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蘭和蘇格蘭是什麼關係?

悅雨育兒


公元122年,羅馬入侵英國後,哈德良皇帝下令修建哈德良城牆——將英格蘭與蘇格蘭的喀裡多尼亞部落分離,羅馬軍隊無法控制。

1072年,諾曼底的威廉在建立了對英格蘭的統治之後(1066年入侵之後),入侵了蘇格蘭。他的軍隊打敗了蘇格蘭國王馬爾科姆三世,並迫使他交出兒子鄧肯作為人質。這次入侵將是許多來自南部邊境的人中的第一次。

1296年,英國國王愛德華一世入侵。他推翻了蘇格蘭國王約翰,這導致了威廉華萊士的起義,然後在斯特靈橋戰役中擊敗了英國軍隊。華萊士統治蘇格蘭作為王國的守護者,直到1305年,他被英國人俘虜並以叛國罪被處決。這段特別動盪的時期是近年來電影《勇敢的心》的焦點。這部電影的結尾還提到了兩國之間的下一次重大沖突(仍然經常慶祝,而且幾乎可以肯定是在星期六……)1314年的班諾克本之戰,當時英國國王愛德華二世被羅伯特·布魯斯擊敗。這是蘇格蘭獲得獨立的時刻,儘管他們不得不等到1328年才獲得官方英語承認,當時愛德華三世國王簽署了《北安普敦條約》。

下一場衝突使蘇格蘭在進攻中獲勝。1512年,他們與法國結成聯盟。所以當亨利八世進攻法國時,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四世入侵英國。然而,這一行動以災難告終,當時他在弗洛登戰場上被殺。

1587年,蘇格蘭女王瑪麗因叛國罪被執行了伊麗莎白一世的命令,因為她擔心自己計劃從自己手中奪走王位。然而,如果伊麗莎白在有生之年對蘇格蘭貴族採取極端行動,她死後沒有留下繼承人,這意味著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六世繼承了英國王冠。這使兩國團結在一個君主之下。後來,在1707年,聯合法案使英國和蘇格蘭議會走到了一起。這是蘇格蘭人和英國人之間最持久和最有影響力的時刻:它創造了大不列顛的新狀態。

兩國之間的關係可能在法律上得到鞏固,但這並不意味著每個人都滿意。一些人說了出來,其他人採取了更直接的行動。最著名的是在1745年,當時邦妮王子查理宣佈蘇格蘭和英國的王位。他的雅各比軍隊最初是成功的,但最終在庫洛登戰役中被坎伯蘭公爵率領的英軍擊敗。

也許這兩個國家之間最持久的一些不愉快的感覺是在十八世紀和十九世紀,英國人在執行高地清理的結果。這涉及到英國地主驅逐他們的房客,為綿羊、牛和採礦清理土地。許多家庭被燒燬了。

1872年,英格蘭和蘇格蘭在格拉斯哥的漢密爾頓新月球場舉行了第一場正式的國際足球比賽,這場比賽發現了兩國之間相互對抗的一種不那麼血腥的方式。比賽以0比0結束。

隨著世界走向我們所知的現代政治,1934年,蘇格蘭民族主義黨(SNP)成立。

瑪格麗特·撒切爾任首相期間,有許多人聲稱她利用蘇格蘭進行政治實驗。蘇格蘭在其任期的頭兩年內失去了五分之一的勞動力,因為國家補貼從採礦、鋼鐵和紡織行業中撤出。1989年,蘇格蘭比英格蘭提前一年交了人頭稅,這也不受歡迎。

1997年通過了全民公投,1999年成立了蘇格蘭議會。儘管蘇格蘭仍然是聯合王國的一部分,但人們經常呼籲它再次獨立,包括這一時刻。最近舉行了一次重新獲得這一地位的全民公投,儘管失敗了,但另一次剛剛宣佈。無論將來發生什麼,傳統的競爭無疑將繼續存在,尤其是在運動場上。


走進伊拉克


英格蘭和蘇格蘭是什麼關係?最簡單的說法當然是它們是英國國內的兩個地區。但只是這樣描述是完全無法說明這兩者之間的複雜關係的。那麼今天咱們就來說一說,為什麼這兩個已經肩並肩生活了1000多年,而且成為同一個國家也超過300年的民族始終無法彌合差異呢?


英格蘭人與蘇格蘭人到底有什麼差別?

英格蘭人和蘇格蘭人雖然在中文裡只是一字之差,但卻是從族源到歷史再到文化都差別很大的兩個民族,如果不是地理原因,這兩個民族其實是很難扯上什麼關係的。首先要跟大家明確的是,英格蘭人和蘇格蘭人雖然都是印歐人種,但卻分屬於兩個不同的譜系。英格蘭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而蘇格蘭人則是凱爾特人的一支。相對於英格蘭人,蘇格蘭人是一個歷史更長,在大不列顛島上定居時間也更長的民族。他們是在史前就移居大不列顛島北部的凱爾特人的後裔,主要由其中的兩個族群,即皮克特人和蓋爾人融合而成。

英格蘭(下方白)和蘇格蘭(上方藍)

而英格蘭人來到不列顛群島的時間則要晚很多。他們是直接導致了羅馬帝國滅亡的諸多日耳曼蠻族的一部分。他們大約在公元5世紀取代了羅馬帝國,成為了不列顛島南部的主宰,這其中主要有盎格魯、撒克遜和朱特等幾個部落。當然一些現代研究表明,英格蘭人的祖先裡,也包括一些在日耳曼人入侵之前就居住在大不列顛島南部另外一個凱爾特族群布立吞人,但顯然這不是主流。所以從兩個民族形成時開始,他們就是不同的兩種人。他們的族源完全不一樣,語言也是一個屬於凱爾特語族,一個屬於日耳曼語族,彼此是完全聽不懂的。

英格蘭與蘇格蘭之間的千年爭鬥

在公元6世紀,蘇格蘭的先祖之一蓋爾人建立了自己的第一個王國,叫達爾裡阿達。在公元8世紀前後,因為受到維京海盜的不斷侵襲,不同的凱爾特族群開始抱團取暖,最終在公元9世紀形成了統一的蘇格蘭王國。而大不列顛島南部的日耳曼諸部落也經歷了一個類似的過程,他們在早期主要分成了七個王國,最終也在公元9世紀前後基本實現了統一,形成了統一的盎格魯-撒克遜人王國。

但在公元1066年,英格蘭地區的盎格魯-撒克遜人被來自法國北部的維京人後裔諾曼人所征服,整個盎格魯-撒克遜地區都成為了諾曼人統治的區域,英格蘭人又混入了諾曼人的血統。但在大不列顛島的北部,蘇格蘭王國卻繼續存在。諾曼人在公元1072年也曾入侵蘇格蘭,雖然當時諾曼人統治下的英格蘭實力已經遠遠超過了蘇格蘭,但因為蘇格蘭地區主要是山地,所以蘇格蘭人憑藉地利因素進行了比較有效的抵抗,雖然也對諾曼人稱臣,但卻沒有完全被其征服。但在此之後,英格蘭王室多次藉機與蘇格蘭王室通婚,兩個王室之間的親緣關係錯綜複雜,這也為後來英格蘭吞併蘇格蘭埋下了伏筆。

被視為蘇格蘭民族英雄的威廉·華萊士

不過兩國王室之間雖然有親戚關係,但這在王室之間廣泛通婚的歐洲並不能成為兩國合併的理由。因此英格蘭和蘇格蘭在隨後200年的時間裡仍然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國家。而作為更強大一方的英格蘭當然一直想吞併蘇格蘭。公元1296年,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發兵蘇格蘭,將蘇格蘭國王加冕時必需使用的命運之石搶走,放在了英格蘭王室教堂西敏寺之內。兩年之後英格蘭又成功地鎮壓了蘇格蘭人威廉·華萊士發動的起義,將蘇格蘭吞併,前些年非常有名的電影《勇敢的心》反映的就是這段歷史。

蘇格蘭民族寶物命運之石的複製品

但這次蘇格蘭被英格蘭征服持續的時間卻非常短。不到20年之後,公元1314年,由蘇格蘭貴族羅伯特·布魯斯所率領的蘇格蘭叛軍就在班諾克本大敗英格蘭軍隊,蘇格蘭重新贏得了獨立,但蘇格蘭畢竟始終是弱小的一方,所以在贏得獨立的同時,羅伯特·布魯斯也同意讓自己的兒子與英格蘭王室聯姻。但在羅伯特死後,繼承他王位的兒子大衛當時只有5歲,英格蘭又看到了吞併蘇格蘭的機會,很快英王愛德華三世再次派大軍發兵蘇格蘭,蘇格蘭的小國王大衛二世則被迫逃到法國避難,當時他只有10歲,逃到法國時他還帶著自己12歲的王后,而他的王后,其實就是英王愛德華三世的女兒。

大衛二世和他的王后受法王接見的場面,而他的王后瓊實際上就是英王愛德華三世的女兒

但此次戰爭後來引發法國介入,大衛二世在17歲時返回蘇格蘭領導抗英鬥爭,雖然他最後仍然兵敗被俘,但英格蘭也意識到了短期內征服蘇格蘭不現實,所以在索要了一大筆贖金之後將他釋放,蘇格蘭的獨立得到保全。之後幾百年,蘇格蘭繼續奉行依靠法國對抗英格蘭的政策,所以雙方多數時間維持了和平。但雙方王室仍然時有聯姻,血緣的密切程度進一步加深,從後來的歷史回看,其實這也可以看作是英格蘭為征服蘇格蘭而採取的另外一種策略了。

英格蘭吞併蘇格蘭

而英格蘭通過聯姻征服的策略到公元16世紀開始產生了結果。首先在公元1542年,蘇格蘭國王詹姆斯五世死後,他唯一的女兒瑪麗一世繼位,而當時她出世只有六天。所以當時英王亨利八世已經摩拳擦掌準備讓她和自己的幼子訂立娃娃親,這樣自己作為兩個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成為蘇格蘭的統治者了。但沒想到的是,瑪麗一世她媽卻搶先把瑪麗送回了自己的孃家法國撫養,然後把她嫁給了法國的王太子,很快瑪麗還成了法國的王后。本來此時英格蘭吞併蘇格蘭的企圖已經遭受了重大失敗。但人算不如天算,瑪麗的丈夫法王弗朗索瓦一世卻很快死了,瑪麗失去了在法國的王后身份,只好回到蘇格蘭重新做起了女王。

在英蘇合併過程中起到了核心作用的瑪麗一世

瑪麗一世回國之時其時只有18歲,當然不可能守寡一輩子,所以她後來又嫁給了一個叫達恩利的貴族,生下了一個孩子,取名詹姆斯。而瑪麗因為在法國長大,所以信奉天主教,但當時在蘇格蘭,新教的勢力已經佔據了絕對優勢,所以瑪麗的蘇格蘭國王寶座也沒有坐多長時間,就在新教貴族政變中被推翻。她逃到英格蘭之後被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囚禁了18年,最後被處決。但處決了她的伊麗莎白一世卻是個一生未婚也沒有生育的“童貞女王”,她死後沒有繼承人。而這時根據歐洲選擇王室繼承人的血統遠近規則,有資格繼承她王位的竟然是瑪麗的兒子詹姆斯,因為本身通過之前英蘇兩國王室的聯姻,瑪麗就是伊麗莎白的表侄女。

所以此時,瑪麗的兒子詹姆斯六世同時成為了蘇格蘭和英格蘭兩個王國的國王,蘇格蘭和英格蘭成為了一個共主聯邦。這事表面上看似乎是蘇格蘭沾光了,他們的國王也成了英格蘭的國王,但其實卻是英格蘭數百年來通過聯姻同化蘇格蘭王室的努力最終取得了成功,結果就是蘇格蘭被英格蘭成功合併。雖然名義上雙方這兩個實體是平等的,但英格蘭的人口實力要遠遠超過蘇格蘭,此後蘇格蘭對英格蘭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公元1707年,蘇格蘭在新大陸的殖民地巴拿馬被西班牙佔領,蘇格蘭為此殖民地進行的鉅額投資血本無歸,陷入嚴重的經濟危機,被迫放棄了主權,與英格蘭徹底聯合,成為了英國的一部分。

進入新千年之後,特別是英國公投脫歐之後,英蘇分歧再次突顯


在此前後,蘇格蘭儘管也在一定程度上被英格蘭人所同化,比如其原本的凱爾特人語言逐漸消失,轉為使用英語(雖然口音很重),但其獨特的民族性卻得到了保留。而在近年來,隨著英格蘭在英帝國解體之後的相對衰落,在歐洲整體上都是民族國家的大背景下,蘇格蘭人的民族意識又重新高漲,主張蘇格蘭獨立的民族主義政黨蘇格蘭民族黨成為了蘇格蘭地區的第一大黨。特別是2016年英國公投決定脫歐之後,不願脫歐的蘇格蘭民意反彈強烈,不斷出現要求獨立的呼聲。而如果英國真的成功脫歐,英格蘭和蘇格蘭的關係再次生變恐怕也是大概率事件了。


桃花石雜談


我們都知道,英國的全稱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其主體是由大不列顛島與愛爾蘭島東北部的北愛爾蘭地區所組成,而大不列顛島上有三個政治實體:分別是位於不列顛島北部的蘇格蘭、位於不列顛島西南部威爾士以及位於不列顛島東南部的英格蘭。

在歷史上,蘇格蘭王國與英格蘭王國是兩個獨立的王國。蘇格蘭王國最早建立是在公元9世紀中期,英格蘭王國的建立沒有確切的日期。

蘇格蘭王國與英格蘭王國正式合併是在1707年,而其能夠實現合併,需要提到兩個人:分別是英格蘭與愛爾蘭的女王伊麗莎白一世與蘇格蘭女王瑪麗一世。

如果按照血緣關係來說,瑪麗一世與伊麗莎白一世是表親關係。因而瑪麗一世一直對外宣稱其是英格蘭王位的合法繼承人。1587年,伊麗莎白一世為了除去瑪麗一世對其地位的威脅,在將其長期囚禁之後,以謀反的罪名將其處死。

歷史上的伊麗莎白一世終生未婚,在其去世之前,指定了瑪麗一世的獨子--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六世作為英格蘭王國的繼承人。此後,雖然蘇格蘭王國與英格蘭王國仍然是兩個獨立的王國,但是其國王卻是同一個人。

1707年,在光榮革命爆發之後,蘇格蘭與英格蘭兩個王國的議會分別通過國會法案,共同簽署了《聯合條約》。從此之後,兩個王國形成了共主聯邦--大不列顛王國。


環球網


從國家地理概念上來說,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北愛爾蘭四個相對獨立的行政區,同屬於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也就是英國。

但是在國際足聯的會員中,英格蘭和蘇格蘭是兩個獨立註冊的足協,同理,威爾士和北愛爾蘭也都是國際足聯中獨立存在的FIFA成員。這些當然都是有歷史原因的,1863年英國人在倫敦成立了英格蘭足協,隨後,各國陸續成立了足球協會。當然了,由於歷史政治原因(英國的歷史對於英格蘭來說是光榮的,對於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來說,則是被入侵和征服的過程),蘇格蘭(1873年)、威爾士(1876年)和北愛爾蘭(1880年)相繼成立了獨立的足協,並不與英格蘭足協有什麼關係。這四個足球協會,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四個足協。

1904年,國際足聯在法國巴黎正式成立。開始的時候,FIFA只有七個成員。而英蘭格人認為自己是現代足球的鼻祖,也不願意加入到這個國際足聯組織中來。直到1905年,英格蘭足協終於宣佈承認並表示願意加入國際足聯。隨後,蘇格蘭足協、威爾士足協、北愛爾蘭足協也分別以獨立足協的身份加入國際足聯。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就是,除了倫敦奧運會,在近50年的奧運會歷史上已經沒有見過英國足球隊了,因為英國奧委會是做為一個整體加入了國際奧委會,而各個足協又不願意他們的球員和其他足協組隊參加奧運會。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那是沒辦法,東道主必須參加,可即使是2012年的那支英國國奧隊,包含有13名英格蘭球員、5名威爾士球員的身影,但是沒有蘇格蘭和北愛爾蘭球員的身影……

事實上,蘇格蘭和北愛爾蘭足總從一開始就對於聯合組隊參加奧運會的計劃很不感冒。


體育圈全能王


1、愛爾蘭是一擁有獨立主權的國家,並且是一個島國

2、北愛爾蘭、蘇格蘭、威爾士、英格蘭屬於英國的四個不同地區,都是英國的領土。

3、英國在國際上的全稱是:大不列顛和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4、蘇格蘭、威爾士、英格蘭屬於不列顛島,北愛爾蘭、愛爾蘭屬於愛爾蘭島。

至於為什麼是這樣的一個政治格局,那可得從千把年前說起,估計題主也沒空看,建議去看看梅爾吉布森《勇敢的心》,你會明白的。

(關注熱點君,與你討論每日最熱話題)


東京有點熱


現在我們漢語日常中所說的“英國”,全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其實是由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四個政治實體構成的一個國家,四者並列存在,但英格蘭是聯合王國的主體。英格蘭和蘇格蘭屬於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語言和文化,歷史上最初也是各自獨立的國家,後來逐步聯合,但確切地說是英格蘭統治蘇格蘭。

古羅馬時代,歐洲大陸西部生活著兩大民族集團—日耳曼人和凱爾特人。凱爾特人先進入不列顛群島(大不列顛島和愛爾蘭島以及周邊小島),日耳曼人中的分支盎格魯人和薩克森人後來者居上,把凱爾特人驅趕到大不列顛島的北部和西部以及愛爾蘭島,同時可能也同化了部分凱爾特人,形成盎格魯-薩克森人,他們成立了七個小國,最後統一為英格蘭王國,他們所講的語言也就是英語。凱爾特人也逐步建立了蘇格蘭、威爾士和愛爾蘭這三個王國。蘇格蘭人的語言叫做蓋爾語,“蓋爾”無非就是凱爾特的另一個音譯,和英語是不一樣的。

英格蘭和蘇格蘭的第一次交集是在1603年。英格蘭都鐸王朝的末代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去世,時任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六世繼承英格蘭王位,開創斯圖亞特王朝,在英格蘭叫詹姆斯一世,一君治兩國。但兩國各自還是分立的,有各自的議會,只是形成一個共主邦聯而已。正式合併是在1707年,安妮女王批准《1707年聯合法案》,廢止雙方王國和議會,取代為“大不列顛聯合王國”和“大不列顛議會”,但兩地原有的制度習俗依然維持、法律仍舊分開、貨幣各自發行、蘇格蘭教會與英格蘭教會也同時保留。

現在的蘇格蘭,在位於倫敦的聯合王國議會中有代表權。聯合王國中央政府負責蘇格蘭的國防、外交及其它領域,蘇格蘭地方政府則負責蘇格蘭地方性事務。

1998年,蘇格蘭也設立了自己的議會,取代了聯合王國中蘇格蘭事務大臣的部分職能並對地方政務、司法、衛生、教育、經濟等方面有一定的立法權和行政權。但蘇格蘭議會不是主權機構,位於倫敦的聯合王國議會對蘇格蘭議會擁有否決權甚至可以解散蘇格蘭議會

另外蘇格蘭的法律體系和教育體制和英格蘭是不同的。


噴子言論像野狗吠叫


蘇格蘭王國最早出現在公元843年左右,接下來的時間裡,它與英格蘭一直糾紛不斷。1284年,野心勃勃的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完成了對威爾士的征服,從那時起,英王嗣君開始循例敕封為威爾士親王。1292年,約翰·巴里奧繼承蘇格蘭王位,是為約翰一世。約翰一世軟弱無能,讓蘇格蘭的獨立面臨著嚴重威脅,於是蘇格蘭國內的貴族們架空約翰一世的權力,同時積極向外尋找盟友。


此後不久,英格蘭出兵蘇格蘭,兩國之間的戰爭全面爆發。英軍節節勝利蘇格蘭幾乎成為英格蘭王國領土的一部分。1603年,終身未嫁的伊麗莎白一世去世,瑪麗女王的兒子詹姆士因血緣關係繼承王位,成為英格蘭國王。自這時起,蘇格蘭和英格蘭表面上共有一個國王,而實際上蘇格蘭完全是一個獨立的王國,從議會到教會都自成體系,不受英格蘭的左右。

18世紀初,安妮女王的子女都先後夭折。這意味著一旦安妮女王駕崩,斯圖亞特王朝就會滅絕,以往把英格蘭和蘇格蘭聯繫在一起的紐帶就會消失。在各種利益的驅動下,兩國貴族們開始積極行動,希望促成兩國合併。蘇格蘭民眾當然是強烈反對。

為了制伏“不服管束”的蘇格蘭人,英格蘭議會在1705年決議通過了《外國人法案》(Alien Act),該法案規定,英國女王指派委員和蘇格蘭商討聯盟事宜,如果蘇格蘭不同意派代表進行聯盟談判,那麼英格蘭將會對其進行一系列的貿易懲罰,包括禁止進口蘇格蘭產的牛和其他牲口、煤和亞麻布等產品。蘇格蘭原本就千瘡百孔的經濟,根本經不起這種折騰。所以,儘管《外國人法案》在蘇格蘭民間引起了非常強烈的不滿,但是迫於經濟利益的需要,蘇格蘭人最後不得不接受加入英聯邦的建議。1707年,蘇格蘭正式“被合併”了,兩個地區的國旗合為“米字旗”,稱為“大不列顛聯合王國”。


國家人文歷史


兩個國家,分別名叫英格蘭王國和蘇格蘭王國。

兩國以前是一對冤家,經常打仗,也經常聯姻。

1603年,英格蘭國王伊麗莎白一世病逝,死後無嗣,血緣最近的繼承人是她的外甥蘇格蘭王國國王詹姆士六世。同年,英格蘭王國議會從蘇格蘭迎來詹姆士六世繼承王位,英格蘭王國稱之為詹姆士一世。

從此,兩個王國出現共用一個國王的局面,這種情形歷史上稱之為二元君主國。後來,因為國王為治理兩個國家得兩邊跑,很不方便,於是兩國在光榮革命之後簽訂條約,組成了一個聯合王國,就是今天的大不列顛和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簡稱英國。

但在法律上,這兩個王國還是獨立的,只不過將主權授予了聯合王國行使而已。蘇格蘭王國有自己的首都、議會,參加很多國際比賽也是以蘇格蘭的名義參加。

因為兩個王國仍然有獨立性,所以還經常為了法律上的小事發生爭執,比如現在的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因為英格蘭王國曆史上有伊麗莎白一世,而蘇格蘭王國曆史上並沒有叫伊麗莎白的女王,因此女王即位的時候英格蘭稱之為伊麗莎白二世,蘇格蘭稱之為伊麗莎白一世,為了女王怎麼稱呼的問題大家差點打起來,後來英國議會專門立了個法,全聯合王國統一稱呼女王為伊麗莎白二世。


三隻腳的大大烏鴉


英國的全稱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這個聯合王國有四個行政主體: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蘇格蘭是其中之一。

蘇格蘭作為整個聯合王國的行政主體之一,具有較大的自主性。


高尚濤


英格蘭和蘇格蘭是一種聯盟關係。事實上我們平時所俗稱的英國的正式國名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是由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四個相對獨立的行政區聯合組成的王國。喜歡看足球賽的朋友應該都留意到了在世界盃的舞臺上從來沒有一支統一的英國隊,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和北愛爾蘭一直都是以單獨身份參加世界盃足球賽的。在組成聯合王國的四部分中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均位於不列顛島上,根據目前的考古發現證實大不列顛島在舊石器時代就已有先民居住,不過他們是否就是當今英國人的直系祖先目前尚無定論。新石器時代這裡是凱爾特人的地盤,直到公元1世紀羅馬入侵併征服這裡,此後不列顛就成為羅馬治下的行省。公元400年羅馬帝國面對如潮水般洶湧入侵的日耳曼人不得不將駐守不列顛的軍團撤回高盧,盎格魯、撒克遜和朱特等日耳曼部落迅速取而代之填補了這一真空地帶,這塊土地逐漸被世人稱之為英格蘭(意為盎格魯人的土地)。英國前首相丘吉爾對此評價道:“在黑夜中入睡的是不列顛,黎明時醒來的卻是英格蘭”。然而此時的英格蘭還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在盎格魯撒克遜人對原住民凱爾特人的征服過程中盎格魯人、撒克遜人、朱特人以及凱爾特人都曾建立過屬於自己的王國,這一時期的英格蘭地區猶如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一般進入了一段各王國相互征戰兼併的時代,經過歷史長河的大浪淘沙之後弱小的國家被吞併,最後剩下了七個較大的日耳曼國家——分別是:肯特王國、薩塞克斯王國(南撒克遜)、韋塞克斯王國(西撒克遜)、埃塞克斯王國(東撒克遜)、諾森布里亞、東盎格利亞王國和默西亞王國。

大約在公元829年左右韋塞克斯王國國王愛格伯特自稱“不列顛的統治者”,他成為了全英格蘭的宗主,不過這時的英格蘭還只是一個較為鬆散的聯盟體系,而不是一個統一的政治實體。愛格伯特死後他的子孫為爭奪繼承權發生矛盾,各地紛紛重新獨立。就在英格蘭重新陷於分裂狀態之時丹麥人開始入侵不列顛,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愛格伯特的孫子阿爾弗雷德於公元871年以英格蘭國王的名義號召英格蘭其他王國和自己並肩對抗丹麥人的入侵,事實上儘管在此前他的祖父愛格伯特曾一度統一過英格蘭,然而歷史上第一位正式啟用英格蘭國王這一名號的卻是阿爾弗雷德,他因此被後世譽為英國國父。886年阿爾弗雷德從丹麥人手中收復倫敦,這時一切不接受丹麥統治的英格蘭人都擁戴他為國王,英格蘭開始成為一個真正統一的政治實體。阿爾弗雷德死後丹麥人在克努特大帝的統率下於1016年捲土重來並迫使英格蘭人與之達成妥協:英格蘭被一分為二,由克努特與阿爾弗烈德的後代埃德蒙二世分別統治。然而同年11月埃德蒙二世去世,克努特由此成為英格蘭唯一的國王。1042年懺悔者愛德華擊敗丹麥人,成功復辟了韋塞克斯王朝,恢復了盎格魯-撒克遜人在英格蘭的統治。懺悔者愛德華早年曾經流亡諾曼底並在諾曼底長大成人。據說在愛德華流亡諾曼底時曾向諾曼底公爵威廉承諾:如果自己能夠擊敗篡奪王位的丹麥人,重新掌握英格蘭政權,自己死後便將英格蘭的王位傳給威廉。也有的說法認為這純粹是威廉自己杜撰出來的說法。1066年1月4日英格蘭國王愛德華辭世,英格蘭貴族們擁戴愛德華的大舅哥、有“韋塞克斯之鷹”稱號的哈羅德•葛溫森成為英格蘭的新任國王。威廉以當初愛德華的承諾為由要求哈羅德讓位於自己,在遭拒後就厲兵秣馬準備遠征英格蘭。1066年10月14日清晨九點威廉和哈羅德各自統率的軍隊在黑斯廷斯交鋒,最終勝出的威廉完成了歷史上最後一次對英國成功的軍事入侵——諾曼征服。

在諾曼征服後的三百餘年間英格蘭王國的君主與貴族都講法語,教士們則習用拉丁語。事實上征服者威廉以及他從歐洲大陸帶來的諾曼貴族並不自視為英國人,在他們眼中英格蘭只是自己的領地之一,他們的根基畢竟還是法國境內的諾曼底公國。直到1453年英法百戰爭結束後英格蘭幾乎喪失了在法國境內的所有領地,這使英格蘭人的民族主義思潮開始興起,在這一過程中英語逐漸取代法語成為英格蘭的官方語言,而盎格魯人、撒克遜人、朱特人、諾曼人等身份標識逐漸讓位於統一的英格蘭人這一身份認定。英格蘭民族的整個形成歷史至此告一段落。相比之下位於不列顛北部的蘇格蘭民族的起源就要玩得多了——直到愛格伯特初步統一英格蘭的公元840年肯尼思·麥克阿爾賓成為蘇格蘭南方勢力最強大的首領,他於847年在一塊方形的大石頭上加冕為蘇格蘭國王,從而創建了蘇格蘭的第一個朝代——阿爾巴王朝。英格蘭同北方的蘇格蘭曾經歷過相當一段井水不犯河水的歷史時期,這一狀態一直維持到阿爾巴王朝末期——在阿爾巴王朝末代國王亞歷山大三世和他年輕的女兒死後十幾家蘇格蘭貴族開始爭奪王位。這些諸侯大多在英格蘭和蘇格蘭兩國同時擁有土地,因此請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來進行仲裁。1298年前來調停蘇格蘭貴族之間矛盾的愛德華一世趁機發兵佔領了蘇格蘭,此舉激起了蘇格蘭人的反抗,於是由梅爾·吉布森主演的電影《勇敢的心》中蘇格蘭的傳奇英雄威廉·華萊士閃亮登場。儘管在1305年愛德華一世捕獲並處死了威廉·華萊士,然而當他於1307年死後蘇格蘭人再次起義併成功驅逐了英格蘭人,英格蘭第一次試圖合併蘇格蘭的嘗試至此以失敗告終。

此後蘇格蘭和英格蘭分別作為獨立的國家各自發展:1534年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進行宗教改革,創立英國國教聖公會。這樣一來英格蘭同仍保持天主教信仰的蘇格蘭之間又出現了宗教意識上的分歧。自從愛德華一世死後蘇格蘭從英格蘭的統治下獨立出來後就一直視英格蘭為自己的最大威脅——事實上從當時的地緣格局而言:英格蘭也的確是蘇格蘭最大的外患,為此蘇格蘭採取遠交近攻之策——長期同歐洲大陸上的法國保持盟友關係,而法國則是英格蘭的宿敵。蘇格蘭和英格蘭這種對立關係持續到1603年時居然出現了一位共同的國王詹姆斯六世,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兩國的合併,事實上兩國仍擁有各自的議會,彼此是兩個獨立的政治實體,只不過是奉戴同一位君主而已。這種統治模式對我們中國人而言是比較另類的,但歐洲人並不覺得奇怪,因為歐洲王室的繼承關係是依據血緣,然而當時歐洲各國王室之間存在著錯綜複雜的政治聯姻關係——詹姆斯六世儘管是蘇格蘭的王位繼承人,但與此同時他也是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的侄孫,由於伊麗莎白死後無嗣,於是指定由這位侄孫繼承王位。繼承了英格蘭王位的詹姆斯六世很快痴迷醉心於英格蘭聖公會的君權神授理念,希望在蘇格蘭也能加強自己的集權統治。他的這種想法也影響到他的兒子查理一世——查理一世希望在蘇格蘭推行宗教改革,結果被激怒的蘇格蘭人直接發動了起義。查理一世為籌措鎮壓蘇格蘭起義的經費強迫議會通過自己的徵稅法案,結果引起了與議會之間的內戰——這就是後來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由來。在和議會撕破臉後查理一世又轉而和蘇格蘭結盟對抗議會軍,但這並沒能挽救他的失敗,此後英格蘭先是成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然而不久之後就被克倫威爾篡奪了實權並自封護國公,1689年英格蘭通過《權利法案》過渡成為君主立憲制國家。

這一時期的蘇格蘭人也並沒閒著:他們眼瞅著葡萄牙、西班牙、荷蘭、法國、英格蘭都在殖民擴張中賺得盆滿缽滿,於是他們成立了“蘇格蘭對非洲及東、西印度群島貿易公司”並開始公開募集資金,試圖在中美洲的巴拿馬建立自己的殖民地。結果蘇格蘭探險隊在當地的熱帶疾病和視美洲為自家後院的西班牙人的雙重攻擊下無功而返,這次失敗的殖民探險活動使蘇格蘭欠下了相當於蘇格蘭當時流動資本的1/4到1/2的鉅額債務。蘇格蘭本就是小國,根本無力償還這筆鉅額債務。此時英格蘭向蘇格蘭伸出了橄欖枝——表示願意為蘇格蘭承擔債務,而交換條件則是與英格蘭組成聯合王國。別無選擇的蘇格蘭只得通過《聯合法案》同英格蘭組成聯合王國。蘇格蘭雖然在外交、軍事、金融、宏觀經濟政策等事務方面受到英國管轄,但在內部立法、行政管理上仍擁有很大程度的自治空間,蘇格蘭甚至有三家銀行有權發行自行設計的紙幣,儘管這些紙幣仍被視為是英鎊,但並不印有女王頭像,因此在外觀上與英格蘭地區的英鎊存在差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