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成交量突破2.5万套


4月成交量突破2.5万套  | “年轻人别急着买房”?


3月2.6W套

4月2.5W套

4月成交量突破2.5万套  | “年轻人别急着买房”?


2019年4月,二手住宅成交量环比3月下降近2.6%,仅仅相差600余套,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 86.2%


4月成交量突破2.5万套  | “年轻人别急着买房”?

3月二手房成交量2.6万套创近30个月新高,4月的成交数据被3月的光芒有所掩盖,单看4月成交量依然抢眼,相比

近九年4月成交量仅次于2015年。

在“房住不炒”的大旗下,全国范围内施行“因城施策”,在各个城市松松紧紧的背景下,上海显得格外的淡定。自2016年的3月非沪籍买房5年社保以及二套房首付提高之后就几乎没有针对购房者出台的政策了,2017年各城市限售加码,上海没有跟进,2018年部分城市陆续放松时,上海也没跟进,透明的政策导向以及平稳的市场,积压的需求逐步释放。


4月成交量突破2.5万套  | “年轻人别急着买房”?

从4月二手住宅成交价格段分布比例来看,330万以下的交易占到了很大的占比,这也是”年轻刚需“最青睐的价格区间,之前的文章我们也分析过,目前上海购房者近70%是年轻的80、90后,年轻人在上海楼市已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则要闻

日前,万科创始人王石在回答“年轻人在城里买不起房子,要不要回老家”的问题时,王石表示,“即使年轻人买得起房,也不要着急,否则房子会限制住你。”

王石表示,买不起房可以租;当然回老家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暂时在某一个城市你买不起房子,但你回去之后再

创业可能再回来就成为一个买得起房子的创业者了。

这是王石为100所乡村边远地区学校学生直播授课时所说的。笔者个人认为,面对学生,此番言论有鸡汤的成分在,当然王石先生说完这段话,必定在房地产圈一时掀起千层浪,众口难调,最后舆论导向,直接把“年轻人应不应该急着买房”推上了风口浪尖。


4月成交量突破2.5万套  | “年轻人别急着买房”?


先创业,后买房,挺理想化的状态


创业和购房人群的年龄段几乎重合

4月成交量突破2.5万套  | “年轻人别急着买房”?


由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等机构共同发布的《 中国创业心态调查报告》指出创业人群的年龄集中在 16-35 岁的 80 后、90 后,合计占比超八成,是创业的主力军,而这部分人群跟我们之前文章中分析的购房人群在年龄结构几乎完美重合。


从创业的成功率来看,现实没有那么理想化

《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应届本科毕业生,3年后超过半数的人退出创业。即便在创业环境较好的省份如浙江,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也只有5%左右。

从历史和统计数据来看,创业的成功本身就是个小概率事件,因为企业的成功是要在很多事情的链条上,在一个非常漫长的时间里不断做出正确的决定。而企业的失败可能只要在一个时间做出一个错误的决策就能造成。

从房子居住属性看,创业和买房原本就是两个需求层面上的事儿,居住是刚需,创业更多的是实现自我价值,对于非凡人生的一种追求,无论从创业成功率或者创业者比例上来看,都不是生活的必要条件,从这一属性看,两者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联系在一起或许有点牵强。


城市均衡发展,价格洼地被填平?


4月成交量突破2.5万套  | “年轻人别急着买房”?

从城市发展和定位来看,上海正在朝着更为均衡的方向发展,9+5+2的布局,让上海成为一个多引擎发展的城市。


4月成交量突破2.5万套  | “年轻人别急着买房”?


4月成交量突破2.5万套  | “年轻人别急着买房”?

就在几年前,还被老上海人认为是“下只角”的浦江镇、七宝、顾村等区域在迅速的发展后,区域价值得到提升,均价都已渐渐步入6字头时代,城市资源的均衡分配,区域价值的不断提升,一个个洼地正在被填平,逐渐缩小着之间的差距。也就是说上海均衡发展的速度越快,定居上海的门槛就越高,这和炒房或者调控无关,因为这是城市前进步伐中不可避免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能撬动的杠杆越小

最长贷款年限计算:贷款年限+借款人年龄<65周岁,有些银行可以放宽到70减去年龄。

贷款年限的长短与自身年龄、房龄等有关,贷款买房的话,我们贷的年限越长,所支付的利息就越多,但是按货币贬值的情况来看,似乎也是越长越划算,

按照过去十年8%的通胀率来算一下20年和30年的区别!


4月成交量突破2.5万套  | “年轻人别急着买房”?

通过简单计算,我们不难发现,通胀效应下,贷款年限越长,从货币贬值速度来看越划算,并且月供少了1000多元,减轻了每月的还贷支出。

买房后,就是把自己限定在那里了?

“一旦买了房子,实际就等于把自己限定在那里了。”这句话笔者认为可以分为两个层面来解读。


  • 地域及个人发展的限定

笔者记得有一期《奇葩说》的辩题是该不该买房,当时就提到这么一个观点,当你在一个城市买房,某种意义上就限制了你去其他城市的发展。

当时的答辩也让笔者至今难忘,“当你去别的城市发展,你可以把买的房租掉,在另一个城市租房。”所以,从来都不是房子限制住个人的发展,能限制住你的,只有你自己。

  • 还贷的压力

贷款的额度通常是根据自身情况撬动合适的杠杆,月供以家庭总收入的一定占比,必定是在承受范围之内的。还贷前期的压力是不可否认的,但是从过去10多年的实际通货膨胀率大概都在8%左右来看,压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小,十几年前那部分贷款买房的人,大部分月供两三千元,和现在的收入相比,要说压力,真的很有限。

  • 租房难道没有压力吗?



4月成交量突破2.5万套  | “年轻人别急着买房”?

数据分析认为,房租收入比来看,四大一线城市都处于高占比的状态,上海达到49.8%

。这意味着,如果在上海工作,按照人均房租和人均可支配月收入来看,可支配收入的5成是用于租房的。

同样是每月的支出,买房和租房最大的区别在于归属感和是否掌握资产。还是那句话,该不该买房没有绝对的正确答案,需求不同,选择也会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