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街摆柱,前殿后院,廊楼结合和四合院引巷子住家,四川怀远古镇

怀远古镇,位于四川省崇州市境内,历史有1600年了,古镇不大,占地仅一平方公里。古镇建筑多为清代和民国年间建造,同时保持着四门四大街的格局,现存街道30余条。建筑绝大部分都按《清代工部》法则建筑的多为穿木结构。

临街摆柱,前殿后院,廊楼结合和四合院引巷子住家,四川怀远古镇


纵横交错的的二十多条大街小巷布满了绸缎铺、茶行、竹编行、油行、药铺……逢上单日赶集,小镇热闹非凡。怀远最有名气的“三编”:藤编、棕编、竹编,几乎家家都有能工巧匠,藤、棕、竹在那些老人手上就成了一件艺术品,沿街摆开,让人眼花缭乱。

临街摆柱,前殿后院,廊楼结合和四合院引巷子住家,四川怀远古镇


在怀远镇,不仅看到有完整的穿逗结构房屋的木板铺面,还有不少依稀可见当年应该是十分精美的门洞、木雕等建筑装饰。

古镇中的林氏宗祠是一个修建于清代咸丰年间的宗祠,这个宗祠主建筑至今保护完好,完整保存着全市绝无仅有的纯楠木宗祠神橱牌,上刻清朝历代皇帝赦封文献。

临街摆柱,前殿后院,廊楼结合和四合院引巷子住家,四川怀远古镇


景区看点;洄澜塔始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距今已有145年。为成都市重点保护文物。塔型六方,高九层约35公尺,坐南向北。塔中空,约10㎝垂直孔自塔底可直视顶端,上八层六个面有窗户,可眺望怀远远山近水,每层均有正反呈螺旋型阶梯,可拾级而登至塔顶,下三层有壁绘,多为释道两家经典记述,现全塔保护完好,至今巍然屹立。

临街摆柱,前殿后院,廊楼结合和四合院引巷子住家,四川怀远古镇


天后宫;始建于清朝咸丰年间的林氏宗祠,即今怀远文化中心站所在地,2003年被崇州市政府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天后宫坐南向北,前后两个四合院均为砖木结构,进正门的左侧是万年台,供集会祭祀演戏用,台顶梁柱的彩绘,承建师及修建年代依稀可辨,台两侧各有一耳房约14平方米,可供化妆、乐师或会客用,台前为院坝,约亩余,两厢为对称转角楼,飞来椅,供看戏用,底楼均为仓库。万年台对面,穿过院坝是一通五间五柱二堂厅,雕梁画栋,灰泥粉壁、气势雄伟,厅后是供奉神祖厨和居室类一列小厅(现已拆除)。站内现完整地保留着天后圣母林默的神厨,纯楠木制高宽约3公尺见方,厚4公分,林默的事迹和清代列位皇帝对其敕封均记录于上,字迹约2公分大小,俊秀而刚劲,雕刻精美。

十家院;位于商业街中段下侧,为典型清代古建筑,单进门,四合院,小青瓦房地板楼,飞来椅、美人靠,白粉泥壁,雕梁画栋,古色古香,现保存完好。

岳家龙洞与石马沟;镇南约2公里处,枫香村6组境内,原名横原洞,为青城八大洞天之一。清道光分州州同周宗跃所写:"横原洞口植佳茗,白云岭阴采摘频"诗句中的横原洞即指今岳家龙洞,据《崇庆县志》记载:"在怀远镇南五里有横原洞,洞门高丈余,中有大堂,高宽数丈,入里许洞渐窄,匍匐可行,有胆壮者直穷到底,从白塔山出,洞首尾相去数十里",又载:"怀远镇东五里有石马洞,中广数亩,石马精灵夜出败稼,断一足焉"。大邑县八景诗亦云:"洞口烟霞石马嘶"。龙洞从怀远入大邑青霞乡出,现龙洞和石马依然如故,尚未开发利用。

鼎沸泉;镇东泉水村境内,其泉自地底沸腾而出,如沸水,似珍珠,因此又叫"珍珠泉"。清冽甘爽,流量可冲碾磨米。以前曾因此泉而形成泉水沟,修泉水碾,以利乡民。据《崇庆县志》记载:"在怀远镇东一里,中宽二丈余,有泉自地如鼎初沸,不一里即可冲碾,下可灌田数千亩"。现泉水流量虽已减小,但"鼎沸"依旧,送检相关部门,认定其为理想优质甘泉,惜至今也未被开发。

有怀远义士捐资修建一公共游泳池于泉水处,现为怀远唯一的安全游泳处,每到夏天人声鼎沸,好不热闹。怀远人自古有捐资助建的传统,怀远新南街也为一吴姓义士捐资购买水泥,街坊凑资捐工建成。

怀远镇文物古迹甚多,以前仅寺庙就有30处,会馆有黄州、广东、江西、山西、湖广五个之多。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