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 四川瀘州華麗蛻變

瀘州位於四川省西南部,長江和沱江穿城而過,為這座古老的酒城帶來了釀造的源泉。新中國成立70年來,這座長江畔的小城攻堅克難、搶抓機遇、砥礪奮進,全市經濟社會發生了劃時代的巨大變化。如今,瀘州GDP破千億元人民幣,70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超155倍。一幅川南高質量發展的畫卷正徐徐展開。

經濟社會發展迅猛 70年生產總值增長超155倍

70年 四川瀘州華麗蛻變


新中國成立以後,瀘州的工業經濟發展曾長期以“天長地酒”為主,即天然氣和化工企業,“長”字號國有企業,煤、硫鐵礦等地下礦產,瀘州老窖、郎酒等白酒產業。但隨著光陰流轉,瀘州天然氣資源逐漸枯竭,天然氣化工及關聯產業持續萎縮。資源型高耗能產業佔比偏高,核心競爭力不強。在此背景下,瀘州展開了一場華麗“蛻變”。如今,瀘州大力實施產業升級攻堅行動,經濟體系不斷健全。重點發展 3 個“1000 億”產業集群,除了“千億白酒產業”,還包括“千億電子信息產業”和“千億新興產業”。其中,瀘酒市場佔有率約為全國 13%、四川 40%。

瀘州市發改委主任張毅賢說,70年來,瀘州地區生產總值實現了 1949 年的 1.33 億元人民幣到千億元的歷史性跨越,2018 年經濟總量達到 1695 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70 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超 155 倍。

與此同時,瀘州還是烏蒙山片區連片扶貧開發和赤水河流域綜合開發重點區域。近五年,瀘州用“繡花功夫”,持續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全市總計精準脫貧 36.8 萬人,精準退出貧困村 310個,全市貧困發生率從11.2% 下降至 0.9%。

奮力修路建橋 構建川南現代交通體系

70年 四川瀘州華麗蛻變


曾經的瀘州,沒有一條鐵路,沒有一條高速公路,交通條件極差,民眾出行需求得不到基本保障。1982年 10月,當時全國在長江上修的最長公路大橋——瀘州長江大橋建成通車。以此為標誌,瀘州迅速進入了現代交通體系的建設之中。

1992年12月,隆黃鐵路隆瀘段全線貫通,結束了瀘州沒有鐵路、不通火車的歷史。1999年9月,G76廈蓉高速隆納段建成通車,瀘州又結束沒有高速公路的歷史。如今,瀘州建成普速貨運鐵路265公里,正加快建設川南城際鐵路、渝昆高鐵和蓉遵高鐵等。同時建成4條國省高速公路,總里程455公里,居川南第一。

長江和沱江穿城而過,使瀘州境內水網交錯,碼頭渡口遍地,坐船也成了曾經瀘州人主要的出行方式之一。近年來,瀘州大力推進渡改橋,串聯江河湖岸,為臨水而居的人們帶來了更快的出行體驗。

瀘州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2016年開始,瀘州計劃總投資60.68億元建設49座渡改橋樑,建成後將全面撤銷江河渡口154個。截至2019年8月,已建成18 座。

“通過70年的建設,瀘州初步構建了‘鐵水公空郵’綜合立體交通運輸體系。”上述負責人說,“十四五”期間,瀘州鐵路總里程預計突破480公里,構建“十”字型高鐵樞紐;高速公路總里程將突破850公里,實現“縣縣通雙高”;建成“515”出川大通道——5條通往重慶、1條通往雲南、5條通往貴州。

港口經濟開始起步 打造未來中國內陸“自由貿易港”

近年來,瀘州港口經濟飛速發展,正逐漸成為輻射川滇黔的航運樞紐中心,並確立了打造中國內陸“自由貿易港”的長遠目標。瀘州港是四川最大的港口。目前,瀘州東向開通“瀘漢臺”“瀘寧韓(日)”等近洋外貿航線,南向開通“瀘州 -昆明”鐵水聯運班列、“瀘州 - 欽州”“瀘州 - 廣州”外貿海鐵聯運班列,西向開通“蓉歐 + 瀘州港班列”,北向引入俄羅斯進口木材,發往成都、赤水及江蘇太倉等地。

瀘州正成為長江上游(四川)航運中心。當前,瀘州長江航道等級現已達三級,可全年晝夜通航1000噸船舶,豐水期可通航5000噸至8000噸船舶,船舶運力佔四川省一半以上。2017年4月,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正式掛牌運行,讓瀘州港的發展“如虎添翼”。依託自貿區,瀘州港南向開行了瀘州至廣州、欽州鐵海聯運班列,接入粵港澳大灣區和環北部灣經濟圈;東向開行瀘州至上海、武漢升船機“五定”外貿直航班輪;西向開行“蓉歐 + 瀘州港”班列。以瀘州港為中心,瀘州“四向”開放通道基本成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