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結婚的這個現象,長輩覺得很正常,年輕人卻認為很奇葩

農村閃婚的現象要比城裡更多,我參加過很多我們老家年輕人的婚禮,都是其樂融融。老家年輕人的結婚,基本上都是通過相親,男女交換聯繫方式,雙方覺得可以,家長見面,討論結婚事宜,整個過程不超過半年,甚至有的一個多月。閃婚,在農村這個現象,長輩覺得很正常,年輕人卻覺得很奇葩,超高的效率,先結婚,再培養感情。

在農村結婚的這個現象,長輩覺得很正常,年輕人卻認為很奇葩

筆者的親戚,從相親到結婚,用了18天,我以前會打趣地用“結婚速度打敗村裡99%的人”來描述。她在讀書時曾有過一段戀愛經歷,但是當到談婚論嫁時,男方支付不起女方索要的彩禮而分手。工作一年多,春節回到老家,因為長相比較好看,本科畢業,家庭環境也不錯,被迫安排了50多場相親,相親那天,家裡還排了隊,相親完後,都不知道誰是誰了,沒一個看上的。

在農村結婚的這個現象,長輩覺得很正常,年輕人卻認為很奇葩

真正讓她心動的,是一次在她上班的地方,兩個人因為家裡介紹,很早前加了微信,聊得不錯,但是沒見過。後來男方主動約定了時間,兩人一起吃了飯,對彼此感覺都不壞,並且男方工作很穩定,條件很不錯。男方每天都在她下班的地方等著,經過幾天的聊天之後,兩人相談甚歡,對彼此都有好感,於是侄女便把想法告知父母。父母親友也認為,男方是隔壁村的,首先距離很近,其次據瞭解男方家的父母都是教師,村裡評價很高。讓媒人從中打探協調,於是第三天安排雙方父母到男方家“看房子”,現場評估評估。

在農村結婚的這個現象,長輩覺得很正常,年輕人卻認為很奇葩

這個過程,她和男方都不知道,兩個人都還處著呢,雙方父母卻都滿意了,開始搗鼓彩禮、定親、婚禮等事情。又湊巧趕上好日子,事情就這麼定了,從認識到結婚,一共18天。現在他們倆結婚了好幾年,生活一直很美滿,男方對侄女很好,家庭雙方都很滿意。

在農村結婚的這個現象,長輩覺得很正常,年輕人卻認為很奇葩

閃婚,在農村很常見,一般都在春節。不管是在外經商還是務工的村裡的人都會回到家鄉,於是春節期間,是在外打工年輕人相親的最佳時候。

農村的年輕人,在完成基礎教育後離開農村,跟隨父母親戚或同鄉到城市裡從事醫療、建築裝修等行業。村裡長期以來認定適婚年輕在18-23歲,超過了26、27歲,整個家族的人都會愁得慌,早早的聯繫媒人、為子女物色對象。村裡打工的年輕人,就開始在家人和媒人的安排下,頻繁地被安排“見面”。男女方偕同父母親戚到約定的地點相見,媒人簡單的介紹下,雙方家長開始互問家長裡短,緊接著,留下單獨的空間和時間給男女雙方。

在農村結婚的這個現象,長輩覺得很正常,年輕人卻認為很奇葩

一般情況下,媒人首先根據男女雙方的家庭、經濟、相貌、健康等因素進行甄選,安排他們與條件相近的男女相親,以此來提高成功率。整個見面一般在一兩個小時以內,因為都很清楚,相親安排的場次不止一個。每次見面之後,雙方父母,開始各自問兒女,怎麼樣。如果對方在家庭經濟狀況、相貌、身高以及健康狀況都符合預期時,家長就會鼓勵男女青年主動聯繫對方。

在農村結婚的這個現象,長輩覺得很正常,年輕人卻認為很奇葩

媒人的重要性,在男女相處的過程中,會一直體現,避免了父母和子女的矛盾。一般情況,媒人中間會穿插著傳達男女的雙方的真實感受,也承擔著把關的角色。由於都是很近,鄰里與村莊對相親男女雙方家庭的評價是容易獲得的,村民時常以此作為子女結婚對象的選擇依據之一。

經過媒人、雙方父母和子女的磨合,意見一致,基本上就確定了意向婚姻關係了。得到雙方家長的同意後,女方會在父母親戚的陪同下到男方家看看,一般就是看看有沒有房子,家庭情況怎麼樣,鄰里關係如何,然後開始討論彩禮的事情。

在農村結婚的這個現象,長輩覺得很正常,年輕人卻認為很奇葩

我們村的彩禮很高,定親的時,村裡有行情價,要準備88888元,甚至有需要188888元。彩禮的高低,並不是賬面上的價格,很多父母都覺得,連彩禮都不夠,自己的女兒嫁過去,會吃苦,高價的彩禮是給女兒的一個好的保障。村裡很多男孩子,因為家庭並不能拿出那麼多錢,女方就直接不聯繫了。所以也有很多家庭,為了能給孩子結婚,東拼西借,瞞著女方借債,準備齊全綵禮。

在農村結婚的這個現象,長輩覺得很正常,年輕人卻認為很奇葩

彩禮,這是一個長期博弈的過程,時間的長短,決定著能不能真正的結婚,媒人在中間協調,當準備齊全後,開始定親,約定舉辦婚禮的時間。舉辦婚禮,一般是在各自的家中擺酒席宴請親朋好友,自此青年男女結為夫妻,一起外出務工。

在農村結婚的這個現象,長輩覺得很正常,年輕人卻認為很奇葩

年輕人,頻繁相親到快速結婚,在農村很常見,就我們村而言,幾乎90%都是這種方式進行。閃婚在追求速度的同時,兩個家庭希望婚姻是穩定的,這要求配偶要有極高的信任度,在本鄉本土尋找結婚配偶,更容易通過熟人關係網絡瞭解其各方面的信息,借用當地人的話是“知根知底”。另外,本地婚的締結建成了強大的熟人關係網絡,方便日後親人間的照應及婚後小夫妻婚姻關係的調解。所以,農村的婚姻,一開始年輕人並不接受,覺得很奇葩,不自由,當有了家庭概念的時候,往往也認同了這種方式。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