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知識體系隔閡,構建立體大歷史觀——讀《論法的精神》有感

打破知識體系隔閡,構建立體大歷史觀——讀《論法的精神》有感

■ 文 | 宋鴻兵

孟德斯鳩的《論法的精神》是一本影響了世界歷史的書,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力巨大。

本書涉及了非常龐大的知識體系,作者的見解不僅開拓了人們的思想,更重要是改變了人類歷史。兩百多年來,千百萬人經過實踐,把孟德斯鳩的理論變成了我們每天生活中都在運用的行為準則,不管東方還是西方,都無時無刻不受到他的思想的影響。

這本書提出了一些直接改變了人類行為的核心思想,比如改變了各國政府構建的“三權分立”。這種思想引導了整個西方政體的演變,最明顯的就是美國的憲法與政治構架,就是直接根據三權分立理論體系所形成的一系列制度,源頭就是這本書。

打破知識體系隔閡,構建立體大歷史觀——讀《論法的精神》有感

《論法的精神》有三個範式突破。

第一個突破是世界觀的重大突破。在本書問世的18世紀之前,沒有一個專門討論國家政治體制的學說。雖然亞里士多德曾對國家的政體進行了分類,但是之後2000多年就再也沒有人去仔細探討過這個問題。直到孟德斯鳩把政體學說,從“法”的角度,將其從“器”的層次上升到了“道”的層次。

《論法的精神》所談論的“法”,不是簡單和狹義的某個法律條文或者某部法律,它談的“法”,是象徵著社會背後的一種天然的根本性的秩序。這個“法”就是“大道”,是組織人類社會運轉的一套總原則。

孟德斯鳩把“法”上升到一個“道”的層面來研究,提出了一個總的原則,就是法律必須符合人類理性的必然規律。

法律是反映人類理性的一種秩序,而這種秩序體現出了一種必然的規律。所謂必然規律,也就是無論歐洲人、美國人,還是中國人、日本人,普天之下,只要是理性的人類,只要是理性的社會,那麼它背後隱藏的所有秩序的最高原則應該是一致的,這是世界觀上的突破。

第二個突破是方法論的重大突破。孟德斯鳩不是從法律條文解釋的角度來看法律,而是把法律所代表的人類理性的最高原則與精神,放在一個國家的大環境之中,包括地理、氣候、經濟貿易、金融貨幣、政治、外交、戰爭、歷史、文化、人口、民族風俗和宗教等等,他建立起了一個多維度的立體的大歷史觀。把法律放到這樣一個大歷史觀之下來觀察。本書涵蓋了這麼多領域的知識體系,而且能夠獨立的形成一套嚴密的邏輯,這是方法論上的突破。

第三個突破是重大的結論的突破。包含三個方面:

第一個重要結論是提出了政體的分類。孟德斯鳩把每個國家的政治體制進行了一個高層次的分類,他提出整個人類社會的政權組織,從類型上可以分成三類:共和政體、君主政體、專制政體。當然,這個政體分類最早可以追溯到亞里士多德的分類。

但是孟德斯鳩除了提出分類標準之外,還給出了這種標準背後必須要遵循的原則,即任何一個政體背後都要遵循某種根本性的政治原則。比如共和政體,追求和崇尚的是平等的精神,一個社會中所有公民的法律地位是完全平等的;君主政體強調的是榮譽,做任何事情,無論是否符合道義,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有榮譽;專制政體強調恐懼,永遠要用恐懼來維持統治。

第二個重要結論是提出了政治自由。我們說到自由的時候,其實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第一個是哲學層面的含義,就是人能否有自由的意志,能否自由地去想或者去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而不受任何脅迫,不用擔心任何後果,這是哲學層面的自由意志,或者叫哲學自由。

還有一種就是政治自由。政治自由是有一種強烈的安全感,由於社會中提供了一種強有力的法律保障,所以社會中的每一個公民都可以免於擔心另一個公民的無端恐嚇。不會因為有另外一個人或者是另外一類人,可以因為擁有權力、金錢或者其他任何東西,而阻撓你正常地發表自己的觀點。那麼如何才能保障政治自由呢?

這就是第三個重要結論——三權分立、權力制衡。既然政體有三種,而每種政體都有背後要遵循的原則,法律是為了體現這個原則的。那麼這些法律最後共同影響的是政治自由,所以要保障一個社會的政治自由,自然可以推導出來,需要對權力進行分權制衡。

我們可以看出,在孟德斯鳩這套學術體系中間,政體分類、政治自由、三權分立,這三個觀念是層層遞進的,內在邏輯性很強。

《論法的精神》之所以能成為傳世的經典好書,除了它提出的三大結論突破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知識密集和邏輯嚴謹,因此闡述得非常清楚,有理有據,說服力極強。

孟德斯鳩對政體的所有理論推導都有歷史上的具體案例。他所舉的所有例子都是真實存在的,案例來源廣泛:古希臘、古羅馬、迦太基、埃及、波斯、敘利亞、印度、中國、日本等等。他從這些真實案例中間去提煉抽取背後的邏輯結構,然後形成結論。我認為他所做的大量的跨文化、跨學科、跨思維的交叉性的工作,其實也是我們鴻學院現在倡導和正在做的工作。

當然,我需要強調一下,以我們目前的眼光來看,他對中國的判斷和理解,應該說是相當的膚淺,依靠的資料嚴重不靠譜,他沒有一手資料,都是聽傳教士或者海員講述的,此外還有一些間接的文字材料。孟德斯鳩基於這麼不靠譜的證據,要正確得出對中國整個國家的政體分類,這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我不能以現在的眼光來要求他。

但是瑕不掩瑜,這本書仍然是一本對人類社會產生了巨大影響的好書。不過要想把它讀懂,讀出味道來,就要求你自己擁有一個比較完備的知識體系。如果你沒有相關的歐洲史知識體系,那麼即便是把這本書的每個字都背下來,你仍然不能完全理解他在說什麼。如果你懂歐洲史,特別是歐洲宗教史、法律史等,那麼大概能夠看看懂這本書的1/3。

專門學法律的人,讀這本書大概能夠理解1/3,還有2/3理解不了,因為這本書跨了很多學科,還包含很多法律之外的內容,比如貿易史、金融史,像是西班牙在美洲搶奪黃金之後,整個歐洲的物價產生了大變化,不理解這個背景知識,就很難深刻理解當時的一些法律。此外還有歐洲的封建史,日耳曼人的民族史、宗教史等等,這本書涉及的東西太多,以至於一個只是專門學法律的人,恐怕只能理解1/3的內容。

反過來說,如果你有很多學科的綜合背景,你的知識體系越豐富,這本書對你的價值就越大,你越能理解它的重要性及其偉大意義。

《論法的精神》是一本常讀常新的經典好書,通過讀懂讀透這本書,相信大家能夠更好地理解我們鴻學院“跨文化、跨學科、跨思維”的理念,將知識體系之間的隔閡打通,更好地推動東方的文藝復興。

鴻學院讀書會推薦書目:

16、大明王朝1566

14、15、論法的精神(2019年7、8月)

13、獨自打保齡球(2019年6月)

12、技術的本質(2019年5月)

11、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2019年4月)

10、低慾望社會(2019年3月)

9、文藝復興:一個還是多個?(2019年2月)

8、自私的基因(2019年1月)

7、舊制度與大革命(2018年12月)

6、東洋的近世(2018年11月)

5、海洋帝國:地中海大決戰(2018年10月)

4、萬曆十五年(2018年9月)

3、1453:君士坦丁堡之戰(2018年8月)

2、金雀花王朝(2018年7月)

1、美第奇家族(2018年6月)

本文節選自鴻學院讀書會收官解讀《論法的精神》,請搜索【宋鴻兵觀天下】公眾號,瞭解課程詳情!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