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報告:五年後印度將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第二大貢獻國。這種概率大嗎?

野馬和尚


其實一提到印度,我們都對印度所謂的計劃和發展目標提出了很多的質疑,主要原因就是印度始終在高喊口號卻無法做到,讓印度在世界面前已經沒有了更多的信譽。往往印度提出的眾多口號都是為了應對國內的政治需求,這也讓我們對印度所謂的目標都表達出更多的水分。但是這次出臺報告的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於全球主要經濟體的貢獻率做到一個預測。



據外媒10月21日報道,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一項最新研究預測,

到了2024年,中國在全球經濟增長中所佔份額為28.3%,位居第一;印度份額則上升15.5%,排名第二;美國份額則降至9.2%,被印度超越排名第三;印尼則以3.7%的份額排名第四;此外,俄羅斯預計將取代日本,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第五大引擎,日本將降至第九名。

其實在IMF的報告中,對於未來五年之後的世界經濟貢獻率來看,無疑中國還是保持著第一的位置。其實早在2006年中國就已經超越美國躍居全球經濟貢獻榜的榜首,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但是隨著各國經濟的發展,那些新興經濟的貢獻也在逐步增加。而2019年,我國的經濟貢獻率為32.7%,但是到了五年後的2024年將會降為28.3%。主要就是由於新興經濟體逐漸成長起來,這其中就包括印度。而我國處於經濟轉型時期,但我國仍將是無可爭辯的最大貢獻者。

顯然,在新興經濟體增長的過程當中,除了我國以外,印度是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經濟增長熱點。而另一份數據是來自於彭博社的報道,其援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按購買力平價(PPP)調整後的估計數據稱,

印度的增長可能超過美國。5年後,這個南亞國家將佔全球經濟增長的15.5%,比目前數據上升2%。與此同時,美國的貢獻將從目前的13.8%下降到9.2%,降幅超過3.5%。

顯然,印度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越美國,這主要是由於美國的經濟對於整個世界的貢獻率在下降,而同時印度的經濟貢獻率卻在逐年上升,這樣一升一降的過程,就導致了雙方之間的差距。按照購買力平價來看,顯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給出的數據,印度正在超車。隨著最近幾年印度的經濟增長都以7%左右的發展,印度手中的財富也在積累。顯然這樣的財富積累,也讓印度的購買力有所提升。



我們在從另一份報告來看一下印度的位置,這是10月21日,胡潤髮布首份《2019胡潤全球獨角獸榜》。

根據總榜單統計,全球共有494家獨角獸企業,其中,中國擁有206家獨角獸企業,位居榜單總量第一;美國擁有203家排名第二,印度擁有21家排名第三;

顯然,中美兩家成為世界獨角獸企業的匯聚地,而印度位列第三,卻僅有21家上榜。從這一方面來看,印度與美國之間的差距,顯然是懸殊的。印度想要在經濟領域上真正的超越美國,恐怕印度沒有幾十年的功夫和幾十年的積累是很難出現這樣的機會的。這一方面也可以看到IMF報告當中所體現出印度的數據,應該多來自於那些底層加工製造業,畢竟印度的獨角獸企業所能提供的貢獻率並不高。

這一點上,我們也可以看到,印度還處於一個低端製造業的狀態,給全球經濟的貢獻率雖然在逐年提高,但是印度卻對高端產業等領域內沒有多大的貢獻。一個國家想要立足於世界經濟競爭的領頭羊位置,顯然需要這個國家擁有強勁的骨骼,擁有更多的獨角獸企業。印度的經濟發展規劃在2024年至2025年將成為一個規模達5萬億美元的經濟體,到2032年成為一個規模達10萬億美元的經濟體。可是印度雖然擁有龐大的計劃,但是印度卻沒有強勁的骨骼。



說白了,印度雖然擁有龐大的計劃,但是這些經濟的貢獻率僅來自於低端製造業。而印度的獨角獸企業與美國存在著巨大的差距,美國經濟貢獻率主要來自於大型的獨角獸企業。就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對比,那就是印度佔據的是低端製造業的貢獻率,而不是大型獨角獸企業所能夠提供的。那麼,這也註定了印度始終是徘徊在低端製造業的水平,而無法進行產業升級,像我們國家一樣成為一個真正的強國!(淡然小司原創,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淡然小司


說實話,我覺得出臺報告的人從來沒有去過印度。

給大家講兩個故事吧。第1個故事呢,是我親身經歷的,這是一個印度的記者在印度寫過一篇文章,題目大致是,如果我們印度再不努力,上海照著現在的速度再發展50年就要追上新德里了。後來這個記者來印度之後,我們有人陪著他在上海轉了兩圈兒,回去之後,他就改了一篇文章,叫做如果上海現在停止不發展,那麼過50年新德里也許能追上上海。

另一個故事是我一個朋友的認知,他是國內一個比較有名的研究印度的學者,一直以來致力於推動中印的合作,認為中印經濟有互補性,印度是一個值得尊敬和合作的大國。這個觀點一直持續到他親自去了一趟印度。回來之後他跟我私下聊天時候說,他的觀點改變了,我們不應該重視印度,印度這個國家成不了氣候。

實際上也正是如此,印度的經濟當然具有很大潛力,他有非常便宜的勞動力,非常好的資源,甚至好過中國。並且有西方比較認同的制度,而且還比鄰印度洋。

不過印度的種姓制度和非常分散的力量,是印度無法崛起的根本原因,說實話印度並不是一個現代國家,他太過分散了,而且很多人民仍然生活在底層,類似於奴隸制度。在這種基礎之上,全民的教育還無法普及呢,衛生極其低下,基礎設施建設由於政府與邦聯之間的糾紛無法推進,經濟騰飛也無法做得到。

莫迪是一個很有遠見的總統,但是即使是他推進很多改革也很費力,只能說稅改只是一個開始。印度要經濟發展起來,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諮詢師天生


印度的GDP總量在去年為22,000億美元。是美國的1/10左右。那如果說美國的GDP增速是2%的話。印度要在全世界能夠有和美國一樣的影響,印度的GDP就必須增速達到20%。只有這樣的一個增速,才能夠在增速的總量上和美國一樣。今年二季度美國的GDP增速是4%以上。而印度今年二季度的GDP增速才只有5%。所以,在數量級別上印度和美國差好大的距離,那印度的GDP增速要對世界造成重大影響的情況有沒有可能呢?這是很直白的,不需要做更多的解釋。

不知道題主的數據是哪裡來的,不知道IMF有沒有出過這樣的數據。但是直觀的看這些數據,作者相信這絕對是一個假新聞,fake news。在全世界範圍來講,假新聞實在太多了,假數據更是滿天飛。所以我相信IMF,這家組織是不會出這樣的數據的。就作者的意思來說,該幹啥幹啥,別瞎琢磨假消息了。



大舟財經觀


這裡採用的都是名義美元GDP貢獻率。

美國,2000年,GDP為10.25萬美元,2018年為20.49萬美元,18年翻一番,年均名義美元增長率為3.93%,

印度,2000年,GDP為4684億美元,

2018年為2.726萬美元,名義美元年均增長率為10.28%,

以此類推!

2019年,美國增長8053億美元。

2019年,印度增長2802億美元。

當前,平均意義上說,印度的貢獻率還小於美國,不排出個別年份美國0增長,印度5%的增長的情況下,印度臨時性的超越美國。

按照美國名義美元增長率3.93%,印度名義美元增長率10.28%的速度來計算。

列表如下:

2037年,美國一年增長1.612萬億美元,

印度一年增長1.631萬億美元,貢獻率開始超越美國。

從2018年數據的基礎上,前後花費了19年,完成了超越。



世界發展全息週期論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找到了世界經濟論壇,看看所謂全球經濟增長貢獻國是什麼意思

2019年,中國依然是全球增長最重要的貢獻國,佔了33%。

實際上中國常年維持著全球增長最重要貢獻國的地位,世界經濟增長對於中國的依賴,已經不是有或者無的問題,而是非常依賴。

從世界經濟論壇的圖表我們可以得知,中國一國就有33%,而亞洲其他國家加起來,才30%,中國一國抵得上亞洲其他所有國家,經濟貢獻是美國的3倍,是歐元區的8倍,是非洲的16.5倍,可以毫不客氣的說:

世界經濟增長看亞洲,亞洲經濟增長看中國,中國是毫無疑問的龍頭國家,以絕對優勢佔據第一。


而根據IMF的數據,1980年美國好歐盟經濟份額佔了全球GDP(PPP)的一半,而現在僅佔31%,亞洲已經有了34%,已經產生了反轉。


印度能不能在五年後取代美國,取決於印度的改革。而且即便是真的取代了美國,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中國目前貢獻度是美國的3倍。

印度是一個相當不靠譜的國家,我舉個例子:


這是一個新聞,說的是:NITI Aayog的既定目標是到2030年,印度擁有30%的電動汽車,並且所有的三輪車都是依靠電池運行。


Niti Aayog:印度到2030年僅銷售電動汽車。


而這個所謂的Niti Aayog,就是印度國家智庫,是印度內閣會議決定成立的國家研究所,其負責人就是現在的總理莫迪,可見它是何等的重要。


然而在2030年,印度30%的汽車是電動汽車,而且僅銷售電動汽車,這可能嗎?

那我倒反問一下:你認為中國達的到嗎?中國有沒有可能在2030年僅僅限售電動汽車,並且電動汽車的市佔率能達到30%?

很困難對不對?


電動汽車的核心,在於電池,而不是外面的殼子。

而全世界的電池幾乎100%產自於東亞,這是世界前10大電池生產商


根據《日本經濟新聞》統計,全球前十大電池生產商,日本一家,松下,韓國兩家LG化學和三星SDI,而剩下的7家全部是中國廠商。

中國已經毫無疑問的是世界上最大的電池生產商,且處於絕對優勢的地位。

如果中國都不敢打包票做得到,印度何德何能做的到?

一個國家智庫都滿口的吹牛,如果說IMF基於印度的承諾,或者基於中國經濟增長來衡量印度經濟增長,那毫無疑問的是IMF在五年後必將失望。


印度每年都有一大堆的“願景”,口號喊的比任何國家都多,什麼“印度製造”,什麼“不可思議的印度”,每隔一段時間,印度都會拋出非常有吸引力的口號,以莫迪最為看重的“印度製造”為例,從2014年一直喊道2019年,這一次中國低端製造業轉移大潮,印度抓住了嗎?很抱歉,沒有,越南倒是抓住了。


雖然我們經常說,不要低估印度,但是真的也別高估了印度。


李建秋的世界


IMF是否有發佈這樣的報告小編不得而知,從目前來看,五年後印度的經濟增速依然大概率會超過美國,甚至是中國,但它對全球的經濟貢獻率幾乎不可能超過美國,因為兩者之間的體量相差好幾個級別。

從2018年的數據來看,美國GDP高達20.494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一;而印度GDP只有2.726萬億美元,不到美國的1/7,位居世界第七。也就是說,美國經濟每增長1個百分點,就相當於印度增長7個百分點以上。近年來美國經濟增速基本處於2%~3%區間,而印度則保持在7%左右,按照這個增速,五年後印度GDP佔美國的比重不超過1/5。屆時印度7%的增長率,也抵不過美國2%的增長率,因此五年後印度對全球經濟增長率超過美國的可能性確實不大。

另外,美國2%的經濟增長率一直是它的常態,而印度7%的增長率已經是這幾年來的高位了,五年之後印度能否保持7%左右的高速增長都還很難說。印度經濟增長不穩定,容易大起大落,今年第三季度,它的經濟增速已經跌破6%,因此不必過分的吹捧印度。

當然,有一種可能使得印度五年後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美國,而且不需要五年,今年就可以。那就是以購買力平價計算的GDP。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2018年美國GDP依然是20.494萬億美元,而印度則高達10.498萬億美元,是美國的1/2左右,以印度的增長率,今年就有可能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第二大貢獻國。但需要指出的是,購買力平價計算GDP仍存在很多漏洞,並沒有得到各國的認可,不具權威性。而且從標題來看,顯然IMF報告的應該也不是採用這個數據來衡量。


錦繡中源


依個人觀點,五年後最有可能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第二大貢獻國的不是印度而是日本。

生產與消費的矛盾可以說是市場經濟的一個基本的矛盾,生產大於消費或消費大於生產都會嚴重影響到社會經濟的健康運行。社會貧富差距懸殊會導致生產相對過剩,會使社會經濟產生生產大於消費的矛盾。

二十年來,日本的經濟之所以停滯不前,就是因其經濟政策受了新自由主義的影響,導致貧富差距持續擴大,二十多年來日本的實際工資水平一直在下降。進入新世紀以來,因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歐盟國家的貧富差距顯著擴大,08年金融危機以後,歐盟國家的經濟也陷入了“日本式陷阱”。(有的歐盟國家,像希臘等國,存在“過度福利”,社會經濟的內在矛盾是消費大於生產。)其它所有的受新自由主義影響嚴重的發展中國家也都貧富分化十分嚴重,因而長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或“低收入陷阱”。有人會說,美國是個例外。是的,當今世界只有一個美國,只有美國擁有金融霸權、軍事霸權和科技霸權。

現在,日本安倍政府實行了上調消費稅率,教育免費化的政策措施,這些是有利於縮小日本社會貧富差距的,是有利於緩解日本經濟內在矛盾的。如果以後日本政府的政策重點都是放在改善收入分配方面,日本經濟離擺脫停滯狀態就不遠了。印度社會巨大的貧富差距,至今仍看不到改善的跡象。而且,雖然近幾年印度經濟表現不錯,但印度經濟已經積聚了相當大的金融風險,一場金融風暴很有可能將印度經濟打回原形,金融危機最根本的也可以說是因貧富差距懸殊引發的。


大方妹幾


印度想在五年之內取代美國成為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第二大的國家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話不多說,我們要數據說話:

一、從全球貿易額來看,印度在全球貿易中只佔2.1%,而美國佔10.87%!

衡量一個國家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首先就應該看它在全球貿易中所做出的貢獻,這是最直接的判斷標準,根據世貿組織發佈的貿易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為41052億美元,排名第一,美國貿易總額39562億美元緊隨其後,德國貿易總額為26153億美元排名第三,印度未進入前十!

2018年,中國貿易總額4.62萬億美元,在全球貿易中佔比11.75%,美國對外貿易總額為4.278萬億美元,緊隨其後,佔比10.87%,而印度的對外貿易總額為8470億美元,美國是印度的5.1倍,這種差距在5年之內不太可能趕上!

二、從GDP總量及增速來看,印度5年之內更不可能趕上美國:

2018年,印度GDP總量為:2.73萬億美元,GDP增速為7.3%,美國2018年GDP總量為:20.49萬億美元,就算按照10%的GDP增速來計算,印度在5年之內也趕不上美國,所以,印度想在5年內取代美國成為對全球經濟貢獻第二大的國家是不可能的事情!

三、從美國對印度的態度來看,印度是“非常讓人放心”的!

美國對印度可以說是毫不設防的,因為還構不成威脅,所以,可以毫無顧忌的幫助印度來牽制中國,如果印度在5年之內能夠取代美國在全球貿易中的地位,那恐怕首先美國不會答應,俄羅斯和我們也不會坐視不理,從目前來說,印度雖然經濟增速很快,但還構不成威脅,印度還是讓美國很“放心”的!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K濤資本


原諒我,笑噴了。

按照2018年的GDP數據,印度離第一美國還差得很遠呢。

按照中國現在的增速預測,要到全球第一,都應該是很久以後的事情了,畢竟第一的美國,可是和第二、第三之間有遙遠的距離。

就更別說和印度的差距了。


印度這些年是發展得很好。受益於他們的新總理是很有遠見,且也是致力於發展經濟的人。但是,從過去零星瞭解到的一些信息來看,印度的發展,還是來源於人口紅利, 這和80年代的中國有相似之處,但是,相比中國,印度在基礎建設方面做得還不夠。製造業大國依賴的不僅僅是人力資源,而是為製造業服務的之有關的基礎網絡,包括交通運輸、人才培養、政治環境、管理體系。 這些不是短時間內就能打好基礎的。

另一方面,印度的信仰和種姓,可能會成為發展的掣肘吧。

印度的優勢應該在於政治體制和語系,讓他和發達國家更容易走在同一戰線,從而獲得發達國家帶給的紅利。


所以,到底會怎樣,五年後再看吧。不管從哪個方面,我還是更相信中國,也更希望中國能取得更好的發展。


康愉子


這兩年,印吹很猛。

以前是印度自己吹,提出印度五年要成為5萬億美元的經濟體,然後又提出十年後成為世界老三。接著是其他國家幫吹,指出印度是全球最有潛力的國家,將會成為下一個“中國”。現在,連IMF都來摻和了,提出印度五年後將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第二大貢獻國,印度人現在估計已經自信心爆棚了,下一步目標就是當世界老大了。

然而,印度的經濟,很明顯是被誇大的。雖然說印度過去十年經濟增長很快,成為發展中國家中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但印度的經濟發展存在三方面的問題:

第一,GDP重複計算,印度為了取得靚麗的GDP數據,改變GDP核算方法,對經濟活動重複計算,帶來GDP的大增長,但這是不可持續的,並不代表印度的經濟總量真的如數據顯示得那麼強大。

第二,印度經濟結構不穩,印度雖然在軟件業、服務業發展不錯,但製造業落後,基礎設施落後,不具有工業化騰飛的基礎、條件,複製中國經濟只是一種空調,印度貿易持續多年的逆差,只有42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卻擁有超1.4萬億美元的外債。

第三,這些年印度的海外投資並未進入實體,而是在房地產與股市裡空轉,印度股市越漲越高,房價越漲越高,資產泡沫不斷堆積,一旦高增長的神化無法延續,經濟增長出現失速,就會引發資產泡沫破滅,引發經濟衰退。

這些因素,導致印度的經濟增長被過分誇大。

雖然印度擁有印度洋的巨大地理優勢,但印度沒有戰略縱深,類似於放大版的克里米亞半島,對美國和歐洲來說,都不會任由印度過度強大獨佔印度洋,更多的是把印度當成牽制中國的棋子,而印度在軍事能力上不具有優勢,更多的是在各國之間進行周施,成為第三世界的“代言人”。

而且印度長期被輪流殖民的歷史,使得印度人沒有民族團結情結,各地勢力割據,很多政策即便是藍圖規劃得很好,也無法得到真正的實施。再加上印度貧富分化巨大,階層對立嚴重,甚至連統一的語言也沒有,一個既沒有民族崛起野心,又實施不倫不類的西方民主政體,要想真正站上國際舞臺是非常難的。

所以未來五年,印度因人口紅利確實有一定的發展潛力,可以稱得上大國,但要想成為強國,有點自欺欺人,印度現在的經濟體量與美國相差巨大,即便是經濟增長超過美國,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第二大貢獻不太可能,如果印度經濟結構不能得到優化,很快印度的增長神化就會破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