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龙车”的故事

“巨龙车”的故事

“巨龙车”对于上海人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熟悉是因为老早大家都要乘的,在没有地铁的年代,谁都有关于乘巨龙车的记忆,前后门各有一位售票员,车子进站、启动、转弯的时候都要从窗口伸出手,挥着一面印有“慢”字样的小红旗,嘴里一边喊,一边拿旗柄的小木棍在车身上“笃笃笃”敲,达到警示的目的。巨龙车的中门一般是归后门售票员管,比较方便,但管两扇门也是蛮累人的。即使后来开始实行无人售票,巨龙车也还运营了一段时间。再后来,那种有“香蕉位子”的巨龙车就消失了。现在唯一存留的是浦东85路公交车线路上,从2008年到现在使用的几辆巨龙车。

老上海的巨龙车记忆

“巨龙车”的故事

说到巨龙车,老上海最有发言权了。“香蕉椅”有伐?

“巨龙车”的故事

位子拆忒叫大篷车,晓得伐?

“巨龙车”的故事

巨龙车在上海跑了40多年,许多人的青春、梦想、记忆,都在这些车之间穿梭。

上世纪60年代,为了缓解“乘车难”矛盾,上海引进一批两节车厢的大容量铰链式公交车,俗称“巨龙车”。

“巨龙车”的故事

车厢可容纳乘客140人左右,是目前单节公交车车厢载客量的两倍,最高峰时曾达到5000辆左右,占去全市公交车“半壁江山”,那时在南京路、淮海路、西藏路等要道上,日运量近800万人次。

“巨龙车”的故事

老上海估计还记得,当时,最风光巨龙车是淮海路的26路,终点站几经变化,一度在柳林路上,也有过在光明中学对面。说它风光,是因为它最高峰时,发车间隔仅45秒!

大篷车

上世纪70年代,将车内的部分座椅拆除就变成了“大篷车”。通常,“大篷车”拆掉的是车子靠窗和最后一排的座位,就是为了多站人,大篷车一般都用在早、晚高峰时段。

“大篷车”的称呼,也成为了上海话造词黄金年代的产物。那个年代创造的上海话词汇数不胜数,现在很多常用词汇和切口,很多是那个时代创造的。

“巨龙车”的故事

车子抛锚了,大家一起推

巨龙车的几大难

“巨龙车”的故事

坐过“巨龙车”的老上海,无论是司机还是乘客,都能细数出当年这种“巨龙车”的几个难题。

1

挤不下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龚金龙每天要去江边码头的电力厂上班,等半小时上车是家常便饭。关门难,座位空档都站人,丝毫动弹不得。偏偏“巨龙车”当中转盘那段,当时叫“香蕉位子”,折篷其实是用油布遮着一个洞,不仅灰尘大量进来,一转弯,站在上面的人还不安全。

“巨龙车”的故事

市民耿卫平听说过一个很著名的调查:在车厢里面1平方米的面积,当时前胸贴后背,足足挤13个人。进入21世纪的申城街头,越来越多的大功率双层车、空调车上路了,中心城区还出现了近千辆“身价”高达80万元的豪华“申沃”公交车。“巨龙车”退出历史舞台了,上海市民“乘车难”的时代也越来越远了……

2

开车难

驾驶员孙学勤开“巨龙车”12年了,这车比现在的公交车要难开得多。车身长,又重,特别是转弯时,方向盘要扳得特别紧,变道时需要的距离也特别大,方向打早打晚都不行,稍许差点就要碰到自行车。

“巨龙车”的故事

驾驶员周勤华指出了开“巨龙车”还有一难,就是倒车,另外密封性也不好。冬天冷得发抖,实在没办法,就一边跺脚一边开车。上世纪90年代后期,巨龙车渐渐退出公交车的队伍,周勤华最后一趟开“巨龙”车,乘客七嘴八舌都在说这事,想来,那是车厢最热闹的一天。

“巨龙车”的故事

在当年,有很多的“巨龙车”的座椅,都是那种带有黑棕色皮垫子的座椅,皮垫子很厚实。乘坐公交车时,尤其是在冬天阴冷的车厢内,会显得非常暖和。但是,在夏天的时候,那就有的苦了。首先,皮垫子的座椅不透气,坐久了,人的臀部由于长时间的出汗,就会造成湿疹出现。估计也是这样的原因,后来有一些“巨龙车”上,会安装有那种表面光滑的木板座椅。

80后也见证了巨龙车

“巨龙车”的故事

80后的小伙伴们对“巨龙车”有一些甜蜜的回忆,因为曾经坐着它们去春游、秋游。如果旅途比较长,比如从位于静安区的学校去普陀区的公园,那么车厢里的时间可以说是非常愉快了,把红宝、茶叶蛋都消灭在巨龙车的上车台阶上——是你嘛?

当年,小伙伴们还喜欢在冬天坐在这个上面,虽然,并不安全。

“巨龙车”的故事

或者,坐到卖票阿姨的位置上,想体验一把当卖票员的滋味。

“巨龙车”的故事

电影《股疯》中的这个场景,大家应该都不陌生。

“巨龙车”的故事

上海最后一辆铰链式巨龙车(牌照为沪A79982),是124路公交车。最后经过协商,运营方巴士一汽公司和上海历史博物馆达成协议,车辆以无偿捐赠形式,供上海历史博物馆收藏,成为上海城市公共交通百年发展史上的珍贵见证物。

“新巨龙”也要退役了

现在上海唯一存留的是18米的“青年牌”巨龙车,在85路公交线路上。85路从陆家嘴地铁站出发,沿着黄浦江畔的浦东大道向北,到长岛路东陆路站,全长13公里。

“巨龙车”的故事

1957年,巨龙车车长14米,当时85路始发站东昌路,终点站金桥路。1996年,这种巨龙车开始大规模陆续退出运营。2008年4月,85路全新18米长的“巨龙车”抵达上海。这也是继松江投入的10辆巨龙车报废后,“巨龙”公交车首次在市区重现。

这种青年牌大容量“巨无霸”公交车有两节车厢,4个车门,最多可容纳180个乘客,相当于地铁6号线、8号线的一节C型列车车厢。当客流如织的状况变得稀疏后,85路巨龙车最大的用武之地,就是大客流量的短驳线路。巨龙车还被编写在每年的“十一”、“五一”等节假日的公交应急预案中。

不过这批巨龙车寿命只有12年,到2020年它们也将正式“告别”了。

点击回顾上海各区县老照片:

《老早底额浦东新区 侬还认得伐?》

《老早底额南市区 侬还认得伐?》

《老早底额闸北区 侬还认得伐?》

《老早底额杨浦区 侬还认得伐?》

《老早底额虹口区 侬还认得伐?》

《老早底额黄浦区 侬还认得伐?》

《老早底额普陀区 侬还认得伐?》

《老早底额长宁区 侬还认得伐?》

《老早底额静安区 侬还认得伐?》

《老早底额卢湾区 侬还认得伐?》

《老早底额徐汇区 侬还认得伐?》

《那些老上海耳熟能详的地名》

看懂上海粉丝群

长按识别二维码,添加“看懂上海管理员”申请入群(申请时请注明“看懂上海入群”字样)。

等侬来喫一杯老上海的茶!

点击“阅读原文”还可下载看看新闻APP

觉得好看

请点这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