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

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

一个人活着如果不知道自己的无知,是最大的不幸,只有应尽早做到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情况,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最好还是在学习的阶段就做好认识自我,因为日后每一步的选择都会与自身能力的不足而放弃许多东西。

认识自己是为了更好地生存,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家庭和社会,实现个人的价值。这是一种进步,更是一种永恒的主题。

自我认知就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我观察是指对自己的感知、思维和意向等方面的觉察;自我评价是指对自己的想法、期望、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判断与评估,这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

如果一个人不能正确的认识自我,看不到自我的优点,觉得处处不如别人,就会产生自卑,丧失信心,做事畏缩不前……相反,如果一个人过高地估计自己,也会骄傲自大、盲目乐观,导致工作的失误。因此,恰当地认识自我,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是自我调节和人格完善的重要前提。

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

认识自我的方法;比较法”认识自己:通过与同年龄的伙伴在处世方法、对人对事的态度、情感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以人为镜”找出自己的特点,来认识自己。比较时,对象的选择至关重要。找不如自己的人作比较,或者拿自己的缺陷与别人的优点比,都会失之偏颇。因此,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条件相当的人作比较,找出自己在群体中的合适位置,这样认识自己,才比较客观。

“自省法”认识自己:自省是人的一种自我体验。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往往通过自我反思、自我检查来认识自己:在认识自己的时候,应该重视同伴对自己的评价。他人的评价比主观自省具有更大的客观性。如果自我评价与他人的评价相近似,则可说明自我认识较好;如果两者相差过大,大多表明自我认识上有偏差,需要调整。当然,对待他人的评价,也要有认知上的完整性,不可偏听偏信,要恰如其分地认识自己。

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

“经历法”认识自己:在生活中通过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及教训来发现个人的特点,因为成功和失败最能反映一个人的性格、能力上的优点和劣势。

“二分法”认识自己:对任何事物的看法都应坚持唯物、辩证的观点,对自己的认识也不例外,既要充分发现自己的长处、优点,也要认清自己的短处与不足,只有这样,才能扬长避短。

人的最佳状况是真实地活着,对自己的拔高或贬低,都是对自身的亵渎。

人生在世,经常面对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只有战胜了自己的心魔,才会把我自己,掌控一切。

人生需要规划,而要规划人生就必须客观准确地认识自己。

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

人往往不能在顺境中认识自己,体验人生,必须在失败中、在痛苦中,在寂寞中,认识这个喧嚣世界中的自己。

人经常会站在十字路口徘徊,因为利益、名誉、权力、地位的诱惑,使许多人迷失了自己而不自知。

人的一生,也会错过许多机遇、缘分、金钱、地位,应该懂得有得必会有失,需要做到的是,要在茫茫人海中,找准自己的轨道和自己的支撑点。

从一本书里看到,人贵有“六知”:知理、知己、知羞、知福、知足、知苦。这“六知”皆是良知,是自知之明,也是处世之道,不可缺,不可少,不可失。

人生的缺憾无处不在,每个人的人生都有缺憾。不管你主观上多么努力,也总有不尽的缺憾与你相伴,绝对的完美只能是一厢情愿。

假如你能正确认识到这一点,并坦然面对,缺憾就会转化成动力、勇气和刚毅,转化成人生的成功。

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

不怕别人看不起,就怕自己不争气,故做人要有“六气”:一是励德敦品,超尘脱俗的正气;二是情绪高昂,不知疲倦的朝气;三是图强发奋,不为人后的志气;四是不惧风险,果敢善断的勇气;五是恢宏大度,任劳任怨的和气;六是勤于钻研,聪慧敏锐的才气。

草木有荣有枯,人生有兴有衰。在人生舞台上,坦然面对,顺其自然,正确找到自己的位置,认真演好自己的角色,守住自己的本分,这就是成功的人生。

切记在人生的舞台上,不要过多地考虑自己扮演的角色是否重要,而应当多想想如何扮演好所担当的角色,哪怕是一个不起眼不被人看重的小角色。

孤独、寂寞、痛苦、失败,是完整人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善待它们就是善待真实的人生。

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

人生,有不如意才有如意,有不欢欣才有欢欣,有不顺畅才有顺畅,有不成功才有成功。所以,顺境得意时,不要傲然目空一切,逆境失意时,不要戚戚然自暴自弃。

成功的人生不在于选择了高贵,失败的人生也不在于选择了卑微。高贵和卑微仅仅是相对于社会而言。对于个人,只要当自己生命终止的那一刻,回首过往依然对自己的选择不后悔,那么,你的人生就是成功的。

假如活着总是自我感觉良好,高高在上,目中无人,觉醒不到自己的不足,就是永远发现不了自己的缺点。要想发现自己的缺点,就要在别人身上寻找自己。

莎士比亚:没有比较,就显不出长处;没有欣赏的人,乌鸦的歌声也就和云雀一样。要是夜莺在白天杂在聒噪里歌唱,人家绝不以为它比鹪鹩唱得更美。多少事情正因逢到有利的环境,才能到达尽善的境界,博得一声恰当的赞赏。

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够知道别人,是智慧;能够认识自己,才是真明白人。这个“明”,我想就是《大学》中“明明德”的“明”吧。这种“自知者”,当如同老子、佛陀和孔子一般,是对宇宙人生真相彻底明了的圣人吧。

佛陀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皆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佛陀出兴于世,就是要唤醒众生的觉性,就是让众生“认识你自己”。

《尚书》中谈到治国的大法,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在知人,在安民。”可见知人是何等的重要,即使是尧舜这样的圣贤,还做得不圆满呢。

要认识他人,根本在于了解自己。我们看别人的问题好像很清晰,自己的问题却看不到。其实,这个时候,我们眼中看到的别人,也是用有色的眼镜看到的,并不是人家的本来,而是经过了我们的演绎。人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更清晰地认识他人。

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认识自我的过程。对自己认识得越透,才能活得越明白,越洒脱。然而,认识自己的过程是艰难的,很多人常常迷失了自己的真心,也不敢于直面真实的自己。

认识自己,不分贫富贵贱,地位高低。地位高的人,不一定明白自己,在陋巷中的人,却有识透自己的明白人。一个真正认识自己的人,会在生活中清醒地活着,也会在清醒中离开这个世界,甚至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归去。

六祖大师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六祖,是一个完全认识了自己的人。

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

我们如何才能认识自己呢?在我们还不能识得真心本源的时候,不妨从自身的行为来认识自己。我们周围的一切,都是我们心的反映。我们的环境,我们做的事情,我们对待人的态度,往往就代表了我们的心。

我们常常很容易就能看到别人的缺点,对自己的短处却视而不见。在这个缺失价值标准的时代里,经典是检验我们过失最好的镜子。只是我们常常拿这个镜子照别人,不照自己。当我们拿经典时刻检验自己的时候,我们才会对自己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佛陀说人人皆可成佛,圣贤说人人皆可为尧舜。这是从我们的本性上来说。然而,修德有功,性德方显。修德在于一点一滴的日常努力,在这一点一滴当中,我们能够逐步觉察我们的心念,以圣贤制定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才能更好的认识自己,进而超越旧我,活出新我。

人生有两大欢乐,一是拥有后细细的品味,二是追求之中倍感无比充实。有些人为了享乐而苦了一生,有些人为了休息却忙了一生。人们总是在不停地追求美好,却往往错过了当下的美好。其实,贪婪才是最真实的贫穷,满足才是最真实的财富。

人生不可能平坦,唯有坦然面对一切,我们才会慢慢拥有一颗完美的心。不管过去怎样,都是过眼云烟,只有快乐幸福地生活,才是对曾经最好的交代。

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

人生旅途中,大家都在忙着认识各种人,以为这是在丰富生命。活着,要有所追求,有所梦想,要生活得开心,快乐,这才是理想的人生。上天给我们机会,让我们来到世间走一遭,我们要珍惜,因为生命是如此的短暂,如果我们不知道珍惜,它将很快的逝去,到头来我们将一事无成。

作者;青苗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