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測序“名門”華大系實施裁員與資產剝離

依託基因測序業務,汪建搭建起“商業王國”華大系。近期,華大系開啟瘦身計劃,從控股公司到子公司,裁員與資產剝離雙管齊下,被裁員工手上工分和華大幣更無法提現。

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李秀芝

又一家明星企業在裁員。

近日,繼紅杉中國、甲骨文中國相繼被曝出裁員消息後,《中國企業家》獨家獲悉,華大基因(300676.SZ)的控股股東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大控股”)亦在進行大瘦身,包括裁員、資產剝離等。

華大基因號稱國內“基因測序第一股”,其創始人汪建更有“基因狂人”之名。自1999年創業,華大控股因在國內率先涉足基因測序行業而聲名鵲起,公司的商業版圖也不斷外延,除2017年上市的華大基因之外,還有華大健康、華大農業、華大海洋等多個子公司,構成了一個龐大的華大系。

林湘是一位剛離職的華大控股中層。她告訴《中國企業家》,自今年春節以來,華大控股就開始了較大規模的裁員。

“華大很多部門有裁員的情況,根據重新設定的編制人數,多出的人會被裁掉。有的部門此前招的人比重新訂的編制多出一兩倍,所以裁員特別多。”林湘稱,她所在的部門,被裁員1/3。同時,由於大健康業務在整個華大系的地位急速削弱,顏質團隊全部成員都從華大系剝離出去了。

針對裁員與資產剝離,《中國企業家》聯繫華大控股執行副總裁朱巖梅,並按其指引,數次向華大控股公傳部求證。但對方僅表示“我們先了解下”,後再無下文。

華大式裁員

林湘在2018年下半年入職華大控股,在試用期之內就離開了。

按照她的說法,2019年春節前,華大控股給員工做績效評審,領導給她打的評級是B+(A是最好的評級),還說了挺認可她工作的話。但到了她轉正前夕,領導又說她能力不行,意欲將其辭退。她還發現,自己的績效評級被改成了C。

她去和領導交涉,得到的答覆是:“華大現在太難了,企業要生存,不得已而為之”。該領導向林湘道歉,並希望她能理解。林湘表示,“能理解,但公司不能為了節約賠償金,以員工能力不行來說事”,並要求按照正常程序辦離職。最終,領導同意林湘“因個人原因”主動離職,也給了她一個月的緩衝期。

林湘不是個例。其當時所在部門的一位女同事,在華大控股工作了8年,剛生完二胎來上班就被辭退了。儘管她得到了N+1的賠償金。

林湘稱,他們很多人是帶著情懷入職華大控股的,覺得生命科學行業作為一個新興行業,很高大上,甚至願意為此降薪。但一進去才發現,華大控股很多的問題。除了被改績效,還包括華大控股面向中高層的工分。

“你入職之前,HR會跟你談薪資。他問你要多少錢,你說年薪100萬(元),他給你砍到80萬。而這80萬里,大概有50萬以現金的形式,算成月薪發到你的賬上。另外30萬是給你工分。他跟你說,工分可以兌換成現金,而且還會漲,類似股票。兌換現金的話,每年可以兌換25%。但自始至終,工分沒有任何文字形式的承諾。”

“這更像一個空頭支票”。林湘曾聽說前年有同事兌換過,但最多隻兌換了5%。“若跟HR去理論,他會說經濟不好,現在也沒有錢給你兌換之類的。”

在林湘看來,工分引起不滿的原因主要是兩點:一是變相降薪,二是影響員工的發展。“有人想離開,又礙於有工分,只能繼續在這裡耗著。很多華大中高層都面臨這個問題,有的人在華大工作了多年,工分有好幾百萬的。”

華大控股一位職級為L9的中高層也透露,工分既不公開,也沒有任何落地的標準或制度。華大每年會給各個體系分配工分,各個體系分給各個部門,部門負責人再往下分配。“每個體系分多少,每個人分多少,都是不透明的。至於分配的原則,沒有。純粹就是一層層領導自己說了算。”

林湘還談到,有些老員工被裁員時,按照勞動法規定,要得到N+1的賠償金,但HR不會主動說賠償的事。“有的人不知道怎麼保護自己,或者不跟他談,那就沒有了。”

此次華大控股裁員風波中,引起關注的話題還包括華大幣。關於華大幣的由來,《中國企業家》從上述華大控股中高層處獲悉:

按照規定,華大控股設有員工補貼,每人每月800元。最初,這個錢直接是發到工資賬戶的。隨著員工越來越多,華大控股把錢發進了工卡。工卡里的錢可轉進薪資,也可在公司食堂吃飯、去公司實體小賣部消費,或充壹卡會(華大控股內部的企業預付卡)購買華大在線商城的商品和服務,如基因檢測、護膚產品、水產、小米等。後來,華大控股就把員工補貼變成了虛擬貨幣華大幣,不能轉工資,只能用於華大控股內部體系。“如果離職沒花完,可能就清零了。”

基因测序“名门”华大系实施裁员与资产剥离

匿名社區秘蜂APP中,近日仍有很多關於華大裁員的討論。

華大的員工的確越來越多。從華大基因的財報瞭解到,2017年公司員工總數2846人,到2018年增長到3150人。華大基因只是華大系其中一個板塊,整個華大系旗下共10個板塊,員工總數高達數千人。

在一位華大系資深前員工看來,集團員工總數的快速擴張是現在裁員的原因之一,“招太多了”。

資產剝離

華大系員工總數的增長,或因加大了研發投入。

一位華大基因基層研發人員向《中國企業家》表示,“華大去年裁員比較多,今年沒聽說”。根據華大基因的財報,上市公司研發人員在2015-2018的四年內,由343人增至了628人。

但華大的主要研發並不在股份公司華大基因,而在研究院和基因庫。相對於研發部門,華大的業務條線調整更為劇烈。

據《中國企業家》瞭解,顏質項目隸屬於華大健康公司,成立於2018年4月,陸續推出了醫學護膚品套裝、膚質抗衰老基因檢測產品、皮膚健康保險等。2018年10月,其線下的顏質體驗店開張運營,在98天內的銷售額超過70萬元。

2019年初,華大健康因組織架構調整,決定將一些業務剝離出去,讓其單獨創業,包括顏質。在高層會議上,還多次提到擬將相關儀器轉讓給顏質團隊,以助其業務的延續。

4月2日,華大控股與時任顏質負責人的張知隼簽訂了合同。但中途,有人主張撕毀合同,重新招標,一度引發顏質團隊公開抗議。

多位知情人士告訴《中國企業家》,後來顏質團隊與華大控股方面已達成一致。一位顏質的員工稱,他們“基本拿到了賠償金,簽訂了保密協議”。總之,這個7個人的團隊,解散了。

基因测序“名门”华大系实施裁员与资产剥离

被剝離的資產當然不止顏質。

早在2018年下半年,就有消息稱,華大控股擬把旗下華大農業出售給房地產商碧桂園集團。同時,華大農業董事長梅永紅或將跳槽碧桂園。朱巖梅回應稱,華大農業和碧桂園農業的合作方案還在商談階段,梅永紅亦不存在跳槽的問題。

2018年8月8日,碧桂園下發由集團總裁莫斌簽發的人事任命文件顯示,梅永紅兼任華大農業董事長與碧桂園農業總裁。知情人士告訴《中國企業家》,華大農業其實就是賣給了碧桂園。記者隨後向碧桂園方面求證,得到的反饋是,交易確有其事,仍在洽談過程中。

另一方面,2018年10月,香港上市公司義合控股(01662.HK)發佈公告,附屬義合環球有限公司擬向華大控股收購深圳華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70%股權,收購事項的總對價為人民幣8500萬元。2019年3月5日,義合控股的公告表明,這一交易已完成。

資料顯示,華大海洋已在多個領域發展業務,包括水生基因資源的保護與利用、水產物種的分子育種、生態及工業培育、新品種及技術的推廣、水產品精深加工、進出口貿易等。2018年前9個月,華大海洋除稅後溢利淨額為1776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華大海洋的董事長亦為梅永紅。

在林湘看來,華大系之所以裁員和瘦身,是因為經營出現了困難。“雖然業務線很廣,但一直拆東牆補西牆”。

華大系的經營情況,從上市公司華大基因身上可見一隅。

4月25日,華大基因披露的2018年年報和2019年一季報顯示,其增收不增利。2018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5.36億元,同比增長21.0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3.87億元,同比下降2.88%。2019年一季度,該公司營業收入約5.8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12.8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9819萬元,較上年同期減2.54%。

更早的4月初,華大基因收到了深圳證監局對其的採取責令改正措施的決定書。根據《決定書》,華大基因訂單型收入確認依賴的系統存在漏洞,相關收入核算不規範使得公司2017年多計收入1327.94萬元、淨利潤1244.94萬元。基於上述情形,有報道質疑華大基因存在虛增利潤的情況。

華大基因回應稱,上述問題主要系信息系統不完善延遲確認收入所致,該公司不存在虛增收入或利潤的情形。遲延確認收入主要是出於謹慎的角度,由於相關收入核算與會計政策存在不一致,因此存在收入確認的跨期問題。

在過去的2018年,華大基因還經歷了“癌變門”“舉報門”等負面輿論,以及老股解禁。截至2019年5月9日收盤,上市公司華大基因的股價為60.70元,總市值242.86億元。相比2017年上市之初的頂點,其股票和市值跌逾三分之二。

“你們看到的上市公司,還是華大系經營情況最好的。”林湘稱。

不過,作為華大系主營基因測序儀業務的子公司,華大智造看起來發展不錯。就在5月9日,華大智造披露首輪募資規模超過2億美元,投資人為中信金石、松禾資本、東證資本等。華大智造方面還表示,上市計劃將會根據公司發展情況作出規劃。

(為尊重受訪者意願,林湘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