,都能够笑到最后。就如同一战和二战时期,美国是出场时间最晚的,因此美国也是笑到最后的,是最终的利益获得者。而美国也因为两次世界大战,获得了很大的红利,让他崛起成为战后的强国。

不过,这一点用在司马越身上是不合适的。因为司马越不是出场之间最晚,而是在“八王之乱”的开始阶段他就出场了。当时,贾南风为了铲除独掌朝政的杨骏(皇太后杨芷的父亲),暗中联络汝南王司马亮和楚王司马玮,让他们进京诛杀杨骏。司马越也就跟着参与了这一次行动。

不过,那时候的司马越,还不是王,他只是跟着行动。杨骏被诛杀后,由于司马越建有大功劳,因此受封五千户侯,担任尚书右仆射,后来再被封为东海王。

也就是说,他虽然在“八王之乱”一开始就参与了行动,不过,他并不是主角,并没有站在权力的焦点上。因此,他也没有成为大家针对和打击的对象。这是司马越能够存活到最后的第一个原因。

(八王之乱)

第二个原因,司马越位于朝廷中,不掌控兵权。

西晋初年,之所以会出现那么多王,根本的原因,是晋武帝司马炎由于清楚地看到了司马家族替代曹魏家族的过程,他担心别的家族也会替代他的司马家族,因此,努力扩大司马家族的权力,对司马家族的皇室内部的人进行大肆封王。不但封王,还让这些王们到各地去就藩,把土地分封给他们,同时还允许他们自己提拔官吏,拥有军队。这样做,就像西周初年的那种分封一样。

司马炎的这套措施,虽然让司马家族内部掌控了整个西晋政权,别的家族很难与司马家族抗衡。但是却也造成了司马家族的藩王们拥兵自重。

“八王之乱”,就是那些拥兵自重的藩王们为了权力,互相的争夺大战。当时司马越虽然被封为王,后来还当到了司空。不过,他住在京城了,并没有拥有军队。因此,就算他想要参与到互相之间的争斗之中,也是不可能的。

第三个原因,司马越掌握好了进入权力争夺的时间节点。

司马越在最先八王的争夺过程中,一直冷眼旁观,并没有参与进去。这也使得他把自己很好地保护了下来。

当司马越介入八王之间的争夺的时候,“八王之乱”已经接近于尾声。互相之间也被杀死得差不多了。当时长沙王司马乂把控着朝廷,地方上成都王司马颖与河间王司马颙正联手和他作对。在这时候,司马越担心司马乂失败后,自己会受到连累,连在朝廷上担任司空都不太可能。同时也是他想积极介入。因此主动把司马乂抓了起来。

不过,这时候他依然不想成为中心,只是把抓捕司马乂的信息传递出去。传递到司马颙那里,司马颙把司马乂抓回去烤死。这样,司马颖到朝廷,进入了权力中心。

(司马颖剧照)

第四个原因,司马越不失时机地掌控了朝廷军队。

司马颖入主朝廷后,司马越以讨伐司马颙(因为他杀掉了司马乂)为名,让朝廷把十万大军交给他。这样,他带着晋惠帝及十万大军到达邺城。

不过,虽然司马越掌控了军队,但他不会打仗,被打败了,手中也失去了晋惠帝这张牌。但他却也得以回到自己的封国东海国,并休养生息,积攒力量。

第五个原因,司马越最后站出来收割麦子。

司马越躲到东海国以后,他也就把自己保存了起来。这时候,司马颖也因为独掌朝廷,被其他诸侯王打死。这样一来,实际上就只剩下司马颙。于是,司马越派他的弟弟司马模打败司马颙,并掐死他。如此一来,司马越成为八王中最后一个王,并毒死晋惠帝,拥立晋惠帝的弟弟司马炽为皇帝,也就是晋怀帝。而司马越也掌控了朝廷。

不过司马越虽然笑道到了最后,不过,由于他依然像其他诸侯王那样,想完全掌控权力,在朝中排斥异己,最终,他在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以及全国人民的不支持中,忧惧而死。并没有把西晋复兴起来,反而加速了西晋的灭亡。这也是他的悲哀。


张生全精彩历史


八王之乱是发生在西晋时期的一场由皇族为争权而引发的内乱,动乱共历时十六年,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内乱造成了西晋严重的经济政治文化破坏,直接导致了西晋政权的灭亡以及将近三百年的动乱,从此进入了五胡乱华这个悲惨耻辱的时期。

所以,我不同意题主的说法,“八王之乱”没有赢家,司马然更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八王之乱的起因是由于当时的皇后贾南风见晋惠帝司马衷无能,便起了谋逆之心,想用外戚干政,剥夺皇权,于是便动手除掉了当时的保皇派太傅杨骏,此时贾皇后一人独大,开始他的干政之旅,但是当时其他的司马王爷也看不过去,纷纷想来分一杯羹,于是借口外戚干政,分别出兵勤王,一番混战后干掉贾皇后,然后当时实力最强的王爷司马伦便开始公然独揽大权,这时,一起起兵的其他王爷不干了,于是又开始一番混战,在其他王爷都已经相互消耗的差不多的时候,司马然突然异军突起,剿灭其他势力赢的战争。

当时西晋连年内战,国内非常混乱危机,国内百姓苦不堪言,同时国库空虚,国外当时匈奴国已经日益强大,频繁来犯,胜利之后的司马然还没来得及称帝的,突然匈奴来犯,于是司马越不得不出征,结果在出征路上自己生病死了。他一死,整个局面就乱了,导致大军被匈奴国大败。最后便是五胡乱华的局面。

所以任何时候,国家内乱永远都没有赢家,军队打的都是自己的臣民,打得越激烈,最后不管哪一方胜利都要收拾之前的烂摊子,打着打着自己的家底就掏空了,而且还导致了五胡乱华,给当时的人们造成极大的伤害。


丫丫说史


八王是怎么来的?

八王之乱的起因,说来话长。

事情还要从曹魏建国说起。

曹魏建国以后,鉴于魏国没有完成统一中国的使命,因为曹魏皇帝没有册封曹家子弟在地方上割据称王。

而这样做,固然有效增强了朝廷的实力,但客观上埋下了隐患:比如高平陵之变以后,司马懿杀害曹爽,逐步控制了曹魏朝廷,而曹家子弟只能眼睁睁看着曹家天下逐步落在司马家手里而无可奈何——曹家子弟在高平陵之变后,能拿得出手的反抗,也只有曹芳密谋杀害司马懿和曹髦讨伐司马懿这两件事。


因此司马炎篡夺曹家天下以后,吸取了这个教训,他认为,如果曹家在天下多分点自家子弟做诸侯王,是不是就可以在朝廷权力被架空以后,依靠诸侯王夺回权力?

于是,司马炎开始大封诸侯。

所谓的“八王之乱”,指的就是司马炎册封的王爷里面的八位,制造出来的混乱,因此被后世称之为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怎么爆发的

司马炎去世以后,西晋的皇位被太子司马衷继承——司马衷的谥号是晋惠帝,不过,历史上谥号叫惠帝的,多半没有好下场,司马衷也不例外:这个司马衷,是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痴儿皇帝,智商可以用智障来形容。

而智障当皇帝的好处就是可以成全野心家。

于是司马炎死后,晋惠帝的母亲杨太后和老婆贾皇后,以及背后的两大家族就开始动起手火并,起初杨太后占优势,但是贾皇后知道找外援:比如先是利用司马玮(八王之一)杀死了支持杨家的辅政王爷司马亮(也是八王之一),然后贾皇后又以司马玮乱杀人为借口,杀了司马玮,掌握了朝廷大权。



贾皇后这么干,是忘了司马炎当初为啥在各地分封诸侯王了,不过,这次没用地方上的王爷动手,禁军头目司马伦(也是八王之一)在贾皇后杀死司马玮没多久,就发动政变,把贾皇后全家杀了个一干二净,而且还索性把晋惠帝赶下台,自己上台当了皇帝。

如果司马伦仅仅杀贾皇后一家,那么本身也算不得什么大事儿,但是,你自立为皇帝,等于犯了众怒,为此,司马囧、司马颖、司马乂、司马颙等西晋王爷(都是八王里面的王爷)开始起兵讨伐司马伦,讨伐司马伦的同时,司马囧等人还互相火并,就这样,八王之乱全面爆发,整个西晋帝国,陷入战乱之中。

司马越的脱颖而出

仔细读前文的朋友会发现,八王只出场了七个,没错,还差一个司马越。

在八王之乱起初,司马越一直在一旁做一个看热闹、打酱油的,而随着参与火并的“八王”只剩下司马颙和司马颖、司马乂之后,司马越突然袭击,杀死了司马乂,开始和司马颙和司马颖的火并。

不过,论军事水平,司马越远远不敌司马颖——因此在和司马颖的较量中,被司马颖打败。

而司马颖本身的水平和能力,其实真不如司马越——其实八王之乱的八位王爷,本身都是草包,区别在于谁比谁更加草包。

司马颖是一个比司马越要草包的人,但是偏偏司马颖手下有个将领,叫张方,这个张方军事造诣比较强,在中国军事史上有西晋名将的称号,除此之外,司马颖胁迫晋惠帝西逃关中,而张方在关中有不少实力派朋友,可以保证司马颖政权稳定。


也就是说,只要张方在,司马颖进可以碾压司马越,退,可以割据关中自保,司马颖占有绝对的主动权。

而面对司马越的穷追猛打,司马颖居然有了惶恐和厌战心理,甚至不知道是不是司马颖被鬼迷了心窍,居然认为,只要杀了张方和司马越议和,天下就太平,自己也可以太平了?

于是司马颖杀了张方。

而张方之死,在军事上,意味着司马颖的军事优势荡然无存,而张方的朋友、关系听说司马颖杀了张方以后,唯恐司马颖不死自己会被司马颖暗杀,于是纷纷暗地勾结司马越。

这一切,对司马越来说,不亚于中了头彩——就这样,司马越击败司马颖,攻入长安,控制了西晋朝廷,之后不久,司马越杀死了司马颖和司马颙,成为了八王之乱中,最后的赢家。

可以说,司马越的最后获胜,一定程度上,是受益于对手的愚蠢。


藤树先生


小小小百科全书观点

“八王之乱”有最后赢家吗?一个司马家族弄的整个华夏鸡犬不宁。司马氏有本事夺了曹魏的天下却没有本事守住。反而因为自己的内斗导致出现了“八王之乱”。最后更是出现了“五胡乱华”的惨剧。司马氏罪孽深重这是毋庸置疑的。

八王之乱又是怎么发生的呢?可以说司马氏最出色的三个人就是司马懿和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了。除此三人之外司马氏后代皇帝都是一些蠢材。尤其是晋惠帝司马衷完全就是一个白痴。历史对司马衷的评价就是“痴呆无作为”。而司马衷时期由于司马衷智商不够用。所以由太傅杨骏辅政。而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起了歪心思。贾南风眼看司马衷无能不作为所以起了夺权的心思。所以贾南风借口杀掉了杨浚开始干预朝政。 司马家的王爷一看晋惠帝痴呆没脑子。而朝堂权柄又旁落到皇后手中。所以都起了争权夺利之心。而争权夺利的王爷远不止八人。只不过在其中有八人势力为最庞大所以这起司马氏内部争权夺利的暴乱被称为“八王之乱”。



当时争夺权力势力最大的八位王爷分别是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人。整个“八王之乱”持续长达十六年。皇后贾南风杀害辅政大臣杨浚只不过是“八王之乱”的诱因。后来王爷们看到贾南风不仅自己干涉朝政,还要立太子巩固自己的势力。所以联合起来推翻了贾南风。而推翻贾南风的大功臣司马伦掌握了大圈之后又废掉了晋惠帝司马衷想要独揽朝政自立为帝。司马伦这么一来其他王爷又不乐意了。所以在看到晋惠帝被废之后大家纷纷起兵争夺皇位。



司马越这个人有点高不成低不就的意思。本身司马越有野心,但野心又不太大。所以感觉司马越这个人有些畏畏缩缩的。而且司马越在“八王之乱”初中期并没有太多建树反而还有过失败的经历。但到了“八王之乱”的后期司马越好像开挂了一般先后击败了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等诸王的势力之后开始掌控西晋政权。这个时候西晋王朝司马越说了算。可以说当时司马越即使自立为帝的话也没有任何人敢反对,有能力反对。但司马越并没有自立为帝。反而把晋惠帝弟弟司马炽立为皇帝。自己只当了一个太傅。但是司马越并没有把权利还给皇帝。反而以太傅的身份独揽大权。这就有点“脱裤子放屁”的嫌疑了。



虽然司马越是八王之乱的最大赢家。但是他毕竟没有自己称帝。所以其他的世家大臣也不惧司马越纷纷和他开始争夺朝廷上的话语权。而司马越也由于独揽大权被其他人排斥。最后西晋内部要联合起来攻打司马越。而北方异族也开始野心勃勃的想要入驻中原。导致司马越终日胆战心惊的活着。最后忧虑惊惧而亡。说白点就是吓死了。司马越死后正式标志着“八王之乱”彻底结束。而司马越也当了最终的“背锅侠”。西晋把八王之乱的罪责一股脑儿的全压在了司马越的头上。所以说司马越是先赢后输。并不能算是赢家。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支持一下。欢迎大家留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