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入門 公路自行車如何握把最高效?

通常來說,自行車車把的形態決定騎行姿勢。不過即使是同一車把,騎行者也可以採用不同的騎行姿勢,這在公路車上的體現最為明顯。

作為剛剛入門公路車的新手,你可能聽說過公路車是最適合在平整路面上長距離騎行的自行車,因為公路車的車把可以提供多種騎行姿勢。這裡,咱們就來簡單聊一聊公路車三種最為常見的握把位置——上把位、下把位、橫把位——以及三種把位所對應的適用場景。

上把位(Hoods)

坐在車座上,雙手前伸,自然地抓住車把上橡膠套的位置,這就是上把位。上把位是公路車騎行中最為常用的握把方式,也被很多人認為是最符合人體工學的握把方式。上把位也是最容易進行剎車和變速的把位,在交通狀況複雜的城市內騎行時,最好使用上把位,以最快地應對變化無常的交通。

與下把位相比,上把位提供上半身相對直立的騎行姿勢,勻速巡航時也更加舒適。搖車爬坡時也建議使用上把位,因為此時身體重心前傾,雙手與肩同寬可以保證更大的平衡性。

需要注意的是,上把位的騎行姿勢沒有下把位的騎行姿勢氣動,即風阻會更大,通常來說在保持輸出功率相同的情況下,上把位的騎行姿勢比下把位的騎行姿勢每小時慢3km。另外上把位也並不適於高速下坡(時速大於55kmh)。

新手入门 公路自行车如何握把最高效?

上把位示意圖

新手入门 公路自行车如何握把最高效?

日常訓練或大集團騎行時,通常使用上把位

新手入门 公路自行车如何握把最高效?

上把位是搖車爬坡的最佳搭配

下把位(Drops)

顧名思義,即握住公路車彎把的下部。下把位是最容易控車的握把姿勢,在職業車手中尤為常見;一般公路車愛好者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也可以熟練掌握。下把位提供最為氣動、最為激進的騎行姿勢,追求速度的話一定要使用下把位。

不過光是下把位還不夠,還需要整個身體進行協作才能提供最佳的氣動效果。具體來說,雙手持下把位,同時小臂儘量與地面平行,肘部成90度,肩部放鬆並不要縮肩;兼顧這些要素的話,背部也會很自然而然地儘可能與地面平行,達到最佳氣動姿勢。

下把位適用於高速下坡,切記雙手要握住車閘。根據槓桿原理,下把位握住車閘時力臂最大,用同樣的力剎車時,下把位剎車的效果最佳。注意多彎下坡時要預判路況提前剎車以防止側翻。下把位的另一個適用場景是平路衝刺,最為常見的是平路搖車衝刺。自行車比賽中最後200米左右的衝刺都使用這種騎行姿勢。

新手入门 公路自行车如何握把最高效?

下把位示意圖

新手入门 公路自行车如何握把最高效?

下把位是職業車手最喜歡的握把姿勢

新手入门 公路自行车如何握把最高效?

下把位適用於高速(多彎)下坡

新手入门 公路自行车如何握把最高效?

平路(搖車)衝刺最常使用下把位

橫把位(Tops)

雙手握住橫把的位置,即為橫把位。新手入門、尤其山地轉公路的話,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橫把位。不過橫把位其實是最不氣動且最不容易控車的騎行姿勢,因為肩膀與雙手形成倒三角,控車時十分不穩定,容易左右搖晃。

另外遇到緊急情況時雙手需要先移至上把位才能剎車,一個反應不及時就容易造成事故。所以切記不要在搖車時使用橫把位(不穩定),不要在城市裡使用橫把位(不安全)。

橫把位有且僅有的兩個使用場景是長距離爬坡和低速騎行。長距離爬坡尤其是長距離爬緩坡(坡度 < 5%)時以坐姿配合橫把位騎行最為舒適,再輔以穩定的踏頻(65-95rpm),這樣爬坡的效率最高。低速騎行也可使用橫把位,即以橫把位休閒騎。所以你知道了,但凡被別人拉出去休閒騎,先看他是不是橫把位!

新手入门 公路自行车如何握把最高效?

橫把位示意圖

新手入门 公路自行车如何握把最高效?

長距離爬坡時經常使用橫把位

新手入门 公路自行车如何握把最高效?

橫把位是低速休閒騎的好夥伴

上把位、下把位和橫把位是公路車騎行最為常見的握把姿勢,每一種握把姿勢都有相應的適用場景。如果剛剛接觸公路車不久,建議結合每種場景進行練習,尋找相應場景的過程也是一個探索並延展自己居住區域的過程,說不定還會有意外的驚喜。還等什麼?騎車上路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