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合作研制作战飞机的典范,浓浓冷战风的可变后掠翼攻击机


狂风是冷战最严峻的80年代由英国、德国和意大利共同开发的一种战斗轰炸机,采用了当时非常时髦的变后掠翼设计,配合先进发动机和电子设备,成为欧洲一种非常成功的攻击利器,至今仍在服役。还衍生出专用截击机型装备英国执行空防任务。但随着更先进的战机问世和防务费用缩减,英国的所有狂风已经在今年全部退役,德国也在寻求替换机型

狂风垂尾异常高大,成为其外形辨识特点之一。能存活到现在的很多英国飞行中队都是很长历史,这支特殊涂装的狂风纪念了其百年中队史

英国的狂风有部分是后期改进的ECR型,具备较强的电子战和侦查能力,还能执行反辐射任务。可见ECR型机头下有大量传感器和照射器,ECR型的机炮也较对地攻击型少一门

德国的狂风曾经广泛装备其海空军,后来海军将所有高性能作战飞机都交给空军,只保留了部分搜救反潜机型。现在德国空军是狂风的最大用户

狂风的变后掠翼也和F-111、F-14一样由电脑控制,根据飞行高度、速度自动控制。还具有空中加油能力

狂风在装备了在小型作战飞机上少有的反推装置,减少降落滑跑距离。反推装置在动作时,上下两片挡板滑动闭合起来,挡住碰燃气使其方向变为向斜上下方,这个动作的副作用就是使垂尾熏黑一大片。

狂风的起降性能受变后掠翼,大量增升措施和反推措施非常不错。这些都表现了欧洲人在冷战期间对机场跑道受攻击的焦虑。其实狂风本身也可以挂载大型撒布器,专门用来攻击机场。狂风曾在海湾战争中大量用于攻击伊拉克军用机场,因起经常执行这种最危险的超低空任务,路线和高度没有变化,共有8架狂风被地面炮火。这表明了狂风赖以生存的超低空大速度攻击方法确实落后了,日后都是防御圈外精确制导武器的天下了。


但受军费所限,德国、意大利在没有确定狂风的替代机型之前,只能继续使用狂风执行攻击任务,这也是这两国的狂风继续服役的主要原因

德国狂风继续参加欧洲和北约的各种军事演习

垂尾被反推熏黑部分非常明显。狂风变后掠翼内侧固定部分的挂架是种复合挂架,可挂载大型副油箱的同时挂载一枚空对空导弹

狂风的机腹平坦,方便布置武器挂点,也可同时挂载两个副油箱。狂风截击型则可在机腹半埋式挂载4枚中距空对空导弹

狂风的飞行性能属于典型的冷战时期战斗轰炸机风格,非常震撼

意大利的狂风比较少见,垂尾一样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