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背上带刺的淡水鱼,市场上卖到60一斤,为何没多少农民养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鱼大肉在很多人家的餐桌上越来越常见,其中鱼肉作为餐桌上的主要食材,在市面上还分为不同的种类,其中最受人们认可的就有鲢鱼、青鱼、草鱼、鳙鱼等,这也是民间统称的四大甲鱼。而且大多数人一直普遍认为,一条鱼外表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鱼鳞,不过农村却有一种不长鱼鳞的淡水鱼,名叫刀鳅鱼。

农村背上带刺的淡水鱼,市场上卖到60一斤,为何没多少农民养殖?

刀鳅鱼以前是南方农村常见的淡水鱼之一,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不长鱼鳞却长刺,身体呈细长状,长得和泥鳅有几分相似,因为背上的倒刺十分显眼,所以又被农民称为“刺王鱼”,记得小时候,晚上经常能从农村的河流或者池塘里钓到几条刀鳅鱼,为啥如今这种鱼的数量却越来越少了呢?

农村背上带刺的淡水鱼,市场上卖到60一斤,为何没多少农民养殖?

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生存环境的变化。刀鳅鱼经常藏在水草或者石缝中间,到了晚上才会出来活动,而且刀鳅鱼对水域的质量要求比较高,一般只有水质比较好的区域才能经常见到它们的身影。可是这几年来,农村很多地区都存在明显的环境污染,很多河流的水质都有所下降,已经不适合刀鳅的生长,所以数量才一再减少。

农村背上带刺的淡水鱼,市场上卖到60一斤,为何没多少农民养殖?

正是因为农村刀鳅鱼的数量不断减少,又有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它的营养价值,才导致刀鳅鱼的价格越来越高,如今刀鳅鱼在市场上已经能卖到60一斤,比鳜鱼的价格还要高。看起来刀鳅鱼的市场前景不错,可是仍然没多少农民原因养殖,这是什么原因呢?

一方面是因为刀鳅鱼对水质的要求很高,增加了商业化养殖的难度,要想人工养殖大量的刀鳅鱼,不仅要摸清楚它的生活习性,更是要严格把控好水质,否则就有可能遭受损失,很多农民不愿意承担这方面的风险,所以才不敢大规模养殖。

农村背上带刺的淡水鱼,市场上卖到60一斤,为何没多少农民养殖?

另一方面,刀鳅鱼的生长速度缓慢,养殖周期太长,在自然生产的条件下,一条刀鳅鱼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才能长大,要想减少生长周期,就需要人工投放不少的饲料,这就增加了农民的养殖成本。再加上和其它常见的鱼类相比,刀鳅鱼毕竟只是一个小众品种,虽然目前市场上的卖价不低,但是销售渠道还没有完全打开,基本上属于有价无市的状态,如果农民大规模养殖的话,很有可能因为销路不畅通而卖不出去,到时候还得有自己承担损失。

农村背上带刺的淡水鱼,市场上卖到60一斤,为何没多少农民养殖?

考虑到这些方面的问题,如今农村仍然没多少农民养殖刀鳅鱼,不过刀鳅鱼确实是一种美味的食材,关于它的做法也有很多,不管是红烧、干煸还是腌制后小炒,都是一道特别的下酒菜,关于刀鳅鱼,你还有哪些了解?欢迎留言和我们讨论。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