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林黛玉的眼淚,越劇電影《紅樓夢》的魅力

母親楊老師觀看越劇電影《紅樓夢》的眼淚

我對紅樓夢的瞭解,起源於我的母親楊老師對越劇的喜愛。1978年越劇電影《紅樓夢》重新上演,母親楊老師帶我去電影院觀看。

當孤女林黛玉千里迢迢投奔到外祖母家,出現在賈府時,我驚訝地看到了母親眼中含著淚水。其後多個場景如“黛玉葬花”和“寶玉哭靈”出現時,母親更是淚流滿面。

觀林黛玉的眼淚,越劇電影《紅樓夢》的魅力

當時我無法理解母親的淚水,後來我能明白母親看越劇電影《紅樓夢》流眼淚的原因。既有《紅樓夢》林黛玉的孤單飄零和內心憂傷產生同情,也有一部分源於對自己的感懷。

母親楊老師是上海人,1960年大學畢業後,孤身一人被分配到揚州農村擔任教師工作。特別是我的外公在1968年到1978年蒙冤入獄,上海的家被抄。母親承受了巨大的壓力,看到《紅樓夢》林黛玉的遭遇,不免觸景生情。

母親特別喜歡越劇,每個經典的唱段都能倒背如流,收音機裡播放越劇唱段,一聽就知道演唱者是誰,故事情節,準確無誤。

母親告訴我:當年,孫道臨的母親特別痴迷越劇,尤其欣賞王文娟的表演,她主演的《紅樓夢》、《追魚》、《西廂》,她每演必看,回回坐在前排,特別是《紅樓夢》黛玉的形象,讓孫道臨的母親看中。王文娟的母親喜歡看道臨主演的《渡江偵察記》,心裡先默默相中了這個“未來女婿”。1962年,孫道臨和王文娟結婚。他們的寶貝女兒孫慶原1964年出生,和我同歲。

觀林黛玉的眼淚,越劇電影《紅樓夢》的魅力

越劇電影《紅樓夢》的魅力

《紅樓夢》是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並被多個劇種改編搬上舞臺,越劇電影《紅樓夢》是以越劇《紅樓夢》為藍本拍攝的一部越劇舞臺藝術片。

越劇劇目《紅樓夢》由徐進編劇,於1958年2月18日至3月31日首期公演於上海舞臺,連演54場,場場爆滿。

1962年,由上海海燕電影製片廠和香港金聲影業公司將該劇攝製成戲曲藝術片,岑範導演,由徐玉蘭、王文娟主演,

越劇《紅樓夢》電影在文革後1978年重新放映,當電影裡林妹妹一出轎子,嫻靜時尤如嬌花照水,行動時好比弱柳扶風,全場安靜極了,讓只看過樣板戲的觀眾突然感受到古典仕女帶來的美的震撼。

觀林黛玉的眼淚,越劇電影《紅樓夢》的魅力

這部戲曲片幾乎集合了好戲應具備的全部優點,題材、情節、演員、唱腔、表演、服裝、佈景,無一不佳。越劇紅樓夢不僅普及了曹雪芹的小說《紅樓夢》,也引起了觀眾的熱愛。

據不完全統計,越劇電影《紅樓夢》1978年到1982年年間,電影票房達2億人民幣,當時電影票才2角錢一張。觀眾人次超過12億,觀看人數至今難以突破。成就了中國戲曲史、中國電影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電影劇本以寶黛愛情故事為主線,選取小說中的幾個典型情節,在有限的範圍內儘可能體現原著的精神風貌。

影片中人物造型俊美、唱腔柔麗、表演細膩真切,充分發揮了越劇的藝術特點,在體現原著思想內涵的同時,突出了寶黛的愛情悲劇,增強了情感的表現粒度,產生了震撼人心的效果,具有很強的審美力量,是一次成功的改編。

片中各場中的主要唱段幾乎全數成為經典名段傳唱至今,尤其“天上掉下個林妹妹”一段更是家喻戶曉;它是越劇舞臺上一座極難逾越的藝術高峰,也是中國戲曲寶庫中的一筆寶貴財富。

觀林黛玉的眼淚,越劇電影《紅樓夢》的魅力

越劇電影《紅樓夢》情節的編排是很巧妙的,是一個完美的劇本。

越劇電影《紅樓夢》和曹雪芹的原著,有不少差別,有人說越劇電影的劇本失去原著小說的味道。

其實,撇開原著僅看越劇電影《紅樓夢》,它通過一些主要情節,把全劇安排得精妙安排,形成獨特的風格和情感發展路線,它真的是一出成功的劇目。所以到今天,越劇電影《紅樓夢》仍然擁躉者眾多。

故事從黛玉進府講起,孤女林黛玉千里迢迢投奔到外祖母家,表兄賈寶玉與她兩小無猜,情投意合。然而,家長們用 “掉包計”拆散了這一對戀人。絕望的黛玉焚詩稿後,香消玉殞。寶玉得知真相,在黛玉靈前悲憤哭訴,離家出走。

這樣,四場戲就把寶黛感情發展的脈絡說清楚了。

從進府和識金鎖、讀西廂、葬花對應的就是三個階段,兩小無猜--情竇初開--剖腹掏心,這個對於舞臺演出的觀眾來說已經足夠清楚,至少即使你沒看過紅樓夢,也不會有違和感。

其他幾場戲,別琪官、笞寶玉、王熙鳳獻策,都是為了交代寶黛的生活環境,和寶玉在愛情之外的性格特徵,這些都會對寶黛愛情的主線產生直接的影響。

一切交代完畢,最後的焚稿、金玉良緣、哭靈是情感的爆發和戲的高潮。

如此精準地進行場次的選取,如此精妙的編排,情緒與情節如此地貼合,情感的發展如此的順理成章,在越劇的劇目裡已經是屈指可數,如果你不用看原著的眼光、只是用欣賞一部普通的戲劇的角度來看它,應當稱得上是一個完美的劇本了。

觀林黛玉的眼淚,越劇電影《紅樓夢》的魅力

越劇《紅樓夢》,唱詞很優美,唱腔也好。

對於戲曲唱詞,我認為優秀的唱詞不一定非得是典雅的唱詞,戲曲臺詞的目的,在於表現故事情節,表達人物情感。如果能做到雅俗共賞,和戲中人物個性相符,就是好詞。

越劇《紅樓夢》具有強烈的感染力,讀西廂、黛玉葬花、黛玉焚稿、金玉良緣,哭靈出走。慧心處,觀眾跟著笑,傷心時,觀眾跟著流淚。常常是臺上演員唱,臺下觀眾默默哼。這部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編劇細膩的情感表達,精妙的結構增刪,以及出眾的文采。

越劇《紅樓夢》的唱詞讓人容易理解,它不深奧又不淺陋,稱得上是雅俗共賞的典範之作。

越劇《紅樓夢》電影的編劇尊重原著、敬畏經典,還有新的貢獻和發展,最能展示的是《寶玉哭靈》,在原著的基礎上有發揮。

“林妹妹呀林妹妹,如今是千呼萬喚喚不歸,上天入地難尋見。可嘆我生不能臨別話幾句,死不能扶一扶七尺棺。”

每到徐玉蘭唱的寶玉哭靈,臺下的觀眾一片哭泣聲。高鶚不到100字,我們的劇作家利用戲曲特點放大,現在成了經典的摺子戲,唱腔好,詞也很美。

觀林黛玉的眼淚,越劇電影《紅樓夢》的魅力

王文娟飾演的黛玉,演繹了古代仕女的美

《紅樓夢》由不同時代的演員改拍了許多次,王文娟扮演的林黛玉情有獨鍾。雲鬢上只鬆鬆地插了一隻鳳釵,眉尖若蹙,一襲淡色衣裙,閒靜如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清麗雅緻,超凡脫俗,是我心中最嚮往的那種古代仕女的美。

當寶玉因厭學、與戲子交友等事遭受賈政一頓暴打而昏迷,醒來後看到了黛玉一雙哭腫的眼睛。黛玉走後,寶玉差晴雯將自己為黛玉拭過淚的手帕送給黛玉,晴雯不解,寶玉道:“你放心,只管送去就是。”

黛玉看到了舊帕子,果然明白了寶玉的一番心意,不由思緒萬千。窗外更深露重,數竿修竹在風中搖曳。黛玉了無睡意,硯墨在燈下寫出了《題帕三絕》:眼空蓄淚淚空垂,暗灑閒拋卻為誰?尺幅鮫綃勞解贈,為君焉得不傷悲......

只見她輕舒雲袖,邊舞邊婉轉唱來:“他是帕上情思千萬縷,我是筆間心事一行行,今生若是沒奇緣,為何共一個心肝共一個腸?今生若是有奇緣,為何隔一座高山隔一堵牆?”把黛玉與寶玉心心相印,卻因封建禮教的束縛不能讓心思如願的萬千哀愁表達得比小說更淋漓盡致。

我那時少年情懷,全然不解相思之苦,卻也在那悲涼的唱腔中沒來由地溼了眼圈,也愛極了瀟湘館外叢叢修竹。

觀林黛玉的眼淚,越劇電影《紅樓夢》的魅力

情殤,是古今中外文學藝術表示的一個永恆主題。

在某種意義上說,越劇電影《紅樓夢》,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愛情悲劇效應比團聚笑劇更感動人心。它和羅密歐與朱麗葉挑戰世俗社會私見的擠壓而演繹一段悲情故事,都是一種人世自我自力意識醒覺的體現,柏拉圖似的物質愛情昇華和逾越的標誌。

愛情不分中西,他們為了對自由愛情的追求,敢於違抗封建禮教,不受一切限制,衝破一切偏見,甚至以死殉情。這是一曲反對封建主義,倡導自由平等、個性解放、婚姻自主的頌歌。

千百年來,情殤的震撼力和傳染力,令人回味無限。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