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存储整体架构分类及设计方法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在银行存储整体架构中的分类和设计方法。

1.存储架构类型分类

银行业具备多种应用系统层次,根据数据存储方式上的不同通常分为三大类,并且与应用系统对应:

(1)SAN类型存储架构

SAN(Storage Area Network, 存储局域网络)是建立在光纤通道协议之上的可使服务器、存储等设备之间进行点对点连接及数据传输的存储网络系统,多个服务器系统同时使用一套或多套存储系统进行数据的并发存储及访问,从而实现快速、大数据量和安全可靠的数据集中存储。目前银行系统的主要一类系统应用和部分二类系统应用的存储架构都采用此方式,能够很好地满足业务性能及可用性需要。

(2)NAS类型存储架构

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网络连接存储)是指将存储通过标准的网络拓扑结构(如以太网)连接到服务器端。NAS产品能够通过IP协议提供涉及文件存取和管理的所有功能,部署相对简单和快捷,存储对象主要是文件。目前银行大部分二类系统应用和部分一类系统应用的非结构化数据需求的存储架构采用此方式,满足大部分文件类应用的需求。

(3)分布式存储架构

与传统的SAN或NAS类型的集中式存储架构不同,分布式存储架构在设计之初就采用了可灵活横向扩展的系统架构,利用多台存储服务器分担存储空间及I/O处理能力,利用元数据信息或其他方式定位数据存储信息。分布式存储通过双份或多份数据分布存储方式实现数据的高可用,避免单存储服务器故障可能导致的可用性及数据丢失风险。同时分布式存储架构能够灵活的提供块存储方式、文件系统方式及对象存储方式的数据访问。 

2.面向应用的存储架构设计方法

在进行存储架构设计时,可根据访问路径分为访问应用层、数据访问网络层及存储资源层三个层次。

(1) 访问应用层

根据应用需求及数据存储形式不同,分为第一类应用系统、第二类应用系统和第三类应用系统。

第一类应用系统通常采用大型机及小型机服务器集群方式,通过光纤通道或文件方式访问一类应用存储及金级NAS存储资源。

第二类应用系统通常采用小型机服务器或x86服务器集群,通过光纤通道或文件方式访问二类应用存储及银、铜级NAS存储资源。

第三类应用系统的服务器及存储类型的使用类型及方式通常比较广泛,常见方式为采用小型机服务器或x86服务器集群,通过光纤通道、文件或对象方式访问分布式存储资源。

(2) 数据访问网络层

根据访问协议的不同,数据访问网络层通常是指基于光纤通道协议或IP协议两种方式的数据传输网络。

块存储资源访问主要通过光纤通道协议,在构架设计上通常采用核心-边缘架构,生产系统、备份系统及开发测试环境根据功能进行区隔。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基于以太网技术的FCOE协议也是未来数据中心通信网络的发展技术方向之一。

文件及对象存储资源访问主要通过IP协议,在构架设计上场景的也通常采用核心・边缘架构,生产系统、备份系统及开发测试环境同样根据功能进行区隔。

(3) 存储资源层

根据访问类型的不同分别对应第一类、二类应用系统块存储资源及文件存储资源和分布式存储资源。


说明:(1)文中的配图大多来自互联网上授权图片提供商,并已获得免费使用授权,如果文中内容或是图片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告诉我。(2)本文主要内容来自王汉民等著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银行信息系统架构》一书,本文主要目的是学习金融行业知识,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内容,请购买原版图书。如果文中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告诉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