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的“抖音”——房顫

【豫網訊】(豫網-河南門戶 尹世傑 黃敏)肖爺爺,87歲,夫妻和睦,兒女孝順,退休職工,生活無憂,是鄰里街坊羨慕的對象,然而這美好生活卻在本該親人歡聚一堂、歡度春節的時候被無情的打破了。2019年2月,農曆春節將至,該患者被家人發現睡在地上、意識模糊,意識障礙及言語不清進行性加重,強刺激問話多無應答,僅聞喉部發音,言語無法辨認,不伴噁心、嘔吐、四肢抽搐等,家屬急呼120,120車呼嘯著開進小區把肖爺爺接到鄭州市第九人民醫院檢查治療。

入院診斷:1.大面積腦栓塞急性期並出血轉化,心源性栓塞;2.高血壓3級,極高危組;3.2型糖尿病;4.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 心律失常,心房纖顫,心功能Ⅳ級。入住神經內科積極治療,入院急查心梗三項及7小時後複查心梗三項指標均明顯升高,結合心電圖、心臟彩超結果考慮伴有“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可能性大,遂轉入CCU專科治療,改善心功能,病情發展到此刻,已經讓家屬感覺到驚愕與悲痛了。家屬多次問醫生怎麼會突然出現腦梗塞了?心臟的問題重不重呀?他還能醒過來嗎?以後還能自己照顧自己嗎?一系列的疑惑充斥在患者家屬的心中。家屬的眼神中滿是恐慌,他們多麼期望醫生能告訴他們患者會恢復的和生病前一樣。然而,事實卻給了家屬一記重錘,面對心腦的雙重打擊,患者成為了臥床病人,出現肺部感染、Ⅰ型呼吸衰竭、指脈氧進行性下降,結合血氣分析結果及患者意識狀態,有氣管插管指徵,經家屬同意後行氣管插管及有創呼吸機輔助呼吸,經過醫護人員及家屬一個月的積極努力,最終也沒能挽救肖爺爺的生命。


心臟的“抖音”——房顫


回首這一切,問題和希望又回到了6年前,6年前患者已被醫院確診為“心房顫動”,經過評估,其卒中風險及出血風險均較高,是否要口服抗凝藥物防栓是患者的內心一直在糾結的問題,一個偶然的機會解除了患者心中的疑惑,鄭州市第九人民醫院心臟中心在趙明中主任的倡導下於2017年11月28日成立了“房顫——卒中俱樂部”,開展患教活動,2018年07月23日成功開展了“第二期房顫卒中俱樂部大講堂”,與廣大房顫患者及醫務人員共同探討如何認識房顫,房顫有哪些危害,以及房顫治療的新進展——經皮左心耳封堵術。肖爺爺全程參加了科普患教活動,鑑於自身屬於出血高危人群、瞭解到左心耳封堵術的多種益處、且不願長期口服抗凝藥治療,對於考慮是否接受左心耳封堵術治療又一次的糾結。

肖爺爺直至春節前還活動自如,無腦中風等併發症。然而病情變化並非總是那麼幸運,一個潛在性的致命性危險正在一步步逼近……

等待中噩耗與懊悔

該患者及家屬認為年齡大了,手術風險高,雖然這只是一個微創介入手術,但因擔心和猶豫,使得患者暫時未接受醫生的優化治療方案的建議——左心耳封堵術,時間飛逝,同時也是無情的,它沒有給任何人留下後悔的機會與重新抉擇的餘地……

如何識別房顫?

看到這裡,您肯定有疑問——為什麼會腦梗塞?什麼是心房顫動?它又有什麼危害呢?今天就同您講解一下房顫。房顫就是心臟的“抖音”,越抖越上癮!

心房顫動(簡稱房顫),字面意思理解為“心房不規律的顫抖”,也正是因為“抖”,所以房顫患者發作時才會感到心慌、胸部不適、氣短等,實際上房顫是規律有序的心房電活動消失,導致心房收縮雜亂無章,激動頻率高達300-600次/分,心室率可達100-160次/分,心跳節律快且絕對不整齊,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縮功能。房顫發作時不同的患者感覺大不相同,有些房顫患者幾乎沒有明顯不適,而有的就會覺得特別的慌亂,甚至出現眩暈、心絞痛和呼吸困難等症狀。但是無論是否有症狀,每一次房顫發作都意味著對心臟功能的一次破壞,因此還是需要早診斷早治療的。

房顫的危害——誘發腦卒中,應預防腦卒中——消除房顫患者的噩夢

當患者房顫發作時,心房不能有效泵出血液,血液因此滯留於心房內,時間久了就會淤積成血栓,血栓脫落後隨著血液四處流動,流動到腦部就會形成嚴重的淤堵(心房心耳的血栓體積相對較大,淤堵後往往病情較重),導致腦卒中(即是人們常說的中風);脫落的血栓隨著血液至全身各處,也可導致心、腎等其他重要器官及肢體動脈栓塞(嚴重者甚至需要截肢)等。全球3550萬房顫患者,影響0.5%普通人群,房顫患者中風風險比無房顫者高出5倍。房顫導致卒中後有“三高”特點,即①第一年嚴重致殘率高(達73%)②第一年死亡率高(達50%)③第一年累計複發率高(達6.9%)。

房顫的其他危害:

1.房顫可以導致心衰,同時心衰也是房顫的危險因素,兩者密切相關互為因果。房顫可誘發或加重心衰,房顫可以減少20-30%的心臟灌注,可能引發充血性心力衰竭,產生疲勞、氣促是充血性心力衰竭常見的徵象,患者的日常活動能力明顯降低,需反覆住院治療。房顫易導致猝死,房顫患者可因誘發室顫而猝死,其死亡率是正常人群的2-4倍。此外,房顫患者因易發腦部血管反覆栓塞,使發生血管性痴呆的風險增高。

2.房顫患者發生心肌梗死(心梗)的風險較非房顫患者增加2倍。

房顫發生卒中或血栓栓塞事件的危害如此大,那又有哪些預防和治療方案呢?

一、藥物治療:治療房顫,只需用藥物控制心律是一個誤區。除了需要糾正房顫引起的心律異常,抗凝是預防房顫病人血栓形成和栓塞的必要手段,哪些房顫患者需要抗凝治療?首先要根據房顫卒中風險評分(CHA2DS2-VASc score for AF, ESC 2010)對房顫患者進行卒中風險評價,其危險因素包括:慢性心衰/左室功能障礙(C)1分、高血壓(H)1分、年齡≥75歲(A)2分、 年齡65-74歲(A)1分、糖尿病(D)1分、卒中/TIA/血栓栓塞病史(S)2分、血管疾病(如陳舊性心肌梗死、外周動脈疾病、主動脈斑塊)(V)1分、性別(女性)(Sc)1分。研究顯示該評分應用於非心臟瓣膜病相關的心房顫動,對於抗凝治療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具體如下:評分≥2分,高危(年卒中風險2.2-15.2%),推薦口服抗凝治療;評分=1分,中危(年卒中風險1.3%),可口服抗凝治療,或使用阿司匹林。這裡提到的抗凝藥,是指華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藥。其中,華法林是一種老牌抗凝藥,在臨床用了近60年。因為它需要定期抽血檢測抗凝指標,藥物與藥物之間或藥物與食物之間易發生相互作用、且出血風險較高,因此70%的患者在使用5年後都停藥了。但這樣做使得卒中風險大大增加,出現血栓的風險也會顯著升高。目前中國資料顯示能長期堅持口服抗凝藥及達到抗凝要求的患者比例是極低的。

二、非藥物治療:傳統的房顫非藥物治療包括電轉復(轉復竇性心律)、射頻消融治療和外科迷宮手術治療。(1)電覆律:不是根治房顫的方法,病人的房顫往往會復發,而且部分病人還需要繼續服用抗心律失常藥物維持竇性心律。(2)射頻消融治療:主要用於陣發性房顫患者,微創,病人易於接受,但對心肌細胞損傷較大;對持續性或永久性房顫射頻消融後成功率很低,複發率高,即便多次射頻消融也難以克服這一弊端;射頻消融並不能作為預防腦卒中、血栓栓塞的治療手段。(3)外科迷宮手術;目前主要用於因其他心臟疾病需要行心臟外科手術治療的房顫病人,但手術創傷大,效果仍有待評價。

經皮左心耳封堵術:非瓣膜性房顫引發的腦卒中90%以上的血栓來自於左心耳,通過封堵左心耳來預防房顫患者的卒中風險,從而降低房顫患者的致殘率、致死率,避免因口服抗凝藥而致的嚴重出血併發症,顯著降低心腦血管不良事件。經皮左心耳封堵術為一微創的介入干預方法,可消除房顫患者對長期口服抗凝治療的依賴性,為患者提供治療新選擇。

房顫引發卒中的“罪魁禍首”——血栓90%以上來自左心耳,單純口服抗凝藥物或射頻消融治療都面臨著某些應用侷限,包括致命出血、影響腎功能、損傷心肌、預後不佳等。左心耳封堵術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已常規開展,2015年,施瓦辛格先生作為接受左心耳封堵的患者代表向發明這項技術的心臟病專家表明了由衷的感謝!2014年3月“左心耳封堵術”在中國上市,目前植入超過3000例,我院在2016年開展左心耳封堵術,是河南省較早開展左心耳封堵術的醫療單位之一,在2018年5月29日,鄭州市第九人民醫院舉辦的“中—德房顫左心耳封堵術高峰論壇2018(China-Germany LAAC Summit 2018)”期間, 中德專家—鄭州市第九人民醫院心臟中心趙明中主任、德國Helmut-G.-Walther醫療中心的餘江濤教授共同合作為一位91歲高齡的持續性房顫患者成功植入左心耳封堵器(據瞭解為省內迄今年齡較大的左心耳封堵術患者)。在我院所做的左心耳封堵術患者效果好、未出現併發症、並不需要長期口服抗凝藥了。

從各國房顫藥物抗凝治療和左心耳封堵術遠期效益和成本分析來看,治療6-7年以前藥物和左心耳封堵術費用相當,但隨著時間延長,左心耳效益更高,藥物治療所用的費用和心血管事件會逐漸增多。

可見,房顫是導致該患者多個、大面積腦卒中的罪魁禍首。其實房顫本身的症狀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房顫導致的併發症以及不可預知的結局,只有早診斷、早治療、早預防併發症、提高依從性,才是對自己健康負責、對家人負責的生活態度。抓住現在,接受優化的預防與治療策略是明智的選擇。 (尹世傑 黃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