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州地理】明州因山得名,后为何改为“宁波”?

老宁波人说到地名、地理故事时,喜欢用“地脚印”来形容。每一个“地脚印”,都承载着一段记忆。它存在于现实生活中,铭刻在人们记忆里,更留存在历史长河里。

当今社会,地名以及地理故事运用范围极广。无论是“从一到十、百、千、万”排序的地名,还是带有民间传说色彩、见证历史、甚至承载宁波帮商贸文化发展轨迹的地理故事,背后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

即日起,镇海看点推出《明州地理》栏目,带你追根溯源,解读地名,漫谈老宁波的地理故事。

今天小编为你带来第一期——明州因山得名,后为何改为“宁波”?

【明州地理】明州因山得名,后为何改为“宁波”?

宁波,简称甬,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世界第三大港口城市,宁波人文积淀丰厚,历史文化悠久,属于典型的江南水乡兼海港城市,是中国大运河南端出海口、“海上丝绸之路”东方始发港。那么“宁波”二字是如何来的呢?

【明州地理】明州因山得名,后为何改为“宁波”?

明州的由来

宁波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上溯到公元前2000多年前的夏代。据志书记载:“夏时有堇子国,以赤堇山为名,加邑为鄞。”这是宁波最早的名称。秦朝统一后,在宁波辖区内设置了三个县:鄞、鄮、句章,隶属于会稽郡。

【明州地理】明州因山得名,后为何改为“宁波”?

隋朝平陈后,撤销鄞、鄮、余姚三县,全部并入句章县。到了唐朝,这几个县的属地又设立了鄞州。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又在这里设置了明州,把鄮县分成鄮、奉化、慈溪和翁山(今定海县)四县、归属明州。之所以称明州,因为州治的西境,有一座著名的四明山。

【明州地理】明州因山得名,后为何改为“宁波”?

元和年间,又在鄮县东面设一望海镇。五代时,州县合治,鄮县也改称鄞县,望海镇改为望海县,后又改为定海县(即今镇海县),又把象山也划归明州。北宋熙宁六年,又成立昌国县(即今定海县)。这样,明州范围就大体上包括后来宁波的鄞、慈、镇、奉、象、定几个县。

为何改名宁波

后来为什么叫宁波了呢?原来这一切都与朱元璋有关。

【明州地理】明州因山得名,后为何改为“宁波”?

朱元璋是安徽凤阳人,小时候家里穷,为了混饭吃,出家当了一名小和尚,其实他是一名明教徒。元末,韩山童起义,以明教为号召,明教的最高法王就是弥勒佛,韩山童自称明王,意为弥勒转世,给世人带来光明。后来,朱元璋成为明教领袖,历尽艰辛,建立了新的政权,政权的名字就是明教的“明”。

【明州地理】明州因山得名,后为何改为“宁波”?

朱元璋把“明”作为国号,因避明国号之讳,采纳了鄞县士人单仲友的建议,取“海定则波宁”之意,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改明州为宁波府,期盼这片海边的土地风平浪静,管辖鄞县、奉化、定海(今镇海区)、象山、昌国、慈溪六县。

【明州地理】明州因山得名,后为何改为“宁波”?

清朝时,仍沿袭宁波府建制,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在舟山设定海县,原定海县改为镇海县。

直至清末,府城和县城的地址也基本没变。宁波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