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啟動草地貪夜蛾應急防控工作 全面打響“蟲口奪糧”戰役

5月13日,全省草地貪夜蛾應急防控現場培訓會在西昌召開,會議明確我省將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控”植保方針,全面打響“蟲口奪糧”戰役。

5月初,草地貪夜蛾在西昌、合江兩地被發現,引發社會關注。草地貪夜蛾繁殖能力遠超當前玉米的頭號害蟲玉米螟,成蛾每晚可飛行100公里,幾天時間便可覆蓋全川,且具備繁殖倍數高、孵化的幼蟲暴食危害重等特點,因此防治壓力巨大,一旦大面積發生,蟲害形勢將極為嚴峻。

我省將通過分區治理、抓早抓小、壓前控後的方式,應用化學防控、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生態調控4項技術措施,確保草地貪夜蛾遷入後代不爆發成災,定殖種群不轉移危害,力爭防治處置率達到90%以上,將草地貪夜蛾總體危害損失率控制在8%以內。

草地貪夜蛾是雜食性害蟲,原產於美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2016年1月在非洲首次被發現,2年時間內遍及非洲44個國家和地區,造成數十億美元損失。2018年8月,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出全球預警。該蛾孵化的幼蟲喜食玉米、甘蔗、高粱、馬鈴薯等80多種植物,受害後一般減產20%-30%,嚴重時造成絕收,是世界十大植物害蟲之一。(記者 樊邦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