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學校檢查教師備課筆記時,要求每課時都要有教學反思,你怎麼看?

靜思的長壽花


曾和教研室一位朋友討論過這個話題,他有個觀點我認可:形式主義確實害死人,但沒有形式,哪來內容?

為促進老師們教後反思,製作格式化的備課筆記,無可厚非。關鍵是如何引導,將教後反思落到實處,以促進教學和教師個人專業成長。

以前的教研室主任經常這樣激勵老師們:不管功底如何,只要堅持寫三年教學反思,就能成為名師。

他本人是極力推崇教師寫教學反思的,所以有些誇大其辭。但至少也證明,寫教學反思,對工作對個人,都很有意義。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處世、修德立身,需要經常反思,才能日有進益。“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議人非。”也強調了反思的重要性。工作上常反思,能發現問題,並尋找解決之道。如此,不但可以改進工作,自己的專業技術也能獲得長足進步。

但在實踐過程中,一些管理者常犯教條主義——既然教學反思很重要,那麼多寫一些,總歸沒有害處。

同時也是管理者懶政的表現。如果不規定每課要寫反思,常規檢查就很麻煩。到底該寫多少,什麼時候該寫,什麼時候可以不寫,需要細讀教師的備課筆記,從中看出合理或不合理來。勢必花費很多精力。一刀切地規定每課必寫教後反思則省事得多,凡空白處皆不合格,可以理直氣壯地批評教師並要求趕緊補上。

管理者的教條主義和懶政,不僅僅體現在對教學筆記的機械式要求上,還體現在教學管理的方方面面。當然,其中也有政績的考量。

教學管理工作是否出色,能否得到上級肯定,除了教學成績,教師的教學常規工作也很重要。最好的方法,是用一系列指標進行量化,既直觀,又“留了痕跡”。

我剛參加工作那年,在小學,當班主任,每週24節課。每天忙得腳不沾地,晚上還得熬夜備課。備課的要求很變態:語文全學期必須備100節以上,每節不少於1000字,全部手寫,字跡工整。

如此繁重的任務,自然只能抄教學參考書。話說,誰有能力每天寫1000字以上的原創教案?有這本事,恐怕也非池中之物。

管理者知道你在抄,卻不說破。看似你在哄他,實則他在玩兒你。你為的是完成任務,他為的省心省力還有政績。

所幸這幾年集體備課和導學案比較流行,老師們才從繁重的抄寫任務中解放出來。但是,導學案也要求二次備課,也有一些機械的欄目需要填寫,教學反思仍然在列。

真正的反思,應該是有所思,有所悟,才記錄下來。有些反思,可能只是發現問題,一時找不到解決之道。有些反思,是靈感的迸發,需及時記錄下來,以防遺忘。

這種反思,與“吾日三省吾身”不同,不是從某些方面做自我檢查:教學目標達成了麼?教學設計是否合理?課堂互動效果如何?等等。當然,這樣的反思也應該有,但不需要寫下來,寫也也千篇一律,沒什麼意思。

多數情況下,教學反思只是思維的片斷。在適當的時候,可以擴展為教學敘事、教學案例、論文,甚至課題。這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需要積累,也需要沉澱。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就能獲得實實在在的成長。


毫米


這個問題,純粹是學校管理問題了,要求每課時都要有反思,也不違反任何規定。有人責問誰定的?學校有權這麼做,為了給點壓力,變壓力為動力,學校可以這麼做,這麼做也沒有什麼不妥。

不過,筆者還不贊同這樣的做法,因為,這樣做,有六語形式主義的嫌疑。教學反思是必要的,不是有些外行人認為那樣,完全是多此一舉。教學反思,可以總結經驗教訓,讓教師在反思中不斷提高業務水平。

但是,筆者認為,教學反思不一定是寫在教案的後面,而且沒有必要每課時都要寫多少字的反思,這種做法,多半是為了應付上級的檢查,沒有什麼實際的意義。

教學反思,應該是老師的自覺行為。沒有反思的教學行為是不存在的,一名老師教學一定的內容後,必定會在心裡反思一番的,只是,他們沒有寫出來。為何沒有寫出來,這與個人的反思特點相關的。

現在,備課筆記的形式也已經多樣化,但是,我們很多學校,並沒有做到與時俱進,還是抱著手寫的教案不放,這是一種落伍的行為。前階段既有一所大學,對上課沒有紙質教案的老師進行了通報和處理。這是有待商榷的。

只要老師備課了,不管是什麼形式的備課,都是可以的。有的老師博聞強記,運用現代辦公手段寫了電子教案後,教學重難點及程序安排,已經爛熟於心,何必要去寫什麼紙質教案呢?

教學反思,筆者覺得不用那麼頻繁,一個單元,一個章節,教學下來,對教學有所悟有所得有教訓,總結一下,也就可以了。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沒有必要強求每一課時都必須寫,必須寫多少字,形式主義可以休矣。


當代師說


每課都要寫反思?誰定的?學校定的。學校為什麼這麼定?無非兩種原因:上面教育管理部門要求的,或者學校根據某個理論自定的。

這個課後反思有無必要?首先我想請各位思索:幹工作的僅僅是教師這一個行業嗎?(不是)別的行業人員不需要成長嗎?(不是)公務員、醫生、工人等是不是每做一件事要預先寫個過程,然後再寫個反思呢?(不是,至少不強制規定)

為什麼教師要天天反思課課反思?這除了教育管理人員通過行政干涉來顯示權力外沒有什麼可以解釋。反思,是有感而發,有感則寫,無感則不寫,可以書面寫,可以心中有,強行要求課課寫,教師有壓迫感,甚至有被奴役感,必然令人生厭,瞎編濫造者有之,照搬照抄者有之。這徒增教師負擔,君不見教師怨聲載道乎?

教學有方,亦教無定法。教學理論,全員掌握;教法,自主選擇,不必一統。特別是留痕類的任務,純粹多餘。我反思,但不必留痕(寫反思)。我改作業,但不必留痕(批改記錄)。……其他的不再多說。

其實,我們在每天的生活中,都在不斷地思考,除非睡眠狀態或植物人狀態,每做完一件事,包括每讀一篇文章,甚至每一次與人交談之後,都有或多或少的感想或反思,人就是在不斷反思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反思是生活常態,是自發的,有時也是自覺的。我們不能因為沒寫下來,就認定別人沒有反思。

說白了,統一要求寫課時反思,並不是什麼專業性要求,並不能體現什麼教學內行,它只是教師的額外負擔,具有壓迫性,缺少人性化和靈活性。它把教學行政化,它完全是為了迎合行政檢查的需要。

教育,有時真的有被外行人亂管的味道,教師同行們,您有沒有這種感覺呢?

傳播正能量,促進教學改革,減輕教師負擔。支持我觀點的請不要吝惜您的手指頭,感謝您的點贊或轉發,也恭請批評指正。



百姓茶館話人生


每天寫反思有點形勢主義,一段教學內容完成再寫更有整體性和針對性。我自己經常寫反思教學日誌,把自己的教學過程記錄下來並進行整理,包括板書,學生反饋問題,以及各個班教學過程中捕捉到的不同教學方式的調整。好處是下一輪教學我可能記不清楚一些問題難點和重點,這樣我看看教學日誌和反思就知道怎麼備課了。經過幾輪修改和積累,會更加得心應手,特別是像我們開設新課程,更需要寫教學反思。比如我們團隊開設了《影視與西方文化》,我已經教授了三遍,每遍都有不同收穫,反思幫助我更深入地理解自己教學對象和教學素材,更好地整合各種資源。特別是有新團隊成員加入,我把自己的教學流程和反思交給他們,他們根據我的記錄,可以馬上上手,有利於團隊建設。


貓咪英語課堂


學校領導檢查老師的課後反思內容,看上去是形式主義,實際上是督促老師要養成課後反思的習慣。即使學校不檢查教師備課本,老師也應當有教學反思內容,學校的這種做法應值得稱讚。



我是一線老師,以前寫教案時也不會寫教學反思內容。每堂課結束後,我都會對上課情況進行總結,分析這堂課的重難點是否突出,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講清楚,學生學習效率怎麼樣,哪些問題還有待老師進一步突破等。我會把這些問題批註在教材的旁邊。在下次講課時,會花五分鐘左右時間集中解決這些問題,幫助學生回顧總結上一節課的重難點知識內容。

長此以往,形成了習慣,平時我的家庭作業很少,就是完成書後的課後練習。我所任教的班級考試成績在片區都是數一數二的,連續五年都被評為優秀教師。我認為是教學反思在教學過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幫助學生讀懂了教材,突破了重難點,把握住了考點。



有一部分老師也在上課後進行了教學反思,但沒有把反思內容記錄在備課本或者書上,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過了幾天,記在頭腦中的教學反思又遺忘得差不多了,這樣不利於教育教學。


Lance課堂


這東西我經歷過類似情況,就是實習時的工作日報。

你說我一個實習生,有啥可以寫的?每天能幹的有啥?每天晚上回來為了這300字抓耳撓腮的編。

教學反思也是一樣的,每一節課寫一篇?要知道對於一個教師來說,每堂課可能真的是平平淡淡的教學,又不能最後寫個“正常教學”就結束,非要寫的話,九成以上是編的,浪費時間浪費心思,還不如讓教師好好趁著下課喝杯茶休息休息,準備下一堂課。

如果一定要寫的話,一週一篇我個人認為是最合理的量,教了一週,大大小小總歸有點事情,總會有一點感悟,記下來也不是一件壞事,對以後的教學是有利的


用戶153297980648


這種做法和要求實在是有一些教條和刻板。

教師工作量之所以繁重,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這樣一些華而不實刻板教條的虛工作,佔了老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一些學校之所以要求老師這樣做,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是上級部門檢查時,有這樣的硬性指標和要求。

二是教學反思是教師教案的一個環節,如果沒有教學反思,則這一節教案就不完整。

三是一些學校領導教條的套用“反思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這一理念,認為讓教師每節課後都寫一篇反思,有利於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寫教學反思是對的沒有錯,寫教學反思是很好的促進和提升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有效途徑。學校讓教師寫教學反思並沒有錯。

錯就錯在了,把教學反思狹義化的理解;

錯就錯在了,讓教師每一節課後都寫一篇教學反思。

所謂的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並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學反思是一個系統深入的過程,並不是一節課一節課碎片化的反思。

反思的過程,一般通過教育案例分析、教育敘事、課題研究、論文撰寫等方式來提高反思的深度和廣度。這樣,不但能夠解決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更能夠促進教師專業化的成長和發展。

而每一節課要求老師寫一篇教學反思顯然是太過教條,不遵循教育教學客觀規律的。這樣導致的結果是,老師只能疲於應付的去完成任務,根本就談不上教學反思的質量。

這樣的教學反思,只是充了一個數量而已,大多數是大話空話和套話,根本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



教學是一個相對緩慢的過程,教學的完善和進一步的提高,也同樣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教師在執教的過程中,不斷的修正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學方案和教學理念,這本身就是一種反思校正的過程。而這一過程,更多的是需要教師自覺自主的修正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教學觀念及其教學方式,並不一定每一節課都要寫出來一個什麼所謂的反思。

作為學校管理者,在引領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進程中,更多的是要激發教師內在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如果教師的自覺性,主動性能夠被激發出來,他願意對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進行不斷的修正和矯正,這本身就是一種反思和成長。並不一定教條的要求教師每節課後都寫出一篇反思來,這樣的確有一些勞財傷命,也不一定能收到想要的效果。



要求教師寫教學反思沒有錯,但是要求每一節課後都寫一篇教學反思,的確有些刻板教條了。


教育探微


我們學校以前也是一課時一反思,但經過大家的強烈強烈呼籲,學校研究決定:語文和英語學完一課一反思,而數學用的是統一的模板式的教案,沒辦法還是一課時一反思。我現在已經養成了習慣,每天上完課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寫教學反思。

其實學校讓教師寫教學反思,原因在於:

一是上級教研室的要求,必須執行。

我記得剛開始讓老師寫教學反思哪幾年,我們這兒的教研室抓得特別緊,不但要求一課一反思,而且要求反思的質量要高,不能流於形式。

每次下來檢查,光教師的教學反思,就挑一堆毛病。學校也對教師提高了要求,大家疲於應付,痛苦不堪。

當老師養成了每天都要寫教學反思的習慣後,且教學反思的質量有了一定提高的時候,教研室也放鬆了對老師的要求。

學校就根據老師的建議,對語文和英語進行了相應的調整,改為學完一篇課文後再寫反思。既按教研室的要求做了,又大大地減輕了教師的工作負擔

二是藉助反思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葉瀾教授說過一句話大家肯定都聽過,就是“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堅持寫三年教學反思可能成為名師。” 也就是說教師寫教學反思,可以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幫助教師快速地成長。

教師寫教學反思,就是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回頭看、對自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教學行、教學效果、教師對教材的處理方式,以及學生學習的的方式等幾個方面, 應用教育理念、教育教學理論和課程標準等,進行分析、總結、歸納、提升。

對自己表現比較好的方面就繼續堅持下去,對自己表現不盡如人意的方面,就及時進行改進,並總結經驗教訓,為後面的課堂教學積累豐富的教學經驗。已達到提升自己教育教學水平的目的。

我們的年輕教師就是在每天的教學反思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達到快速站穩三尺講臺的目的。

每課時都進行深刻反思也不可能。因為我有時太忙顧不上,就有針對性進行深刻反思。我自己認為比較成功的課和比較失敗教學效果不好的課,才進行深刻反思 。對練習課和其他自己沒有感覺的課教學反思我就寫的簡單一些。

結束語:學校要求老師寫教學反思,讓教師在上課後,再回過頭來重新審視自己的課堂教學,

既是按照上級教研部門的要求在做,又能促進師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教師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根據上課狀況,感受深的就進行深刻反思,對於自己沒感覺的課就寫的簡單一些。


木爻木大說教育


有什麼怎麼看的!還要求要有二次備課的痕跡呢,第一次用黑色筆寫,然後用紅色筆,再然後用藍色筆,一篇教案,好看得不行…備一次課40分鐘,上完課後寫了反思,再二次備課,然後再反思…還得改作業,管理學生,值班,護校,還有各種活動必須參加…忙得累得


用戶58833811


我教畢業班語文教了5年了,說實話,第一年我確實得看教材上課,也必須得去備課,不然不知道講啥。到了第三年,教材我都可以背的滾瓜爛熟了,甚至教材都不需要打開,直接可以說出內容來,教案有何用?說是素質教育,其實還是應試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