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讀懂這三條魚,你的人生就活通透了

莊子:讀懂這三條魚,你的人生就活通透了

莊子,是一個活的特別通透的人,最崇尚的就是靜而不爭,最喜歡的狀態就是淡泊恬然。

有一日,楚威王派人帶著厚禮聘請他做相國,他直接拒絕了,他說,他寧願做烏龜,尋泥潭之樂,也不稀罕領著千金,受束縛。

不為物役,不被利益所驅使,心才能獲得自由與靜泊。

為了生存,或許我們做不到純粹的無拘無束、清心寡慾,但是生活本就是修心的過程,在成長與妥協的兩難中抉擇。

正如一句古語,“恬靜養神,弗役於物”,越淡泊,越幸福。

莊子:讀懂這三條魚,你的人生就活通透了

莊子的文章中有三條魚,蘊含了人生三境界。

第一條魚叫做鯤。

——它每年的六月份,都會化為鵬,乘風扶搖九天,著實恣情,令人豔羨,然而僅僅侷限於有風的時候,一但沒有風,便會墜落。

如果一個人的幸福、快樂、自由依附於物質,那麼同樣會隨著物質的消失而逝去。再多的榮華富貴、功名利祿也會轉頭成空,營養內心才是精神的永久樂土。

不為物累,不為物役,懂得節制物質慾望,心才會獲得真正的自由。正如蒙恬所說,人生真正的幸福是內心深處的寧靜平和。

淡泊無爭,清淨無為,素簡生活。(無為,不是不作為,而是有所不為)

莊子:讀懂這三條魚,你的人生就活通透了

第二條魚叫鯈(tiao)。

為此,莊子和惠子還展開了一段有趣爭論。

——出去遊玩的時候,莊子發現橋下面魚兒遊的非常歡快,說,你看你看這些魚遊的多麼從容多麼快樂啊,惠子反問道,你又不是魚,你怎麼知道魚快不快樂,莊子反擊道,那你又不是我,你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

於是,就有了這句著名的“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不是每個人都生活的在同一片海,你不是我,我也不是你,怎麼能妄作評價他人的人生,又何必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

就如梁冬所說,最有吸引力的人,就是不評價他人,也不被他人的評價所影響。生活是自己的,冷暖自知,做自己、過好自己就好。

睿智的人,懂得取悅別人不如快樂自己,悲哀的人,一輩子為了別人的評價而活。

人生最通透的活法,不亂於心,心若從容,歲月如歌。

莊子:讀懂這三條魚,你的人生就活通透了

第三條魚叫鮒。

——池塘要乾涸了,兩條魚相互吐沫相互溼潤,艱難維持對方的生存,結果最終都困死在了池塘。

於是就是有了“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這句斷腕豪言,有時候放下才是更好的選擇。

在感情的世界裡,有太多的有緣無分,有太多的在錯誤的時間遇到了正確的人,有太多美麗的意外,相愛不一定相守,相遇就是溫暖,放下就是最美,太過執著反而是一種傷害,放開彼此,各自去找尋更廣闊的天地,有時放下是一種更好的選擇。

放下,是一種智慧,成全別人,更是成全自己。

一念放下,天地皆寬。

莊子:讀懂這三條魚,你的人生就活通透了

嚐盡人間百味,才知曉人間最長久的是清淡的歡愉。

餘生,願你做一個通透的人,不滯於物質,不困於心,不亂於人。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