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下海,北约标准舰空导弹:RIM-7“海麻雀”系列舰空导弹


RIM-7“海麻雀”舰空导弹为美海军的全天候、近程、低空点防御舰空导弹,用于对付低空飞机、反舰导弹及巡航导弹等。系统由美海军海上系统司令部主管,海军武器系统中心负责技术和试验,雷锡恩公司为主承包商。

为加强低空防御能力,海军自1964年将空军AIM-7E空空导弹移植为RIM-7E,基本型1969年服役,1972年后被后继型号取代。60年代末为了对付掠海导弹美国和北约国家于1968年开始联合研制改进型,代号为RIM-7H。

1977年美国、加拿大和丹麦三国海军又联合研制了轻型先进点防御海麻雀系统,导弹以AIM-7M为基础结合垂直发射技术。到1984年海麻雀个型号各生产6345枚,装备北约各国舰只。

导弹呈细长圆柱形,头部为锥形,尾部为收缩截锥形。导弹采用全动翼式气动布局,两对弹翼配置在弹中部,起到舵和副翼双重作用,产生升力和控制力。

两对固定尾翼用来控制稳定性,翼和尾翼均呈X形布置。基本形沿用AIM-7E的结构,但尾翼翼尖切去了一点,弹翼改为折叠式。

轻型海麻雀由AIM-7M改进而来分标准型和垂直发射型,区别在于垂直发射型发动机尾部加装了燃气舵。

20世纪60年代,美国海军计划发展一种比现有导弹系统小的多的短程点防御导弹系统(BPDMS),用以装备攻击型航母和轻型护卫舰,进行点防御。原来海军本打算发展RIM-46海上拳击手导弹用于点防御,但是1964年这个项目被撤消了。

此时海军就将注意力转移到AIM-7E麻雀空空导弹身上了。AIM-7E是1963年开始生产的,它在原麻雀弹的基础上改用了MK38或MK52火箭发动机,射程大幅增加。

鉴于AIM-7E的良好性能,美海军决定在AIM-7E空空导弹的基础上发展RIM-7E海麻雀系统,又称基本型海麻雀或者基本型点防御导弹系统。其导弹就是原封不动地采用AIM-7E空空弹,真可谓是麻雀“下海”。

海麻雀的导弹的改进几乎是同同型空空弹同步的。AIM-7E空空弹研制成功后,雷锡恩公司发展了AIM-7F型空空弹,其技术当然也运用在海麻雀上,这就是RIM-7F。其改进主要集中在导弹上,采用了新型的双推力发动机(大力神MK 58或者Aerojet MK 65),这进一步增大了射程。

1968年,雷锡恩公司着手对RIM-7E导弹进行上舰的适应性改进,期间比利时、丹麦、意大利、西德、挪威和荷兰六个北约国家也参与进来,研制了新型的舰上制导设备和发射装置,这就是RIM-7H北约海麻雀。

该系统采用的RIM-7H导弹与RIM-7E相比外形改变不大,只是弹翼改成半折叠式,而尾翼则完全可折叠(这种折叠翼也用于后来的RIM-F/M/P/R),从而能在较为紧凑的发射箱上发射。导弹内部也有一些改进,包括增加一个飞行高度探测装置,改善了低空性能,加装了红外引信,提高了精度,装上了敌我识别器,防止误射。

RIM-7H于1973年开始生产,1979年陆续装备到美国海军的32艘军舰和北约国家的19艘军舰上。1978年,美国海军为进一步改进和提高麻雀空对空导弹的性能而独立研制了AIM-7M,自然也有了其地面的对应型号RIM-7M高级型海麻雀。


RIM-7M的发射装置改为8联装MK29箱式发射系统,它也能够使用宙斯盾系统的MK41或者MK48垂直发射系统发射,其每个发射单元可以装4枚海麻雀。

RIM-7M型,是目前各国使用最多的一个型号。RIM-7M型导弹弹长3.66米,弹径204毫米,弹重227千克,导弹最大射程18千米,最大作战高度5千米,动力装置为一台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最大飞行速度2.5马赫,采用WAU-17/B聚能爆破战斗部,重40千克,引信是双功能的主动雷达近炸及触发引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