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考察感悟|國多財則遠者來

印度考察感悟|國多財則遠者來

這種詭異的秩序感在我看來竟然有一種無比微妙和難以言說的美感。

//本文共5553字,預計閱讀15分鐘//

國慶前,大觀資本攜手合作夥伴,訪問17家紮根印度市場的企業,包括4家大觀被投企業,也正在印度發展壯大。結合投資經歷和實地所見,大觀資本創始合夥人韋海軍寫下了自己對印度市場的洞察。

2019年9月23日下午,我們一行中國人在印度南部最大的的批發市場Chikept裡穿行。

印度考察感悟|國多財則遠者來

此前,德干高原雨季的一場豪雨剛剛偷襲班加羅爾,我們躲在蠕動的汽車裡,車外的摩托車騎手身無遮擋,任雨水洗劫。

巨大“混亂”中,沒有印度人焦慮不安,所有人都保持著神奇的平和狀態。無序中的秩序,貧窮中的困頓與活力,印度式悖論,似乎是這個古老國度的宿命。印度市場的反差、戲劇,對於一名熟悉互聯網投資的中國人,是某種意義上的提示器,提醒我從固定成見走出來,因為任何預設和成見,都很容易在這裡找到另一面。

印度考察感悟|國多財則遠者來

這與我上一次來印度的經歷和感受大相徑庭。2016年,第一次來印度。三年之後,我們花了七天時間,走街串巷,與底層人摩肩接踵。也登堂入室,拜訪印度一線的創業者,同一個物理空間的巨大反差,可謂如夢如幻。不過,與三年之前相比,我還是發現了一個新印度。

反差

落地印度,入住酒店會讓人非常恍惚,這是一個滿眼望過去就存在巨大反差的國家。

怪不得2016年我第一次來印度,就有大哥說這裡“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特別這次,同行的王耿兄弟在市場拍到了一個暈倒的人,無人理會,似乎更印證了這樣的說法。

印度從消費能力、宗教信仰甚至語言,都存在著巨大差異。我好奇:到底是什麼力量,把這個如此分化的次大陸維繫在一起的?

一週的行程,我時刻感受到印度與中國的反差。

印度考察感悟|國多財則遠者來

效率:作為一箇中國人,特別是習慣性焦慮的中國人。在印度深深的感受就是急也沒用,就這樣。印度文化中對效率的理解顯然和中國人不一樣。印度的效率是妥協以後的結果。

秩序:和前面的感觸一樣,所有差異背後,彷彿隱藏著一種秩序。壓著黃線穿城而過的汽車,和無視紅綠燈直行而過同樣的汽車,竟然相安無事。所有人都慢了,但是所有人都不著急,這種詭異的秩序感在我看來竟然有一種無比微妙和難以言說的美感。

印度考察感悟|國多財則遠者來

兩天下來,在這個市場中,被中國創業者和印度小夥伴反覆提到的詞語就是:規則。表面混亂的背後,是對某些規則的遵守。

這是個比想象中更有規則的國家,特別是對創業來說。我們邀請的律師介紹了從公司開辦、人員僱傭、金融牌照、遊戲牌照的審批與注意事項,事無鉅細。

對中國出海創業者來說,認知市場、滿足用戶需求是第二位的,熟悉和了解規則,尤其是其與中國的差異,是出海創業者必須先具備的技能。規則既有政府監管部門的政策,也有當地約定俗成的“潛規則”。

合作:體驗了下印度的國球——板球。與美國和日本喜歡的棒球很類似,簡單運動背後也有很多細微的技巧。印度小夥伴個個都玩的興高采烈。板球的對抗性看上去不強,但是卻需要團隊的通力合作。很多人反映印度人很抱團,可能與板球運動培養的小團隊精神有關。

印度考察感悟|國多財則遠者來


Jugaad:Jugaad的意思是差不多,湊合。有一箇中文的對應名詞:“儉約創新”,印度有很多類似的創意。IIM的教授一針見血的指出了這種文化背後的弊端,就是創業中找不到真正的核心問題,解決一些邊角料的需求,很難大成。

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說,這種Jugaad的文化,又造就了印度人強大適應性,不墨守成規,能做微創新的特殊能力。

針對印度的文化特點,作為一箇中國人除了細細的體會世界大而不同的微妙外,更能深深體會中國文化對我們的重要性。守住中國文化的根,就守住了自己的身份識別。

印度創業者

在班加羅爾的第二天,我們拜訪瞭如日中天的Meesho,它剛完成1.25億美元的融資。如果不是近距離走訪,單純從市場數據來判斷,很容易落入經驗主義的俗套,對項目有錯誤的判斷。

1、Meesho的主要用戶是小B用戶,家庭主婦佔80%,然後是學生和一些窮人。(如果不是生活在印度的朋友提醒,印度婦女的消費地位低下,在Meesho我就錯過了這個細節)。

2、Meesho的產品品類以時尚類為主,服裝的平均客單價是8美金,鞋子是14到15美金,化妝品2到7美金。

3、持續12個月平均25%的增漲。

國內很多人把Meesho看成是印度版的拼多多,這次考察,我不太認同這種觀點了。我認為Meesho更像年輕的淘寶,如果有時光隧道的話,請穿越回去觀察一下。

印度電商平臺的競爭程度超過了國內。但是9大電商平臺盯著的都是存量用戶,是有消費力的用戶。Meesho所覆蓋的家庭婦女,是沒有消費地位的,如果Meesho能銷售和輸送獨立創業的財富夢想給這些家庭婦女,那麼這是有革命性的。

國內對於印度女性有很多誤解,社會地位低下,就業率低,無法否則這不是事實,但也有很多女性創業者正在打破這種成見。

在另一個創業中心古爾岡,我們參觀了Popxo,它成立於2015年,是印度最大的女性線上社區和最大網紅平臺,目前已經拓展到電商業務,打造網紅+流量+電商模式。而且,創始人也是一位女性。

印度考察感悟|國多財則遠者來

這是一個令人眼前一亮的公司,如果不是身處印度,預先腦子裡裝滿假設,到訪公司的時候會忽略這裡是印度。它身處在一個時尚的現代的辦公園區。前臺和整體的裝修風格類似Facebook的風格,甚至更精緻。辦公空間的設計是最新的理念。員工的顏值和消費力看上去都不差,女性奢侈品包包隨處可見。這在印度創業公司很少見。

創始人全程站著溝通,對話充滿力量,如果你問的問題很無聊,你會感受到對方發自心底的質疑。所有問題都直接給答案,沒有印象中的繞圈子,被問及競爭,對比印度電商以及對比她們和Meesho的區別的時候邏輯清楚,觀點鮮明。

整個溝通參觀非常有效率,是個印度女強人。忘記說了,公司女性員工居多,改變了自己之前建立起來的很多固有認知。

Delhivery也位於古爾岡,它號稱印度版的順豐,辦公室氣氛同樣令人印象深刻。相比班加羅爾的公司,德里走訪的兩家公司普遍感覺節奏更緊張,氣氛很像國內國際的創業公司。Delhivery佔據整個建築。技術人員有400多人,客服人員競爭繁忙。會議室全滿,到處都是探討問題的人。

印度考察感悟|國多財則遠者來

與三年之前相比,我感受到印度創業者巨大的進步。

在班加羅爾10000 startups路演的印度創業者,是另一番景象。他們大多背景很好,商業素素養很高,介紹商業計劃的時候,無論PPT的風格,還是面對面的溝通技巧都值得中國創業者學習。但是,和正在路上的創業者一樣,他們大都需要靈魂三問:你是誰,在做什麼,未來在哪裡。很多創業解決的問題是一個假問題,脫離了市場上最硬核的需求,一切都很難成立。

這一路,我在印度創業者身上看到一些不同的氣質。

1、擁抱變化的態度:在訪談中,聽到Paytm的印度朋友談到變化,感受他們擁抱變化的態度和中國創業者有一些不同。

印度考察感悟|國多財則遠者來

中國文化天生有對變的理解。易經講的就就是變化。所以中國創業者有一種天生擁抱變化的意識,具有一定的主動性。

印度到處堵車,各種狀況不斷。生活在其中的人需要處理各種突發情況。更多的是一種接受。雖然接受,但是有一定的被動性。

2、利潤代表的發展階段:從創業投資的觀察上來看,雖然盈利是企業的天職。但是一個市場對企業盈利性的包容體現了這個市場的可能性。在國內這兩年感受最深的就是大家開始厭惡不盈利了,投資更追求確定性,這有經濟大趨勢的原因。這個時候創業創新的壓力也很大。

印度企業很強調盈利。這代表他們的生存環境和狀態。不同階段的企業對盈利性的追求不一樣。雖然有的印度企業估值很高,但是整體來看,印度創業者相對比較理性、務實。

3、出海全球化:出海全球化是所有企業發展自然而然的趨勢。Paytm除了印度外,還在日本和加拿大有自己的用戶和服務,他們認為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印度這麼複雜的場景都能搞,出海其他國家更容易,這一點和中國企業出海的邏輯很相似,但是印度企業有語言和文化的優勢。

印度考察感悟|國多財則遠者來

對中國企業來說,重視印度特殊的語言文化優勢,僱傭印度高管,在印度市場演練摸索清楚國際市場的規則,把印度作為出海全球的中轉站,可能是一個靠譜的選擇。

4、對競爭的理解不同:這是個遺留問題,需要人回答?在訪談中,我感受到印度創業者和中國創業者對競爭的理解有微妙的不同。具體不同的維度是什麼,除了文化差異外,更希望瞭解行為上的差異,瞭解企業發展中因為對競爭認知不同而引發的決策差異。

中國逐浪者

在班加羅爾,我約Krazybee的創始人萬洪兄早餐(感恩百忙中來酒店約見),他依然是16年剛見到他時候的激情澎湃,作為中國出海印度的典範,他保持了優秀創業者的特徵,發現了一個又一個的機會。

作為星商的投資機構, 對其出海印度還是有一點驚喜的。這一切要得益於志象網2018年安排的一場中印活動,讓星商創始人張海政看到印度的機會。幾乎不到一年的時間從第一個印度同事到整個團隊佔滿一個樓層。依靠國內的供應鏈,很快地扎穩腳跟。

印度考察感悟|國多財則遠者來

把星商看作是一個國際公司,拓展印度市場可以看作是其自然而然的多元化國際市場的開始。

在班加羅爾,我們走訪了特步的專賣店,一加手機的旗艦店,也系統的瞭解了vivo進入印度的情況。

特步:特步出海不是鞋企的個案,實際上紮根廈門晉江一帶的中國鞋企普遍都在嘗試出海路徑。大部分選擇東南亞或者歐洲的部分國家,特步進軍印度非常有開拓精神。

中國鞋企掌握了最新的技術,所推出的鞋子在印度市場上技術領先。印度的通關速度慢,需要20多天(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只要3天多),這就導致印度市場的服裝和鞋不能按照國內的慣例,季節安排,需要分拆規劃,這是個挑戰。

另外對於特步來說,目前只是門店直銷的模式探索市場,未來到底是採用直銷還是批發等創新的銷售模式,還需要進一步驗證。


印度考察感悟|國多財則遠者來


印度的用戶購買習慣和中國用戶比起來有區別。在銷售門店,用戶進店流量大,但是轉換購買要比國內低很多。其實在互聯網也一樣,用戶量大,但是付費少。

一加:一加的旗艦店設計的非常高端漂亮,一如其在印度用戶心目中的地位。二樓的體驗廳坐滿了等待的年輕人,連一個空位都沒有。牆上掛著一加將要上市發售的電視,裡面播放著遊戲比賽的動畫,用戶留言的便利貼粘滿了牆面。

印度考察感悟|國多財則遠者來

在三樓,張貼著很多中英雙語的海報,是一加特有的文化。很多標語中能看出來一加的秉性:Never Settle,Open,Benfen,Believe,Love What You Do

印度考察感悟|國多財則遠者來

vivo:vivo出海印度並不是一帆風順。從2014年國家經理正式駐紮印度,直到2017年都是市場培育期。到現在Vivo成為印度用戶最喜歡的中國手機品牌之一。市場佔有率很高。

如果說東南亞是OPPO領先,印度vivo在另一個市場譜寫了屬於中國品牌的自豪故事。送我們回酒店的司機使用vivo手機6年了,對vivo的服務讚不絕口,原來vivo的所有售後都是自營的;另外在印度全國有龐大的促銷人員。

印度用戶的平均換機時間是15個月,而中國是18個月。印度用戶追求電子產品的時尚感,有年輕人個人擁有10多臺手機,這和早期的中國用戶很一致。

亞洲世紀

今年3月,金融時報曾發表一篇文章,認為亞洲世紀一定會開始,全球的經濟重心一定會轉移到這個區域。到2023年,世界前五大經濟體中,亞洲將佔到三席。

Paytm無疑是亞洲世紀的一個象徵。

它從一個解決細分領域具體問題的創業公司,成長到現在擁有清晰產業定位的巨頭,阿里巴巴功不可沒。阿里投資後的深度賦能,無論從產品各個模塊的設計,還是實在可行的業務脈絡,更有積極參與的投資規劃,一如阿里巴巴自己高屋建瓴的戰略規劃。

此前,印度用戶受歐美文化的影響很深。因為對英文的熟悉,他們獲得認知的渠道也大都是英文媒體與內容。

但是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中國移動互聯網走過的發展之路,提供了非常多的場景解決方案。這些場景和消費和生活聯繫密切。印度用戶的消費行為軌跡很接近早中國,這是中國互聯網和移動互聯對印度具有參考意義的原因。

那麼,印度對於中國又有何意義?

1、中國企業的國際研發中心:印度的創業者有一大半在做SaaS,從技術實現上來說不算什麼,但是他們大量的外包服務經驗,對很多即將國際化的中國企業有幫助,他們熟悉海外用戶的思考方式;比如Lark,很適合在班加羅爾搞全球體驗。

2、電視代表的傳媒生態:一加發布了電視,TCL一直在印度有巨大投入。連訪談中偶遇的幾個人都在做這個(孟買酒店裡遇到做顯示器的電商賣家)。打開酒店的電視,印度電視媒體的發達超乎想象。類比國內用戶早期喜歡“晚會”等綜合娛樂(從小到大,我們經歷過無數次聯歡會,印度人也喜歡群體演出)這樣的背景,不只是硬件企業的機會,更是一些內容平臺的機會。

3、消費與零售:印度本土的消費品並不弱。特別是印度人均消費佔比很高,所以在這裡做低端消費的競爭會非常激烈,並不比我之前預想的樂觀。做高端消費能力受限。所以不能用大眾消費品的思路來做。個人認為做差異化,依靠強大供應鏈的零售與消費有機會。

4、移動互聯網,印度市場有兩個特點:

1)過早暴露在國際巨頭視線中(《世界是平的》舉的就是班加羅爾的例子,太平了...)。

2)印度多元文化,把國家的消費習慣割裂成很多塊。用IIM教授的說法,就是“你不需要一個印度策略,你需要在印度不同地方有不同策略”,這一點很要命。

在這樣的背景下,移動互聯網不要太超前配置,要研究用戶的元需求,是穿越文化,穿越政治,關乎人性基本需求的原始應用和服務。移動互聯網中服務B端用戶有巨大機會。此外,在金融與服務、內容與教育行業,也都會冒出一些新的機會。

那麼,在這個背景下國際資本(包括中國資本)在印度有哪些投資路徑?

1、在印度市場活躍的投資者:科技巨頭、大型PE(國內的是復星)、產業領袖(OPPO,有自己的生態)。

2、進入方式:戰略協同。目前大部分的投資還是圍繞為我所用產業戰略協同的思路;大面積的vc生態還沒有成型。

3、投資方式與退出安排。併購為主,投入為主。

4、特別注意:區別於大投資者的戰略協同,很多個人投資者和小機構隱蔽藏起來的一部分心態是投機,機會主義。需要特別區分。

國多財則遠者來

10月1日,我在阿拉伯海邊,敲下這些文字。微信朋友圈上,壯觀的閱兵式不時將我的注意力拉回中國。

在異鄉,我感受到,正是因為祖國的務實和強大,才有我們現在的“出海全球”。也正是因為國內細分領域的多樣化發展,才有的今天移動互聯網、消費、製造業等的百花齊放。

在回程的飛機上,我讀到管子的“國多財則遠者來,地辟舉則民留處”。對比印度,體會更加深刻。

對個人而言。作為一個企業的掌舵者,面對團隊、市場以及競爭等等,最好的方法就是“守其一,萬事畢”,那麼到底守什麼“一”?這個一就是“多財”和“辟舉”。多財就是務實,說大白話就是好好掙錢。辟舉就是崗位職責明晰,人人有事做,人人有活幹。

看上去是兩個目標,實際上這兩個目標是合一的。對內“辟舉”,對外“多財”。作為企業管理人,物盡其用,人盡其才。守住內部管理這個一。

對於企業來說。務實是根本。迴歸商業的本質,要務實賺錢。這一點是根本,圍繞這個,現金流的管理,成本的控制,戰略的選擇都只是方法。

具體到印度發展,如何“多財”,就是如何務實。在德里工作多年的王瑤姐說的好:“來印度不能賺快錢,賺急錢”。調整預期,合理規劃企業的行進路徑就是務實。班加羅爾見到堅朗的兄弟,給我很大的觸動,相比互聯網企業,堅朗長期耕耘,點滴收穫,笑到最後;一加、Vivo等中國企業都務實智慧,紮根很牢。

具體到大觀資本,兩印市場一直是我們看好的市場,原因就是積極消費群體的存在;這次考察印度,更清晰了這個認知,也指正了之前盲目的地方。這個路徑到目前來說依然有一點特別清晰,當下專注在中國背景的創業者,未來逐漸全球化。在這個思路指導下,加上印度市場的生態,大觀會:

1、加強本地化能力,就是對印度市場的落地能力。

2、尋找合適的創業者,協助完成國際化。

3、堅持移動互聯網和消費。

4、與細分領域的巨頭建立戰略協同,特別是早期生態。

志象網:長期關注中國企業海外投資及國際化進程,提供一手信息及獨到視角,英文科技媒體The Passage 大中華區獨家合作媒體。志象網微信公眾號(ID:passagegroup)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