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美國:先生像候鳥在中國和美國來回輾轉,很怕他有一天飛不動

我們總是說要融入一個主流社會,可是什麼叫融入,為什麼非要融入?為什麼我們不能有頹廢的自由?為什麼不能只是自己靜悄悄的生活?生而為人,那麼多的壓力,不死不休,究竟什麼東西能讓我們擁有溫和堅定的內心?

如果有一天,飛不動了,又無處落腳,需要怎樣的勇氣才能扎進大海?或者能允許自己緩緩的降落,不管下面是什麼?

人在美國:先生像候鳥在中國和美國來回輾轉,很怕他有一天飛不動


中國人在美國的生活:故事五

人在美國:先生像候鳥在中國和美國來回輾轉,很怕他有一天飛不動

我和玲之所以是朋友,因為我的老公十年前在美國做博士後的時候和她是同事。玲那時候是實驗室的技術員。那個實驗室的負責人是一箇中國來的教授,實驗室基本都是從中國來的博士,大家非常的努力的發文章,只有玲是國內的本科出生。

玲和丈夫是湖南人,丈夫在另外的一個實驗室做博士後。因為玲和丈夫是這群中國人中年齡最大的,所以基本大家都當她是大姐。湖南人又非常的好客,對自己家鄉的菜總是充滿了自豪,所以大多數的時候,我們都是非常的享受大姐給我們帶來的口腹之慾。

人在美國:先生像候鳥在中國和美國來回輾轉,很怕他有一天飛不動

那時候,認識的所有人都沒有綠卡,大家都租住差不多的房子,對於彼此掙多少錢也是心知肚明的。但是玲家裡畢竟有兩個人工作,所以玲對大家的照顧是很多的。

玲的老公徐國跟隨的是另外一箇中國來的教授,但是徐國的運氣好像不是很好,中國的這批博士後發sicence, nature或者cell的時候,徐國一直都沒有什麼大文章。就算是在美國,也不能一直都這樣做博士後下去,那時候每個人都在操心自己的將來的命運。

人在美國:先生像候鳥在中國和美國來回輾轉,很怕他有一天飛不動

回國的浪潮隨著國內的經濟騰飛一波一波的襲來。而生物在美國反而是日落西山,經費越來越吃緊,實驗室的負責人們申請不到後續的經費,自己也一樣面臨著研究停滯,無以為繼的風險。所以好像無論是老闆還是打工的都在焦慮自己的未來。

人在美國:先生像候鳥在中國和美國來回輾轉,很怕他有一天飛不動

在這一撥人中,我們大概是最先回國的,在國內的一個高校裡找到了一個職位。後來,聽說這個實驗室的人陸續都走了,有回國的,也有轉行的,或者去美國別的州去了。後來又聽說實驗室沒錢了,實驗員也不需要了,玲就轉到別的實驗室去了。

生活就是這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驚濤駭浪,但是對於旁觀者,都是無足輕重的。徐國的實驗室也一樣,實驗室的負責人通過國內的招聘,回國到一個知名的高校做大佬去了,然後實驗室就面臨著解散,重新找工作的問題。

徐國算是這群人中年齡最大的,沒有大文章,回國也是沒什麼好位置。但是兩個孩子,剛買的房子等著付款呢。徐國和玲嘗試了很多的解決方式,但是總體還是傾向於保留美國的身份,不要全家回國的方式。

人在美國:先生像候鳥在中國和美國來回輾轉,很怕他有一天飛不動

徐國嘗試著跟原老闆回去,還是在他的實驗室繼續做,孩子們也找了國際學校,但是很快,這樣那樣的不適應,一年後又失敗,然後還是全家回到美國。

人在美國:先生像候鳥在中國和美國來回輾轉,很怕他有一天飛不動

人到中年,浪頭一個一個的打過來,還能怎麼樣呢?無論如何,還是得全家抱在一起,度過難關。但是年歲一年一年見長,承認自己是個普通平凡的人,也沒有什麼,自己的能力,大概就只能護住孩子,護住這個家。

等大兒子上了大學的時候,徐國覺得自己沒法繼續這種博士後生涯了,畢竟已經五十歲了。於是徐國聯繫了一下當初的老師,此事老師已經是院士了。終於徐國在國內的一個地方上的高校謀了個教授的職位,但是合同也是很苛刻的,每年發文章的數目都標註了。

人在美國:先生像候鳥在中國和美國來回輾轉,很怕他有一天飛不動

到了這五十多歲,徐國做了個候鳥,每年一半的時間在國內,一半的時間在美國。玲有時候會說,覺得自己的老公真的這樣飛得動嗎?能飛多長時間啊?

我十年後在回到美國的時候,原來的這些人裡面,就剩下玲還在。玲的工作還是做實驗員,但是非常的穩定,大兒子已經大學畢業工作了,小兒子也上高中了,反倒徐國一個人每年若干次的往返美國和中國,成了一個不那麼受歡迎的事情。

玲對我說了若干次,徐國雖然工作辛苦,但是工資實在是太低了,還不如回到美國隨便找個什麼工作幹呢?沒準就算是到哪個實驗室做事情,都比國內哪個工作好。

人在美國:先生像候鳥在中國和美國來回輾轉,很怕他有一天飛不動

人生好像轉了個圈子,以前是你護著我,現在風水一轉,到底是誰護著誰啊!玲總對我說,看牢你老公的錢,都這個歲數了,人弄丟了,再把錢也丟了,就慘了,我從來都只是笑。

人在美國:先生像候鳥在中國和美國來回輾轉,很怕他有一天飛不動

玲一直都是有點胖的人,現在也還是胖。徐國回國做了教授,反倒是弄出個糖尿病出來了。總是說,在國內待著每天就是實驗室做著,一把年紀了,現在真不知是該回來還是繼續下去。

我們一起吃飯的時候,玲和徐國基本是什麼都很少吃,尤其是徐國,就吃一點蔬菜,反倒每天還得在外面不停的走路。我們常常開玩笑,人這一生到底要什麼,不能吃,不能喝,但是五十多歲,還要拼命的追求事業,靠什麼來提供能量啊!

人在美國:先生像候鳥在中國和美國來回輾轉,很怕他有一天飛不動

玲一直都非常希望自己有個女兒,我剛生而閨女的時候,總跟我說,要是我的兒子和你女兒交換一下就好了。我說,那你就當我女兒做幹閨女不是一樣的嘛。她說那不一樣的。

玲已經加入教會,她說,想想如果自己老了,要死了,最後沒有人在身邊,在美國也不可能指望孩子們題自己養老,要是兒子找個中國的女孩還好,要是跟美國女孩結婚,估計是什麼也指望不上給。看看教會里的人,老了死了還是有伴的,也有教會的臨終關懷。

人在美國:先生像候鳥在中國和美國來回輾轉,很怕他有一天飛不動

我還真是吃了一驚,難道我們離那一天真的已經有那麼近了嗎?可是看著大街上開著跑車和摩托車拉風的美國人,幾乎都是大叔和頭花已經白了的大爺們,我怎麼覺得我們不是同一個世界裡的生活。

已經在美國生活了二十多年的玲和徐國,和我面臨的問題一樣嗎?好像是一樣的,又好像不一樣。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