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70年|從遂寧解放路變遷看70年鉅變 你經歷了哪些?

壯麗70年|從遂寧解放路變遷看70年鉅變 你經歷了哪些?

在全國許多城市,都會有一條命名為“解放”的道路。解放路記載著時代的變遷,記載著人民當家做主的喜悅,記載著共和國發展強大的每一個足跡。

遂寧也有一條解放路。

1949年12月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三十三師先頭部隊由南門入城,遂寧宣告解放,這條解放軍入城的道路因此改名為了解放路,後又更名為凱旋路。

一條路上的小故事,一個時代中的大歷史。從街面窄小、坑窪遍佈,周圍全是小青瓦穿逗房的舊街道,變為今日高樓大廈鱗次櫛比、大小商場林立的現代化街道。從這條具有特殊意義的街道的變化,我們看到了中國七十年鉅變的一個小縮影。

壮丽70年|从遂宁解放路变迁看70年巨变 你经历了哪些?

鹽市街與解放路交叉口

迎來解放軍,改名解放路

沿著時間線追溯遂寧解放路的最初,可看到四川邊防軍總司令李家鈺留下的痕跡。

事實上,它的確與李家鈺有關。《遂寧縣誌》中明確記載,1926年,四川邊防總司令李家鈺部駐防遂寧後,對城市進行了改造。在拆除城牆、填平城河後的地基上,修築了圍城馬路,即後來的解放上、中、下路和橫城路。

1949年12月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三十三師先頭部隊由南門入城,遂寧宣告解放,這條解放軍入城的道路因此改名為了解放路。

住在解放中路背後的李家,從民國時代開始,在這裡住了近80年,可謂是這條路百年滄桑的最佳見證人了。如今75歲的李世才,剛出生不到5個月,就被父母帶著進了城。現在,這位身體依然健康的老人喜歡到沿河的公園去散步,將觀音湖上與河對岸的秀美風景,全部盡收眼底。

而李家與解放軍的淵源,比常人要更深一點點。在遂寧供銷行業幹了一輩子的李世才還清楚地記得,解放軍進城時,是他曾為地下共產黨的父親迎進來的,他和母親曾擠在擁擠的遊行隊伍裡。“當時解放路比較窄,是用小石頭鋪的,還是比較紮實。在當時的遂寧縣都屬於路況比較好的。”

李世才更自豪的是,解放軍還來自己家住過,是父親親自領回來的。因為要遵守隊伍紀律,解放軍堅持在李家的街沿邊打地鋪。因為父親地下共產黨的身份,李家待解放軍更親暱,儘管當時家裡條件並不好,依舊將家裡的糧食與雞蛋拿出來與解放軍分享。

就在解放軍進入遂寧縣城後不久,老一輩人習慣稱呼的“馬路”,改名成了“解放路”。這一叫,就是40餘年。

壮丽70年|从遂宁解放路变迁看70年巨变 你经历了哪些?

凱旋路新市場

曾是遂寧繁華的商業街道

一提及遂寧的經濟中心區,第一時間想到的或是位於老城區的中心商業區,亦或是位於河東新區的萬達商城。

而在不少遂寧老人的記憶中,遂寧上世紀50年代到90年代的經濟中心路段,除去碼頭,解放路應是當時當之無愧的熱鬧路段。

這與它的地理位置有關。

直到現在,居住在上江城的老人周應德都還習慣將這條路稱為“馬路”。“那是條過境過路,”67歲的老人翻著年輕時的珍貴照片。那時的解放路上、中、下剛好與如今相反,上路段是接近城南車站的,下路段到田園就已結束。彼時,這條馬路主要用於從城南車站發車到蓬溪、綿陽、射洪等地。因為是必經路段,原本就靠近碼頭的馬路,店鋪更是如雨後春苗“唰”地一下多起來了。

解放路上,不僅有各式的小飯館,還有不少知名的賓館,如多年前赫赫有名的田園賓館、人民賓館。甚至連當年遂寧的百貨大樓與新市場,也是在這條馬路上。越靠近當時的城南汽車站就越熱鬧,一到休息日就更鬧熱了,大家都喜歡去這條路找吃的,去百貨大樓為家裡添置些物品,用車水馬龍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城市在發展,路也在變化中。上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凱旋路已經從小石子路變成了三合路。這種“打”出來路,比較平整與結實,下雨天也不用特別擔心泥水直往身上“跑”了。

附路而生的房屋建築也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之前,解放路周圍多是磚木結構的平房,因為其中有木質結構,很多單位甚至自備消防設施。80年代到90年代,新房子蓋起來,人們紛紛搬進了樓房;商場樓宇蓋起來了,生活越來越便利,琳琅滿目的商品彰顯著生活的紅火;周圍的人們越來越漂亮,開始講究起怎麼穿得更時髦、更體面……

壮丽70年|从遂宁解放路变迁看70年巨变 你经历了哪些?

曾經熱鬧的解放路

滄海桑田依然車水馬龍

1985年,遂寧撤縣建市。

1988年,解放上、中、下路更名為凱旋中路。至此,如今遂寧年輕人習慣的凱旋路雛形,北起犀牛綠化廣場,南接南轉盤基本形成。

建市後,繼遂州路改擴建工程完工後,相繼對凱旋路進行了分期改擴建工作,將其瀝青路面全部改建為砼路。2000年進一步對道路進行了整治與維修,鋪設彩色人行道。2003年市委、市政府投資650萬元,對中南段的人行道進行改造,拆除街市花園和破爛陳舊的裙房卡口;北段進行全面拆遷改造,同時將道路延修至犀牛綠化廣場。2003年動工,年底完成,道路全長2200米,寬21——24米。

建材老闆王志是上世紀80年代就入駐了凱旋路。這個三十多年前從蓬溪縣過來的膽大年輕人,第一眼就相中了車水馬龍的凱旋路,拿著217元的全部家當,在凱旋路開了一個小茶館。

後面幾十年年,他的生意一直在這條路上盤旋:開過飯館和賓館,還開過當時很時髦的KTV,這十年又做起了建材生意。“生意沒得那麼好做了,”抱著保溫杯,王志有些感嘆。

生意不好做,有多方面原因。隨著遂寧建市,南北通透的遂寧城縱向主幹道,也從原來的三條增加到如今的六條,凱旋路的“過境公路”功能被削弱乃至取消,依附而生店鋪生意自然就下落了。

其次是經濟圈的多元化。這些年,遂寧經濟飛速發展,逐漸形成了以中心商業區、萬達廣場、物流港為中心的多個商業區,無論是品牌選擇還是種類豐富,對市民都十分有吸引力;而老式的凱旋路沿街門面,則因狹長的街道、擁擠的車輛和單一的品種,逐漸被大家淡忘。

王志卻不打算將店搬走:“我的全部青春和所有奮鬥都在這裡。”就像他在凱旋路上買的經濟房,儘管沒有河東兒子家的房子寬敞和便利,每天還要辛苦爬到四樓,然而卻承載了老遂寧人的時光記憶,在普通中包容著所有的歲月和時光。

風從東邊來,吹過涪江,這裡流淌著遂寧的城市百態,還有解放路上,那永不消逝的青春和夢想。

審核:週一帆

監製:杜 波

壮丽70年|从遂宁解放路变迁看70年巨变 你经历了哪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