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历史上梁山起义军只有38个人而不是108个人是真的吗?38个人都是谁?

笑看江湖唯我独尊


由于《水浒传》的原因,梁山108好汉已经深入人心,甚至使很多人认为梁山宋江起义乃是一次规模浩大的起义活动,实际上并非如此。历史上,北宋末年的确爆发过宋江起义,但由于规模较小因而史料记载较少,只提到宋江最初以36人聚众起义。

历史上的宋江起义,规模不大且持续时间较短

北宋末年,由于朝廷严重腐败,对外献币乞和,对内恣意搜刮,苦于严重的赋税盘剥,大量百姓纷纷破产,流离失所变成流民。朝廷为了剞劂财政困难,宣布将梁山泊八百里水域全部收为“公有”,百姓入湖捕鱼、采藕、割蒲都要收取重税,否则便以盗贼论处,导致当地百姓怨声载道。

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等36人占据梁山伯,招募当地百姓组成义军,利用当地地形,阻杀前来镇压的官兵,公开扯旗造反,并随即率军攻打河朔(今黄河下游一带),京东东路(今山东益都),随后转战于青、齐(今山东济南)至濮州(今山东鄄城北)之间,先后攻陷十余郡城池,每破一城,义军都要杀富济贫、惩治贪官,因而声威日盛。

同年十二月初二,宋江起义的消息传至朝廷,知亳州侯蒙上书建议“赦过招降”,宋徽宗赵佶同意,并颁旨招安,但被宋江拒绝。朝廷随后命歙州知州曾孝蕴率军讨伐,宋江避敌锋芒,率领义军从青州南下沂州(今山东临沂),与冠军周旋一年有余。

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宋江又攻取淮阳郡(今江苏睢宁西北),随后从沭阳(今属江苏)乘船进抵海州(今江苏连云港),知州张叔夜遣使探察义军动向,得知宋江以十余条船自趋海滨,于是招募数千敢死之士在近城设伏,并派轻兵前去诱敌。

同年五月,宋江率领义军登岸,随后遭遇伏击,船只也被焚毁,在退路断绝的情况下,宋江最终战败被俘,而其余部则被朝廷招安,成为官军的一部分,并随后参加了平定方腊起义的作战(有争议)。

从宣和元年(1119年)于梁山起义,至宣和三年(1121年)五月彻底被平定,宋江起义满打满算也不过三年多时间,且军队数量并不多。

宋江义军的姓名不见于史料,三十六人姓名为民间版本

由于《水浒传》的影响,梁山108好汉已经深入人心,实际上并非如此。《宋史·侯蒙传》有载:宋江寇京东,蒙上书曰:“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由以上记载可知,宋江早期的起义队伍只有36人,但史料并未记载这些人的名字。不过,由于宋朝时说书伎艺兴盛,民间又广泛流传着宋江等36人的故事,因而很快便被说书人用来作为创作的素材,南宋罗烨的《醉翁谈录》便记有小说篇目《青面兽》、《花和尚》和《武行者》,这是关于《水浒传》话本的最早记载。

关于这三十六人的名字,在《大宋宣和遗事》和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并序》中均有记载,不过两者略有不同,例如《大宋宣和遗事》中将卢俊义写成李进义,吴学究写成吴加亮,李俊写成李海,阮小二写成阮进等。

南宋末的龚开在《宋江三十六人赞并序》中记载有这三十六人的名单:呼保义宋江,智多星吴用,玉麒麟卢俊义,大刀关胜,活阎罗阮小七,赤发鬼刘唐,没羽箭张清,浪子燕青,病尉迟孙立,浪里白条张顺,船火儿张横,立地太岁阮小二,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双鞭呼延灼,混江龙李俊,九纹龙史进,小李广花荣,霹雳火秦明,黑旋风李逵,小旋风柴进,插翅虎雷横,神行太保戴宗,急先锋索超,短命二郎阮小五,青面兽杨志,病关索杨雄,双枪将董平,两头蛇解珍,美髯公朱仝,没遮拦穆弘,拚命三郎石秀,双尾蝎解宝,晁天王晁盖,金枪手徐宁,扑天雕李应。

不过,龚开在《宋江三十六人赞并序》中虽然记载了这三十六人的名字和诨号,但并未叙说故事内容。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最早记叙水浒故事的作品,是《大宋宣和遗事》,它或出于元人,或为宋人旧本而元时又有增益。它所记载的水浒故事梗概,从杨志卖刀杀人起,经智取生辰纲、宋江杀惜、九天玄女授天书,直到受招安平方腊止,顺序和现在的《水浒传》基本一致。

后来,由于元代杂剧盛行,已经有大量的水浒戏出现,元杂剧和《大宋宣和遗事》所记水浒的人物姓名大致相同,且已经有“一百八个头领”之语,这应该就是梁山一百零八好汉的最早出处。


香茗史馆


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聚众36人在梁山泊(梁山泺)起义,率众攻打河朔、京东东路(今山东青州),转战青州、齐州(今山东济南)至濮州(今山东鄄城北)间,攻陷十余州县城池。十二月,徽宗纳亳州知州侯蒙建议,招安宋江,未成,再命歙州知州曾孝蕴率军征讨。宋江从青州南下沂州(今山东临沂)。呼保义宋江,智多星吴用,玉麒麟卢俊义,大刀关胜,活阎罗阮小七,赤发鬼刘唐,没羽箭张清,浪子燕青,病尉迟孙立,浪里白条张顺,船火儿张横,立地太岁阮小二,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双鞭呼延灼,混江龙李俊,九纹龙史进,小李广花荣,霹雳火秦明,黑旋风李逵,小旋风柴进,插翅虎雷横,神行太保戴宗,急先锋索超,短命二郎阮小五,青面兽杨志,病关索杨雄,双枪将董平,两头蛇解珍,美髯公朱仝,没遮拦穆弘,拚命三郎石秀,双尾蝎解宝,晁天王晁盖,金枪手徐宁,扑天雕李应。




继续派对


【寻欢评断】可叹三六作三八,啸聚山林君莫夸!



宋江起义是北宋末年的一次民变。其事迹被后世不断演绎,成为《水浒传》的历史原型素材。其实应该是36人,而非38人,寻欢贸然揣测应是输入手误。

小说家言,话本评书,本是乡村野史主要流传途径。施耐庵先生一番添油加醋,平添72名地煞作为酱油之用,而原本36条好汉则尊为天罡星三十六颗。


关于好汉,大家应该摈除一个认知——那就是好汉是好词。其实好汉绝不是什么好词,而是老百姓对强人的一个约定俗成的称呼。试想下:“好汉爷爷饶命”这类的求饶像不像“太君饶命”?对百姓而言,打家劫舍,板刀面和馄饨之类的勾当绝不会是真正的杀富济贫,所以梁山一干人等,无论如何宣传,终究是一伙贼人罢了!

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聚众36人在梁山泊(梁山泺)起义,率众攻打河朔、京东东路(今山东青州),转战青州、齐州(今山东济南)至濮州(今山东鄄城北)间,攻陷十余州县城池。十二月,徽宗纳亳州知州侯蒙建议,招安宋江,未成,再命歙州知州曾孝蕴率军征讨。宋江从青州南下沂州(今山东临沂)

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攻取淮阳军(今江苏睢宁),从沭阳乘船到达海州(今江苏连云港)。五月,宋江率众登岸后,遭海州知州张叔夜伏击,船只被焚,宋江战败被俘,起义失败。

南宋之后的一些野史,常记载宋江参与征方腊之事。但《东都事略·徽宗纪》将平宋江列在平方腊之后,《折可存墓志》也称折可存在平方腊之后,参与平宋江的战斗。


李寻欢111


首先,历史上有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军,但规模并不大,而且起义军最后因战败被朝廷诏安。


1119年,郓城发生了一件大事:朝廷要将郓城辖区的梁山泊收为“国有”。之后,在梁山泊打渔为采藕生的渔民,便要按照船只的多少向朝廷纳税。

船只越多,纳税约沉重。渔民们本来就生活得很是艰难,哪里还有余钱向朝廷纳税?此举根本就是断了渔民的生路嘛。


当年11月,宋江揭竿而起,率领36名部属发动起义,并以易守难攻的梁山为根据地,抵抗官府进攻。宋江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山下的渔民、农民纷纷上山,拿着简陋的武器与官兵作战。

宋朝军队虽然外战不咋的,但是镇压内部叛乱还是比较轻松的,梁山起义最后被济州知州张叔夜率兵剿灭,起义被镇压。


因为规模不大,所以史书上并没有详细的记载,据当时的民间笔记《大宋宣和遗事》记载,梁山好汉共36人:

他们是宋江、晁盖、吴用、卢俊义、关胜、史进、柴进、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刘唐、张青、燕青、孙立、张顺、张横、呼延绰(《水浒传》中为呼延灼)、李俊、花荣、秦明、李逵、雷横、戴宗、索超、杨志、杨雄、董平、解珍、解宝、朱仝、穆横(《水浒传》为穆弘)、石秀、徐宁、李英(《水浒传》中为李应)、花和尚(《水浒传》有姓名为鲁达、鲁智深)、武松。

宋江起义军总人数由于史书也无记载,无法统计,估计有近万人。

宋朝三百多年,农民起义大大小小有数百次之多,宋江起义只是其中规模与影响都较小的一次。


但因南宋时编印出版了《宣和遗事》,把宋江起义史事演义化、故事化;明初又出现《水浒传》,“以三十六为天罡,添地煞七十二人之名”,将宋江起义故事描述得更加生动感人,因而使这次本来规模与影响都较小的农民起义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广泛流传于民间,以至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所以说《水浒传》写梁山好汉有一百零八将,兵力十多万人,那只是小说家的虚构而已,但他们反抗暴政,敢于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豪义值得我们学习。


冷酷的方程式


《水浒传》做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早己深入人心。

一百单八将梁山聚义,除暴安良,大口吃肉,小称分金,好不快活!

但这是传说、演义,毕竟不是史,若人们对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评价是七分史三分演义的话,那么施耐庵的《水许传》可评为倒三七。

梁山好汉的形象和故事,从北宋末便由说书人及百姓间不断添枝加叶的扩展传颂,最后演绎成一百单八将的梁山聚义。

此书罗贯中参写了一部分,最后由明施耐庵执笔完成。精典的传说篇段说书在前,而成书在后。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林冲雪夜上梁山,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武松斗杀西门庆等章节多么的精彩!而其他章节平庸无咪咪,皆出自这原因。

宋江等三十六人梁山起义,历史上确有此事。但规模很小,包括喽啰也不过千把人而己。发生在北宋微宗年间。《宣和遗事》中记载了这件事。后很快被张叔夜招降,平方腊时也参与了其中。远没有《水浒传》描写的轰轰烈烈,还什么一百单八将等等。


巧妙的是,历史上确有其人的三十六人,如宋江、吴用、阮氏三雄等,正是《水浒传》
中的三十六天罡星。而所谓的七十二地煞星则完全编造而成。

在不严重背离历史根本的基础上,小说本来就是艺术的再创作、再加工。为读者喜欢,能传续下去就行。


晚亭与落霞同晖


宋徽宗年间,朝政腐败,宋徽宗天天吃喝玩乐,把朝廷大权交给以蔡京、童贯为首的奸臣。

朝政腐败各级官员穷奢极欲、贪污成风,对百姓层层压榨,百姓忍无可忍,于是纷纷起义反抗。

这时南方的方腊起义正在进行,而北方也不甘人后以宋江为首的36名好汉在梁山打起了了“替天行道”的大旗。

说起宋江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单八将,然而小说就是小说不同于历史,

宋江郓城人,从小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有经天纬地之才,满怀报国之志,但是生不逢时科考黑暗,连续几次考试失败彻底的对科考失去信心,于是在县衙谋取生计,做了个小吏。

宋江为人正如《水浒传》里一样,为人豪爽豁达,喜交好友,仗义疏财人送外号:及时雨。

由于宋江利用职务之便私放了犯人,于是被打入大牢并且择日砍头,由于平时宋江人缘好砍头之日被他的江湖好友给救了,于是大伙为了躲避官府追击一起在水泊梁山落草为寇。

北宋末年政府为了维持军费开支以及“岁币”加紧了对百姓的搜刮,那怕颗粒无收也要按人头交费,老百姓苦不堪言。

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一旦突破了界限,所发挥的爆发力是无穷的,腐朽的北宋政府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于是由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开始了。




于是宋江同志打出了“替天行道”的大旗决意与宋朝势不两立。与方腊相比宋江的人数其实不多,根据史书记载:仅有三十六人,而且作战规模不大,这也是宋江失败的原因,前期宋朝根本没有拿宋江这波人当回事,于是宋江前期攻城掠地连续攻下郓城县、兖州府、青州府。所到之处杀贪官污吏,开仓济民颇受老百姓爱戴。

随着起义军的胜利,宋徽宗开始害怕,方腊的事还没解决呢可不能让宋江在闹腾下去了,要不然宋朝就完了。于是调集兵力去对付宋江,为了避免两败俱伤宋政府先是招降,然而此时宋江被暂时的优势地位冲昏头脑于是拒绝了,于是在公元1120年北宋政府派曾孝藴为青州知府镇压起义军。

起义军失败了无论从军队的数量、兵器、军事素质都不能与朝廷的正规军相提并论。

走投无路的宋江率余部投降了宋朝,接受了他们的招安,但是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当年打着“替天行道”大旗的宋江已经忘了当初的使命,被派到南方镇压方腊起义成为了朝廷的工具。

以上内容是我对问题的看法,路过的朋友希望点赞、关注以示鼓励谢谢大家支持。


趣味史书


您好,据史家考证研究,在宋代徽宗宣和年间,确有宋江其人及其领导的梁山泊起义,但不像《水浒传》所写的有108将,也没有那么多生动的戏剧性场面。

史书记载,宋江起义军中有三十六个主要头领。他们是宋江、晁盖、吴用、卢俊义、关胜、史进、柴进、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刘唐、张青、燕青、孙立、张顺、张横、呼延绰(《水浒传》中为呼延灼)、李俊、花荣、秦明、李逵、雷横、戴宗、索超、杨志、杨雄、董平、解珍、解宝、朱仝、穆横(《水浒传》为穆弘)、石秀、徐宁、李英(《水浒传》中为李应)、花和尚(《水浒传》有姓名为鲁达、鲁智深)、武松。宋江起义军总人数由于史书无记载,无法统计,估计有近万人。《水浒传》写梁山好汉有一百零八将,那是小说家的虚构,作者罗贯中等人“欲成其书,以三十六为天罡,添地煞七十二人之名”(郎瑛:《七修类稿》),以使小说更添传奇色彩以迎合百姓喜好,琅琅上口,便于流传。但小说毕竟是小说,读者不可将它当成真实的历史


关于搞笑我想说


真的,梁山泊起义规模很小,官军張叔夜一支人马就荡平了,巜水浒传》是文学创作,估计当年蔡京,高俅连眼皮也没抬就搞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