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根源问题如何破?这群女人只做一件事,引起轰动!

在我们的俗语中,流传着这么一个话:3岁看大,7岁看老。可见从很久以前开始,大家就知道,孩子小时候塑造的性格和接受到的认知思考形式会直接影响他的一生。

低龄儿童的早期教育,越来越被大家重视。在城市,这方面环境好很多(父母文化程度较高、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早教资源丰富…),我们暂不讨论。

我们来说说农村,在农村,以下现象很常见:

1、辍学率高,孩子的目标就是想要进城打工赚钱;

2、小孩子调皮捣蛋,脏话连篇;

3、孩子缺乏自信心,不敢表达和表现;

4、留守儿童居多,家庭管理松散,孩子放飞自我;

问题到底出在哪?到底应该如何去教育和引导孩子?阿里女合伙人在农村开“妈妈学校”?教育下一代,从妈妈开始,或许可以给大家一些思考。

农村教育根源问题如何破?这群女人只做一件事,引起轰动!

妈妈学校?这是什么?

在中国农村,0-3岁孩子的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负责养育孩子的妈妈、奶奶们并没有儿童早期发展的意识,孩子们的“幼儿园”就是田间地头和村里的棋牌室。有个段子是这么说的:两岁孩子学会的第一个动词是“碰”…

面对农村幼儿教育的严重缺失,阿里13位女性合伙人开始“未来教育”计划。重点针对0-3岁幼儿的妈妈们,按照周龄从认知、语言、运动、社会情感4个方面进行学习。(这是个公益活动,全部免费;不是培训孩子,是培训妈妈,教妈妈如何更好教育孩子。)

26所“妈妈学校”落地陕西贫困县宁陕,其中很多还是从村里的棋牌室改建而来。截止至2019年5月,全县75个村1000多名3岁以下娃的妈全部“入学”,宁陕也成为全国首个“妈妈三年制义务教育”县。

在妈妈学校里,有经过专业培训竞争上岗的养育师。在她们的努力下,妈妈们学会了放下手机,给孩子讲晚安故事,学会了对他们说“我爱你”…

农村教育根源问题如何破?这群女人只做一件事,引起轰动!

可能有人想问,不过是0-3岁的孩子,这一切有意义吗?

我先来说两个小故事吧。

班上有个小女孩叫可心,是我最爱的女孩,有礼貌,每天早上来的时候,会亲切礼貌的叫每一个见到的老师,即便连别的小朋友熟视无睹的保安门卫,也会亲切的叫叔叔,爷爷。

她特别会关心人,上个礼拜我口腔溃疡疼得张不开嘴,这个女孩第一时间就发现了,然后对我说:老师嘴疼要多喝水;疼的话抱抱,别怕,别哭;我家里有药,明天我给您带来。而且还会弹琴唱歌画画,这样的孩子谁不喜欢?

有一次在游戏区,几个小朋友扮演大人,其中有一个小女孩:提着包,假装进门然后鞋一甩,XX(她爸的名字)给我把拖鞋拿来,赶快,蓝色的那双;妞妞你怎么又把玩具丢一地,限你三分钟收拾好,不然我就全扔了。

表演只能用惟妙惟肖来形容,刚好这段被配班老师拍到了。我把发给了孩子妈妈,妈妈乐坏了:呀,我都没在意,以后一定多多注意!

没错,不过是3岁孩童,她们之间的差别就可以这么大。

农村教育根源问题如何破?这群女人只做一件事,引起轰动!

再来看,近日频频爆出的新闻:上海17岁男孩跳桥身亡、北大才子吴谢宇弑母、江西2少年投毒致千斤小龙虾死亡,以及才被爆料的江苏三学生相约殴打一人,遭遇反杀致两人死亡…这些事情无不体现着家庭教育的潜在危机…

孩子的成长和认知都是连续性的,小时候看到听到接受到的一切,都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是非观和价值观,从而影响他们的行为。而这一切很大程度来源于家庭,来源于和他们生活在一起的人。

农村教育根源问题如何破?这群女人只做一件事,引起轰动!

在小习看来,“妈妈学校”针对的是妈妈,目标是孩子,但实际影响的是整个家庭。要知道,不论是捐钱捐物还是捐图书馆捐学校,再多的教育资助面对农村教育环境只会是杯水车薪。想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孩子的教育农村问题,得从改变他们的家庭环境和思维开始。

我们知道这并不容易,但阿里的这项事业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或许会成为中国教育公益史的里程碑,影响万千农村家庭。

不过说了这么多,小习觉得重点还是:当你已经决定要成为一个爸爸或者妈妈,那就不要忽略了孩子的成长,如果可以,请多学习如何做一名爸妈妈妈,也请多留一些时间来陪陪孩子。

关于这个“妈妈学校”,你们看好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