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你混的是黑道,其實你混的是友情,淺談臺灣黑幫片《艋舺》

《艋舺》是拍給年輕人看的電影,是以角頭黑道包裝的青春成長血淚史,煽情刻意有如鄉土劇,華麗直白有如偶像劇。

但是電影仍具備吸引其他年齡層的元素。尤其是曾經和艋舺有過交集的中壯年人口,1987年的時間設定不會太遙遠,艋舺的衰敗哀豔還觸目可及,儘管人事已非物換星移,時空距離帶來的美感與期待,也讓中老年人願意買票進場。

你以為你混的是黑道,其實你混的是友情,淺談臺灣黑幫片《艋舺》

我混的不是黑道

“我混的不是黑道,是友情,是義氣。”

即便全片以「黑道」作為主題,但並不像北野武流派的日本暴力美學,或是臺灣金馬導演張作驥式的高度寫實。《艋舺》反而更著重在五位年輕人之間的情義與友誼,而鈕承澤在濃濃臺灣草根氣息當中,也同時灌注了「黑色浪漫」情調與詼諧幽默,都足以將本片與其他黑道電影作出區隔。

說到這裡有人想到香港導演杜琪峰,但近幾年他開始走下坡路,實在可惜。

整部電影充滿浪漫感,不論是火爆動作場面背後的溫柔配樂,營造出高反差的詩意美感,或是恰到好處的慢動作使用,以及那令人感同身受的兄弟情誼,直到影片最後的櫻花幻象,以及那天空似近實遠的藍天白雲,一切都是那樣的美好,同時卻又殘酷得讓人心碎。

你以為你混的是黑道,其實你混的是友情,淺談臺灣黑幫片《艋舺》

“黑道,才是生存之道”,蚊子至死不悔地說,“黑道才是王道”。

《艋舺》真正講的,若要深究,可能不是義氣和友情,而是背叛,幫派倫理的背叛,不然何至於有最後兄弟相殘的悲劇?

但弔詭的是,電影中的倖存者,竟是「亡命天涯」後回來找尋機會的灰狼,他是體認到自己是「草」而不是「風」的識時務者。而最後,他也遭天譴般,成了自己(隱喻的)兒子橫死街頭的死亡儀式的見證者。

你以為你混的是黑道,其實你混的是友情,淺談臺灣黑幫片《艋舺》

所以有人將《艋舺》比作黑道版的《九降風》,如此譬喻我倒是十分贊同。

這不禁讓我懷疑本片副導林書宇是否給予鈕承澤許多劇情上的意見?畢竟《九降風》是林書宇的導演作品,不然從兩片的校園、飆車、戲水段落,直到作為情節分水嶺的一場車禍及一聲槍響,似乎都有其神似之處,而且兩部電影都由鳳小嶽演出。

或許又可以說,黑道根本只是電影的一個引子,而本片活脫和《九陣風》一樣,是部苦澀的青春成長電影

你以為你混的是黑道,其實你混的是友情,淺談臺灣黑幫片《艋舺》

這種傳統黑幫電影裡反英雄的宿命,一如《艋舺》裡的蚊子說的,不是亡命天涯,就是不得好死。

這個傳承久遠的類型慣例,《艋舺》表面上奉行不渝,但也玩了點花樣。雖然橫死街頭的幫派份子,始終揹負著一種意識型態上的意涵——資本主義社會賴以發展的法治價值不容挑戰

但是在《艋舺》裡,當我們意識到電影的旁白者可能是一位年輕死者時,那種宿命的哀傷,究竟被身體上的刀槍傷口血染成詩,像隨風飄逝的美麗櫻花般絢爛,青春幻滅的美感價值取代了道德價值。

你以為你混的是黑道,其實你混的是友情,淺談臺灣黑幫片《艋舺》

其實整部電影,並不是在講黑道,而是在講青春、講義氣,講兄弟,講那懵懂無知的少年時,對於追尋意義的無意義的這檔事。

就像蚊子一開始的問題:“整天打打殺殺,有什麼意義?”

和尚告訴他:“意義是啥洨?恁杯只聽過義氣,沒聽過意義。”

你以為你混的是黑道,其實你混的是友情,淺談臺灣黑幫片《艋舺》

孤獨同異的臺灣市場氛圍

推敲劇情「同」與「異」的拉鋸,永遠是觀賞臺灣電影時的一大樂趣。

《艋舺》中最明顯的同異對比,便是本省人與外省人之間的族群對立。

另外主角蚊子 是位轉學生,在學校穿著跟其他學生不一樣的制服,宛如一位外來者( 異的象徵) 進到一個陌生的小型社會( 同的象徵) 。

雖然學校公民課正在教導平等是什麼,但這根本就不適用在蚊子身上,反而像是一種諷刺,因為他從小就沒父親,從小就被欺負,以致他逐漸失去認同感與安全感,而他也一直是孤獨的。

直到他遇見志龍跟和尚一群人,讓他逐漸融入了黑道世界,這是所謂的「異中見同」。

你以為你混的是黑道,其實你混的是友情,淺談臺灣黑幫片《艋舺》

當然劇情後段又牽扯出角色之間的背叛與崩解,又是另外一種巧妙的同中見異。而在這當中,蚊子也在紅燈區遇見妓女小凝,兩個看似不同的個體,彼此卻又擁有同樣孤獨的心,又或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苦衷,因此讓兩人彼此吸引,又是一種絕妙的「異中見同」。

不過劇情似乎丟出兩人可能早就認識的梗,但之後卻不了了之,此為電影的一大軟肋。

而且強大的配角群是《艋舺》作為一部黑道電影的成功關鍵,因為有馬如龍、王識賢等硬底子演員壓陣,角頭們的刀光劍影爾虞我詐才有說服力,《艋舺》才沒有淪為純粹的青春偶像連續劇。

你以為你混的是黑道,其實你混的是友情,淺談臺灣黑幫片《艋舺》

早在鈕承澤導演的上部作品《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中,便可窺見其「異與同」的主題:

藉由一位電影導演越陷越深,直到走投無路之困局,引領觀眾看到演藝圈及電影圈的黑暗與光怪陸離。《艋舺》則繼續延展這項主題,透過蚊子這位外來者的主觀視角來看待整段故事,也讓蚊子帶領觀眾走進陌生的黑道世界,抑或所謂的大人世界,並體會角色一去不復返的悲劇宿命。

正所謂”出來混,遲早都是要還。”

影片許多臺詞也都呼應全片的宿命論調,像是“你今天要是不弄死他們,有一天你就會被他們給弄死。”

又或是蚊子問小凝“你為什麼要做妓女?”,但小凝卻反問他“那你為什麼要做兄弟?”兩人的選擇,似乎就是情非得已之下的生存之道,畢竟人生是可以靠自己做出選擇。

每個選擇都會決定我們日後的命運,導致一步錯,步步錯,就像「艋舺」兩字最初代表的「小船」意涵——每個人似乎都在汪洋當中漂泊,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本片最後的悲劇收尾,似乎也早在意料之中。

你以為你混的是黑道,其實你混的是友情,淺談臺灣黑幫片《艋舺》

這樣的悲劇,同樣體現在故事背景中——《艋舺》的故事發生在1987年,臺灣史上一個關鍵年代

對電影裡的中學生而言,最切身的改變或許是年初教育部決定開放髮禁,在封閉的校園中,象徵性地為半年後影響社會更為鋪天蓋地的「解嚴」打開一扇窗——解除報禁、大陸探親、開放黨禁、集會遊行

等接踵而來。

黑道大哥回到幫派中,黑道倫理蕩然,在新舊世代的權力衝突中,幾場腥風血雨勢所難免。《艋舺》就在這樣的歷史社會背景中開展出來。

你以為你混的是黑道,其實你混的是友情,淺談臺灣黑幫片《艋舺》

所有鈕承澤可以把想說不敢說的話全都傾瀉出來。

也因此,秩序與脫序並存,前衛與保守衝撞,形成一股新的氛圍。在這個時期長大的青少年們,

無異像是飛離牢籠的鳥們,被一顆渴望自由與美好未來的心所牽引,不受拘束的往前飛,卻不曉得自己的未來在哪邊

你以為你混的是黑道,其實你混的是友情,淺談臺灣黑幫片《艋舺》

鈕承澤在《艋舺》上映前有段獨白,期望將來“人家在記憶幫派電影的時候,講完《教父》,就會講《艋舺》”

他說“《艋舺》是一部有著黑幫背景、史詩情懷的青春動作片”。

事實上,我們在戲院銀幕上看到的《艋舺》,由這兩種類型圖像為主體構成的混搭和諧仿俯拾皆是:

有如鬥牛競技的青少年打架圍毆,一隻雞腿引發的校園霸凌、畏縮膽怯的歃血為盟、重型機車壓碎的溜溜球、扁鑽、武士刀與左輪手槍的對決、戴著浴帽走出廚房的幫派老大,以及最後攜手翻牆而出的「太子黨」......

你以為你混的是黑道,其實你混的是友情,淺談臺灣黑幫片《艋舺》

和尚、蚊子和志龍

本片幾乎在一開始便開宗明義地顯現角色間不為人知的關係。

蚊子是和尚第一眼相中的,拉他進太子幫當然也是和尚的主意。和尚甚至記得最初他遇見蚊子的那一天,否則他不會送給他新的溜溜球。

蚊子對和尚的依賴,遠勝領頭的志龍。所以和尚對他說過的「今天你不弄死他們,有一天你會被他們弄死」,他一直銘記於心,最終成為他們悲慘結局的來源之一。

對於太子幫而言,蚊子無疑是塊白布,誰在上面潑染色彩,他便會成為何種模樣。而蚊子重視的義氣、友誼,想必也是在和尚他們身上學到的,尤其是和尚。

你以為你混的是黑道,其實你混的是友情,淺談臺灣黑幫片《艋舺》

片子一開頭,蚊子曾經娓娓道來每個人對義氣的定義,提到和尚時,只有幾個字:

“和尚的義氣,是志龍。”

爾後編導不斷地以每一件事來證明這個定義。打架擋刀都是小case ,和尚甚至可以為志龍幹盡骯髒之事。當志龍顛狂起來打算動手整死強暴他女友的狗仔垓,是和尚第一個阻止。阻止未果下,和尚竟願意為他親自動手,結果鑄下大錯。當此事被志龍的爸爸得知,出來擔罪的也是和尚,志龍在一旁連吭一聲都不敢。

換言之,和尚的世界裡,只有志龍。

若說和尚待蚊子,是種對新生不放心的照顧,那麼他待志龍,可說是毫無保留、熱情的奉獻了。只是和尚大概萬萬料不到,自己親手塗上的這抹色彩終將自己推進地獄的入口。

想起蚊子最後用和尚送給他的溜溜球繩端勒住和尚的脖子時,這真是一幕既諷刺又悲情的畫面。

你以為你混的是黑道,其實你混的是友情,淺談臺灣黑幫片《艋舺》

然而最具衝擊力的,莫過於和尚殺死志龍爸爸這件事了。

劇中眾多角色,沒有一個角色能像和尚如此複雜與掙扎。我相信他對志龍的深情,如果他不知道志龍爸爸斷了他父親一隻手臂,或許後來的悲劇可以不用發生。

可偏偏大人的過去扼殺了他的純真,艋舺的未來又宛如刀刃架在他身上,所以他選擇了最悲哀的道路——

槍殺志龍的爸爸,期望改變艋舺的未來

艋舺的未來怎麼了並不知曉,但是和尚的未來從此變色卻是不容置疑的事實。

最後和尚手握搶枝,面對無寸鐵的志龍,滿臉淚水,痛苦地說出:

“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

你以為你混的是黑道,其實你混的是友情,淺談臺灣黑幫片《艋舺》

自始至終,無論他們的世界颳起多大的風浪,和尚未曾想過傷害志龍一分一毫。甚至和尚會接受敵方的慫恿,誅殺志龍爸爸,我相信有很大一部分是也為了改造艋舺,讓志龍能在此立穩根基。

然而最可悲的是,和尚付出再多,終究是悲戀一場,因為徹底奪走他生命的,正是志龍。

蚊子在臨死之前曾問和尚說:“為什麼我們會變成這樣?”

和尚哭著說:“這就是黑道。”

蚊子嘶吼喊出:“如果這是黑道,那我混的不是黑道,是義氣,是友情!”

對照片頭五人的單純,正如湛藍的天空,如今滿身是血的他們,躺臥在陰冷潮溼的巷弄裡,無疑是最強烈的矛盾。蚊子追求的義氣,何嘗不是其它人所求所想?然而,義氣是兩個字,卻有千百種解釋,悲劇也因此發生。

你以為你混的是黑道,其實你混的是友情,淺談臺灣黑幫片《艋舺》

電影的藝術表達手法

以往臺灣觀眾對國片的刻板印象,不外無病呻吟的青春物語,或剪不斷理還亂的同志情愫,這些作品不是拍得不好、質感不高,而是曲高和寡難以親近,觀眾不知道導演想表達什麼,更別說花錢進電影院了。

就連看過的人,大部分也以「看不懂」就打發,哪會引來眾多討論與共鳴?過去甚少有國片大眾化直白到讓觀眾「理解」的地步。

現在好不容易有一部大家看得懂劇情、還點得出優缺點,而且這是一部商業電影。這是十多年來臺灣電影市場能人所不及之處。

你以為你混的是黑道,其實你混的是友情,淺談臺灣黑幫片《艋舺》

《艋舺》還有一種“人不瘋狂枉少年”的浪漫情懷。

一般觀眾在看《艋舺》之前,不曉得會不會依著回憶地圖,按圖索驥尋找早期臺灣黑幫少年電影的影子。如尹祺的《黑狗來了》、蔡明亮的《青少年哪吒》、張作驥的《美麗時光》等。

傳統的臺灣黑幫電影所呈現的光影、構圖與劇本,往往是一般人不想去接觸的社會底層景像。那訊息是沉重的,雖然較富涵藝術性卻遠離市場和觀眾。

但《艋舺》就不同了。雖然標榜正港臺灣黑道電影,卻找來流量明星來擔綱演出,更在電影的各個技術細節下足了功夫。不論是攝影氛圍、美術陳設、武術指導、演員表演、剪接風格或是音樂配製,其標準全都達到國片難得的高度,顯見其打入各個年齡層市場的野心。

與其說《艋舺》是黑幫電影,不如說它是黑道版的《九降風》還來得比較貼切。

你以為你混的是黑道,其實你混的是友情,淺談臺灣黑幫片《艋舺》

很多人印象中鈕承澤的銀幕形象仍頑強地停駐在二十幾年前的《風櫃來的人》。說也奇怪,即使看過幾次《教父》,聽到有人提到馬龍·白蘭度,我最先想到是《岸上風雲》那個血氣方剛的碼頭工人一般。

但必須承認,《艋舺》意外的驚喜,來自一個不甚起眼的母親和舊情人的角色—林秀玲。這當然不是說,她的表演讓其它偶象明星相形失色,而是她喚起了一個影迷對一個逝去的年代,更真實的個人記憶與想像。

《艋舺》在敘事上有意無意地提供了林秀玲這個宛如臺灣新電影失落的符號,一個解碼提示和連結線索。對《風櫃來的人》素昧平生的觀眾而言,這樣的聯想未免一廂情願。但換個角度看,這不正是能夠讓很多嘴刁的觀眾心悅誠服的一部作品嗎!

你以為你混的是黑道,其實你混的是友情,淺談臺灣黑幫片《艋舺》

通篇來說,《艋舺》吸引人的地方包括引人入勝、看得懂不會睡著的劇情結構、熱血青春男兒的黑道冒險、痴男怨女的小情小愛、極其稱職的優秀配角,而服裝及場景的美學考究,兼具復古與時尚感,漸顯悲壯哀慼的電影配樂更為電影增色不少。

你以為你混的是黑道,其實你混的是友情,淺談臺灣黑幫片《艋舺》

電影色彩的鮮紅與華麗、偶像與甘草的絕佳搭配,是《艋舺》廣受好評的一個關鍵。

《艋舺》除了主要人氣演員有扛起全片的氣勢外,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其實是綠葉紅花的配角。即便是我覺得不會演戲的柯佳嬿,在電影裡頭也讓人耳目一新。

觀影之前我就在想,鈕承澤會如何處理小凝這個角色。因為以一個「妓女」的身份來說,柯佳嬿的外貌絕對是紅牌,而不會動不動被打被罵。但是看到她原來是一個臉上有胎記的女生,頓時讓我對這個角色產生了同情與共嗚。除了用很自然的方式“弄髒”了這個角色,也留下了一條線索,讓她和蚊子的童年產生某種關聯,然後發展出淡淡的情愫,這是一個很棒的設定。

你以為你混的是黑道,其實你混的是友情,淺談臺灣黑幫片《艋舺》

若要談到綠葉角色,自然不得不提到陳漢典。

我很喜歡陳漢典的表演風格。他完全脫掉康熙式的悶鍋搞笑,飾演一個逞兇鬥狠但其實內心峱到不行的不良少年。收起搞笑臉孔的陳漢典,還真的透著幾分不良少年的邪氣。不但拋棄了誇張的喜感演出,還幫角色加進了一種狐假虎威的別腳感。

導致後來和尚弄死他的時候,我還稍微難過了一下。

你以為你混的是黑道,其實你混的是友情,淺談臺灣黑幫片《艋舺》

另外不得不說,《艋舺》的結尾真的很棒。

當蚊子用扁鑽戳了用槍打死Geta老大的和尚一刀後,站在背後的志龍大刀一揮,和尚的血噴濺出來,像停格的雪花般的優雅。沒有轟轟烈烈的死亡做為退場,這陣血花卻成為蚊子死前心願達成的瀕死意象。

就像他在小凝的天花板上所塗染的櫻花瓣一般,只要每次她和恩客在做愛時,小凝都可以看著天花板上的櫻花,就好像和蚊子心靈相通一樣,一種對未來的美好想像。

帶離他們逃離痛苦的現實,進到另外一個快樂天堂。

在片尾,鈕承澤用非常優雅詩意的方式,淡化了黑道鬥歐的齟齬不合,把角色們宿命般的悲劇性格,提升到了一個浪漫的層面。

你以為你混的是黑道,其實你混的是友情,淺談臺灣黑幫片《艋舺》

所以說,《艋舺》絕對是臺灣電影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它的成功可以證明,好的劇本在獨立製片的運作之下,肯定會有一定的成績的。

這句話放在國產身上我想也一定適合

你以為你混的是黑道,其實你混的是友情,淺談臺灣黑幫片《艋舺》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