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百元消费秒额变千元 南京检方谈应对强制消费

二三百元消费额秒变千元

检方提醒,应对强制消费有多种方式

“我当时看过价目单后,选了380元的全身按摩,结果中途不停有人问我是否要升级消费,我都拒绝了,但是最终结账的时候还是变成了两千多元,争执不下我就选择了报警。”李先生在江宁一会所消费后气愤说到。

遇上这件事是可不止李先生一人。

2018年10月,江宁警方数次接到类似报案,都是举报同一家会所强制提高消费,并且恐吓消费者不结账不给走人,但是很奇怪的是报案后不久,报案人又会主动再次联系警方,说事情已经处理好了,没有事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在一次警方的突击检查中,揭开了这个会所的消费秘密。

吴宁和王可在南京经营着一家按摩会所,并且招了数名按摩技师和所谓导师为客人服务,同时吴宁和王可还会安排技师通过陌陌、微信等方式寻找消费人群。

在会所里,按摩服务分为180元、280元及380元等多个档次。客人消费时,基本都会先说明自己需要哪个档次的消费,但是按摩过程中,技师会不停游说客人提高消费档次或者强烈推荐各类保养项目,即使客人明确拒绝消费,技师也会强硬提升消费范围,或找来导师再次进行游说。

对此,消费者一般都会以价格太贵直接拒绝,此时技师们就会推荐客人充值办卡,而充值金额往往近万元。遭客人再次强硬拒绝后,技师和店长、工作人员就会立刻“大变脸”。

一旦消费者拒绝支付费用,店长就会“出马”。一名技师在接受提审时说:“一般店长来了,这些人都会把钱付了,但是具体店长用了什么方法我也不知道。”

不仅如此,这些客人在结账时候,往往会发现明明两三百元的消费项目,莫名被提高到一两千。询问后才得知,许多被客人明确拒绝消费的项目,其实都已经“被安排”消费了。

但是,有的时候也会遇上“硬骨头”客人,对没有消费的项目坚决不付钱,并且选择报警。

此时,吴宁等人就会转变态度,从强硬改为“柔和”,并且同意给客人打折,有些客人最终付了原价后走人,并主动取消报警。

办案检察官提醒,对此类强迫消费行为进行有效应对,首先要了解何为“强迫交易”。换言之,消费者应该事先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作为消费者应该享有的权利,敢于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敢于对强迫交易行为说“不”。被强迫交易后,应注意收集保留相关证据,以便于事后维权,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维权方式有多种,包括:(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二)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三)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五)提起诉讼。(案件中人物均为化名)

本报通讯员 宁琴 本报记者 许震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