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子洲③ 】山地苹果:黄土梁上的“活银行”


【聚焦子洲③ 】山地苹果:黄土梁上的“活银行”

现代农业看榆林-子洲篇

山地苹果:黄土梁上的“活银行”

—聚焦子洲创建陕北山区现代农业样板县之二

陕西农村报记者 陈新涛:暮春时节,一夜喜雨过后,子洲县清水沟村山峁上的苹果树愈发精神抖擞。苹果花上雨露正浓,微风过后,花香袭来,沁人心脾。子洲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属暖温带和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境内沟壑纵横,梁峁起伏,日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在苹果生长的12项气象指标综合评价中,子洲达到90分,温度、日照、土壤、海拔、降水量、昼夜温差、无霜期等七大指标均符合世界苹果优生区的标准。

【聚焦子洲③ 】山地苹果:黄土梁上的“活银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读研究生在子洲做科研

科技作依托 种出“含金量”

一斤苹果最高卖到15元,这样的“杰作”来自子洲县淮宁湾镇清水沟生态农业示范园。

“清水沟村的苹果去年代表子洲山地苹果参加了东盟博览会等多个展会,远销北京、天津、浙江等地。仅杭州一地销售了10万斤,还与扬州的大超市签订了协议。这几年,子洲山地苹果的价格一直在每斤8元以上,每年都不愁卖。”4月27日,镇上派驻清水沟村的干部刘帅介绍。

清水沟生态农业示范园流转了包括清水沟村等5个村的土地。园区苹果栽植面积2456亩,已经挂果300亩,累计投入3800万元。这里作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榆林市联合设立的山地苹果试验示范站,高科技设备一应俱全。

“这种设备叫茎流器,可以反映果树在不同生长阶段水分的吸收情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刘星介绍。该学校在园区有不少的课题试验项目,会定期采集数据,观测苹果树在黄土地区的分根、开花差异,综合分析降雨量和灌溉方式对果树的影响情况。

园区技术员杜方胜介绍,2017年,园区先后引进了“秦脆”“秦蜜”“瑞阳”“瑞雪”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苹果新品种。这些试验项目和课题的开展,促进整个陕北区域的山地苹果科技创新,提高果品的科技含量。全国苹果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赵正阳就是这里的“常客”。“瑞阳”“瑞雪”苹果的陕北监测基地就设在这里。为给专家和研究人员提供一流服务,园区专门建了专家大院,让他们专注研究课题、多出成果。

走进园区,放眼望去,一排排绽放着白色花朵的苹果树沿着宽幅梯田依次而上,防虫灯、防雹网、地膜积雨节水设备等安装到位,植保观测站、防雹气象站、土壤旱情墒情情报站藏身其中,视频在线监控系统遍布期间。坐在办公室里,整个园区的实时动态一目了然,让人不由地感叹农业科技的神奇。

【聚焦子洲③ 】山地苹果:黄土梁上的“活银行”

清水沟农业园区技术员杜方胜介绍引进的新品种果树

销售出新招 果树能认领

穿行在子洲的山山峁峁间,犹如来到一个大果园。山坡上、沟道里,苹果树尽情沐浴着黄土地上新鲜的空气和充足的阳光,静待金秋的丰收。

如今,子洲县把苹果园规范化管理作为果园发展的关键,全面落实苹果标准化生产技术,为有机苹果基地认证打下坚实基础。同时,积极推广病虫害防治技术和疏花疏果、果实贴字、地膜覆盖、积雨新技术,全面推行“果、畜、沼、窖、草”配套生态果园发展模式,指导果农实施有机种植。

认养一棵“家庭幸福树”,希望幸福生活万年长。为了进一步提升子洲山地有机苹果知名度,积极拓展销售渠道,2016年起,子洲县连续两年以“‘苹’水相逢、‘果’然不同”为主题,举办山地有机苹果认养活动,可谓独树一帜,别具匠心。

果树认养形式让认养者品尝子洲山地有机苹果的甜美,体验子洲的山水美、人文美。果树认养针对不同人群设定不同认领方式,采取“认领自愿、私人订制、科学管理、生态环保”的原则,认领年限为1年、3年、5年和终身制。认养者委托园区进行日常管理、维护。果园定期用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向认养者反馈果树生长情况,成熟后自己采摘,或是委托园区采摘后邮寄给认养者。

“这种形式非常新颖,很受欢迎。我们园区就是这项活动的受益者,认养的果树已达800棵,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刘帅说。

优势在山坡 致富靠苹果

“经过这么多年的宣传和示范,‘优势在山坡,致富靠苹果’已经成为全县农民的共识。苹果产业正成为子洲现代农业的主攻点、产业扶贫的主抓手。”子洲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建国说。

目前,子洲县种植山地苹果21.8万亩,年产苹果9万吨,仅苹果一项产业,果农人均纯收入就增加1200元,带动精准扶贫823户2565人。同时,建成千亩果园6个、500亩到1000亩的果园23个、100亩到500亩的果园176个,建成自然通风储藏库280个、大型水果气调储藏保鲜库2个。

依托苹果产业,或是自己建园,或是在果园上班,或是从事苹果销售,这些都成为子洲农民挣钱的热门选项。

“我现在的工资是每天120元,从2012年在园区上班至今,每年收入在4万元以上。在这里上班,离家近,生活成本低,一年轻轻松松攒下两万元。下个月,园区还要给我加工资,每天140元呢!”郑家圪崂村村民郑永锋说。他现在是清水沟园区的一名工人,熟练掌握着苹果树剪枝、疏花、灌溉、施肥等技巧,还能驾驶农用机,每天开着自己的小轿车上下班。“从早上7点来上班,干到晚上6点半下班,中午在灶上吃饭,不忙的时候还能午休。”郑永锋对目前的工作很满意。

“今年全县挂果面积12万亩左右,产量肯定要大幅增加。子洲山地苹果具有着色好、糖度高、果肉脆、味道正、耐贮藏等优点,市场竞争优势明显,深受消费者青睐。按照初果期亩均2000斤的产量、每斤4元的价格计算,每亩可收入8000元,如果是每斤卖到8元以上的高端有机苹果,那收入就更高了。”李建国自信地说。按照规划,到2020年,子洲县山地苹果种植面积将达到30万亩,挂果面积将达到18万亩,优果率70%。仅苹果一项,农民人均纯收入3000余元。

在第七届中国·陕西(洛川)国际苹果博览会“鼎盛果业杯”果王大赛中,初出茅庐的子洲山地苹果荣获三等奖。此外,子洲“黄元帅”“红富士”在第八届中国·陕西(洛川)国际苹果博览会上,分别获得优质苹果金奖、银奖。

“红色子洲、绿养神州。”这句响亮亮的口号,因为苹果产业的强势崛起,已成为子洲最为亮丽的名片。

记者手记: 发展苹果产业正当时

陕西农村报记者陈新涛:东奔西跑打工忙,不如山上建“银行”。深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子洲县,人多地少,干旱少雨,选择发展山地苹果产业,可谓正当其时。

20世纪80年代,子洲县掀起苹果种植热潮,面积突破1万亩,但最终以失败而收场。究其原因,无非是品种落后、管理粗放等。除此之外,当时也没有过多引导扶持政策,只重视面积,不重视品质,错失了苹果产业崛起的良机。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陕西苹果“北扩西进”的历史性机遇 ,是包括子洲县在内的陕北地区一次难得的机会。未来,我省平原区域苹果因树龄原因可能会出现10~15年的空档期。把握住机会,让苹果产业成为带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利器,子洲县这一次铆足了劲。

在基层采访中,记者发现子洲县制定的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都能够落实到田间地头。农民建园过程中,农技人员深入一线,指导农民建设标准化园区。另外,子洲县通过各种推介会,有力提升了子洲苹果的知名度,采取线上线下整合营销模式,帮助农民开拓市场。干群心齐成效显,子洲县的山地苹果得以高歌猛进。

众所周知,榆林市是一个资源依赖性城市。曾经,“北六县”依托煤炭和油气资源经济高速增长,而“南六县”发展缓慢。“南六县”如何在资源匮乏的地域寻求突破,给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找到着力点?苹果产业成为突破口,子洲县的思路无疑是适时和精准的。

转自陕西农村报2019.5.13四版http://epaper.sxncb.com/sxncb/20190513/html/page_03_content_000.htm

视屏链接

https://live.xinhuaapp.com/xcy/reportlist.html?liveId=1556350588783550


分享到:


相關文章: