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想要遷都西安,為何最後放棄了?劉伯溫:天命難違

朱元璋死前留下一遺憾,23年後被朱棣完成,影響中國600年

文|午夜鑑史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國號為大明,年號為洪武,至此這位乞丐和尚完成了人生的大逆襲,他結束了蒙元在中國97年統治,中國再次回到了漢族建立的王朝統治之下,更為難得是,丟失400年的燕雲十六州也被收回了。

朱元璋想要遷都西安,為何最後放棄了?劉伯溫:天命難違

然而,大明定都南京卻遭到了劉伯溫等一些大臣的反對的,他們認為南京在秦始皇時代就被鑿斷龍脈,不適合作國都,縱觀前朝歷史,凡是在南京定都的王朝都是短命。朱元璋對劉伯溫的建議也是相當重視,他認為劉伯溫的雖然有一定的神秘色彩,但確實也有一定的道理。

更為重要的是,南京在中國的位置太偏向南方,而自古外患基本都來自北方,這也是為何漢唐等王朝把國都定在西安,洛陽或者是開封,有利於守護邊疆。因此,朱元璋是有了遷都的想法,不過朱元璋第一個想要遷都的地方不是西安,也不是洛陽和開封,而是他的家鄉安徽鳳陽。

朱元璋想要遷都西安,為何最後放棄了?劉伯溫:天命難違

朱元璋是這樣考慮的,他準備將開封改為北京,與南京向呼應,實行兩京制,而國都定在鳳陽家鄉,以來光宗耀祖,二來他的開國功臣多位為淮西子弟也都願意回到鳳陽。可是劉伯溫卻說萬萬不可,鳳陽不能做國都。最終朱元璋被劉伯溫給說動了,他放棄了遷都鳳陽的打算。

朱元璋想要遷都西安,為何最後放棄了?劉伯溫:天命難違

可是,朱元璋並沒有放棄遷都的想法,他作為一名傑出的軍事指揮家,心裡很清楚南京作為國都的劣勢,於是朱元璋親自巡視開封,經過一段時間的仔細考察之後,朱元璋放棄了開封,因為開封八面漏風,平原地帶沒有天險可守,而且黃河時常氾濫,造成很大的麻煩。

朱元璋想要遷都西安,為何最後放棄了?劉伯溫:天命難違

1391年朱元璋又派太子朱標考察西安和洛陽,並將考察的結果繪製成詳細地圖彙報給了朱元璋,朱元璋有意遷都到西安,朱標夜以繼日的工作,一切都是為了遷都做準備,然而在朱標在從西安回到南京後不久就患病了,第二年朱標去世,朱元璋白髮人送黑髮,心裡萬分悲痛,身心被備受打擊,他認為西安對朱家對大明不利。

朱元璋想要遷都西安,為何最後放棄了?劉伯溫:天命難違

當然,朱元璋之所以最後放棄了遷都西安,主要還是他已經年邁多病,國家百廢待興,沒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處理遷都的事情了,這一點從他寫的《祀灶文》中就能看出來。

朕經營天下數十年,事事按古就緒。惟宮城前昂後窪,形勢不稱。本欲遷都,今朕年老,精力已倦,又天下初定,不欲勞民。且興廢有數,只得聽天。惟願鑑朕此心,福其子孫。

從這篇文章上能看出朱元璋已經發現了南京作為國都的不利之處,他是很想要遷都的,只可惜他已經做不到了,只能無奈地聽從天命安排。

1398年朱元璋死了,遷都一事成為他一生最大的遺憾,而這個遺憾卻被四子朱棣完成了。朱元璋死後,孫子朱允炆繼位,朱棣心中不服於是發動“靖難之役”,僅僅用了3年時間就奪取了皇位,1402年朱棣在南京稱帝,人稱明成祖。

朱元璋想要遷都西安,為何最後放棄了?劉伯溫:天命難違

朱棣當了皇帝之後,一直也在考慮遷都的問題,他與朱元璋的觀點一致,都認為南京不適合長期作為國都,因此朱棣稱帝不久就著手讓人重新修建北平,也就是後來的北京。1421年朱棣正式遷都北京,此時距離朱元璋去世已經23年了,朱棣完成了朱元璋沒有實現的遷都遺願,只不過都城不是在西安,而是在北京。

朱元璋想要遷都西安,為何最後放棄了?劉伯溫:天命難違

從後來的發展看,朱棣遷都北京的做法是很正確的,至此之後的每個朝代都是以北京為國都,影響了中國600年。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