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資辦暫停票房數據同步,數據共享對影院到底有多大影響?

今年五一假期由三天變四天《復聯4》和《何以為家》挑起五一檔大梁,兩部電影的高口碑帶動了影視的回春四天總票房15.1億,比去年同比增長50%,創近五年同檔期最高。

近期知情人士透露專資辦從今年5月1日起正式停止對社會同步票房數據,稱未來“數據共享是大趨勢”,將達成數據統一。此消息一傳出就引起影院的注意,那數據共享對影院的影響到底有多呢?

01

影院關聯平臺首當其衝

燈塔們貓眼們未來方向不明

01

2015年10月2日,電影專資辦票房實時數據平臺上線,兩年後電影專資辦的APP——“中國電影票房”上線,票房數據變得透明起來,方便影視人關注票房動態。但從用戶體驗方面,由於“中國電影票房”的娛樂性和時效性不強,票房信息往往滯後兩三個小時,沒有“實時更新”的票房統計平臺貓眼、燈塔等普及率高。

專資辦暫停票房數據同步,數據共享對影院到底有多大影響?

對於貓眼專業版和燈塔專業版來說,都擁有各自所屬的直連影院和供應商,可以利用大數據算法進行實時校對,此前貓眼專業版、淘票票燈塔、藝恩等平臺方都是通過自己的算法來估算數據“粗報”,第二天中午再根據拿到的專資辦的前一天的權威數據來校正,即這時候給出的才是精確數據“精報”。

有些院線經理表示電影專資辦一旦停止對社會同步數據,貓眼、燈塔等票房統計平臺也就喪失了次日回調數據的機會。大數據估算失去了細化的數據支撐,這就意味著票房統計平臺在單日票房數據、影城日票房數據、院線日票房數據等方面,與權威數據之間將會出現更多誤差。

但是自從專資辦停止對各大商業數據方提供票房數據後,短短几天內就出現了各大平臺數據誤差較大的問題。然而這對用戶仍然是極大的傷害,票房類應用的數據不能確保100%的準確,肯定會造成部分用戶流失。這對於沒有直連影院的其他票房統計機構來說,傷害更大。

02

影片檔期受影響

影院無法預測排片

02

大數據時代,沒有精確數據就無法研究市場的變化與發展趨勢,且部分平臺和公司正是基於權威數據建設數據分析模型,從而進行項目決策、幫助選擇上映檔期等。沒有權威數據,影片的出品、發行等方面在開展具體業務時,或多或少都會存在不方便的地方。

因為片方無法確定上映時間,就在一定程度上對影院的排片造成影響,中國電影市場的排片率是電影取得高票房的絕世武功,所有的電影技術對票房貢獻總和都比不上排片率的一個數字。

專資辦暫停票房數據同步,數據共享對影院到底有多大影響?

對於如何正確科學地安排電影的排片率,高澤龍認為,運用大數據來為電影排片提供決策支持和數據基礎是非常有價值,也極其必要的。

在國外,谷歌一項重要研究成果“電影票房預測模型”就是利用大數據來進行電影票房預測。該模型能夠提前一個月預測電影上映首周的票房收入,並且準確度高達94%。美國視頻網站NetFlix基於大數據投資拍攝的電視劇《紙牌屋》大獲成功,此舉更是讓全球影視界對大數據的應用刮目相看。

近幾年專資辦的票房無疑為中國電影票房的迅速增長提供了數據支持,無論如何,院線高層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分析可以為排片提供決策支持,而不是根據傳統的經驗、人情、面子和一些主觀的因素。所幸專資辦提出的取消數據對社會同步是暫時的。

03

整治平臺亂象

有利於院線精準反映市場

03

多位院線經理透露,電影專資辦此次調整很有可能為了整治平臺亂象,數據公開是大勢所趨,過段時間還會再向各個平臺恢復提供票房數據。資深院線經理李玉霖表示:“近年來貓眼、燈塔都在電影數據行業這塊大蛋糕上有所動作。在2018年的五一檔,作為《後來的我們》的出品方和發行方,貓眼被捲入了退票風波,再如《復聯4》前段時間存在的高服務費問題,平臺方被推上風口浪尖。統一票房統計口徑並非沒有必要,數據的準確統一有利於院線方進行更精準的市場反饋。”

專資辦暫停票房數據同步,數據共享對影院到底有多大影響?

有人說“2019年是中國電影最困難的一年”專資辦這次對票房數據APP的整治無疑是為了促進電影市場的健康持續發展,此次整改對電影市場產生的影響暫時還未凸顯,對影院的影響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暫時取消票房數據數據是好是壞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