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爾滸之戰後,大明精銳盡喪,遼東局勢卻為什麼能夠敗而復起?

薩爾滸的硝煙剛剛散去,萬曆皇帝砸鍋賣鐵好不容易才從搖搖欲墜的大明帝國四境之內湊齊的十二萬大軍在努爾哈赤的鐵蹄之下灰飛煙滅。此時此刻,萬曆皇帝欲哭無淚,他站在紫禁城的城樓上悲切的望向東北方向,他的目光彷彿越過了山海關,越過了撫順,越過了瀋陽……最終看見了薩爾滸戰場上遍佈的明軍屍體,和無盡殷紅的鮮血。

此時此刻,大明朝野上下正被一種悲觀、絕望的情緒所籠罩著,所有的人都深深的意識到一件事情:一個能夠動搖大明朝根基的強大勢力崛起了,從此之後他們在北方將要面臨的不再是四分五裂的草原流寇,而是一個統一的、一心想要覆滅大明的野蠻政權!

薩爾滸之戰後,大明精銳盡喪,遼東局勢卻為什麼能夠敗而復起?

薩爾滸之戰

一、此時大明所面臨的險惡局面

遼陽丟了,鐵嶺也丟了,百姓和潰兵四散奔逃,關外的明軍常態防禦體系幾乎被一掃而空,這是最為現實的狀況。那麼再往深層次說呢,為了打這一場戰役,萬曆皇帝從全國的兵馬當中七拼八湊才弄出來這十多萬精銳,現在一下子全賠光了,全國境內短時間內再也難以拼湊出這樣一支部隊對後金進行作戰。這就迫使大明在東北方向不得不全面採取守勢,而且能不能守得住,真的很那說。

另外,薩爾滸之戰的失敗使得草原各方勢力對於明朝的認知有了一個全新的變化,原本一個主宰大陸的強大帝國,此時已經暴露出了虛弱的實質,原來他早已經不像原先所想象的高不可攀。而且,崛起的後金已經隱隱可以有和大明朝分庭抗禮的趨勢,原先的草原蒙古諸部只有臣服大明朝這一條路,但是現在追隨後金似乎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一來,大明北方的政治格局已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薩爾滸之戰後,大明精銳盡喪,遼東局勢卻為什麼能夠敗而復起?

努爾哈赤

二、薩爾滸之戰後大明朝堂的變化

局勢糜爛至此,讓原本沉迷於內鬥的大明朝堂被重重的潑了一盆冷水,一時之間所有的事情都必須要放下了,現在最要緊的事情便是要遏制遼東局勢的糜爛!萬曆皇帝朱翊鈞做為帝國的最高決策者,他當然知道局勢的嚴重性,而同時他也看明白了薩爾滸之戰失敗的最關鍵原因:那就是朝廷用了一個根本不懂軍事的楊鎬去擔任總指揮!

為什麼會讓如此愚蠢的人走上如此重要的崗位呢?

根子就在於朝廷大臣的黨爭,還有朝政的腐敗!有能力者沒有出頭之日,沒有能力的確能竊據高位,這就是大明朝目前的現實!

當然,現在這一切都不是短時間能夠解決的,而唯一可能的是,在短時間內迅速選出來一個真正有能力的人總覽遼東全局。

而這一次,萬曆皇帝總算是做到了這一點,兵部右侍郎熊廷弼臨危受命,奉命經略遼東。

薩爾滸之戰後,大明精銳盡喪,遼東局勢卻為什麼能夠敗而復起?

熊廷弼

三、熊廷弼敏銳的意識到後金的弱點,步步為營重整遼東局勢

熊廷弼上任之後,即刻便趕往遼東赴任。他一出山海關便見到了數不清的逃難災民與潰兵,整個關外的土地上到處都瀰漫著一種絕望的氛圍,一有風吹草動便頃刻間草木皆兵,所有人都滿臉驚恐的叨唸著:後金辮子兵來了,朝廷根本擋不住,快逃命啊!

面對這樣的局面,熊廷弼睿智的眼神卻瞬間洞悉了這個現象的實質:

遼東局面並沒有到真正崩潰的局面,眼前這一切都源自於恐慌情緒的漫延!而實際上,後金的實力遠沒有達到能夠吞併整個遼東的地步,他們單單要消化薩爾滸之戰的成果也需要一定的時間!

所以,接下來熊廷弼首先採取了第一條措施:

囤積糧草,招撫流民潰兵。既然短時間內後金難以迅速對遼東全境進行擴張,那麼熊廷弼便有時間來重整遼東防線。要重整遼東防線,當務之急便是要有人,說白了,遼陽、鐵嶺一線的老百姓攝於後金辮子兵的聲威都跑光了,這些地方成了白地,怎麼重整防線?

熊廷弼抓住了一個關鍵點——糧食!他上奏朝廷從各地軍鎮向遼東地區調取糧草,所謂“手中有糧,心中不慌!”老百姓和潰逃的官兵可都是要吃飯的,他們得知熊廷弼給遼東各地調來了糧食,便紛紛自發的回到原駐地。

薩爾滸之戰後,大明精銳盡喪,遼東局勢卻為什麼能夠敗而復起?

接下來,熊廷弼有趁熱打鐵頒佈了第二項措施:

修繕城池,鞏固防禦。熊廷弼眼光很老道,他知道後金努爾哈赤的部隊善於野戰,尤其是騎兵部隊極為厲害,以明朝軍隊目前的素質難以匹敵,但是若是依託堅城以火器對抗後金部隊,則對方就束手無策了。

於是他召集各地百姓採取“以工代賑”的方法,讓百姓和士卒修築城池,然後向他們發放糧食,從而有效鞏固了遼東防線的防禦能力。

接下來是第三步:

斬首棄城將領,任用本地軍官。薩爾滸之戰後,明軍士氣極為低落,對於後金軍隊更是談虎色變畏懼到了極點,熊廷弼首先將那些棄城逃跑的軍官盡數斬首,總兵以上的高級軍官則押送朝廷法辦,這樣做算是嚴肅了軍紀。同時,熊廷弼又在軍隊中大量任用遼東本地人為軍官,這樣一來這些人熟悉當地情況,各項工作便於開戰,同時又能爭取遼東地區漢人的民心。這就是所謂的"以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遼人"。

薩爾滸之戰後,大明精銳盡喪,遼東局勢卻為什麼能夠敗而復起?

四、積極主動,壓縮後金生存空間

單純的防禦政策並不能夠完全壓制已經成了氣候的努爾哈赤,熊廷弼還有積極主動的後招。

一是採取堅壁清野之策,從物資保障上打擊後金。熊廷弼將遼東各地百姓和軍隊全部收攏在主要的城池軍鎮附近,同時又奏請朝廷調集了十八萬人分別進駐清河、撫順、雲陽等地,形成一陣套相互呼應的完備防禦體系,死死鎖住了後金部隊劫掠大明境內各項要從。

二是在部隊建設上,重視火炮和騎兵。前期和後金作戰,大明吃盡了機動力不足的虧,熊廷弼於是開始大量組建騎兵部隊,後來誕生的明末最強部隊“關寧鐵騎”便是在這一時期打下的基礎。在此基礎上,熊廷弼又大量引入火炮,分佈與各個堡壘要從,一旦後金部隊來犯便憑藉火炮殺傷敵軍。

三是主動出擊,小股部隊襲擾後金。熊廷弼看得很準,後金雖然已經建立政權,但是其經濟仍然十分脆弱,已然要依靠劫掠來以戰養戰。對此,他專門挑選精兵悍將組成小股部隊深入敵後襲擾,一邊攻擊後金的零散部隊,一邊又破壞後金百姓的耕種和放牧,如此頻繁出擊,搞得努爾哈赤疲於奔命,處處碰壁、處處受挫。

薩爾滸之戰後,大明精銳盡喪,遼東局勢卻為什麼能夠敗而復起?

正是在這一系列措施之下,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遼東局面煥然一新。只可惜……萬曆皇帝卻沒能利用好這段時間處理好中樞內部的問題,朝廷腐敗依然繼續,黨爭依然繼續……大明朝繼續向著深遠滑去。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