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平記憶」難忘鄒平縣城的物資交流會

“七里路的鐵貨市,八里寬的木料行,

西北角上賣雜貨,東南角上賣雜糧,

當中間搭了個刀山架,

耍把戲的還有大姑娘。

竹馬旱船來回跑,

四臺大戲唱的是南昆、北弋、

東柳、西梆還有西皮和二黃!”

這是山東快書《武松趕會》大鬧東嶽廟會里面描寫廟會熱鬧的場面。古時候的鄒平黃山的四月八廟會遠近聞名,除了焚香祈禱許願、還願外就是民間娛樂和農副產品市場交易了。上世紀七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末短短二十年裡,雖然廟會已成為文物,但鄒平縣城的秋季的物資交流會,給人留下了難忘的回憶。和全國各地的縣城一樣,鄒平的交流會也是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興起的。連續的糧棉豐收和其他經濟的搞活,每年到了秋後,農民們收完了玉米,種完了麥子,賣掉了棉花,手裡有一點可支配的餘錢,抓住商機,縣裡的物資交流大會也就開始了。


「鄒平記憶」難忘鄒平縣城的物資交流會

商賈雲集 顧客如織的物資交流會 李衛攝

物資交流會,有點像五天一次的集市,但規模要大得多。會期長達半個來月,因為每年才有一次會,比集上賣的東西品種多了好多倍,可吃可玩的也非普通的大集可比。有一個笑話,說城裡一位幹部接鄉下的妻子來縣城趕會,妻子說這裡怎麼這麼些人呢?幹部說:“這裡今天是集。”明天妻子又問,“怎麼還這麼些人?”幹部說:“這裡這幾天都是集。”真可謂這些天是天天有集市,日日趕大集。物資交流會的地點設在縣城,在現在的黃山二路(1984年前叫鄒新二路),東從百貨大樓西至黛溪商場一字長蛇鋪開。來自本縣百貨公司、食品副食公司、五金交電公司和各鄉鎮(1983年前叫公社)的供銷社,甚至外縣外省的,各種大大小小的商販都提前到指定路段南北分開去扎棚佔位。擺攤賣布料賣衣帽、服裝鞋襪的、五金交電的,有唱戲的、變戲法玩雜耍的、賣桔子花生瓜子的,賣糖葫蘆棉花糖的……應有盡有。進入九十年代交流會又轉移到黃山三路東從建設銀行西到原範公像舊址,九十年代末在現在的黃山東路到東石村農貿市場舉辦了一兩年,銷售的貨物又有了汽車、摩托車、冰箱等高檔的產品,隨後就偃旗息鼓了。


在交流會期間,從清早開始,通往縣城東、南、西、北的公路便有密密麻麻的人群從鄉村湧向縣城,到了中午時分,縣城的主要街道到處是人頭攢動,水洩不通。街道兩面被南來北往的客商全部佔領,臨時搭建的售貨棚一個接一個,裡面擺滿了五顏六色的商品,那怕是單位門口的人行道,也有小商小販鋪一張塑料紙上面擺些小玩意兜售。當時的購買力太強了,有賣什麼,就有買什麼,無論攤位大小,不管是時興商品,還是冷僻貨物,都會賣得所剩無幾,商家賺得盆滿缽滿、興高采烈,老百姓買得稱心如意,因為在交流會上他們可以買平時買不到的東西,價錢還比平時便宜得多。


「鄒平記憶」難忘鄒平縣城的物資交流會

物資交流會上熱鬧非凡 李衛攝

到了交流會的日子,人們見面打招都是:“去趕會了嗎?”“哪天去趕會啊?”“買了什麼好東西啊?”“在會上看的什麼熱鬧啊?”等等。還有在會上買了認為滿意的東西出去顯擺顯擺,孩子們還會說:“快讓你爹和娘去買。”特別是要出嫁的姑娘,這時候要讓未婚夫大方一回。買傢俱、買家電、買衣服,看看文藝節目,同時買點小吃解解饞蟲,是再恣意不過的了。趕會的日子,一家老小近的步行或者騎自行車,遠的也有坐公交車的陸陸續續來到縣城。那時還有許多在世的小腳老太太,讓孩子們用小推車推著前來看看久看不厭的戲曲節目。大人們在會上要置辦的是生活和生產用品,女人們總喜歡在那些衣服鞋襪的攤前轉來轉去比來比去。小孩子們最傾注於看馬戲雜技等娛樂節目去圖個熱鬧。交流會期間,人們一般是提前把活計安排好,提前計劃好哪一天去,然後呼朋喚友攜家帶口喜氣洋洋地去趕會。若是頭幾天去,貨物全,卻不好講價,最後一天的末會去,商販們賣到了最後,都降價了,但是貨也不全了。


「鄒平記憶」難忘鄒平縣城的物資交流會

顧客在細心挑選商品 李衛攝

文化搭臺,經濟唱戲。交流會除了買東西外就是看文藝節目了。大約1980年左右,那一年交流會天特別的冷,父母給了我一兩元的零花錢讓我自由支配,我一連看了幾場的雜耍節目,甚至搭在脖子上的圍脖丟了都不知道。江蘇那邊的一個雜技團在當時通山街駐軍某部營房一個廣場表演,狗跳火圈、小狗認字還有惟妙惟肖的口技讓我至今記憶猶新。以後的幾年裡,由於父親負責交流會的宣傳組工作,直接對洽交流會上的藝術團體,那些年我也沾了“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光,各類表演確實看了不少。不光是雜耍,省級的藝術團體也前來助興。當年省京劇團的方榮翔在電影院演出一票難求,省呂劇團郎鹹芬來演出盛況空前。據說一位掌管供電的工作人員因為沒有得到看戲的票,怨恨之下拉下了電閘。整個交流會場突然停電,後果可想而知,當然法辦了。那時中興學校東邊是一個大灣凹地,大型的馬戲團在哪裡扎棚演出十分熱鬧。有一年聊城地區的馬戲團節目比較精彩,有十幾個人騎自行車的雜技,空中飛車、空中飛人,都十分驚險。還真有騎馬的演員在演出場地遛彎,不時來個鐙裡藏身來一展身手的馬戲絕技。後來,在黃山東路的交流會,有了穿著暴露的歌舞團,描眉弄眼、狂歡亂舞引來不少男女老幼駐足觀看。但是落日夕陽、臨秋末晚,慢慢交流會即將曲終人散。

有人聚集的地方,必然就有龐大的飲食市場,在趕交流會的日子裡,縣城會突然增加很多的飲食攤點,地方小吃,民間特色飲食,都在這裡大顯身手。拉麵、油餅、蒸包、麻花油條、水煎包這些價錢便宜又方便的小吃,是莊稼人進城愛吃的食物,這些攤點走上幾步就有一處,攤點旁總是圍滿了人,有的人來趕會衝的就是那油乎乎、香噴噴的煎包餡餅。看完節目,吃點什麼呢,母親是不會在外面吃的,說外面的食品不乾淨,包子的韭菜不洗,碗筷刷不乾淨,這是事實。我就親眼看到賣拉麵的刷碗盆用的稠糊糊的水,擺攤設點缺的就是水,能湊付就行了。當然小孩子不以為然,被饞蟲勾引也顧不了許多。咱不吃帶餡的就吃麻花吧?一次,在會上吃了兩支麻花後,幸巧遇到父親的一位好友,又給我買了十支麻花,我一口氣又吃了五支。這一壯舉,至今還津津樂道。


「鄒平記憶」難忘鄒平縣城的物資交流會

那時的商販 李衛攝


九十年代末,大興有獎銷售,買了產品抽獎或直接買兩元、五元的彩票,看是否中獎。人們好奇加獵奇,都想發財中大獎,但事與願違真正中獎的少之又少。我曾晚上試著買了一張兩元劵,銷售人員叫道:“恭喜你,中獎了,一元錢。你是要一元獎勵,還是再添一元錢,重新抽一張?”“再抽一張”,我於是有加一元錢抽了一張彩券。結果呢,什麼也沒有,又搭上了一塊錢。別說,還真有抽到大獎的。原啤酒廠有一職工的兩三歲的兒子抽到了一輛自行車,一女職工還抽到一輛天津大發麵包車,當時價值三萬元,引起不小的轟動。還有擺地攤,搞摸獎遊戲的。地毯上擺上各色日常用品和玩具,扔出竹圈或塑料圈去套,交上幾元不等的參與費,套住啥就拿啥,確實吸引不少人。但是那圈輕飄飄,是套也套不住,這套圈明顯就是圈套。在交流會旮旮旯旯兒處有賣狗皮膏藥的、賣藥酒的、測字算命的和各種打著“祖傳秘方”忽悠人的。也有賣老鼠藥在那裡耍嘴皮,放幾個招牌死老鼠噁心人的。打把勢賣藝,一會刀槍不入,一會用鐵絲纏住脖子,在讓人驚歎咋舌之時手拿銅鑼讓觀眾往裡面扔錢。有拉大旗作虎皮的,什麼珍稀動物,三根腿的雞、六根腿的牛,實際就是動物的畸形現象。更有甚者拿殘疾人做招牌,招搖撞騙,一場交流會反映出人生百態。

趕會有人歡喜有人愁,有買到貨物發現不如應去商家處退換髮生爭執的,也有小孩子想要東西得不到向大人打滾撒潑的,也有小兩口為買東西意見不一噘嘴使氣的,反映出世俗複雜糾結的芸芸眾生相。不和諧因素時有發生,為了擠佔攤而互相謾罵、大打出手引起趕會的群眾圍觀。當年經常聽說,俗稱“提頭子”三隻手的掱手還十分猖獗,隱匿在趕會的人群之中,經常趁人不防提走趕會人群的貴重物品和錢財。被盜的失主不是垂頭喪氣就是痛哭流涕,圍觀群眾也都義憤填膺、譴責小偷,希望公安人員追查小偷,嚴懲案犯。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物資交流會,算得上一年一度的最有影響力的盛會。這一時期就如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一樣,正是欣欣向榮的時代,心潮澎湃的時代,不再為溫飽發愁的農民,沒有下崗之憂的工人,沒有為房貸而節衣縮食的城裡人,沒有背井離鄉外出打工的農民工,這時候正是秋種以後的農閒季節,小學、初中的學生秋假還未結束,大人孩子都有空,住在城裡和城郊的的人,熱情接待鄉下來的親屬、親戚和朋友,趕會看到的是一片的繁榮景象,猶如《清明上河圖》的畫面,人們安居樂業、休閒自得。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如今到了信息爆炸的時代,商場超市、專賣店隨處可見,購物什麼時候需要,在哪都可以買到,有錢的人還會上大城市甚至出國去買。八0後、九0後更是足不出戶,在手機上一按,快遞公司就會把貨送上門。至於休閒娛樂,隔三岔五,組團隨旅遊團,雙飛雙臥遊便名山大川。鄒平縣城的交流會便漸漸淡下來了,九十年代後期,為了影響市政設施將交流會址移至在縣城邊沿的城鄉結合部,交流會也失去了往日的繁榮,大多是小商小販擺些假冒偽劣商品,交流會也就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翻開1985年版的《鄒平縣誌》,對物資交流會有這樣記載:1978年後恢復物資交流會,上會物資有工業品、農副產品、日用百貨、生產資料、牲畜禽蛋、建築材料、醫藥衛生、苗木花卉等,還設有溫乎宣傳、技術諮詢、信息服務等1984年上會人數130萬人次,會期成交額366萬元。

物資交流會,是時代的產物,是為活躍城鄉經濟而設,也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有興而衰,自生自滅。但是它承載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集體美好回憶,變成了你我難以割捨的鄉愁。

「鄒平記憶」難忘鄒平縣城的物資交流會

呂品,男,山東鄒平新民村人,多年從事宣傳工作,習書法、愛文學,酷京劇,好烹飪。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