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村莊,10年出了40多名碩士、博士,全靠這個法寶

河南商報記者 王苗苗 通訊員 崔新娟 劉成林

一個設立在司馬懿故里的書屋,一個將家風家訓視為準則的村寨。10年間,從這個小村莊走出了200多名大學生,40多名碩士和博士,也是在這些年間,一大批有志青年回到故鄉,在這裡開啟人生新的征程。

【傳承】 

古村寨有了文化新載體,鄉賢捐贈成了新風潮

“書屋投入使用10年有數萬人受益,每年都有外國參觀者。”河南溫縣招賢鄉安樂寨村“兄弟書屋”內,書屋管理員王夢醒指著一面足以令全村人驕傲的光榮牆,興奮地說,“這10年,村裡出了200多名大學生,40多名碩士和博士,老百姓都說這是鄉賢們捐贈書屋為村裡養出的好風水。”

河南一村莊,10年出了40多名碩士、博士,全靠這個法寶

“那可不是,鄉村振興離不開鄉賢的助力。”該村黨支部書記楊成祖介紹,安樂寨村是司馬懿的故鄉,也是當代著名學者王夢奎、王夢恕的家鄉,“他們在村民中的威望高、口碑好,他們的嘉言懿行影響著老百姓,大家有模學樣,文明鄉風、美麗鄉村就建起來了。”

2007年,我國著名經濟學家王夢奎、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以及焦作大學教授王夢週三兄弟捐獻出三進院的舊居建為“兄弟書屋”,書屋現有藏書量1.6萬冊,借閱圖書者達5萬人次,已成為傳承、傳播家國文化的新載體。

河南一村莊,10年出了40多名碩士、博士,全靠這個法寶

2017年,該村曾赴延安參加革命,後定居北京的王乃大後人王毅將自家已掛牌“河南省傳統民居”的二進院,捐贈給村裡用作倖福院;2019年,招賢鄉中辛村王華田、王華奇兩兄弟將自家1100多平方米的祖宅院地和房屋,提供給村裡用於幸福院建設;同一年,上苑村林大慶捐贈自家二層樓房及院落700餘平方米,用作村內幸福院……

【振興】 

回鄉創業,鄉賢成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德高望重的鄉賢都回鄉了,慢慢地,我也有了回鄉創業的念頭。”2010年大學畢業後,安樂寨村村民王斌在馬來西亞就業,可當他了解到家鄉的變化,瞭解到很多知名鄉賢回家創業,加之家鄉在引導大學生向鄉村迴流方面的好政策後,2014年,他毅然辭去國外豐厚薪酬的工作,回鄉創業,而他也為周邊村民提供了工作崗位,成為群眾眼中的新鄉賢。

“根據鄉村振興工作需要,我們將本鄉、在鄉、離鄉的人才都作為‘新鄉賢’的選樹範圍,廣泛開展符合‘新鄉賢’標準的人員普查。”據溫縣招賢鄉黨委書記袁方介紹,該鄉努力營造尊崇“新鄉賢”氛圍,讓“尊崇鄉賢”“爭當鄉賢”成為風尚,並制定出臺培育“新鄉賢”、保障“新鄉賢”發揮作用的文件及實施細則。

河南一村莊,10年出了40多名碩士、博士,全靠這個法寶

“從培育路徑、培育措施、工作保障等方面對鄉賢及鄉賢組織參與鄉村治理、鄉村產業發展、鄉村文化建設、公益事業等給予政策支持。”袁方稱,該鄉以培育鄉賢力量、釋放新動能來促進“新鄉賢”迴歸,凝聚了鄉村人才振興的新力量,真正讓鄉賢成為鄉村振興的推動者、產業興旺的引領者、鄉風文明的倡導者、鄉村治理的協作者。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