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信阳房价再也不涨了,我们还要不要买房?

大家应该看过各种算卦文,从政策、经济、人口等各种维度去推测接下来房价是涨是跌。

观点很多,各有依据。

这里我们就设想下:假设,房价接下来不涨不跌了,完全不动了,那么,我们还要不要买房呢?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房子都必须要涨、大涨才有意义。这里谈的是“意义”,与量化无关,而与具体个体对于人生阶段的期待、需求有关,与价值观有关。

举个很直观的例子,信阳的五月,很多杨絮在飘,大家都深受其苦。

五一假期,我回乡下待了几天才发现,市区飘的那点杨絮简直就是毛毛雨,而村里的杨絮,才是漫天大雪。

尽管如此,很多市民出门都会戴个口罩,而村民不会,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大家都习以为常了。

如果信阳房价再也不涨了,我们还要不要买房?

你看,即便像信阳这种小城市里,环境和认知的高低之别,也那么明显。

再比如,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公办学校是优质教育资源的主导力量。只要你合理的买入学区房,入学概率是100%,看清楚,是100%,只不过这个确定性,由落户时间等积分影响。而如果你买不了学区房,优质学校一定与你绝缘,即便是那些边缘化的非重点学校,你也要通过各种关系才能勉强踉跄的进去,还要花费一笔不菲的钱。

有人说,难道买了学区房,就能上清华北大?

有人说,学区房难道比家庭教育更重要?

这两个观点是废话。学区房哪怕仅仅是1%的提升因素,其房价取决于大众对1%提升因素(可能还没有)而付出代价的意愿,这就是供需,最后形成了一个市场化的房价博弈结果。涨不涨,跌不跌,最后价格说了算。很显然,过去十多年来,上好学校还是多数家庭的选择,毕竟学区房价跑得相对很快。

即便学区房不涨了,能不能买?这个问题很现实。我觉得在于家长群体的分化,即便学区房未来跑输大势,其实,部分家长也还是会买的。学区房=解决教育问题,这是资源性资产。

另外,圈层的居住生活也是一种资源性概念。

房价之外,产品本身的设计倾向性、地段特质其实也在筛选匹配的客户。

你每天面对的是蓝领还是金领,你的孩子跟学霸在一起玩,还是跟古惑仔一起混,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你整个家庭的未来。

如果信阳房价再也不涨了,我们还要不要买房?

所以我们的人生,需要一些资源性的资产,解决我们的生活品质问题,解决孩子上学的问题,解决生活圈和社交化的问题。

因为,生活的全部细节,除了量化资产之外,还有意义与价值,人活着,无非也是一种自定义和社会他定义的综合嘛,而这些,都跟房价的涨跌无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