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9票之差,英國的對華戰爭除了傾銷鴉片,還在博弈什麼?

“國史浩瀚,公子拾遺”

本期概覽

1840年6月28日,英國以“虎門銷煙”為藉口,發動了侵華戰爭,戰爭持續了將近兩年,最終以中國全面失敗而告終,不僅如此,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也就此簽訂,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但是,英國對華戰爭目的真的只是為了征服清朝,迫使清政府撤銷“禁菸令”嗎?

僅僅9票之差,英國的對華戰爭除了傾銷鴉片,還在博弈什麼?

鴉片戰爭場景


鴉片到底給英國帶來了多少利益?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一個問題——鴉片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

在英國向中國輸入鴉片的年代,為了刺激需求,英國宣稱中國人吸食鴉片最早可以追溯到元朝,並且還把鴉片稱作為“福壽膏”,對外宣稱有延年益壽的保健功效。

而這一切其實都是英國人的謊言,因為同樣是身為英國人的傳教士慕雅德曾經仔細研究了《馬可波羅遊記》,他認為在馬可波羅對於中國的記載中,並沒有任何關於鴉片的記錄,並且他本人在雲南,浙江等地遊歷中,推斷鴉片流入中國大約是在1820年。

另外,福建巡撫徐繼畲在《瀛環志略》中也記載過,中國的鴉片大多來源於印度,即東印度公司,而東印度公司開始售賣鴉片大約是在1773年,這一年東印度公司取得了鴉片貿易的獨佔權。

我們可以推斷,鴉片大約是在乾隆末期流入,在道光年間開始氾濫。

僅僅9票之差,英國的對華戰爭除了傾銷鴉片,還在博弈什麼?

吸食鴉片

鴉片貿易給英國帶來了多少利益?

在英國對中國傾銷鴉片之前,中國在和西方國家的國際貿易中一直處於貿易順差的地位,即盈利地位,中國的瓷器、茶葉、絲綢等等在西方國家十分流行,尤其是上層貴族,更是趨之若鶩,而反觀英國等國家,則一直處於貿易逆差地位,西方國家的鐘表,洋布等市場需求遠遠小於英國對於“中國貨”的需求。

為了扭轉貿易地位,英國在1780年左右開始試銷鴉片,結果鴉片的成癮性讓鴉片一度成為脫銷品,市場反響很好,這讓英國人覺得有利可圖,便開始逐步加大鴉片的進貨量。

僅僅9票之差,英國的對華戰爭除了傾銷鴉片,還在博弈什麼?

英國輸入中國鴉片激增表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到,鴉片的進口量從1799年的4000箱一下子暴增到1839年的40000箱,短短40年,增長率達到了1000%,據不完全統計,到1880年左右,中國約有1000萬人在吸食鴉片,而當時全國總人口才3.64億!

我們再來看看鴉片的利潤

馬克思在《鴉片貿易史》記載

英國政府為每箱鴉片的成本投入為250盧比,而賣給批發商的價格則是每箱1210-1600盧比。為了獲得高利潤,東印度公司壟斷了鴉片的種植與銷售,印度農民種植完全是被東印度公司控制、監視的。

東印度公司低價收購後,直接就在加爾各答高價拍賣、批發。根據美國鴉片商人亨特的記載,一箱鴉片市場價通常在1000元,離譜時可高達每箱3000元。

東印度公司給予印度的農民極其低廉的勞務費,所獲得的鴉片首先在一級銷售地高價拍賣,隨後拍賣到的商人再銷往二級銷售地——中國,按每一級銷售環節10倍來算,從種植地到中國,最少翻了100倍。

僅僅9票之差,英國的對華戰爭除了傾銷鴉片,還在博弈什麼?

據《鴉片貿易史》記載

1800年,英國賣鴉片的收入124萬兩白銀。到1838年則增加到519萬兩白銀。慕雅德認為,英國賣鴉片的總收入1.84億英鎊或8億美元。最嚴重時,鴉片的收入佔據了英國財政的1/3。

而反觀清朝的白銀流失量

據清朝戶部記載,道光年間,英國每年向中國銷售鴉片1800噸,中國每年損失3000萬兩,而這一數額正好等於清政府每年的田賦收入。

那時,清政府財政收入才只有4000萬兩白銀。也就是說,鴉片導致的白銀外流佔到了清政府財政收入的75%。


鴉片戰爭實際上就是清政府和東印度公司之間的戰爭

東印度公司是侵略軍的“急先鋒”

表面上來看交戰雙方是中英兩國,但是瞭解一點地理知識的人都知道,中英兩國的距離是相當遠的,僅僅是直線距離就達到了8800公里。

而從英國本土出發,到達中國需要經過大西洋——好望角——印度洋——印度——馬來西亞——香港

僅僅9票之差,英國的對華戰爭除了傾銷鴉片,還在博弈什麼?

儘管英國當時已經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船隻技術相比清朝而言發達了不少,但是這樣的航程就是放在當下來說也是極其漫長的,更不用當時的英國還要籌集物資以及應對沿途會突發的情況等等。

所以,在印度的東印度公司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了英國侵華戰爭的大本營。

僅僅9票之差,英國的對華戰爭除了傾銷鴉片,還在博弈什麼?

東印度公司

除了地理因素之外,東印度公司至少還擁有兩大優勢:

1.印度盛產各種物資

印度的糧食,香料以及動植物作物等等都是英軍不可或缺的物資,而處於東印度公司統治下的印度,還可以為英國提供源源不斷的勞動力和兵力,在當時的侵華部隊中,除了少量士兵和高級軍官外,大部分的士兵都來自印度本土,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現在看到的插畫中,英軍都是黝黑的原因(英國是白種人)

2.東印度公司擁有諸多特權

從1600年東印度公司成立開始,英國就不斷地賦予東印度公司特權,從一開始的“關稅減免”到“財政自由”,再到“軍事裁製”,可以說在英國女王的支持下,東印度公司成為了一個“國中國”,表面上只是一個公司,但實際上卻擁有許多政治特權。

這些特權給了東印度公司很大的機動性,和中國的上下級不可僭越相比,兩者在軍事行動指揮的靈活性方面,孰優孰劣,一目瞭然。

僅僅9票之差,英國的對華戰爭除了傾銷鴉片,還在博弈什麼?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東印度公司的鴉片貿易

在統治印度的二百多年裡,東印度公司不僅是中國鴉片的主要輸出地,也是鄰近國家的鴉片輸出地,例如馬來西亞(當時稱荷屬東印度),鴉片貿易是18世紀至19世紀,東印度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

而當時中國對外出口的瓷器,茶葉,絲綢等名貴物品,有相當一部分被用來抵償白銀外流。不僅如此,東印度公司還大肆攛掇中國商人進行走私,尤其是在《南京條約》簽訂之後,海關大開,用瓷器茶葉等交換鴉片的走私十分猖獗。

據東印度公司交易記載,一箱鴉片可以交換到約八箱同等重量的上等茶葉,而瓷器則是按照出產地劃分等級,用以交換不同純度的鴉片。

鴉片除了具有麻醉的醫用價值外,本身沒有任何價值,而中國的茶葉,瓷器等都是大國珍品,這些珍品被東印度公司返銷至英國,並且從中獲利,可以說東印度公司在鴉片貿易中以近乎零成本的投入,賺的盆滿缽滿。


僅僅9票之差,英國的對華戰爭除了傾銷鴉片,還在博弈什麼?

在對華戰爭前夕,英國議會曾經召開了一次“關於是否對中國發動武力征服”的會議,會議主要內容就是議會是否許可支付遠征軍軍費,結果同意支付的人比不同意支付的人僅僅多了9票,就是這9票,讓英國資本主義多年來入主中國的夢想得以實現。

但是,從票數相差不大這一點來看,其實英國的對華戰爭也是冒著很大風險的,通過這項方案無異於是在進行一場博弈,但是僅僅是為了傾銷鴉片,那這場博弈的籌碼也太低了,畢竟輸出鴉片已經賺的很多了,況且發動如此大規模的戰爭耗費的軍費也是一筆天文數字了。

英國到底還在博弈什麼呢?

我們先來看看一幅地圖

僅僅9票之差,英國的對華戰爭除了傾銷鴉片,還在博弈什麼?

這是19世紀的英國勢力圖,可以看到,在“日不落帝國”的勢力範圍中,有三塊地方是勢力“盲區”——北非,東亞,美洲。

而這三塊地方里,北非基本上不用控制,也沒有控制的必要,剩下的東亞和美洲,各自都有一個代表國——大清和美國。

而英國所要博弈的東西正和美國相關——美國的殖民權

要知道,美國最開始是英國的殖民地,而這一切終結於1775年,北美十三個州聯合起來反抗英國的高壓政策,第二年,傑斐遜發佈了《獨立宣言》,宣告了美國的誕生。

一塊偌大的殖民地就這樣從英國脫離了出去並且獨立了,這其實一直是英國耿耿於懷的。但無奈英國在美洲並沒有一個合適的基地(當時的加拿大和荒原沒什麼區別),所以即使美國鬧獨立,英國也只能乾著急。

但是,對華戰爭卻讓英國看到了希望

首先,能控制住大清國,其實就意味著控制住了東亞,雖然還有個正在飛速發展的日本,但是對於老牌列強來說,日本太小兒科了。征服了大清就等於擁有了一塊超級大的基地,而且這個基地人口眾多,物產豐盈,比東印度公司統治下的印度都要好不知道多少倍。

只要控制住了東亞,就等於對美國實行了包圍,美國無論是向大西洋還是向太平洋發展都會受到英國的限制,而南北方向都是英屬殖民地,等於把美國卡在了中間。

退一萬步說,即使一時無法重新拿下美國,但也會讓美國十分難受,況且北美是十三個州組建的,一旦被包圍,內亂是遲早的事情。


當然,我口說無憑,那我們就來看看英國對華戰爭取得勝利後都做了什麼?

割地賠款等一系列都屬於”例行公事“,我們就暫且不必談了。

我們重點關注這三點:

一、自今以後,大皇帝恩准英國人民帶同所屬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等五處港口,貿易通商無礙;且大英國君主派設領事、管事等官住該五處城邑,專理商賈事宜,與各該地方官公文往來;令英人按照下條開敘之列,清楚交納貨稅、鈔餉等費。

二、因大英商船遠路涉洋,往往有損壞須修補者,自應給予沿海一處,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將香港一島給予大英國君主暨嗣後世襲主位者常遠據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三、開關俾英國商民居住通商之廣州等五處,應納進口、出口貨稅、餉費,均宜秉公議定則例,由部頒發曉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納;今又議定,英國貨物自在某港按例納稅後,即準由中國商人遍運天下,而路所經過稅關不得加重稅例,只可按估價則例若干,每兩加稅不過分。

第一點就是我們常說的“五口通商”——廣州,福建,廈門,寧波,上海成為了第一批通商口岸,我們可以看一下地圖。

僅僅9票之差,英國的對華戰爭除了傾銷鴉片,還在博弈什麼?

把這五個地方連起來,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中國地東南沿海地區實際上已經對英國人洞開了,不僅如此,這五個地方對於各自領域的地域輻射力非常大,控制了上海和寧波就等於把兩江控制了;控制了廣州,就等同於把廣東控制了,表面上是開通五個城市的通商口,而實際上,整個東南沿海都為英國通商而門戶大開。

割讓香港島(並非整個香港)的背後原因也不像英國人所說的僅作停留使用,而是想像統治印度一樣,在香港設立另一個“東印度公司”,用同樣的方式來間接統治中國,因為香港島的地理位置十分方便進行海外貿易,並且離清政府的實際控制區域很遠,所謂“山高皇帝遠”,要想進行“教化”是很容易的事情。

最後一條是關於關稅的,從字面意思來看,英國要求大清和英國通商的關稅由英國自己來定,而事實上英國人的運作是:派遣一個名叫赫德的英國官員直接進駐中國海關機構,並且中國的海關運作都按照英國的方式來辦,儘管這一招讓中國的海關制度先進了不少,但是,如此一來,整個東南沿海的通商權就全落入了英國人的手中。

以上這三點最重要的影響就是英國幾乎獲得了中國沿海地區的通商特權,也間接地控制了東南沿海的經濟,更要命的是,其他國家想要和清政府通商,那都得和英國人商量(後續的不平等條約,列強都把關稅作為最重要的一環)。

再來看美國,美國南北是英屬殖民地,往西走渡過大西洋就是英國本土,南、北、西全是敵人,要想通商或者外交只能往東,現在英國控制了中國的東南沿海,而中國的北部則被高速發展的日本所阻隔,很明顯英國人幾乎就封閉了美國對外貿易的道路。

僅僅9票之差,英國的對華戰爭除了傾銷鴉片,還在博弈什麼?


其實,從美國的做法也能看出美國的窘境:1853年,美國用堅船利炮打開了日本的大門,日本旋即淪為美國的殖民地,日本在沒有明治維新之前,是一個極其封閉落後的國家,人口,物資,經濟都比不上中國,而且要進攻日本其實和進攻中國是差不多的路徑,不存在“就近原則”,唯一的可能就是英國人率先控制了中國的東南沿海,美國人一時之間無法介入。

僅僅9票之差,英國的對華戰爭除了傾銷鴉片,還在博弈什麼?

黑船事件

總結來說,英國人冒著風險發動的鴉片戰爭,不僅僅是為了打開中國的大門,還企圖改變世界格局,建立一個真正的“日不落帝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