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氏的悲哀:一門五代世為晉卿,因他墮落而徹底被逐出晉國

作為荀氏之祖,荀息也許沒想到,他的後裔會在晉國曆史上佔據如此重要地位:晉國六卿中的中行氏、知氏,都是他後裔。更意外的是,在春秋晚期六卿的權力鬥爭中,中行氏和知氏竟然都沒能堅持到最後,成為最早的出局者。

中行氏的悲哀:一門五代世為晉卿,因他墮落而徹底被逐出晉國

荀氏也是姬姓後裔,應該是晉國同姓異氏之族。《竹書紀年》記載:“晉武公滅荀,以賜大夫原氏黯,是為荀叔。”原氏是周文王第十六子原伯之後,原氏黯就是荀息。自此後,因封地而得氏,荀氏才出現在歷史舞臺上。後來荀息獻出假虞伐虢之計,助晉獻公吞併了西虢國和虞國,讓晉國得以控制崤函通道。因為這一功勞,荀息得到晉獻公深度信任,臨終前特意指定他輔佐太子奚齊。然而,好景不長,晉獻公一去世,荀息就無辜地死在裡克之亂中。

荀息一倒,荀氏家族頓時陷入了沉寂,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出現在晉國政治舞臺上。

公元前626年,在秦穆公扶持下,晉文公奪取了國君之位。晉文公在位期間,任賢用能、勵精圖治,率領晉國踏上了興盛之路。

公元前632年,為救宋國,晉文公正式組建了三軍,任命了六位將佐——這就是晉國後來六卿制度的源起。這次出征前的人事變動,除了六卿引人矚目之外,還有另一人引起了眾多關注:荀林父做晉文公之御,和魏犨一起承擔保護國君的重責!魏犨是跟隨晉文公一起流亡海外的親信,荀林父能與他同乘一輛車來保護國君,可見晉文公對他十分信任。

荀林父是荀氏之後,《趙世家·索隱》雲:“晉大夫逝遨生桓伯林父。”雖然逝遨與荀息關係不明,但通常都認為是荀息之後。這是荀氏家族在經歷多年的沉寂後,再次出現在晉國政治舞臺上。

中行氏的悲哀:一門五代世為晉卿,因他墮落而徹底被逐出晉國

在著名的城濮之戰中,荀林父作為國君之御不能親自上戰場廝殺,戰功並不多。但能近距離接近國君,就意味著機會。在戰勝楚國成功稱霸後,晉文公又組建了以徒兵為主的“三行”大軍,以抵禦狄人入侵。因為荀林父有帶軍之才,晉文公便任命他作中行主將。“三行”主將都不是卿士,但對荀林父而言,從國君之御被提拔成軍中主將,這是仕途上的一次飛躍。

從此後,荀林父後裔便以“中行”為氏,發展成為晉國史上舉足輕重的中行氏。


晉文公時期,晉國能人輩出,在眾多良將名臣的耀眼光環下,荀林父始終沒得到更進一步發展的空間。

公元前621年,由於晉文公時期的十位卿士中有八位去世,晉襄公被迫進行了一次人事調整。幾番波折之後,晉襄公最終任命趙盾、狐射姑、箕鄭、荀林父、先蔑、先都六人為新一屆卿士。荀林父能戰勝眾多強大競爭者成為卿士,顯然與他擔任“三行”主將的經歷密切相關。

中行氏的悲哀:一門五代世為晉卿,因他墮落而徹底被逐出晉國

這次人事調整過後不久,晉襄公就去世了,晉國大權落入權臣趙盾手中。趙盾當政期間,任人唯親、黨同伐異,引發了晉國政壇多次動亂:狐射姑、先蔑、箕鄭、先都、先克等等卿士,要麼在內亂中送命,要麼被迫逃亡國外。因為接受了祖輩荀息的教訓,荀林父在歷次內亂中都保持著不黨不群的立場,反倒成了受益人:在其他人紛紛倒下後,他卻從上軍佐一路晉升成為中軍佐,名位僅在趙盾之下。

雖然荀林父因政治鬥爭而受益,但他卻並非冷血動物。在先蔑受趙盾派遣到秦國接公子雍回國為君之際,荀林父預言此事不能成功,居然打破不黨不群的政治操守,主動勸先蔑裝病不要去。趙盾改立國君之事如荀林父預料破產後,先蔑被迫逃到了秦國。荀林父念及兩人有同帶“三行”軍隊的同僚之誼,又“盡送其帑及其器用財賄於秦”。由此事可見,雖然政治鬥爭極其殘酷,但荀林父卻還能保持獨立性,並不阿附趙盾。

荀林父不附和趙盾,這讓他的仕途也受到了影響。公元前601年,趙盾去世。早就擔任中軍佐的荀林父按理應順位替補為中軍佐,卻沒想到上軍主將郤缺竟然越過荀林父,當上了正卿。這顯然是趙盾刻意安排的結果。直到公元前597年,郤缺去世,荀林父才得已替補當上了正卿。

千年媳婦終於熬成了婆,可對荀林父來說卻並非好事:因為趙盾執政時積累了太多的內部矛盾,荀林父又內部威望不足,致使晉軍在邲之戰中成了一盤散沙,大敗於楚國、失去了霸業!

中行氏的悲哀:一門五代世為晉卿,因他墮落而徹底被逐出晉國

大敗之後,晉景公一度想殺死荀林父,但在士貞子勸導下,最終還是寬恕了他。三年後,荀林父知恥而後勇,率軍消滅了赤狄潞氏國,讓晉國把領土擴展到了上黨盆地,得以戴罪立功!


作為中行氏的第一代,荀林父決斷力不足,這導致了邲之戰的大敗。但在後來,他率軍消滅強大的赤狄潞氏國,總算是證明了自己。雖然有過失,但荀林父依然堪稱忠心耿耿的能臣干將。

中行氏的悲哀:一門五代世為晉卿,因他墮落而徹底被逐出晉國

消滅赤狄潞氏國後不久,荀林父就去世了,其子荀庚作為嗣卿,成為上軍主將。然而,在郤克率大軍伐齊之時,上軍佐士燮都隨同出征了,荀庚反倒是留守國內,說明他並不太受重視。在公元前578年討伐秦國後一兩年,默默無聞的荀庚就去世了。去世前,他的職位已經升到了中軍佐。荀庚雖然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他的晉升,已足以說明這點。

荀庚去世之後,兒子荀偃又當上了上軍主將。但荀偃運氣不好,剛好碰上晉國公室與郤氏矛盾進入了激化階段。公元前574年冬,晉厲公突然發動,滅了郤氏之族。但在鎮壓郤氏過程中,晉厲公親信卻不知好歹地將欒書與荀偃二人也劫持了。事後,晉厲公大度地放過了欒書與荀偃。欒書與荀偃因此自覺危機,立刻發起反擊,將晉厲公及其親信殘殺殆盡!

公元前573年,晉國群臣從王都迎回了十四歲的晉悼公,立為國君。

晉悼公堪稱一代英主,在爭霸戰中力壓楚國,稱霸東周。可因為荀偃有弒君的汙點,他的職位長期原地踏步,得不到晉升機會。直到公元前560年叔伯荀罃去世之後,荀偃才在士匄推讓之下,當上了正卿。

荀偃剛做正卿,就遭遇了祖父當年同樣的難題:威望不足。

中行氏的悲哀:一門五代世為晉卿,因他墮落而徹底被逐出晉國

公元前559年,為報復秦國,荀偃率諸侯大軍前往伐秦。可就在諸侯大軍進攻到涇水邊時,下軍主將欒黶就不聽將令,私自撤退,導致這次討秦行動半途而廢。無論是荀偃還是晉悼公,對專橫跋扈的欒黶都毫無辦法。不過幸運的是,在荀偃作正卿數年後,欒黶就去世了。

欒黶一死,荀偃的威信頓時建立起來了。

在晉悼公去世後,齊國試圖挑戰晉國霸權,頻繁入侵魯國。公元前555年10月,在魯人多次請求下,晉平公隨同荀偃前往伐齊。此次伐齊,荀偃充分運用極限施壓戰法,到處虛張聲勢、製造虛假輿論,徹底嚇破了齊靈公的膽:初戰不利後,齊靈公迅速嚇得逃跑了。此後,諸侯聯軍一路追殺到臨淄城下,才得勝而歸。

不過,在軍隊撤到黃河邊時,荀偃就突生重病,不幸去世!


荀偃雖然曾弒君,可為人尚屬忠厚。荀偃死時仍不忘國事,因沒有徹底臣服齊國而死不瞑目,這充分證明了他的忠心耿耿。

為表彰荀偃的忠心,晉平公又把荀偃之子荀吳提拔成上軍主將。荀吳的軍事才能,在中行氏祖孫四代人當中,無疑最為突出:公元前541年,荀吳帥率軍滅了山戎無終國;公元前530年,又攻破了鮮虞肥國;公元前527年,臣服鮮虞鼓國;公元前520年,再次率軍滅鼓……。

中行氏的悲哀:一門五代世為晉卿,因他墮落而徹底被逐出晉國

雖然戰功卓著,可惜荀吳卻生不逢時。

作為戰將,荀吳一生都想參與中原爭霸,可無論是趙武還是韓起,都對爭霸戰爭興味索然。自二次弭兵之會後,晉國上下就失去了爭霸中原的雄心。特別在韓起執政時,晉國政出多門,卿士們大多腐化墮落,根本就無心再參與爭霸了。

因此,荀吳空有一身本領,卻豪無施展空間。

公元前530年,齊景公與衛靈公、鄭定公一同前往晉國,朝見新君晉昭公。在宴請來賓的過程中,諸位國君玩起了投壺遊戲。

在晉昭公投箭之前,荀吳突然上前助興:“有酒如淮水,有肉如高丘,寡君投中,統帥諸侯!”結果晉昭公一投而中,晉人一片歡呼聲。

齊景公見了,暗暗不服。在輪到他時,齊景公手執箭,也開口說道:“有酒如澠水,有肉如山陵,寡人投中,與君交替而興!”晉國君臣還沒反應過來,齊景公就已將箭投入壺中!

宴會頓時陷入了一場尷尬之中!

為此,晉國大夫士文伯責怪荀吳道:“您說錯話了。我國本來就已稱霸諸侯,投壺又算得上什麼?這樣齊君會認為我國軟弱,不會再來朝見了!”

荀吳此舉,原本是藉機長晉人士氣——這些年晉國不理東周事務,早就失去了霸主風範。可沒想到,因為他政治經驗不足,竟然釀出一場外交風波,讓晉國丟盡了臉面!

中行氏的悲哀:一門五代世為晉卿,因他墮落而徹底被逐出晉國

為緩解尷尬,荀吳不得不為自己強辯道:“我軍將士強盛,士兵踴躍爭先,今日就如同往昔,齊國又能做什麼!”


荀吳生不逢時,錯過了晉、楚在東周爭霸的風雲時刻,使得他一生都沒能大放異彩。但在晉卿普遍都只顧私利、罔顧國事的大風氣下,荀吳還能保有爭霸天下的雄心,也能算是忠臣了。可惜的是,晉國當時的政治氛圍卻使得荀吳終身都沒能參與中原爭霸之戰。

在荀吳死後,他的兒子荀寅又以嗣卿資格當上了下軍佐。

中行氏的悲哀:一門五代世為晉卿,因他墮落而徹底被逐出晉國

因為荀吳生前與其他卿士都顯得格格不入,中行氏在卿族當中顯得極為孤立。公元前513年,在與趙鞅在汝水之濱築城後,荀寅特意鑄造了一隻鼎,將士匄當政時所制定的刑書鑄在鼎上,公之於眾。士匄雖然有好讓之德,但執政期間卻屢有失政——晉國為諸侯所疏遠,就是從士匄執政時開始。荀寅鑄刑鼎,很大程度上是為了結好範氏,以增強中行氏實力。後來,荀寅還與士鞅之子士吉射結成了兒女親家。

士鞅的貪賄名揚天下,荀寅如此緊密跟隨範氏,慢慢地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踏上了貪賄之路。公元前506年,被囊瓦無理扣留了三年的蔡昭侯來到晉國,請求晉國作主,幫忙討伐楚國。這要是在爭霸時代,晉人會巴不得有這樣機會去討伐楚國。可荀寅一見到蔡侯,竟然當面向他索要賄賂!蔡昭侯當年就是不願賄賂囊瓦,才被扣押了三年。見荀寅索賄,當然就拒絕了。見索賄不成,荀寅乾脆就力勸正卿士鞅不要再幫蔡國!

中行氏的第五代,突然墮落到這種地步,實在是令人痛心。

中行氏的悲哀:一門五代世為晉卿,因他墮落而徹底被逐出晉國

公元前497年,因為趙鞅私殺邯鄲午,引發了一場長達八年的六卿大混戰。這場大混戰後,因為範氏與中行氏試圖攻打國君,成為晉人公敵,被徹底驅逐出了晉國。

一門五代世為晉卿的中行氏,從此在晉國消失。


中行氏五代人中,荀林父、荀庚、荀偃、荀吳、荀寅都是晉國卿士。前四代“中行人”,都對晉國忠心耿耿,堪稱能臣干將;到荀寅時卻突然墮落,最終還被晉人趕出晉國,實在是令人痛心。

為什麼前四代都忠心耿耿,到了第五代卻突然墮落?

中行氏的悲哀:一門五代世為晉卿,因他墮落而徹底被逐出晉國

對此,人們眾說紛紜,各種原因不一而足。但根源卻在於春秋晚期晉國卿族階層的固化:長期處於沒有競爭壓力的政治氛圍中,讓卿族都失去了奮鬥之心,從而走向了集體腐化墮落。荀寅的墮落不是個案,中行氏的悲劇也不是僅此一家。再好的家族傳承,在腐化的政治氛圍中都顯得如此不堪一擊,這才是中行氏的最大悲哀吧?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