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技术革命任重道远,闭关三年李安能否一雪前耻

好莱坞,电影的造梦工厂。

虽然不少人批评好莱坞电影逐渐流水线化,但不能忽略的是好莱坞仍有一批具有先锋意识的电影人,他们仍然孜孜不倦的进行着电影技术革命。

电影技术革命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有成功,更有失败。本期,我们就以大导演李安的作品为例,了解一下电影技术革命道路的困难,一起来看看吧:

电影技术革命任重道远,闭关三年李安能否一雪前耻

大导演的技术革命

观众在了解一部电影时,往往在意的是影片的导演、明星、剧情等,对电影的制作通常并不感冒。一批电影人不甘于电影被明星和八卦所掩盖,更加不甘于墨守成规,选择进军“技术流”,进行着一场电影技术革命。

目前来看,电影技术革命最成功的电影人非詹姆斯·卡梅隆莫属。

2010年,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3D科幻大片《阿凡达》一经上映便风靡全球,豪取27亿美元,摘得全球票房桂冠。卡梅隆不仅仅给观众带来了一部视觉震撼的商业大片,更是改变了观众的观影方式。

3D电影并不是卡梅隆的专利,早在1922年电影《爱的力量》就以3D形式向公众发行。此后也有不少电影打着3D的噱头上映,但大部分都是粗制滥造,立体效果十分不佳。2008年,3D电影《地心历险记》引进大陆并取得了不俗的反响。2010年《阿凡达》的上映正式打开了中国3D电影的“元年”,此后观众进影院前都会习惯性问一句:“这电影是3D的吗?”

电影技术革命任重道远,闭关三年李安能否一雪前耻

曾成功执导过《指环王》三部曲的导演彼得·杰克逊也在坚守着电影技术革命的道路。

比起卡梅隆改变观众观影方式不同,彼得·杰克逊则在挑战着影院的放映设备。彼得·杰克逊在拍摄《霍比特人》三部曲时没有选择业内主流的每秒24帧技术,而是选择挑战每秒48帧的拍摄技术。相比于24帧,48帧更加流畅、更加清晰,能让观众更加接近角色。

但令人唏嘘的是48帧版《霍比特人》因为大陆影院技术问题未能引进,观众看到的只是24帧版的“降帧版”《霍比特人》。而看过48帧版《霍比特人》的观众则吐槽画面太过清晰,连画面中人物的毛孔都看得一清二楚,让不少观众感到不适。48帧虽然让电影画面更加清晰,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影的美感。

电影技术革命任重道远,闭关三年李安能否一雪前耻

虽然电影技术革命受到了不少人的质疑,但大导们的热情依旧高涨。

正当詹姆斯·卡梅隆准备在《阿凡达2》中采用60帧拍摄技术时,李安半路杀出带着更牛逼哄哄的120帧技术强势登场,让整个电影界震惊不已。

从文艺青年转向硬核导演

说到李安,观众就会不自觉的竖起大拇指。

1984年李安从纽约大学毕业,像现如今的许多应届大学毕业生一样,李安毕业即失业,靠着当时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妻子林惠嘉微薄的收入生活。这一靠,就是整整六年。

1990年转机终于出现,李安凭借自己原创的剧本《推手》获得了第一次独立导演电影的机会。李安把握住了这次机会,电影《推手》最终获得了第2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评审团特别奖。

从此之后李安一发不可收拾,执导的电影拿奖拿到手软:《喜宴》获得第4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理智与情感》获得第4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卧虎藏龙》获得第7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凭借《断背山》荣获第78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凭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荣获第85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电影技术革命任重道远,闭关三年李安能否一雪前耻

李安拍摄的电影向来以剧情、人物描写为重,连《绿巨人》《卧虎藏龙》这类动作片、武侠片李安都能一反传统拍出浓浓的人文情怀。

2012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吹响了李安走进“技术流”的冲锋号,电影中绚丽的特效、美轮美奂的海洋、以假乱真的CG动画让业界惊叹不已。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不仅在全球取得了6亿美元的高票房,并为李安再添一座奥斯卡小金人。

电影技术革命任重道远,闭关三年李安能否一雪前耻

大获全胜后的李安没有充当3D电影的追随者,而是另辟蹊径当上了技术革命的“先锋”,带着反传统的120帧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华丽登场。

目前电影普遍采用24帧的拍摄和放映技术,即每秒24张图片,这一主流标准已经沿用80余年。如上文所述,在2012年彼得·杰克逊执导的《霍比特人》中出现了变化,采用了48帧拍摄及播放。120帧,即每秒120张图片,能最大接近人肉眼看到的效果,并能帮助4K更好的展现清晰度。

电影技术革命任重道远,闭关三年李安能否一雪前耻

如李安所说:“120帧让电影画面没有抖动,4K让画面更加清晰,再加上3D,你会觉得离角色很近,未来的电影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120帧也成为了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最大的噱头。但尴尬的是,120帧版对于放映厅的要求太苛刻,全球只有北京、上海、台北、纽约和洛杉矶能观看到120帧版本,其他地区的观众只能看到24帧“阉割版”《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电影技术革命任重道远,闭关三年李安能否一雪前耻

最大的争议点就是,《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这样一部近乎于文艺片的电影有必要运用先进的120帧拍摄及放映技术吗?

不可否认电影中战争场面十分真实,但战争场面仅占全片极小的一部分,习惯了商业大片的观众完全不满足影片中的战斗场面。而在大部分的文戏片段中,120帧的作用只是让观众能够更加看得清角色的表情神态,完全沦为了鸡肋。

电影技术革命任重道远,闭关三年李安能否一雪前耻

最终,《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北美票房仅取得173.8万美元的惨淡票房,好在中国观众一如既往的支持李安,为电影贡献了1.64亿人民币。尽管如此,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还是成为了2016年最亏损的电影之一。

经历了《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的惨败,李安没有一蹶不振,而是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再一次选择了120帧拍摄技术。这一次,李安选择了一部被好莱坞搁浅了17年的电影——《双子杀手》

《双子杀手》搁浅史

《双子杀手》是一部高概念科幻惊悚电影。

电影讲述了亨利是一名顶尖的杀手,随着年纪渐长,亨利想要尽快脱身。但亨利却成为了特工的追捕目标,而这名神秘的年轻特工似乎能预测他的一举一动。在交手中亨利意外发现,这名神秘的特工正是自己的克隆体,并且比自己年轻25岁,能力处于巅峰时期。

电影技术革命任重道远,闭关三年李安能否一雪前耻

经验老到的顶尖杀手对决追杀自己的克隆体,这个想法听起来十分有趣。

1997年《双子杀手》剧本成形之后立马被呈现在迪士尼的试金石电影面前,不久电影宣布定档2002年暑期档。

肖恩·康纳利、哈里森·福特、梅尔·吉普森、尼古拉斯·凯奇、布鲁斯·威利斯等大腕在当时均被传言将饰演该片主角,但都被当事人否认。不久之后,《双子杀手》项目流产,原因至今成谜。

一时间众说纷纭,投资大、难以找到合适的明星......总之这部高概念的电影就这样被束之高阁,只留下“好莱坞最佳未被拍摄剧本”的美名。

电影技术革命任重道远,闭关三年李安能否一雪前耻

2012年,导演乔·卡纳汉在网上发布了一段由其制作的电影伪预告片,希望《双子杀手》项目复活。预告片中主角由当时已经82岁的伊斯特伍德饰演,画面由多部影片镜头拼接而成。短片受到了强烈的反应,但可惜的是迪士尼内部没有人支持这部电影,最终不了了之。

幸运的是,派拉蒙接盘了《双子杀手》项目,并由大导李安执导。这部被誉为“好莱坞最佳未被拍摄剧本”终将以电影形式问世。

威尔·史密斯的翻身仗

片方最初想找一名有一定票房号召力的影星在电影《双子杀手》中饰演亨利一角,但可惜的是当时的大咖对该片兴趣不大。时过境迁,电影终于找到了一名大咖主演,他就是——威尔·史密斯。

作为好莱坞影史上唯一一位连续八部电影作品超过1亿美元票房的明星,威尔·史密斯在影坛可谓“德高望重”,《独立日》《黑衣人》《机械公敌》《当幸福来敲门》《我是传奇》等电影各个票房口碑双丰收,深受观众喜爱。

但威尔·史密斯这几年则有垂暮之势,由其主演的科幻大片《重返地球》和剧情片《焦点》双双票房口碑惨淡,曾经的票房神话一下子跌入了深渊。

威尔·史密斯自然不甘于沦为票房毒药,从出演《自杀小队》“死亡射手”一角就可看出,威尔·史密斯开始拓展自己的演出风格,即使是不出名的角色,他也愿意出演。虽然《自杀小队》口碑不佳,但全球7亿美元的票房成绩也算是为威尔·史密斯扳回一城。

电影技术革命任重道远,闭关三年李安能否一雪前耻

2019年威尔·史密斯主演的两部大片将会上映,分别是《阿拉丁》和《双子杀手》。

《阿拉丁》改编自同名童话故事,由盖·里奇执导,威尔·史密斯出演“灯神”一角。虽然是一部大制作电影,但《阿拉丁》的票房前景不容乐观。导演盖·里奇的上一部导演作品《亚瑟王》预算高达1.75亿美元,最终票房仅有1.48美元,荣登2017年电影亏损榜第一的宝座。而从颇有争议的“灯神”造型来看,《阿拉丁》注定是部争议之作。老瓶装新酒,能否玩出新花样?从目前来看,有点悬。

电影技术革命任重道远,闭关三年李安能否一雪前耻

相比较于炒冷饭的《阿拉丁》,具有先锋意识的《双子杀手》对威尔·史密斯的演艺生涯影响更加深远。

51岁的威尔·史密斯将通过复杂的电脑特技加动画捕捉还原一个年轻的自己,两个威尔·史密斯的对决听起来吸引住了不少观众。而在李安的打磨下,两个威尔·史密斯的内心戏势必也会成为精彩的看点。两个威尔·史密斯将在电影中何去何从?让我们拭目以待。

李安的120帧执念

电影技术革命的道路并不好走,李安的120帧技术随着《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票房惨败宣告失败。李安早已预料到这个结果,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宣传时期李安就曾说过:

“我想看了我的电影不喜欢可以骂我,但不要骂这项技术,技术是无辜的。”

电影技术革命注定是条吃力不讨好的活,经历惨败后的李安重振旗鼓,如果说《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只是小试牛刀的话,《双子杀手》则是真正放开手脚。作为科幻片的《双子杀手》比起文艺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更能体现出120帧的优势。

电影技术革命任重道远,闭关三年李安能否一雪前耻

派拉蒙影业为电影《双子杀手》的放映问题尽心尽力,为了避免《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无影院可播的尴尬局面,派拉蒙向美国连锁戏院发信,要求测试放映设备,以能够放映每秒120帧速度、4K画质、3D格式的《双子杀手》。

电影技术革命不是单向的,影院方面也需与时俱进并且极力配合,否则电影的技术革命只能沦为无用功。

120帧究竟是技术革命还是技术冒进?就让我们在10月11日见分晓。

我是天兆说,喜欢我文章的朋友记得点赞和关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